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淡是真
|
『流年活动』家常饭菜食谱练笔征集2014-08-02 22:36:28
我一直很喜欢烹饪,很喜欢晒,我始终认为,生活的幸福感,大多来自于每一餐饭,每一道菜。很多味道,是不管间隔多久,都会依然深刻记得的,很多味道,只有家人才可以做出来,别人无法复制。这就是爱,藏匿在家常菜中的爱。 我的儿子大树曾经写过一篇《煎饼大妈》其中就对摊煎饼的大妈娴熟的工作过程有过描写:
我挤在人群中,像看杂技一般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在那方小小的“舞台”上忙碌着,她先把一勺杂粮面糊摊在铁板上,又利落地甩进两个黄灿灿的鸡蛋,接着用小木刷均匀地推两圈,撒上翠绿的小葱、香菜,一个娴熟的翻扣,顷刻间,金黄色的煎饼就呈现在我们眼前,再抹上山东大酱,加入脆皮,潇洒地一卷一折。整个过程流畅娴熟,一气呵成。 还有流年作者徐清风来《蒸年馍》中这样描写:
开始蒸年馍了,我们都有任务。父亲揉面,我们也分到一小块面模仿着父亲的样子去揉。揉好面,等母亲检验合格后,母亲就开始做那些大馍,角角。母亲的手很灵巧,面在她的手里仿佛变魔术似的,三下五下就变成了,既光滑又带着小花的大馍、角角馍。我们也不甘落伍,常常模仿着母亲的模样去学习,可那些同样的面团,在我们手里总是不听使唤,我们捏出的大馍、角角总是歪歪扭扭的。但得到的却是母亲和父亲的赞许声,传来的总是快乐声。有亲戚的孩子要完灯,母亲总忘不了做一对“嘴巴”馍,那“嘴巴”馍形似一条鱼,可那一双眼睛,却是用两枚大红枣儿镶嵌而成的。寄予着完灯的孩子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颗美好的心灵。最后,母亲总忘不了做一对鱼馍,这些馍不许我们当下吃,它总是高高地挂在火炕的遮蓬上,昭示着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等到农历二月初二“咬虫虫”时,我们才可以将那一对已经绽开馍皮的鱼馍吃掉。 在此,我们欢迎大家一起描写自己家中的具有标志性的一道或者多道家常菜,要求写出具体的原材料和制作过程。还要附加上为什么选择这个的原因。 我来示范一下: 我家的家常菜就是鸡蛋饼。这个鸡蛋饼说来简单,但却可以做出很多花样。 比如说,鸡蛋、葱、花椒粉、盐、面粉,这是基础用品,如果添加胡萝卜丝、或者南瓜丝、或者丝瓜丝,或者玉米粒、火腿粒,再或者放入辣椒、榨菜、泡菜,都可以做出口味完全不同的鸡蛋饼。 为什么选择这个呢?很简单,我的儿子大树喜欢吃。为什么要写这个呢?因为大树对鸡蛋过敏,这道菜将很久都不能呈现我家的饭桌,大树很是想念,已经念叨了很多次。 对于我婆家或者父亲家,也有味道很独特的家常菜,比如我父亲做的大烩菜,真是无人能比,我婆婆蒸的花糕,真是色彩诱人,枣香扑鼻。 我们流年的作家朋友正在准备写一本关于美食的散文集,这就说明,对于美食的描写,同样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大家都要作此尝试,让自己的文章充满烟火气,同时也欢迎大家晒出自己的美食图片,以供所有人免费流口水。 好了,场子热了,欢迎大家跟帖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