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瘦马文学论坛 回复本帖
寒江孤鸿

寒江孤鸿 举人

  • 28

    主题

  • 115

    帖子

  • 4210

    积分

【西风瘦马】游园遐想

2014-09-02 09:44:30




离宝山闹市不远,临长江边上,有个公园,名临江公园。该公园由封建时代的孔庙为中心,逐步扩建成一个山水相间、花木扶疏、亭台楼阁的公园。女儿小的时候,碰上周末,常缠着我带她去玩上半天。远方的朋友来了,也请他们去逛上一圈,顺便讲解一番宝山的历史典故。这几年感觉孤独寂寞时,也去消磨几个小时,拣个僻静所在,咀嚼人生。这几年隐居乡下,来这公园的机会少了,心里着实惦记。昨天上午,我因事途经公园,干脆进去闲游了半天。

经过高耸的仿古式临江楼,踏上古朴的石桥,从临江的边门进园,广场上人声鼎沸,乐声悠扬。不问也知道,这是老年人的乐园,正成双作对地翩翩起舞。

现在大多数老人老有所养,衣食无忧,因此想方设法老有所乐,让晚年生活得更美好。看他们随着慢三、中四、快三、恰恰、伦巴等乐曲满场旋转,舞兴正酣,不禁勾起我浓重的兴趣,连走路的脚步似乎也合着乐曲的节奏时快时慢。我以前可是舞场高手呀,久别舞厅,一番滋味在心头。

只是有几个舞者的姿势不太雅观。比如有几个徐娘半老的女士,穿着时尚的衣裙,跳起舞来全身扭得夸张、放肆,仿佛屁股上按了电门,乐声一起那赘肉就哆嗦个没完。也有几个老头在穿着上极力装嫩,搂着老太们跳舞时,前俯后仰左摇右摆,似乎非常的陶醉。但我从他们的眼里看到了老牛还想吃嫩草的不安分眼色。

绕过假山,一座飞檐翘脊的压水楼台就出现了。里面有三个老年人,各持黑管、萨克斯、圆号,时而通力合奏,时而各行其是。这情景钉住了我的脚步,因为我也是个乐器爱好者。我颇通乐理,早先也自学了几件民族乐器。很想再学个长笛、黑管,或者萨克斯等西洋乐器,周末到这里以乐会友,岂非人生一大乐事?只是因家事纷扰,隐居乡下后就不能如愿了。

当我听黑管吹起忧伤缓慢、如诉如泣的《一帘幽梦》时,我全身似乎轻飘飘的要飞起来,越过眼前高大浓密的森森古木,怀着忧伤甜蜜的思念,茫然四顾,一时竟不知身在何处。但我一听到萨克斯手因卖弄他的快速吹奏技巧,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里的欢快乐曲,吹得像一群脸憋得通红的母鸡,急着要下蛋却找不到安全的鸡窝,托着屁股“咯咯咯咯”一个劲地转悠穷叫唤,我马上捂住耳朵,翻过假山,直趋河边,把那声音抛之脑后。一切重复的语言和乐曲,都是扰人心智的噪音,轻者退避三舍,重者逃之夭夭。

河上有一条石桥,桥两头各有一对石柱,石柱上端坐着滚圆的大石球,石球前各站着一个人手舞足蹈。看情况应该是一对老夫妻出来锻炼身体的。这年头,结伴而出的老夫妻很少见。因此,我怀着敬意看他俩如何锻炼。

那老头稀疏的秃发早已花白,双手抱着石球,从上而下从左到右,不住地抚摸。看他全神贯注着蓝天,对着石球极尽温柔地轻抚细摸,一脸陶醉的样子,我怀疑他摸的不是坚硬的石头,而是怀着对日益远逝的浪漫,重温某个女人丰乳肥臀的感觉。

老太就没这做派。只见她站稳弓步,怒目圆睁,双手如打桩机般一起一落,合着打腰鼓的节奏,对着石球时而猛力合击,时而左右开弓。我想如果这石球有生命的话,说不定早被拍成脑震荡,至少脑袋里一盆浆糊。

我希望,这对石球下次再看到这对老夫妻,为了石头的古老尊严,干脆眼一闭心一横,“咕咚”一声翻进河里,宁愿活活淹死,也不愿再遭受这等不和谐家庭所带来的奇耻大辱。

走过石桥,前面浓荫深处,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木栈桥。我喜欢走这样的木栈桥,每走一步都能听到厚实的回声;“笃!笃”!伴随着浓荫深处的鸟儿欢歌,桥畔的野花摇曳,这回声似乎是穿越千年时空而来的空谷峦音,又似乎是寂寞孤独的诗人与我酬唱应答。

时近中午,锻炼的老人纷纷回家做饭,然后午睡。我预约的办事时间是下午,于是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玩手机。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