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风姐姐
|
【心灵学习园地】格律诗的基础知识2014-07-16 08:36:50今天我们讲格律诗的“平仄,对粘,对偶,压韵,谋篇”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格包括:起、承、转、合、平仄、字数、对、粘、替、对偶和压韵。律包括音律、声律和韵律;那么,格和律合起来就是格律。 格律,一般指五言八句律诗和七言八句律诗以及十句以上排律诗三种诗体而言。现在我们主要讲七言律诗(以下简称七律),因为,学会了七言律诗,它可以举一反三,即学会了七律,五律和排律(也称长律),甚至包括填词(词也有平仄、对偶和压韵),都会迎忍而解。因为,就平仄而言,五律是将七律诗每句的前两字去掉就成五律了,而排律是七律诗句子数量的延长。当然,这种延长也是以联的形式延长,构成联对关系,而不能单句延长,十一句的诗就不是排律了。 古体诗不求对仗,平仄灵活,邻韵可通押,篇中可换韵,因此较之今体诗更为自由。就是在唐代格律诗确立以后,诗仙诗圣们也没有放弃这种古体诗的创作,如李白的“行路难”、杜甫有“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都是这类诗歌中的名篇。唐代的古体诗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由于形式上较为自由,故而它的表现范围比近体诗更为广泛,《长恨歌》、《琵琶行》这类作品所承载的大量内容与情感,是近体诗所难企及的。 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的一种诗类形式,它形成于唐代,并得以盛行,唐代人为了与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将其取名为近体诗,也称今体诗。近体诗格律极为严整,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四定”:即除排律外,“篇有定数”,其每首诗的句数是固定的;“韵有定位”,其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韵脚极为规范;“字有定声”,其诗句中各字声调的平仄也是固定的;“联有定对”,其律诗中间各联要求例用对仗。与古体诗相比,近体诗的形式更加齐整,节奏更加和谐。与此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限制。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和排律(五言、七言十句以上)三种。其中,以律诗的格律作为基准来看,绝句的格律相当于半首律诗,而排律则是律诗在句数上的延长。在雅韵有近一年多的时间,看到大家对诗词的爱好有加,非常高兴,而大家创作的大量五言七言作品,大多应归类于“古风”这类体裁,因为大多没按律诗的要求去写,所以,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下律诗一些基本常识,以供大家在今后的创作中参考。 关于平仄: 在诸多的格律要求中,平仄的规则是非常重要的。王力先生在其《诗词格律概要》一书中说:“没有平仄就没有诗词格律。”毛泽东也曾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平仄就是控制字的声调,因为诗的起源就是歌,而歌是要唱的,要唱就要有调,而今的诗逐步演变成现在的形式,是以读为主,那么,要读的抑、扬、顿、错,朗朗上口,听起来好听,就要讲声调,而靠什么来实现诗的声调能做到高低错落、抑扬顿错呢?就是要靠平仄。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传统的音韵学把它分为平仄两类,“平”为平声,声调平直,是长音;“仄”即侧,是不平的意思,包括上、去、入三种。 古人中所说“天子万福”的四声,我没有深入研究过,但他的出处是这样: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入声。看来,这入声从古到今都是问题呢。
