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后花园 回复本帖
彩石桥畔

彩石桥畔 布衣

  • 101

    主题

  • 816

    帖子

  • 476

    积分

【梧桐访谈】彩石桥畔访谈何老三

2014-09-02 09:27:37

宁夏何老三(简称何老):何老是梧桐文苑的“元老”,江山之星,名誉社长,编辑,实力派写手。他德艺双馨,著作颇丰,可他待人诚恳,行为低调,谦逊朴实,因德高望重而深受文友敬重。值初秋时节,他就做人与作文,作文与阅人,以及命意与命题,作文与结构,手法与技巧等问题接受了梧桐文苑记者彩石桥畔的采访。宁夏何老三江山文集地址链接 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40637.html

文章数量:123用户名望:秀才 用户积分:2284.34 人气指数:2610 收益金额:425.79 注册时间:2014-03-17 管理职称:社团编辑【梧桐文苑】 工作计量:62 荣誉记录:江山之星 已发表的作品(社团推荐 72篇,精品推荐 49篇,绝品推荐 0篇)

下面,就是采访的笔录:

彩石桥畔(以下简称彩石):何老,您好!今天是个美好的日子,想占用您一段休息时间,主要想就做人与作文,以及作文方面的一些技巧等问题向您请教,可以吗?
何老:谢谢彩石的采访。我也当了几年记者和编辑,被我采访过的人有几百个,却还从来没有记者如此认真地采访我,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我们只是聊聊天,说说心里话,互相交流而已,我们彼此都是平等的,也就谈不上什么请教,好吗?

彩石:看您的资料,您是北京人,怎么网名却是宁夏何老三?我一直想问您,不知这算不算挖您的隐私O(∩_∩)O~
何老:我在196520岁的时候上山下乡去了宁夏生产建设兵团,在那里奉献了15个年头,我把人生最好的年华都留给了宁夏,宁夏让我读懂了生活,宁夏让我收获了爱情,延续了生命, 宁夏教会了我什么叫作大爱无疆,宁夏让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宁夏为我刷上了不可磨灭的人生底色。宁夏的精神营养一直在滋养着我,是我人生用之不尽的精神宝藏,对于这样的地方,我怎不尽情讴歌呢?因此,我有着浓重的宁夏第二故乡情结,我在自己的多篇文章中都毫不隐晦地表明了这个观点。再加上我在家里排行老三,人家都喜欢叫我何老三,我在多个网站注册的网名也是何老三,我就把这两个情结结合在了一起,成为了宁夏何老三
彩石:我从您的文风、作风、作品风格、行为举止等各方面看,可以说是为人师表,行为师范,文可示范。因此,我特别想请您谈谈做人与作文方面的关系,好吗?
何老:俗话说,文学即人学,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没有人格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我觉得那是伪文学。做人与作文,是一种因果关系。做好人,作品就会流芳百世;大坏蛋,文章就会遗臭万年。哈哈,我用了这么小儿科的结论,可笑了吧?其实,古今中外,概莫例外。文章就是你人性、人格、人品最直接的体现。嗨,这也太说教了!
彩石:您在这方面一定有深刻的体会和独到的见解,想请您结合自身的经历给我们年轻人谈谈这方面的经验,好吧?
何老:知足常乐,能忍自安,这是我一生都遵循的一个做人原则。也许有人会说我没气没囊,没有追求,我到不这么认为。我跩过这样一段文字:若有心,天涯咫尺;若无缘,咫尺天涯。地大物博,我只眠一方瘦土;天高云阔,我只剪一片朝霞;波翻浪涌,我只拾一朵浪花。8岁时就在《中国少年报》发表过文章,还差点被学校推荐上天安门给毛主席献花。后因家庭出身被人顶替;18岁高中毕业时毕业考试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考两次大学都因家庭出身而没有被录取,被迫上山下乡去了宁夏;在宁夏干了15年,期间三次申请入党都因家庭问题而只能作为鸡粪(积积极分子的简称)、被推荐上大学也因家庭问题被人顶替;1979年返城回北京,自己找工作,找住房,1985年放弃经理职位被聘进入杂志社当编辑,1992年因过激行为和破屁股嘴被杂志社劝退成为自由职业者,45岁开始到处乞讨广告,以卖字为生,直到退休。这这样的经历,让我对人生看得实际了,不会再那么好高骛远,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功利了。
彩石:从您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您的作品都是取材于现实生活,想请您谈谈初学写作的人如何从现实中搜集素材,剪辑素材,好吧?
何老:我是一个很现实的人,非常直率,眼里不揉沙子,这样的性格可能更适合我写文章爱写家长里短,写现实生活。从现实中搜集素材,就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比如,我写微型小说善意提示,是听了一位在刑警队工作过的人亲口说的,我就把它加工成了微小说;评论牛的哥,是我亲眼看到的哥的工作情况再结合北京的实际情况写成的,等等。
彩石:再请您谈谈如何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有社会意义的主题,然后怎样来表现主题?
何老: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转型时代,正能量和丑恶一直在进行着殊死的搏斗。生活中有社会意义的主题比比皆是,一抓就是一把,我们的责任,就是歌颂光明,揭露黑暗。就比如说腐败吧,它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我们不可能都知道那些腐败的内幕,那就要说说你所知道的事件,并加以抨击。比如微电影带血的请柬,我是听人家讲了一个故事,我再把这个故事加以扩充,编成了一个小剧本。我写的那篇2万多字的报告文学旅游饭店忧思录,是我当记者时采访了多家饭店、旅游部门的负责人、老百姓后才写成的。当时,很多人看到我国的旅游饭店拔地而起,非常自豪,认为这是我们国家引进外资、开放搞活的重要标志,却没有或者根本就不想这些饭店会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我有点忧患意识,就写了这篇东西。
彩石:当作者有了素材,又确立了主题之后,在行文中如何注意文章的结构技巧呢?
何老: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关结构问题通常的解答是: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
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
1
、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
所谓文无定法,文章结构也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硬性规定,结构是为内容、中心思想服务的。我写文章的结构没有什么定数,就看需要。比如,我写草根朋友一箩筐是并列式,因为都是我的朋友,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又比如会飞的石头是递进式的;知足常乐是对照式的。

