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凤鸣
|
【流年凤鸣】试论红袖留香小说的几个特点2014-07-23 23:00:26
流年作者红袖留香,是个从河北唐山漂到滨海大城市天津的女性网络作家,在她的写作中,小说是她的惯常表达情感宣泄的形式。虽然她的小说,大都采用比较规范的传统写作方式,但是其语言却是富有自己的个性特色的。
一、虚构性语言的娴熟运用 读她的小说,你可以看得出,她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语言训练,你可以感受到,在她的故事叙述中,她的语言并不总是具备承上启下的文本意义,有时上下文之间缺乏直接的形式逻辑的联系。这或许会使得很多散文作家感到困惑,但我要说的是,这个被我昵称为阿香的作者,或许是通过大量的文本阅读,歪打正着的学会了小说语言。她是个自学成才者。 我把小说语言称作虚构式语言。小说语言其实跟散文语言或者平时我们说话的语言是不同的。很多人写了一辈子,都没有区分清楚什么是散文语言,什么是小说语言。所以,这样的人要写出好的小说,无异于南辕北辙。 “当墙上的时针指向九点,我终于坐不住,信步来到街上,漫无目的地向前走。”(选自《风居住的街道》)这是典型的虚构性语言。它跟散文性语言是不同的。这样的说法,是有一定的指向性的,通过这样的叙述,迅速把读者引入一个规定性情景。在阿香的小说里,她把这种写作技巧运用的十分娴熟。 阿香的虚构性写作,大多使用第一人称。值得指出的是,阿香的散文在她的下意识写作惯性下,也大量采用了虚构性语言,从而使得读者经常把她的散文也当小说读。她的散文中的情节叙述,与别人不同,实际上是站在小说作者的立场上,用今天的情感去叙述过去的故事。她自己下意识的模糊了这两种不同文本的界限。阿香小说的这个特点,使得她的小说主观色彩十分浓烈。 二、切入角度的精确选择 “青菊被何泽牵着,走向村东头的小河边,她明显感觉到何泽那有些冰凉的手在微微地抖。 ‘再带我去村东头的小河边坐一会儿吧,何泽,我们很长时间没去了。’青菊用手支着下巴,眼皮低垂着说。何泽沉默良久,终于牵起她的手,一言不发地向村外走去。”(选自《青菊》) 这是阿香小说《青菊》的开头。用这样的角度切入非常精道。很多网络作者,特别是初学者,最感烦恼的是小说用什么样的角度切入,迅速引起读者的兴趣。我曾经听到一位杂志编辑说过,她在看过三个自然段后,还没有兴趣的话,她就会把手头的这篇小说放弃。阿香的这篇小说的切入角度,好在哪里呢? 她巧妙的运用了未知因素的吸引力。好奇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对未知因素感兴趣的人,正是小说的潜在读者。人们总想在未知里寻找自己的答案。“青菊被何泽牵着,走向村东头的小河边,她明显感觉到何泽那有些冰凉的手在微微地抖。”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里边包含了许多信息。青菊被何泽牵着,说明这两个人是恋人。走向小河边去干啥?这里有故事。何泽那有些冰凉的手在微微地抖。这个故事里有料。这一个接着一个悬念,一个接一个的暗示,吸引读者要读下去。 三、对时间、空间的定位叙述 时间对于写小说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小说的时间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时间是不一样的。一个好的小说作家,不论你是采用顺叙、倒叙还是插叙,在你规定的时间里必须能自圆其说,不能让你的故事情节或你的人物跑出时间去。空间可以转换,但时间却要定位。你就是再穿越,也要在规定的时间里把故事说圆。把故事或人物溢出时间,恰恰是很多初学小说者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小说是虚构的,但时间在规定的情景和空间里却要表现的真实。我们有位作者,他写的故事横跨六十年,而他的主人公年龄在故事中却虚长了五年。从才出生到故事结束,应该是六十岁,他却有了六十五岁,这就成了笑话。 阿香的小说,在对时间的把握上,是滴水不漏的。小说总是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不能分离的,而情节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序列里。时间这个概念在小说里,有点像空气和阳光,我们不是特别注意的话,往往无视它们的存在,其实我们片刻都不能离开。 任何一部小说,都有三个时间。作者在写作时使用的时间,读者在阅读时使用的时间,还有小说里人物的时间。这三种时间是不同的。比方说有很多故事,其实就是发生在一个瞬间,作者却可以用整整一天去渲染。而读者或许要把这个现实生活中瞬间的故事,在文本上读上半天。 小说中人物的时间,其实是生命的时间。作者在小说中运用时间技巧,一是把时间拉长,把一个瞬间写上好几十页,通常用的是心理描写。譬如《欧阳海之歌》欧阳海拦惊马那段。二是把时间缩短。一个人一生七八十年,可以用一个故事把人物写完。比如《老人与海》关于阿香对小说时间的把握,读者可以去读她的小说《回归》、《往事如梦》、《香云这辈子》。 四、小说对话的虚拟真实的把握 文学语言中,戏剧的对话是最精彩的。中国元朝之前的小说大多不注意人物对话,更多的是叙述性语言。在西方,大戏剧家莎士比亚之前的小说更是很不发达。戏剧对话是小说对话的老祖宗。你看,为什么明朝以前的小说,几乎没有独立的对话。而元朝戏剧兴盛之后,中国的四大名著中的对话,才大放异彩。对话,经过了戏剧的锤炼,开始可以独立的叙述故事情节。 阿香的小说对话是很出彩的。她的人物对话,都有着鲜明的性格色彩,她让不同的人物说不同的话。人物对话与人物的性格设计相一致。她的人物对话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在规定的情景中,说与这个情景相一致的话。再一个特点是,通过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交代故事细节。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情景化、精炼化,这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够做到的。 很多人写小说,人物语言很像都是一个人的,就是作者本人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景下都说着差不多的话,你要想用对话来区分他小说中的人物,那是难上难。 关于这些特点,大家可以去读她的小说《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下雨了,我却没有打伞》、《往事如梦》、《无悔的选择》。 关于阿香小说的其他特点,比如小说素材的选择、故事虚构与情节真实、小说的表里两重结构、对现实生活题材的把握等等,限于篇幅,我就不再一一细说。 我个人觉得,阿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网络小说作者,她的叙述风格精细、诡异、精炼、轻灵。每篇小说都自觉的文以载道,主题突出、充满正能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好些篇章,超过了江山有些绝品小说的水平。当然,她也有吃亏的地方,就是写作技法和行为方式上,过于拘泥范式,对现代主义技法和存在主义美学的运用,还需要拿点时间研读。我这样说并不是说,传统写作方法就不能出彩,我们发现很多著名作家在后现代、存在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荒诞派、象征主义等现代派技法中浮沉一阵后,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后,又在新的层面上回归传统、回归现实主义。 阿香加油。我一直是你小说的拥趸! ![]() |
|
|
![]() 江凤鸣
|
2014-07-24 09:29:49
回复述而老哥:述而老哥,虽然你严格遵守了孔夫子的规矩,坚定地述而不作,因而使得我测不出你那壶茶水到底有多深,但又不得不告诉自己,对这个老汉只能敬畏。今天,得到你“凤鸣的评述精到中肯”这样的肯定式断语,我还是暗自窃喜:老哥哥没抬杠,倒是把俺扔上蹦蹦床,一下子抬高了。小子不敢不识抬举啊,窃以为这篇帖子,还算写得顺手,也多少符合老哥哥的评语。看了老哥哥的赞誉,就像是三伏天喝冰啤——倍爽!凤鸣在这里,咧着嘴笑了。远远地给老哥鞠躬,问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