我们说的古韵,是指金人王文郁所编的[平水韵],共计106韵部,其中平声30韵,分为上平声、下平声;仄声76韵,分为上声、去声、入声。相对来说,我们现在又有了[中华新韵],这里不作介绍。我们国家的国学,提倡古韵和今韵双轨制,齐头并进,作者可以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但我个人认为,虽然用哪种韵都可以,但既然学古诗,就要读大量古人的诗词,用现代的流行语来说,就是要与古人“接轨”,而当代的诗学大家、名家,大都喜欢用古韵。 而用古韵,最大的障碍是入声字难以掌握,而这也正是大家争论的焦点,我的观点,还是遵照古韵,也就是平水韵来写,[随园诗话]中也曾提及音韵的问题,积习已久,明朝弄了新韵书,即《新刻韵学大成》,还是没有改变用旧韵的趋势,古人作品、名篇大家都是用的这个韵,
现代汉语的四声,俗称:即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这个基本是没有错误的。可还要考虑入声,南方有些地方方言中能体会到入声,作为北方人,大多体会不到。问题是有些入声(而不是全部),已经归入到现代汉语中的一声和二声中去了,还有些归入到三声和四声中去了。 比如:用现代拼音来看,“白”字读作二声,即阳平;“屋”字读作一声,即阴平,他们在平水韵中却都是仄声。这个怎么办?只有靠平时多读古人作品,用错一次记住一个就行了,常用的也不算很多。
举一个例子, 我们看下面的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谁的不必说,大家都知道,是名句嘛。大家看出句和对句(上句和下句)的第2.4.6个字要平仄相对(就是一平一仄相反的意思),”含”字是平声,”泊”字带白旁,你肯定猜出了吧,这个字是入声。 总之,写律诗我们用平水韵,大致可依现代拼音的一二三四声先来区别,再加以区别入声字,就可以了。而如果普通话说的好,再用新韵写律诗,不必考虑入声字,你的平仄大概是没问题的了。 关于对粘: 一首七言律诗*有四联,两句成一联,一二句为首联,也称起句;三四句为颔联,也称承句;五六句为颈联,也称转句;七八句为尾联,也称合句。在每联中,第一句为出句,第二句为对句。律诗的“对”和“粘”就是在本句(指本联)和邻句(指邻联)之间的平仄“反同”关系。 律诗有“对”和“粘”的讲究,实际上与平仄紧密相关,是平仄相反和相同的意思。 所谓“对”,相对,对立,是指每联出句与对句的平仄关系必须是相反的,也就是在对句的二四六字,与出句的二四六字平仄关系是相反的,对立的。而粘呢?相同,一致,是指上联对句的二四六字与下联出句的二四六字平仄关系是相同的,懂得了这个对粘关系,就不用死记那格律的四种格式。 我们平时经常看到别人指出诗句里的“失替”问题,其实不是指这里联的相“对”失误,而是指本句里二四六字没有按照“平仄平”或“仄平仄”来交替,即把“平仄平”,变成了“平仄仄”;把“仄平仄”,变成了“仄平平”,其中四六字同仄或同平,在一句里二四六平仄没互换,这就是“失替”。 我们说本联相“对”,是说如果两句中二四六字同平或同仄,就是一联中的两句中二四六字平仄不相反,就叫“失对”。 再看相“粘”的问题。 前面说过,相粘是在相邻联句之间,即颔联的第一句二四六字与首联的第二句二四六字相粘(注意,是下粘上,而不能上粘下),以此类推,颈联的第一句与颔联的第二句对应的二四六字相粘,尾联的第一句与颈联的第二句的二四六句相粘,相粘除首联第一句和尾联最后一句外,只有六句可相粘,也就是平仄要相同。
我们说“花”是美丽的,但你要 拿“花”与“驴”来对偶,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要正确理解。 例如:天文、地理、器物、服饰、植物、动物、行为、动作等表示同一意义范围的词才可以为对;第五,要避免同字相对。
对仗的运用有严有宽,因而有工对、宽对、邻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对偶。在内容上则有事对、言对、正对、反对等各种名目。对仗可使诗句在形式上和意义上都显得整齐匀称,给人以强烈的美感,这也是汉语所特有的艺术手段。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如果说这句改成“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立刻感觉没有趣味了。而添上“几处”、再用“谁家”这样的词来承接则诗趣顿生。 再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样的对仗,没有痕迹,读来不感觉对仗,仔细推敲却非常工整。