航帐
|
【笔尖★航帐随笔】考他娘的什么东西?2014-01-09 16:55:35
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近日,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1934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所写的一段抱怨考试的日记引发关注,网友纷纷称赞大师真性情。日记出版时曾被建议删改,季羡林则决定一字不改:“我70年前不是圣人,今后也不会成为圣人。” 说实话,我小时候也不喜欢考试,甚至害怕考试。我做老师的两三年时间内,也不是经常考学生。但是每考一次,学生对试卷的内容基本掌握90%以上。因为我有个复考政策,就是每次考试分数出来后,我会根据试卷的难易程度,画一条分数线,在我仔细评析完试卷后,我会让线下的学生复考,如果复考达不到90%以上的准确率,我还会采取一些措施,一般学生还是很害怕的。 那时有老师家访,也有留学生补课,但不时兴家教,放在现在,我一定把试卷带回家,让学生到我家里接受辅导,然后再复考,然后赚点豆腐钱!哈哈……生财有道嘛! 我走上社会不久,考试经济开始时兴!最初感受是机会多了,有考试的机会,就是寻求出路的机会。比如企业招工,机关招聘之类,考试面前人人平等。但所有的考试,没有不收钱的。收一点钱,其实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就怕以收钱为目的考试,让你一次次考,一次次缴费! 我女儿很小的时候,我更是尝到考试经济的厉害,比如学书法、学音乐、学美术等考级,每年要考,时间、金钱,都要花费。好在我女儿兴趣不大,我也没有强求,最终什么也没考!现在想来,似乎还有些遗憾!但与同事交流,许多人家孩子的培养,真是舍得下血本。钢琴这些硬件就不用说了,就谈授课费,以分钟计算收费,更不谈到省城、京城去学习、考试的车马费、住宿费、伙食费、考试费,表面看,一个小考试,衍生出多少产业呀?拉动了多少内需呀?但这样的考试,那还是考试吗?简直就是抢银行啦!对一般老百姓的孩子,即便有什么天赋,也学不起、考不起;而那些天资平平,硬靠金钱铺垫的孩子,即便考个九级十级,能成为大师的又有几人? 除了浪费了金钱、时间,更是泯灭了孩子的天性,让孩子的童年在痛苦的考试中度过,而那些卑鄙的人在乐呵呵地蘸着口水点着哗哗的钞票! 近段时间,有地方提出英语一年多考,不再一考定终身。这样的考试创新,看上去很美。大家都知道,高考的时候,一分压倒多少人呀。100分的英语试卷,考九十分你会满足吗?昨天,有一网友的孩子小学三门期末考试都没有考到九十分,回家嚎啕大哭!作为高考的英语,除非一次性拿满分,不然,这孩子还不每年都高考一次啊? 看上去很美的东西,骨子里还是考试经济!金钱的指挥棒在作祟!其实,假如换个视角,来个合格制度,不管你80分还是90分,合格就行,只要你不立志当外交家,当翻译官,当外语老师,就是普通的谋生的小老百姓、小公务员、小商人、小农民、小记者……“合格”还不够吗! 我上班的路上,有一个商业地产开发很不成功,选址不当,搞什么服装、小商品都兴旺不起来。但前两年却不声不响地兴隆起来了。不知道是哪位高人点拨,把这些房子,一间间弄成小教室,教英语、教舞蹈、教瑜伽……现代人还真是好学上进,也许是自己那时不懂事,荒废了学习时间,错过了最佳学习机会,每每晚上放学,星期天、节假日、寒暑假就更别提了,真是一座难求呀,济济一堂的孩子,在认真学习。冷冷清清的地方突然就兴旺起来了,卖鸡蛋饼的、卖烧烤的、卖肉串的……都不约而同地来了,好不热闹! 透过这件事情,我突然领悟到,难怪每个城市发展之初,都是先搬迁政府大楼和名校。政府大楼里的官员有小车,一溜烟就到了。即便那些小吏,纵使闹骚满腹,也是敢怒不敢言,跟着混日子呢,吵个球!而那些所谓的名校,本来家长就是趋之若鹜,求之不得。现在名校规模大了,招生机会多了,乐呵呵奉上钞票,换来课堂上的一张学桌。哪还顾得上路途遥远?有条件的买房,没条件的租房,最不济的住校,反正乐此不疲! 我知道,最近网上热炒季羡林先生的那段文字,其实已经不是对考试抱怨进行赞许的本意了,而是体现季先生不愿意删除这些日记的真性情,显得季先生有血有肉,更接地气,更为立体丰满。真性情固然值得赞颂,但我觉得更应该对“考试”这玩意进行认真反思! 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