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评论部 回复本帖
村雪

村雪 探花

  • 168

    主题

  • 981

    帖子

  • 18759

    积分

现代诗歌发展方向初步探讨

2009-04-08 21:03:11

现代诗歌发展方向初步探讨

当下在诗歌评论界有两个流派,一是主张诗歌语言的含蓄,一是强调诗歌的直白化。主张现代诗歌语言需含蓄的,大都热爱古诗词创作,从古诗词的创作观念出发。因为古诗词之所以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笔者以为过半原因是其语言简练,含蓄,给人有一种“品”的味道,如同浓浓的茶,非品不得其味也。
诗歌语言含蓄,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特点,这在刘勰《文心雕龙·隐秀》中有描述,“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深矣,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文中用“隐”“秀”等字反复强调诗语言含蓄的重要性。然而这些都是针对古诗词这种特定的文体提出的,用在别处似乎有些牵强。
诗歌评论界的另一种主要流派便是诗歌语言的直白化。这种主张主要是通过对现代诗歌所处的大背景所提出的大胆的,变革性的说法。现代学校已不像从前的私塾,对古代文言的教授远不如从前。自白话运动以来已经有几十代人过去了,以直白形式的白话文统治了新的时代,而文言只能成为不少专家,学者的工具。(当然,这一现象在国家陆续在国内外开办孔子学院以后,国学渐渐地受到重视,笔者也期待国学的复兴)。
上文说现代诗歌所处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流行歌曲的“流行”,这一变化是影响现代诗歌最直接,而且最入骨的。虽然说诗歌不等于歌词,但歌词的压韵沿袭了诗歌的优点,并被赋予了音乐的翅膀,所以流行歌曲的发展符合哲学中所说的事物发展的规律。在这一背景下提出诗歌语言的直白化,可以说是大胆的创举,突破了纯文学理论疆固化地束缚。但是不能因此就肯定诗歌语言直白化大肆运用,语言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诗歌最重要的是有“诗意”这也是诗歌之所以区别其它问题最重要的一点。
笔者以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沿袭旧体诗词的格式,这在《尝试集》里经常出现;二、模仿西方式的写作;三,徐志摩,戴望舒之后形成了中国诗歌自己的特点;四、个性写作的阶段。以上各阶段诗歌的发展都离不开它所处的时代背景,因此笔者可以预言诗歌发展的第五个阶段便是以直白化的语言,带动诗意的跳跃。
影响现代诗歌发展的另外一个因素便是网络小说,尤其这些年玄幻类小说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告戒诗人们诗歌语言必须改革,只有改革才能众望所归。那种写出来连作者本人事后也不理解的诗歌再拿出来给别人看,读者不懂,便又埋怨没有知音,而因此将晦涩难懂的文字束之高阁。这样只会阻碍诗歌的发展!当然,笔者所主张的直白并不等同于一味的呻吟,更不是主张平常打人漫骂的话也入诗,而是用平常大众语言融入于诗意中。
笔者曾经将写过的诗歌拿给许多大学同学读,收到的回复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看不懂”。我不禁感叹,是中国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作为诗歌写作者来说只有从自身出发,探讨问题的症结。哲学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处于矛盾中的,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的,其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在某一时期取得优先地位的方面便主导着事物的发展。诗歌的直白与含蓄恰是这对矛盾,如何处理这对矛盾,对于诗歌的发展至关重要。诗歌并不是远离人间烟火的,它的思想源泉依然来自百姓生活,我们也应该倡导诗歌真正走到人世间。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