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评论部 回复本帖
寂寞中行走

寂寞中行走 秀才

  • 146

    主题

  • 1370

    帖子

  • 1766

    积分

古诗词交流留言贴

2009-03-09 18:45:18

欢迎喜爱古诗词的文友在这里留言交流。

梦洁

梦洁 秀才

  • 25

    主题

  • 803

    帖子

  • 2707

    积分

2009-03-15 16:32:19

难得的沙发,坐上再说话,哈哈哈~~~~~~~

梦洁

梦洁 秀才

  • 25

    主题

  • 803

    帖子

  • 2707

    积分

2009-03-15 16:34:31

这个贴不错哦,有致力于诗词的朋友可以来探讨喽。

塞上潇

塞上潇 秀才

  • 81

    主题

  • 521

    帖子

  • 2458

    积分

2009-03-15 18:15:33

愿意对古诗词的创作和交流起到推动和倡导的朋友,在下愿意参与诸位的讨论或者谦逊的讨教
如果是一味守于旧调格律,那就不必了呵呵

祈愿江山更加多娇

野鹤

野鹤 举人

  • 0

    主题

  • 9

    帖子

  • 5638

    积分

2009-03-15 21:13:27

现在写古典诗词,有人用“平水韵”,有人用“中华新韵”,也有采用“诗韵新编”韵脚的,我意除用古韵外,凡用普通话四声发音定韵脚,包括用“中华新韵”及“诗韵新韵”韵脚的,一律标为新韵如何?

木子生火

木子生火 榜眼

  • 304

    主题

  • 3140

    帖子

  • 30204

    积分

2009-03-24 06:52:32

在古典诗词方面.我还是喜欢明智\催人奋进一类的诗词.

浅明一夫

浅明一夫 举人

  • 12

    主题

  • 214

    帖子

  • 5596

    积分

2009-03-24 16:49:17

写古诗词用新声韵,应该大力提倡。不过,既然称之为古诗词,用新韵的还是应该标明新韵。个见。

野鹤

野鹤 举人

  • 0

    主题

  • 9

    帖子

  • 5638

    积分

2009-03-25 09:12:29

写古诗词,按普通话四声定韵,并标明“新韵”按说应当可以,但江山网好像不允许。已实验多次,见到就删退。

寂寞中行走

寂寞中行走 秀才

  • 146

    主题

  • 1370

    帖子

  • 1766

    积分

2009-03-25 12:11:49

呵呵,期待着诗词的改革呢

村雪

村雪 探花

  • 168

    主题

  • 981

    帖子

  • 18759

    积分

2009-03-28 18:36:18

古诗词在白话文运动掀起之后,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是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几十年过去了,古诗词风采依旧如昨!

寂寞中行走

寂寞中行走 秀才

  • 146

    主题

  • 1370

    帖子

  • 1766

    积分

2009-03-29 09:27:21

古诗词有它独特的魅力,不过现实的问题也存在:古诗词真的不再光辉四射。郁闷中

绿野仙逸

绿野仙逸 秀才

  • 173

    主题

  • 343

    帖子

  • 2376

    积分

2009-03-30 00:47:31

既然是古诗词,当然以古典为主,无论是韵位还是韵脚,都要以古人定下来的规矩为准则,可以改革,但绝不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某些标榜文学的群里,常见到某些人动辄拿出自己的作品卖弄,不伦不类不说,居然还振振有词,“写诗词从不看律谱的”,这样的改革,不要也罢,只会让人恶心,正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

