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树
|
【雅韵文学】秋菊花开傲寒风2014-11-17 21:50:01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晚秋季节,百花凋零之时,菊花傲风迎霜露出了腼腆笑容,为这冷清萧瑟的季节抹上姹紫胭红的色彩。假若你有闲心,漫步城市乡村,放眼房前屋后,都会看见一丛丛娇艳动人的菊花,它们披着晶莹的露珠,顶着冷冽的秋风,昂首怒放,娇羞玲珑的花朵大吸眼球,烘托起一个色彩迷人的韵律和风景。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世人爱菊,从古至今人们对菊花都大加赞扬。菊花苍绿色的叶蔓,曲里拐弯的叶叶,衬托着清新醉人的花瓣,娇柔倩丽的花朵,不时散发着一丝丝淡淡的馨香。它们有黄的,黄得典雅;有白的,白得圣洁;有红的,红得热烈;还有紫的,紫得清幽;一簇簇,一团团,绚丽夺目。远远望去,那黄的似金,白的若雪,红的似火,紫的如瑙,相互依偎着争相斗妍,株株惹人喜爱的菊花慷慨壮烈地装扮着大自然的美丽,送给人们无限的温暖和希望。 深秋阵阵冷风劲扫,几轮秋雨浇淋,菊花开得更欢了,灿烂城市乡村和农家庭院。收获闲暇,坐在自家门前,望着这花,听着风儿从耳边吹过,觉得这时节也有着独特的魅力,层林尽染,菊香满怀。在肃杀的寒冬里虽然好多花都凋零了,褪色了,而菊花依然生机盎然,傲冷风斗严寒。菊蕾在满地的落叶里静静地生长,痴痴地绽放,就像一个羞涩而又多情的少女,芳心不移舍身去爱,不管严寒霜冻,依然本色不变,冰清玉洁,“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陆游在“收菊作枕” 一诗中这样写道: “采得菊花做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面对灿烂的菊花,心花也会自然怒放,但也不免会有些许的伤感,更有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感。世事沧桑,过去了就没有办法再能找回,也不可能再找得回来。这是一种对人生的顿悟,其中包蕴着直面现实的精神。 菊花在春天里萌芽,在夏日炎炎里生长,在电闪雷鸣和日月星辰中接受洗礼,在漫漫的春夏秋里孕育出花蕾,在瑟瑟寒风中把她最美的瞬间奉献给自然,不知醉倒了多少千古文人墨客。即便是如此的美好,却是多处穷乡僻壤、冷霜寒冬,与富贵荣华无缘。它不娇气,不做作,只要有泥土,无论是多么贫瘠的土地,它们都能够扎根,都能够生长,都能够绽放生命,瘦小的茎枝看起来虽有点弱不禁风,却是一样的生机勃勃。站在萧瑟的寒风中看菊,淡菊如梦,让心灵在此自由飞翔。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菊花的品格是高尚的,气质是非凡的。她少牡丹之霸气,无梅花之傲气,更没有芍药之俗气。她愿以柔美的身躯,与青松为伴,同红叶凌霜,携秋月同辉,萧瑟的西风岂能使其屈服? 菊花的气质总是给人们无限的启迪,也让人们崇拜和敬仰。人生应如菊,我们要细细地品味她的清香,她的清秀,让精神穿梭于她的意识,在寂寞中生长,在压力中坦然,保持一颗平淡的心,享受沧海变桑田的快乐,经过磨砺的生命才会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赏菊是在于心境,观菊是一种态度,品菊是一种精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东晋陶渊明的佳句名言,他写出了菊花的素雅、淡然。“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在黄巢眼中的菊花是那么的豪情、飘逸和潇洒。“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郑板桥笔下的秋菊是独立寒秋,敢于挑战任何困难。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的意境,也道出了我的心池思绪。我敬佩菊花的乐观与顽强,高洁与不屈,在眼前这个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变革浪潮里,又有多少人敢与秋菊比高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