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水榭(本社团不接受非首发稿件,投稿请标注首发,不标注的稿件退稿) 回复本帖
江凤鸣

江凤鸣 探花

  • 274

    主题

  • 3963

    帖子

  • 17730

    积分

【凤鸣梁溪】文学与现实——读周梅森

2014-05-03 13:43:48
 

     “五一”小长假,顺便的就在小城里走亲访友,没到外边去。外边的世界很精彩,车堵人拥很无奈。“五一”最浪漫的事,就是坐在电视前看别人堵车。

去年的“五一”,我带了妻儿去乌镇,结果人多得一塌糊涂,前胸贴后背,啥也没看见,唯有后脑勺,想看看前边人的屁股是奢侈——弯不下腰。这样的地方也有好处,可以无意识治疗驼背。

不想出去,只好在家读书。“五一”我在家读的是周梅森。我喜欢周梅森,他十四岁下井挖煤,下过海,炒过股,挂职当过政府官员,如今是响当当的一线作家,版税给挣来的钱,盆满钵满。我十四岁上山修渠,扛过枪,种过稻,也吃过行政二十一级的饭,如今是一文不名的穷光蛋,要不是另有职业糊口,靠稿费早就饿扁了,估计可以当张膜贴墙上。早年的经历相似,如今的境遇天上人间。

 当年周梅森写纯文学,得到主流文坛一直好评。好是好,没有钱。他经不住诱惑下了海,呛个半死,赶紧爬上岸。他开始炒股,结果是如万箭攒心,忍痛割肉的滋味不好受。

 周梅森上岸后,痛定思定,一连写出了《我主沉浮》、《国家公诉》、《至高利益》、《绝对权力》四部反映改革开放以来,贴近社会生活的长篇。结果,引起社会巨大震动,四部小说都被拍成电视剧,老百姓一致叫好!有所失,必有所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有人由此为周梅森掩饰说:周梅森下海炒股是为了体验生活。老周是个老实人,他老老实实地说:下海,我就是为了赚钱。

说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周梅森有段话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我很佩服现在的一些记者,他们报道的孙志刚事件以及拆迁户自焚事件直接促成了两条法律的变更。那么我问:我们的人民难道不应该去尊敬这些记者,倒应该去尊敬那些为文学而文学的纯文学的作家吗?就算纯到了极致,你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周梅森认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不应该在社会重大矛盾和人民的疾苦面前沉默不语。这一点,令我对周梅森有了高山仰止般的敬佩。

我是个喜爱六朝小赋和明清小品的人,来到江山流年社团发表的散文,大都描写江南风情,基本算是个“风花雪月”派,就算发到纸媒的作品,也和现实保持了相当的距离。我的外公是个无党派人士,外婆是个不识一个大字的家庭妇女,但是在阶级斗争年代,因为出身和大家都晓得的原因被从世代居住的南京城,发配去了苏北的洪泽湖畔养鸭子。一去十几年,这事给我心中投下抹不去的阴影。我想着离现实远点。我是个没啥出息的人。我不希望大家学我的样子,今后我也要努力向现实靠近。

 流年有两个才女作者,我一直关注她们的创作。她们的小说一直都试图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丑与美。她们在各自的作品中都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突出的社会矛盾,比如医患矛盾、家庭伦理、金钱与亲情、官场腐败与人性本质。阅读她们的作品,我感到惭愧。胆怯与明哲保身,在当今这样一个如此开放的社会,我的这些人格缺陷是不应该的。我钦佩她们的勇敢、敏锐与现实批判精神。

高尔基说:文学就是人类的良心。我觉得流年的两位美女作者风逝和红袖留香就是这样一对有社会良知的姐妹作者。

风逝的小说《难以逾越的坎》,写了下海后发了财的大款马文韬,为富不仁强奸昔日女同事,致使其丈夫心理障碍,导致妻子屈辱而死的故事。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某些人一夜暴富后的恶性膨胀,一些人转型期的心理失衡和传统封建观念造就的人性劣根性,这些人性中的丑恶造成的悲剧,给人以警醒、警示。

 红袖留香的小说《罪恶与亲情》则写的是医患矛盾,血淋淋的画面展示,揭示了我们这个社会在金钱的腐蚀下,人性中的本真被蒙上一层烂污,某些人草菅人命,麻木不仁,迫使患者家属,不得不采用极端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这篇小说通过一则惊心动魄的故事,揭示了当下社会中的官僚主义、体制缺陷、道德沦丧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这两位女性作者都是善良的,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她们都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做了人性化处理,把生活真实中的极端性结局,给了一个中国式大团圆的结尾。

