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家园论坛 回复本帖
王即之

王即之 童生

  • 22

    主题

  • 39

    帖子

  • 744

    积分

老子文化的当下意义

2014-07-23 23:34:58

老子文化的当下意义

                    王即之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国民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精神层面却空前庸俗。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少有人抵达自己的心灵深处。然而越是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候,面对纷繁杂乱的社会、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诱惑,我们越是要守住自己心灵的空间,找到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标,找到真实的自我。在这个似乎不知所措却又无能为力的时候怎么办呢,我们试着把目光投向我们的祖先,在那里也许会找到慰藉我们心灵的良方妙药。

    国学在沉寂了百年之后,似乎在一夜之间热了起来。中国国学热、世界汉语热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因为只有国学能让我们的灵魂安家、让我们的心灵找到归宿,回归到本我的状态。

    “三教九流同归大道,千岩万壑合成奇观。”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五千年不曾中断的文化。自南宋孝武帝时起,儒释道三教就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格局。那么在目前形势下,老子文化尤显重要,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的根柢所在,是中国哲学的主干,具有开创性和完备性,代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境界,体现了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性跨越,给后人留下太多的想象空间,启迪了我们无尽的思维。

    老子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世界哲学之父,他创造了独特的思维和话语方式,他的思想具有丰富的学术内涵,是百家思想之内核、和谐文化之源脉,可以托寄天下,让我们找到精神家园。他的思想是有温度的,充满着玄妙色彩的思想,是大道科学、大道哲学,具有超前的宇宙胸怀、世界眼光和中国立足点,虽历久而弥新,具有永恒的普世价值,至今仍闪烁着道法之光、呈现着和谐之美、流淌着生活的气息和味道。它强调个体性情的飞扬、个体价值的确认,让人们不论何时何地,心中总有一盏明亮的灯,照射着前行的路。它总能使人们树立宇宙视野,超越以人类为中心的狭隘,在物我两化天人合一中得到一种满足、收获一份快乐。因此两千多年来,人们总乐于闻道勤行,体味纯素之道,培养宇宙公民教规教范,倡言于前而力行于后,如电之速、如风之疾。人们相信,只有道法在胸、道法自然、直道而行,如此斗转星移、移步换景,大顺自然的理想境界终能实现。

    老子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道德经》中,《道德经》又名《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八十一章分上下两篇,即《道篇》和《德篇》。原文上篇为《德经》,下篇为《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八十一章。《道德经》乃春秋时期老子所著,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号老聃。《道德经》是老子学说的实录和发挥,体大思精、胜义迭呈,概括起来共有四个方面。第一,以道为中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反者道之动”互相依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三,以退为进,贵柔守雌,“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第四,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以不争的手段,达到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目的,是对商周以来天命神学的冲击。“无为而无不为,损有余以补不足。”“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天下者,其鬼不神”。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内核,道教的最高信仰就是这个道,在《道德经》中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它不同于《易经》和《论语》中所说的道,《易经》的道就是阴阳、对立统一,运动变化,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论语》的道指仁道,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而《道德经》的道则是冲和虚静,所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的本质属性,众说纷纭。一说道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绝对精神,二说道是唯物主义的物质一般,三说道是抽象的视而不见而又无所不在的客观精神实体。它既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又是万事万物的内在普遍规律。在此三说中,我更同意第三种说法,因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掌握的。我们之所以在当前状态下要汲取老子智慧,就是要尊崇大自然的规律,天人合一和谐相处,方可长久。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