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飞扬
|
雪飞扬11月2014-11-14 07:07:15
并非虚拟的乡村:菜农:戴明秀一家本是对用全靠农药养育起来的大棚菜是排斥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得他们一家自己做了菜农。他们很快凭借着大棚蔬菜发了财,而他们的做法也完全成了地地道道的菜农——为了挣钱乱使农药,为了利益,把良心扔得远远的!告御状:张淑珍因儿子被害,无处申冤,不得不在一次领导到本地视察时拦车告状,谁知领导却因事没来,她跪拦的所谓领导原来是乡长。为此,她的冤非但得不到伸张,而且被乡长羞辱,这样的情景是何其令人心酸!风波:通过彩电风波把曾经发生在乡村的那种不求务实,只为瞒哄过关的基层领导做派表现得淋漓尽致。三则乡村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乡村图景,不由人不去深思,佳作推荐!【编辑:雪飞扬】
作者:佳骏
|
|
|
![]() 雪飞扬
|
2014-11-14 08:23:22
时间里的花:l通过给婆婆做团圆被的事,引发了作者关于对时间里的花——棉花的回忆。棉花,它不仅代表着白洁,更是温暖、踏实的象征。棉花除具有以上无可代替的功能外,还可以用来止血,用来做煤油灯的捻。棉花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曾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初生的婴孩、每个人成长的过程、新嫁娘,以及古稀的、即将去往另一个世界的老人,无不用棉花做着记录,或者说做着纪念。人们对棉花带来的这种厚实的希翼必将延续、传承。时间里的花,讲述着关于人生的庄重命题。文笔细腻,思想深刻,佳作推荐。【编辑:雪飞扬】 作者:指尖 http://www.vsread.com/article-490816.html
|
|
|
![]() 雪飞扬
|
2014-11-17 09:00:45
老肥大哥:这是一篇读来令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的好文章。文章写的是人,却没有刻板地去描写,而是用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联想往事、景物渲染来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氛围,让要写的人物老肥款款地从营造的情景中走来。于是,我们透过深秋这个既代表着萧条,又代表着收获的季节看到了人到秋季的老肥。顺着他人生的脉络,我们看到了年轻时的老肥。年轻时的老肥为人仗义,秉承了他母亲的仁慈秉性,他善良宽厚,乐于助人,幽默风趣。在“我”因外公的事无人敢做入团介绍人时,是他毫不顾忌地站出来,为“我”做了介绍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善良的他凭着他的聪明睿智保护了好些老师。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人的一生可以说都是风雨兼程的人生。然而,只要生命中的主要品质——善良在,那么由此衍生出来的宽厚、包容、仗义、对人不设防、助人为乐等品质就在,而生命的宽度、厚度也就存在了,而幸福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此。我想,老肥一定会像文章结尾祝福的那样:会平安地、幸福地走下去。这篇文章除了具备散文应该具备的形散神凝的特点外,还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情景交融,情融于景,景又生情,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浓浓的情意;二是名言典故的适当运用,一下就把读者的视野拓宽了,让读者身不由己地给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步入一种如梦似幻的境界,陶醉于曼妙的灵魂之旅。积极的思想,精炼的语言,美妙的意境促成的佳作,倾情推荐!【编辑:雪飞扬】
作者:江凤鸣 ? http://www.vsread.com/article-491796.html |
|
|
![]() 雪飞扬
|
2014-11-17 10:22:28
上火:小说借人“上火”一事描写了现实生活的人物百态。刘小榜本是个房地产商,他好喝酒,也因此给他带来了好人缘,好生意。忽然的一天,他的耳朵里响得不行,并且还痒。这样不但不能喝酒了,还得不停地吃去火药。偶然的机会,他到阳高拉石头时,被乡长请去一家温泉洗澡,那里的掏耳工竟然轻易就找出症结所在了——原来他耳朵里有一截头发茬,原来是小李给他理发时不小心掉进耳朵里的。于是,他就恶作剧地让人把一个门子大的石块运到小李的理发屋那里,给他堵了门,说让他也上上火。故事简单,寓意深刻。小说采用虚虚实实的手法写了人们见钱眼开,钱能让人干出任何不可思议的事来。比如二痞子刘援朝,不知道刘小榜的身份时,狗仗人势,狐假虎威,当知道了刘小榜的身份恨不得磕头叫爹,真是让他干什么都行。文章用漫不经心的文笔探讨着关于金钱,关于人性,关于人情,关于人精神的追求……颇有张力,引人联想的佳作,推荐!【编辑:雪飞扬】 作者:王祥夫 http://www.vsread.com/article-491834.html
|
|
|
![]() 雪飞扬
|
2014-11-17 10:51:02