风逝让那位妻子死了没多少日子就另谋新欢,毫无自责感的混蛋丈夫,成了一个愧疚自责、陷入无尽忏悔的君子。红袖留香则把一个枪响人亡的刑事案件,写成了在最后关键时刻,人性光辉照亮地狱的传奇。

 但是,两位才女作者的良苦用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应得的荣誉和认真的解读。她们的作品无论从写作手法还是谋篇布局都很新颖,都是开篇即设置悬念,掀起第一个高潮,使得整篇故事异峰突起、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我想她们的作品之所以没有得到精品的嘉许,或许因为作品太贴近生活的真实。

 可是远离生活现实的作品还有什么意义?正如周梅森所说,与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我建议才女们以后写这类题材更艺术些,更隐晦些。不妨把历史背景提前到民国或者清末。拉远时空背景,或许能吹淡些烟火气。 如果你们想得到赏识的话,不过那样的小说就变了味,叫做历史小说或寓言小说 了。

文学不能没有风花雪月、才子佳人、英雄武侠、山水亭台、鸟兽虫鱼,更不能少的是生老病死、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尤其是国家兴亡、民心所向、万民所指、社会道德、老百姓内心深处的悲与喜、仇与恨。

《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牛虻》、《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班主任》……这些中外著名作品,都在现实的描写里,起到了指引人心、引导潮流的作用。

 网络文学,从目前来说就是草根文学、大众文学,更应该贴近现实、反映现实,反映老百姓的苦和乐、悲与喜。她是最少官气的,也应该更少顾虑。但是,我坚决反对网路文学中的黄色与黑色作品,一个严肃的作者,即使是网络作者,也应该和国家核心利益、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并守住民族公认的道德底线。

眼下,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我以为文学创作也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反映民心,激励民气,导引民风,也应该是文学创作的应有之意。我希望我们的编辑们能给予这样的作品应有的重视。

过“五一”,读周梅森,想到这些,就乱扯这些,或许只是一个人的偏见,或许曲解了周梅森先生的原意。不过,读书就应思考,我一向是这个样子。如果想的不对,欢迎同仁们批判。

 

江凤鸣

江凤鸣 探花

  • 274

    主题

  • 3963

    帖子

  • 17730

    积分

2014-05-03 21:36:45

回复鸿渐:五一长假无聊,读了两天的周梅森小说,为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感动。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韩愈也倡导“文以载道”。我们国家有很好的现实主义传统。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普遍规律。当然,作家写什么,怎么写,又是很私人的事,也不好强求。我写这篇读书笔记,只是读周梅森作品的个人体会。很同意你的论点,有出息的作家,应该更多的关注社会,面对现实,为人民大众鼓与呼。

江凤鸣

江凤鸣 探花

  • 274

    主题

  • 3963

    帖子

  • 17730

    积分

2014-05-03 21:49:44
回复秀子:我一向认为写作是件很私人的事。作家的创作大都是一人完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都有自己的写作路径,自己的风格。但是作家本身又是社会的人,他的作品又会折射出他所处时代的风貌与精神。周梅森是个贴近现实的作家,他敢于面对社会重大矛盾,敢于向丑恶宣战,揭示阳光阴影里的罪恶,这是很了不起的,由此,我才联想到了我们流年的两位美女作者的文字。我觉得风花雪月美,鸳鸯蝴蝶美,敢于直面现实,揭示人性丑恶,还原社会本真的文字更美。人性美,是一切美的本源。我们欣赏美,切不可本末倒置。作为一个普通的网络写手,我岂敢去指导什么,不过是说说自己的感受而已。谢谢秀子。
江凤鸣

江凤鸣 探花

  • 274

    主题

  • 3963

    帖子

  • 17730

    积分

2014-05-03 21:54:01
回复风逝:风逝老乡,我要说的,都在文中了。我想,你懂得。很欣赏你的写作态度,也认同你的说法。祝你玩得痛快,写得开心。
江凤鸣

江凤鸣 探花

  • 274

    主题

  • 3963

    帖子

  • 17730

    积分

2014-05-03 22:02:39
回复阿香:小狐仙,真乖。我一直关注你的小说创作,觉得你的写作颇有直面现实的勇气,这非常难能可贵。今天读周梅森,忽然想到你的那些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觉得非常难得、非常犀利,传递了正能量,作为一个七零后女子非常了不起。当然,不管是作者、读者、编辑,萝卜咸菜各有所爱,这也是很无奈的事。文学创作就是这么一回事。我以一家言,说说个人感受,如此而已。
江凤鸣

江凤鸣 探花

  • 274

    主题

  • 3963

    帖子

  • 17730

    积分

2014-05-07 22:21:17

文学是多样性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大流派都创造了不朽的篇章。我觉得贴近现实,为天下百姓鼓与呼的作者更伟大,因为这需要勇气和胆识。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