高和义

高和义 白丁

  • 126

    主题

  • 724

    帖子

  • -275

    积分

2009-04-27 12:43:39

格律诗传承与改革
我国的传统古体诗(包括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在不断地传承发展中。发展与改革,是一个漫长的扬弃过程,尤其是对格律诗的改革,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或由几个秀才就能够完成的,必须在广泛流传中,得到社会民众的认可,国家统一制定规范,才能广传于世。这也是被我国诗词的发展证实了的事实。
1,传承的基础是首先掌握它
那些格律诗(词、曲)都有各自独立的规范谱调。这些规范普调和相关规定,是他的特征和生命所在。越离了这些谱调,尽管句式、字数吻合也是名不符其实的。因此,传承前提是有更多的人掌握它,知道它的全部规范。这就需要从学习基础知识学起,没有捷径可走,那种照葫芦画瓢的模仿,绝对不会全面偶中的。
2,以严谨的精神写格律诗
写格律诗比写古风等自由体要难得多,它不仅要有主题的表现载体,即选择题材,构思章法,还要字字对照平仄格律和韵脚字的韵部。在诸多规范中填入需要而又符合要求的字,是要花一些斟酌功夫的,有时为了一个字,只好推翻原构思的句子,甚至抛弃比较满意的诗句再重组。可见,不下一番斟酌选词功夫,是很难信手拈来的,因为格律声韵、对仗以及大忌的3仄、3平、孤平,合掌等都要全面审查避免,才能脱稿。稍一疏忽就会出现漏洞。所以写格律诗尤需严谨、反复斟酌。我们网站的东方鹰、jiangcunxue老师和一些新来的朋友,他们的格律诗词,格律上都很严谨,值得向他们学习。
3、莫知难而退,勇于攻关
喜爱古体诗的朋友,要多写一些格律诗。我倒认为格律非但不会制约青年人的诗意发挥,而且能够锻炼青年一代的严谨学风。在难度较高的框架中产出质量较高的作品,那才更见到基本功底,我不是在鼓励朋友写格律诗,确实有很多朋友,他们的古风写的挺好,文字素养较高,只要稍加在意,勇于攻关,就会写出很好的格律诗词的。也可以为格律诗的传承发展做出贡献。
4、古风和格律诗的区别
①唐代诗歌分古体和近体(即格律诗)。古体句数不限,每句的平仄也较自由。近体分律诗、绝句两种。近体律诗格律较严,每首四联八句,中间要对仗。律诗、绝句平仄都有规定。古体、近体都有五言、七言之分。
②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③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的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可见,古体诗与格律诗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诗体,不能混淆或替代。不管如何改革,格律诗的韵律是不太可能取消的,因为那样就不成其为“格律诗”了。貌似律绝,但又没有格律和没有严格押韵的诗,充其量也只能归类于“古风”,不管标注与否都是如此。
5、用古律抒发今人之感
古典格律诗词,作为一种诗体,有着各自的规范,我们写古诗就要遵循这些规范,这主要是它的格律方面的诸多规范,初学者是贵在遵循的,否则以“创新,发展”的名义,抛弃了规范,还径自标注什么“律、绝”或词牌名,那就是不伦不类了,名不副其实。这样发展就偏离了轨道。这样不但传承不了古诗的精华,更谈不上“发展、创新”。在内容上,我也赞成木子生火朋友的观点,应该以传统的格式写当代人的感受,这样才能反应现实,据我所见,有一些人却以为古诗就应写古意,甚至连现代的词汇都须忌用,那样就无法反映现实了,只有用古调发古人之幽情,那还谈何发展。谈到发展,那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进化,有遵循有进步,而不是用另一类的东西所取代(当然有超过古典格律诗词者,自然会被认可)。中国的传统格律诗,是从节拍音节创建的,只有按节拍、平仄高低长短合理排列(如诗律、词谱),才会有和谐的音乐美。否则格律的作用也就不存在了,韵,也是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写古体诗歌是为吟咏、歌唱用的,不用这样的韵律,那就需要有一种新的格律来取代它,而不是避开它,那就不是创新和发展了。
6,关于格律诗改革的设想。
我认为格律诗的格律,是节奏的体现。五言3个节奏,七言4个节奏,按其每个节奏的长短、高低以平仄声搭配,是十分严格的,因此它才既可吟咏又可歌唱,产生节奏感和韵律美。要改变它除非朗诵的节律变动,那样亦与我民族的传统习惯相桲,短时期看不出会有更变的演化,因此改变格律的必要性不大,看不出有改革的必要。那么究竟要改革什么呢?个人认为,我国的诗词韵部归属太繁杂,而且又不完善。如:《平水韵》是古声,有不少常用的汉字没有纳入,像“志”、“聚”等许多常用字韵部里找不到。还有《诗韵新编》(十四韵)、《中华新韵》也常有找不到的常用汉字。因为汉语是在不断地演化,汉字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抛弃,一部韵书(即韵谱,下同)怎能一成不变。这些韵书的并行流传,给写和赏阅格律诗词带来许多不便,这才是急需改革的首要问题。我们需要有一个既简化又经久使用的韵书。那就是以当代的汉语拼音为标准,韵母相同者为同韵。第1、2声为平,3、4声为仄即可。这样改革简化,就会便于学习掌握声韵了,也不会出现字典里有的字,而韵书里却没有的弊端了,这样的韵谱是随着汉语语音的变化、文字的创新而同步俱进。这样改革还是要提倡“倡今知古”、“今不妨古”“宽不碍严”的原则,保留古韵书,倡导现代新韵。再逐步充实改进逐步趋向完善。

高和义

高和义 白丁

  • 126

    主题

  • 724

    帖子

  • -275

    积分

2009-04-29 07:05:12

古体诗(如律绝)单首投稿,是否不予推荐?本站有否此规定?

独舟钓江雪

独舟钓江雪 秀才

  • 30

    主题

  • 319

    帖子

  • 2785

    积分

2009-04-29 13:23:40

哈哈……

5L-ever

5L-ever 白丁

  • 0

    主题

  • 3

    帖子

  • 84

    积分

2009-05-02 20:57:43

没落了吗....

神州缘

神州缘 举人

  • 8

    主题

  • 132

    帖子

  • 4774

    积分

2009-05-17 19:14:08

12楼说得很透彻。应该统一推广新韵。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