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水榭(本社团不接受非首发稿件,投稿请标注首发,不标注的稿件退稿) 回复本帖
纷飞的雪

纷飞的雪 榜眼

  • 996

    主题

  • 7019

    帖子

  • 36503

    积分

【流年喜讯】顾问江凤鸣散文刊《太湖杂志》

2014-12-08 19:37:47

本社讯

逝水流年文学社团顾问江凤先生的散文

《诗意扬州月》刊于《太湖》杂志2014年第四期。

【流年】诗意扬州月(散文)

http://www.vsread.com/article-360292.html

作者:江凤鸣

编辑:纷飞的雪

    走进扬州的时候,节气已是白露。在这临近仲秋的月夜,天上没有云彩,格外澄净,深邃的夜空里,只有几颗闪烁的星星。“二分明月扬州梦,一树垂杨四百桥”。走进扬州,我不为那传说中倾倒隋炀帝,让他丢了大好河山、大好头颅的琼花;也不为寻访史志记载里,因皇帝娶妃,那曾令万人空巷,如今湮没无闻的田家巷,只为那轮旧时月,那轮月,张若虚诵过,杜牧叹过,如今依旧在二十四桥桥头的柳梢上挂着。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样的诗意,这样美丽的意境,读罢,诗书放下,心却放不下。我知道一千年的时空是没法穿越的。即使现今扬州人在瘦西湖上,上演了穿越历史的爱情情景剧,那也不过是现代声光电技术的虚幻,又岂能与古人真的对白?但是,大唐的那轮明月还在,淮左名都扬州还在。古人尝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扬州曾经是个奢靡的去处。那儿的竹林佳处、芍药桥畔、绿杨小巷,曾经有红袖倚楼。那儿有垂杨倒映、虹桥如画的瘦西湖,有美若天仙、温润胜玉的琼花,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淮扬菜,还有“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的郑板桥。
    秋风带了凉意轻轻吹拂,便有竹叶稀疏地飘落。月光从枝叶间撒下来,水面上闪烁着粼粼银白。瘦西湖岸边的树木,隐隐地在水色的月光下挺身而立,拖着长长的阴影,仿佛当年吹箫玉人,拖曳长长的裙裾。月辉映照在人的眼帘中,清丽而柔和。千百年来,她一直就是这样的含情脉脉。白天残余的暑热,已经在银辉中化解,化成凉爽的风在树梢竹节间唱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走进月光融融,水天一色的瘦西湖,我的心中多了个疑问:天下明月多矣,缘何三分明月,独给扬州二分?
    扬州当地的朋友说,把天下明月划作三分,独给扬州二分的是大唐浙江诗人徐凝。徐凝为人低调,生平轶事很少。只晓得他是唐宪宗元和进士,做过金部侍郎。据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曾去开元寺观赏牡丹,见到徐凝的一首咏牡丹的诗作,大为赞赏,邀与同饮,尽醉而还。可见徐凝当年诗名之盛。
    徐凝是否在扬州做过官,史实已无可考,但他肯定是来过扬州的。扬州的明月一定是给过他深刻的印象。他的《忆扬州》,只有短短四句: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先生就用这短短四句古诗,写尽了扬州美女梨花带雨,令人梦绕魂牵的美色;扬州月色明丽洁净、独树一帜的可爱。先生以其走火入魔般的痴情,就这样荒诞地把天下月色分成三分,又将其中的二分慷慨地送给了扬州。自此以后的一千多年里,扬州人就把自己这座江南城市,代称为“二分明月”。
    对于徐凝的慷慨,扬州人也不吝啬。作为回报,他们把扬州的一座城门,命名为徐凝门,把城中的一条路,命名为徐凝大街。隋唐以降,来过扬州的文人墨客如过江之鲫,灿若繁星,与之相比,徐凝称不上是最有名的诗人,却唯有徐凝享有这份殊荣。