为什么呢?值得思考。我们平时写诗,刚写出上句,就立刻想着对仗的事情,急于找合适的词来对。其实这样就错了!首先要搞明白自己想表达什么,想说什么。而不是被用词来困住。这就是前人说的“意是主,词是仆”。主子必须能使唤动仆人,不然体统不成也!当然,这个需要多读,多练,多思考。 对仗这两句不能平平淡淡,必须有波澜,有迭起。来发泄你的情绪或者说是感慨。于景物须有层次,有远近,有大小。于情感,必须有波动。否则死水一潭,毫无生机! 常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对仗,是为了对仗而对仗,还是用对仗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要记住,对仗只是形式!过分注重形式,必然导致对仗的呆板。当然,并不是说不讲形式,起码词性是要讲的吧。
工对 就是近体诗中使用得十分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 要想做到对偶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个门类范围内的词语为对,对偶还必须用同类词性,如名对名,动对动,代对代,副对副,虚对虚等。
宽对是近体诗中的一种,是与工对相对的一个概念。相对于工对而言,宽对是一种不是很工整的对偶,一般来说,只要两句句型相同,相对的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成为对偶。 由于这种对偶要比邻对的要求更加宽泛一些,所以称之为宽对。宽对只要求以名词对名词,形词对形词即可。
流水对是指相互对偶的上下句之间在意义上往往一气呵成,即只有两句合起来,才能表达一种完整的意义,而如果分别来读则没有意义,或至少意义不全。 同一联中的出句和对句,从形式上看是两句话,但实际上是一整句话分为两句来说。也就是说,出句和对句在理解时,应该如流水般贯穿下来,所以称为流水对。
“流水对”无论是在律诗中还是在对联中都很受人欣赏,艺术性较高,一首诗中只要有一联流水对,就显得增加了几分灵动之气。
押韵,是指在诗文中,把相同韵部(所为有韵部,就是把同韵母的字归为一类,这种类别就叫韵部)之字放在不同句子的规定位置上,一般都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诗句押韵,不仅方便记忆和吟诵,更为作品增添了节奏感和声调和谐之美,因此押韵成为了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追求声调和谐,便于记忆,对于押韵极为讲究,由此产生了专门指导押韵的工具书,如《唐韵》、《广韵》等等,而我们现在所大量使用的《平水韵》,为金代山西平水县人王文郁所编,因此而得名为《平水韵》。
押韵,也称压韵,有几个硬性规定: 一是偶句押韵,即诗的二四六八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二是只押平声韵,因为按照近体诗的体例,如果押仄韵,读起来就会感到非常拗口。
三是一韵到底,就是说中间不换韵,古体诗允许中间换韵,而近体诗则不允许。 四是忌重韵和同义字相押。重复一韵字在诗里这是近体诗大忌,一首诗里韵字出现“花”、“葩”或是“芳”、“香”,是同义字做韵脚,也是近体诗所不允许的。 (余下待续)
三是一韵到底,就是说中间不换韵,古体诗允许中间换韵,而近体诗则不允许 |
|
|
如风姐姐
|
2014-07-16 08:47:54
感情就像白米饭,浪漫就像桌上的菜。人饿时,会想着吃饭,但吃完后,更多人喜欢评论菜好不好吃,却忽略了白米饭的味道。我想知识也像白米饭,你吃后会给人能量与智慧。 |
|
|
如风姐姐
|
2014-07-16 08:49:54
旅行的意义,不是逃避,不是艳遇,不是放松心情,更不是炫耀,而是为了洗一洗身体和灵魂,给自己换一种新的眼光,甚至一种生活方式,给生命增加多一种可能性的枝叉。我想网络应该亦是如此。 |
|
|
如风姐姐
|
2014-07-16 08:52:23
|
|
|
如风姐姐
|
2014-07-17 20:50:00
哈哈,美女们,老师们,如风只是悄悄的稍微蒙你们一下下啦啦。这花花是柳琴老师滴。满月姑娘滴。蝶儿滴。桥滴。木石语社长就来咖啡吧谁叫他家滴石头木头都会说话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