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树
|
【雅韵文学】诚信背后“扶不扶” ?2014-02-17 19:01:18
年年除夕夜,吃完团年饭一家人围坐电视旁观看春晚。欢歌曼舞、戏曲小品、魔术相声,一派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但在看过开心麻花《扶不扶》后,大笑之余,心中却又有了几分沉重的感受。小品中的小伙子扶起自己跌倒的老人差点被老人冤枉是撞人者后,为了洗清自己的冤屈,用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夸张方法,最后终于使得产生误会的老人幡然醒悟。 人常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觉得这话没错,但万事有度,如果防人之心超过一定程度,那就不是简单的人与人之间形成厚厚的隔阂问题了。就整个社会而言,正义得不到弘扬,真正的弱者得不到救助,这样的防人之心与其说是自我保护,不如说是内心打着自我保护的幌子而行自私自利之实的一种人性弱点吧。 其实,我觉得事实上大可不必抱有过甚的防人之心生活。丑恶现象固然有,但那些主角的结局又如何呢。讹诈他人的老人受到了社会舆论的谴责,诱杀少女的孕妇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包括那些操纵诈骗电话的幕后者哪怕躲到国外也正遭受着公安机关的跨境打击。况且这些丑恶现象就整个社会来看只是极少的一部分现象,绝大部分的人还是善良的。 再说说一个春节见闻。过了除夕,就是初一。清晨,陪着家人到寺庙为新的一年的到来平安祈福。临近寺院,透过路边熙攘的人群,只见一段人行道上三三两两的或坐或跪被十几个行乞者占据。有的是身有残障的、有的是年老体弱的、还有的是年幼无依的,情况不同,但每人的身前的盒子中都已受施了不少的钱财。诚然,从客观角度看,这些行乞者中必定不全是像表面表现出的这般可怜无助。但路过的人中,不少仍对于他们表示同情,解囊相助。这是为什么?因为不论如何,这些行乞者在社会中总属于弱势群体,所以人们大多抱着一颗同情心去对待他们。 对于诈骗讹人等丑恶现象,该打击的由执法部门打击,该谴责的由社会道德舆论谴责,而作为民众的我们头脑中不应对此有太多杯弓蛇影的顾虑。遇弱相助,这是一种品德,更是文明社会中人们对待弱势者的一种风度。若我们遇到需要帮助的弱者,应该去扶,还应该大胆细心地去扶。不然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