    同是送人“二分明月”,元代的大诗人萨都刺就远不如徐凝幸运。他曾在泉城济南写过一首《寄李溉之》的诗,其中写道:“天下三分秋月色,二分多在水心亭。”这水心亭正是建在济南城中的大明湖上。但是强悍豪爽、尚武阳刚的济南人,对这“二分月色”似乎没有什么热情,他们不仅从不以“二分月色”自诩,而且很快就忘记了萨诗人的美妙诗句。
    这或许就是中原汉子与江南士子的不同吧?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情怀,决定了齐鲁大地所特有的豪迈气质,决定了他们自古以来对太阳神的崇拜,他们更喜欢象征蓬勃朝气的太阳。而扬州人深入骨髓的那种江南文化的贞静,那种温柔似水的品性,使得他们更喜欢清丽婉约的月亮。
 走进一个小亭坐下,看月影在水面上轻荡,微微的风吹起圈圈涟漪,涟漪把亭影、树影轻晃。月辉长泻,湖水长流,沧海桑田,人事代谢,留不住英雄美人,留不住匆匆时光,唯有一轮明月,阴晴圆缺,留下悲欢离合的故事、传奇,供渔樵唱晚,村姑闲说。
    扬州古称广陵,明代戏剧家王廷讷写过一部杂剧,名字就叫《广陵月》。“不意蓝桥重得遇,乘月色照婵娟。我和伊缘分应非浅,似延津剑会,合浦珠还。”说得是唐代将军韦青与歌女张红红悲欢离合的故事。他们在广陵街头相识,一见钟情,相见恨晚,相谐似鱼水。却不料红红却被正在为唐明皇寻找宜春院歌头的李龟年撞见。那李龟年相当于今日国家歌剧院院长,听了红红一曲歌罢,惊为天籁,疑似仙人。
     红红被招入宫,皇命不可违,两人依依难舍。那红红一入深宫,无计通音耗。“虽然龙楼夺锦标,不是我乌衣旧燕巢,愁只愁云孤月寡红颜老。”不由得掩袖长叹“我思想他的恩情,今生定难再会,真好断肠也!”
     正当两人相思恨苦,无计再相见之际,“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爆发,唐明皇仓惶逃入蜀中。安史乱后,韦青辗转避难至扬州,却在月色下巧遇流浪的红红。两人在扬州邂逅,倍觉扬州的月亮比那长安月,更显皎洁和温柔。
    走出小亭,我们在湖畔杨柳岸边漫步。月光如水,恬静而明朗。天上,亮光熠熠。眼前,水波涟涟。傍岸的荷叶上站着青蛙,小径的草丛里有寒虫清唱。远处,房影、竹影、桥影都沐浴在月辉之下,平林漠漠,轻轻摇晃,月光像是明亮的翅膀,一路飞翔,把月色伸展到朦胧的远方。扬州的仲秋月色,仿佛就是老庄思想的自然解说。清幽、淡雅、空灵、飘逸、辽远。
    我们在湖岸上悄悄地走着,看月色下的芦绒、荻花在秋风中飘散。忽然,水中的小艇中,传出阵阵清幽古乐,哦,是琵琶、排箫和古筝的管弦乐。我们被这悠悠古乐迷住了,侧耳细听:“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听出来了,这正是与盛唐大诗人张若虚那首千古绝唱同名的古曲《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是扬州人。据说他一生就留下两首诗。而他就因为这一首被闻一多先生赞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扬州诗人张若虚,以他的丹青妙笔,自如挥洒。他诗中的月光消融了世间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银光色的梦幻,创造出一个神话般美妙的月下世界,让扬州的“二分明月”格外增辉生色。
    幽美空灵的古乐,随夜风阵阵传来。我们的心被它带进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进入一个纯净明亮的境界。仿佛看到,整个江南都沉浸在那迷人的月色中,波光粼粼,微风轻拂水面,月上东山,水流回旋,涟漪荡漾,繁星闪闪。一叶扁舟,摇橹撑篙,划破平整如镜的水面。
    琵琶声由缓渐急,好似轻风阵阵吹来,花影层叠,树影婆娑,摇曳生姿,仪态万千,芳香四溢。水面上,逐浪推拥,连绵起伏,月影跳荡。水面渐渐空阔,水花四溅。展现出归舟破水,撸声欸乃,渔歌唱晚的景象。