同桌与《大树日记》:这是一篇触及人心灵的好文章!小作者看到他的两本日记集和上面的留言,一下拉动了他记忆的闸门,让他想起了曾经的两个同桌,第一个同桌是个偏爱漫画书和零食,不思上进的人,于是他就耳濡目染地跟着这位同桌成了“问题学生”。后来,由于眼睛近视的缘故,他被老师调了座位。新的同桌脾气不好,但品德好,有上进心,小作者本来想着反正自己很“臭”,就那么臭下去吧?但是新的同桌却不干了,他总是在作者上课走神,或者表现得不三不四时用一把钝圆规戳他,以此提醒他注意听讲。很快,新同桌的影响出效果了。小作者的作文竟然被老师选作了范文。而同桌一改他往日的严厉模样,和颜悦色地提醒他,鼓励他往写作方面发展。小作者后来果然在这方面表现出来天赋,并且有了一定的成绩。虽然两人没有考进一所中学,但这位同学给小作者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他的留言,他的言行,永远地陪伴着小作者。文章感情真挚、纯粹,读之感人。很有思想深度,颇有写作技巧,其中穿插了名言、典故,并使首尾自然而然地呼应,佳作,倾情推荐!【编辑:雪飞扬 作者:海滨大树 http://www.vsread.com/article-491851.html
|
|
|
![]() 雪飞扬
|
2014-11-18 21:00:44
天使与魔鬼:读完,心灵很受触动。文章从儿子大树写在文章中的话“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一个魔鬼和一个天使,而魔鬼是以天使的形态出现,天使则以魔鬼的形态出现”的话写起,总结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扮演的天使班的魔鬼和魔鬼般的天使的角色,最后得出“天使班的魔鬼教育出来的孩子是魔鬼,魔鬼般的天使教育出来的孩子是天使”的结论。文章通过孩子眼睛近视,体弱多病来反思了自己曾经扮演的天使般的魔鬼这个角色,接着又从中找出原因,在饮食、学习、爱护眼睛上从扮演一个魔鬼般的天使开始来教育孩子。几年后,孩子果然优秀起来了。文章极具教育意义和启发意义。不但适用于教育孩子上,而且适用于社会百态上。说理充分,文笔细腻,思想深刻,佳作,倾情推荐!【编辑:雪飞扬】
作者:平淡是真
|
|
|
![]() 雪飞扬
|
2014-11-26 12:56:48
走在铺满卵石的驿道:这是一组叙述“走走停停”的诗组。标题的新颖与立意的切入点都让人眼前一亮。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何尝不是在行走与停歇中度过的?而这种过程,每个人所经历的风景和所想要的会有所不同:有人收获的是有形的物质,有人收获的则是心情,而这种经历有痛与泪,有坦荡与笑声,然而,行走在生命里的每个年龄层的人,心态,感悟各不相同,或许我们能从这些人身上依稀看到自己昨天,今天或明天的影子,而从中有所启发和思考。 【驿道】:一条古驿道叙说的是历史的苍茫,更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行走在他乡的路途,谁不盼望.怀想故乡的“三月家书”呢?!【安置】:信仰,或者说祈愿是不会因年龄的大小而消失的。【发现】:生活的不易与担当是并存共生的。【收获】:在时光的隧道不会有“今天的赢家”,而所有的收获,是一种阅历的财富。【在荒草上有一枚蛋】:叙述中富有哲理。给人以热能和爱的传导,总会有奇迹出现。【那片树林】:总有忘不了的回忆,那少年的童趣,那老屋,那水牛,那老井……无不诉说着故乡的一切,这一切都埋在心底。【不再远行】:这是一种人生境界,放下物欲对心灵的束缚,不再去为虚幻的名利四处奔波,返璞归真,享受自然。在静静的山林里思考,不想要很多,与青山白云同歇,与纯朴的人们相处,让真诚永驻心田。虚实相间--- 诗句不急不燥,文字不虚不媚,虚实相间,景真情足,诗韵无尽。值得细品慢嚼的好诗,倾情推荐! 作者:银杏树 http://www.vsread.com/article-495089.html
|
|
|
![]() 雪飞扬
|
2014-11-28 14:09:03
雅漠营子人物二题(短篇小说)
:
【土豆】:小说先从他名字上下功夫:土豆者,贱也。从他出生到取名字,再到他成人后的碌碌无为,无不显示出他的太过普通,于是乡邻们以他为耻,但凡教育孩子别没出息时就说“别学那土豆!”土豆终于还是凭借着大舅哥的提携发达了,发达了的他在村子里到处发烟显摆,接着在城里养二奶。村里人竟然因为巴结而送他“吃肉”的绰号,并教育自家的孩子要学人家“吃肉”。当他的事业受挫,重新回到村里时,村里人再次不把他当回事,还像以往一样以“土豆”呼之,而大家也再不提他拖欠的工资了。小说重点描写了土豆在发迹前、发迹中、兵败后,以及工程款追回后为家乡出资修建的事。然而,从寥寥几笔的侧面交代中,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广阔的时代背景,人情中的暖。比如,他发迹后在城里另外安家,他的五大三粗的妻子承诺给乡亲们的哪怕卖血也要替他还债的事,乡亲们不再向他讨要工资的事,以及他最后决定决定出资为家乡建设的事,这一切的一切无形中向读者诉说了关于一个时代的故事,一个关于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故事,而最后的走向却都是人心向暖的——这正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大米饭】:贫穷直接导致落后,这个落后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而精神的落后带来的将是愚昧无知的后果。譬如文中的大米饭。因为穷,凭着自己在部队学到的维修技术自己组装的装假车,本来是因为各个部件不相照才出的事故,他却把这些差池错怪在什么方位时辰上。文章乡土气息浓郁,从两个村子里的小人物身上足可透视出一个时代的人物精神面貌。泥土的味道让人倍感亲切,故事的暖足以让人感动,佳作,倾情推荐!【编辑:雪飞扬】
?
作者:海东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