彩石:看您的文章,觉得您很注重表现手法。想请您给大家讲讲表现手法方面的知识,好吗?
何老:我从317日入住江山,到现在已经整整5个多月了,我一共发表了123篇文章,获精品49篇,其中散文80篇,小说(含微小说)26篇,微电影剧本7篇,其它体裁的文章包括诗歌、相声、数来宝、论文、时评、顺口溜等文学样式我也使用过。为什么用这么多种表现手法,也是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而采用的。我采访过很多人,他们大都是草根级人物,还有我们许多兵团战友,他们也是共和国的脊梁,也是值得我们大书特书的。比如我的兵团战友,他们过去在兵团受过许多非人道待遇,回北京后一无所有,一切都要从头来。但是,他们经过自己坚韧不拔的努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成为了各条战线的精英。比如国家一级演员、影视歌舞三栖明星、享誉海内外的武功大师等等。他们已经快七十岁了,抢救知青文化迫在眉睫。因此,我责无旁贷地为上百位知青写过传记、纪实文学、诗歌、顺口溜等,成为撰写我们农建十三师知青最多的作者。我的知青战友评论我:好人君倬(我的名字),君倬好人!家庭中的好父亲好丈夫,知青里的好兄长好朋友。他才情满怀,几十年笔耕不辍。就是退休后遨游在各知青网也是无人比肩的高产写手。诙谐,幽默而不失辛辣的文风深受网友们喜爱。往来笔谈,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何君倬是十三师的一支笔,也算得上是十三师的首席文豪了,十三师有几个大文豪,能写这麽多十三师文章的,何君倬算超强文豪,名副其实的文学家!
过去有句话,叫做提笔成章,在咱们这里何老先生做到了!

彩石:我曾经记得您讲过好文章一定要有个好的题目。想请您谈谈文章的题目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好吗?
何老:关于文章的题目,我在拙作标题艺术一文中已经说得很多了,如果需要,请文友看这篇文章的原文:《标题的艺术》文章地址链接 http://www.vsread.com/article-430449.html

彩石:还有一个问题想问问您,想请您谈谈俗套与创新的问题。

何老:创新是文学的基石,没有创新,就没有文学的发展。但是,文学又离不开俗套。比如爱情故事,写了一两千年了,应该说这种题材已经写穷尽了吧,可是,人们还在连篇累牍地写,因为爱情是在不断创新的,爱情文学就得不断更新手法,把海枯石烂写到泰坦尼克号。创新是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俗套是我们几千年传统写作手法的传承,两者互为关联,互为支撑,缺一不可。不可厚此薄彼,搞文人相轻那一套。我的文章,俗套的东西比较多,我不太会编故事,写人物专访是我的长项。因此我的好多文章都是实实在在的人物专访,不会虚构,文学性不强,也就是俗套,哈哈!
彩石:我看您的作品,可以从中看出您的写作态度十分严谨。想请您就文章的修改给文学新人提几点建议,好吧?
何老:我们大部分作者也是读者,更是编辑,我对修改文章很在意,也特别希望年轻的朋友们对文章、对编者按要舍得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修改文章,不但是要对读者负责,也要对自己负责。我们修改文章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文章精益求精,也是为自己文章加精。不过,精不精不是我们说了算的,我们要冷静客观地对待。绝不能因为改了三五遍还没有加精就埋怨编辑。你的心态不对。我有几篇文章得过别的刊物的征文奖,有的还被《小说选刊》转载过,但是,在江山就是没有加精。我觉得还是自己功力不够,怨只能怨自己。我说得太多了,最后,就让我的一位战友评论我的帖子作为对文学新人的建议吧:你怎么把每个人都写的那么好(因为我知道那些人里有曾经对他有意见的人)。何兄回答的一句话至今萦绕在我的耳边:兄弟姐妹们对我的每一点好处我都记在心里!一个心胸多么开阔的人!君倬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他一人是凡夫。这种思想境界令我永远学习。君倬一生无钱、无权、无地位,但他却以他的才华和高尚的人品赢得所有朋友的心!
彩石:谢谢何老!听您的讲述,犹如又回到课堂上,在亲耳聆听老师教我学理论和写作实践课程。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