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水含烟
|
【 星月话七夕 】 再话七夕2014-08-04 17:00:29
今天,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已过两天,按理,现在讨论七夕的话题实在不合时宜,但看着网上朋友的说说,看看网页关于七夕节大型相亲活动的报道,我想还愿七夕这个被称为中国情人节的真正的面目。下面简单概括一下我国七夕节各地的风俗习惯,若有异议,欢迎跟帖矫正。
一拜织女,葡萄架下听情话,吃巧果。牛郎织女因为天庭阻止不能相见,但王母娘娘也被他们的爱情所感动,所以让他们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于是,小女子们在那天晚上,邀朋唤友,供果上香祭祀之后,吃着巧果与默默祈祷自己的幸福。听说,第二天,所有的鹊儿的额头都成了红色,可见思念使两人奔跑相见。 二用各种方法判断女子巧拙,因此七夕也叫乞巧节。各种方法当然少不了各色道具。水碗投针,迎风穿彩线,水果盒子里放喜蛛,陕北剪纸等。水碗投针根据水影辩巧拙;迎风穿线与剪纸都是以速度论巧拙;蛛网判断巧拙,则以第二天所结蛛网的稀疏、大小、造型而议。而蛛网判断的习俗又以朝代地域习惯为评判标准。 三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中国自从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也叫“大魁天下士”,魁星爷是求取功名文人的崇敬的神,所以有高中魁星一说,而七夕是他的生日。传说,魁星很丑,还有人因此专门作诗讥讽。但他发奋读书,之后高中状元,皇帝重用。还有一种说法,魁星爷虽满腹学问,却每考必败,便悲愤投江自杀,岂料被鳖鱼鳖救得升天成了魁星。此后,便左右中国文人的考运,所以七夕这天受文人祭拜。 四晒书会,与魁星日一样属于文化类节日。《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晒肚皮,一是蔑视习俗,二是夸耀腹中有才华。 五晒衣服,本来就一种习俗,结果最后变味了,尤其在魏晋时期形成了夸耀财富的风气。于是,便有竹林七贤里的阮咸,看见邻居绫罗绸缎都搬出来晒,他便故意在竹竿上挑了件破破烂烂的衣服来晒,以暗讽这社会浮夸之风。 六七娘妈日。我国台湾地区人们以为,小孩子出生16岁之前都是由天上鸟妈来扶养,鸟娘又是七娘妈派来的,所以七娘妈是孩子们的保护神。因此,在孩子一周岁时在七姨娘庙里祈愿,并用古钱或锁牌串上红包绒线挂在孩子脖间,直到孩子十六岁生日那天去庙里还愿,回家大摆宴席,完成孩子的成人礼。 七七姐诞。在我国广州,那些没有结婚或结婚第一年的女子过的节日。她们拜仙后,泛舟石门沉香浦。 八供奉磨喝乐。磨喝乐为儿童玩物。 九种生求子,洗头发,染指甲。 十给牛过生日 以上这些风俗表明,古人对七夕节的重视程度,从其中的民俗可以看出,七夕只要以少女为主,更重要的是,史记与不下千首的诗词表明,在中国古代,七夕节受重视程度不亚于春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