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树
|
【雅韵文学】榜样量的力量2014-07-31 19:44:50
吕清森用无声的行动,在山野,在林海,在危险而寂寞的47千米的66千伏输电线路上,用诚信、用责任和无私奉献传导出国网人学习的新榜样。 吕清森用平凡的人生,在山区,在家庭,在理想和现实生活的矛盾中,用亲情、用执着和精神诠释着他人生的31个风雪春秋。 “幼儿园放学了,吕清森接孙子回家,陪着他一起玩,再帮家里做顿饭。”这是“最简单不过”亲情。 “20年前吕清森根本没有想过要一辈子干巡线这个工作。”“他最大的梦想是当兵,”这是许多年青人“最基本”的理想。 他愿意把“线况最坏、导线最旧、线径最细、离地最高、环最差、护难度最大”的六最线路长期挑在肩上,这是使命和责任。 “守好线路,不出事故,也是我父亲的心愿。” 这是执着和坚守的传承。 “在31年中,他首创了“采光巡线法”“风力风向观测法”等工作方法,及时发现数千个大小缺陷,为企业减损数千万元。”并“连续31年,红白线安全运行无事故”这是“非凡”奉献。 在这我不像再罗列他的先进事迹,也不再说,他克服蛇、野猪、豹子熊和 “草爬子”;还有夏天的雷、冬天的雪……山体滑坡等种种历险。当然,看了这些令人肃然起敬。但让我最深思的是他父亲的那句话:“干活累不死人,但没有精神却容易死人,干啥都得有一股子精神头,这股精神头到啥时候都不能丢。”这句话说的很通俗,好理解,但这话说的又很有分量,我们许多人又不易做到。
我们身边有许多30多年工龄的老师傅,也有才上岗的新工,更不用说企业的“中流砥柱”,在他们中间不乏这种“精神首领”的人。他们白天紧张工作,双休日和晚上还经常见他们加班加点。他们干活很累,但没有怨言,却很有“精神头”。对“精神头”不足者,我们能否利用电网“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机会,也对自己来个“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呢?并以吕清森同志为榜样,争做一个“做人讲诚信,工作负责任,危难敢担当,与人比奉献”的人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