    渐渐的琵琶声弱,古筝轻抚,一支独箫呜咽。那音色飘渺、悠长,仿佛归舟远去,隐没天际,月上中天,万籁俱静,月色下的水面变得安详而幽静。此刻,不仅让人想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
    一声轻轻锣响,古乐停了。我们依然驻足湖畔,似有余音袅袅,余韵悠长而辽远。
    一曲听罢,如痴如醉。我想说,扬州“二分明月”中,一分功在《春江花月夜》。濒临万里长江的扬州城,因为《春江花月夜》这诗、这曲,才让那一分明月,增色两分,格外温柔,格外皎洁,格外诱人发思古之幽情。
    爱月、赏月、不独是扬州人的专嗜,自古以来,凡是有道行的文人学士,谁不爱慕明月的高洁?清人陈星瑞在《集古偶录》中说“月中花影、水中月影、帘中美人影,所谓三影也。吾独有取于水中月影。万物中,其气质之最清明者,在天惟月,在地惟水。水月合并为一,其空明清朗之致,于溪桥池畔,风轻雨霁之夜,此时之景况,殊足以荡涤胸中之邪秽,消融人心之渣滓矣。”
    这段话,正可以表达我此时的心境。
    让文人墨客对扬州月如痴如醉的,还有一个赏月佳处,就是二十四桥。据说古时桥身全用玉石砌成,桥栏雕花彩绘。相传隋朝时,明月之夜,有二十四个美人儿吹箫桥头,故名二十四桥。宋代大诗人欧阳修诗曰:“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取西湖十顷秋”。词人姜夔也写过“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词句。然而,正史无所据,野史不可靠。历史往往会给人们开个玩笑。二十四桥,到底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至今成了一桩公案。对此,早在唐代,诗人杜牧就有疑问:“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历史上的二十四桥,至迟在清代既已不见了。现在瘦西湖上的二十四桥,是新近重修的,为得正是让人们有个寻找月夜之下,玉人吹箫的访古地。清末民初小说家李涵秋在《广陵潮》开篇就说:“扬州廿四桥圮废已久,渐成一个小小村落”。白天游过了,夜晚,我们没有再去登临二十四桥。想来,今夜那里不会有美人吹箫的。
    扬州被称为月亮城,却绝不是温柔乡。“国存与存亡与亡,巍峨庙貌甚堂堂”。明末兵部尚书史可法在此独守孤城,抗击清兵,知不可为强为之。铮铮铁骨、有血有泪,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今晨,我们登上梅花岭,走进庄严肃穆的史公祠,缅怀这位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的民族英雄。大堂之上,高悬“气壮山河”横匾,堂前两边有一幅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哦,又是“二分明月”扬州人用这二分明月,彰显出史可法壮怀激烈的悲壮情怀与崇高人格的圣洁。
    月照梅花岭,史将军英魂有知,是否此时也在细赏这“二分明月”?
    哦,扬州夜,扬州月。月华如洗,高悬江淮。愿你永佑古城,精魄常在。

                                        

    【编者按】昨夜睡前,读完这篇《诗意扬州月》,那二分明月果真是高悬在长梦的夜空了。泱泱中华,多少历史文化古城中,那诗意在杜牧笔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明月之城,一直是文人墨客魂牵梦萦之处。

扬州,已然成为一个厚重的文化符号,一个缱绻绮丽的梦想。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从古至今,无论是谁欲将扬州写进诗词,都无法绕开那皎皎扬州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只是这纷繁尘世,经历了千年的变幻与轮回,那明月还是当年的明月吗?旧时的明月见证了世易时移,岁月更替,人世沧桑;而今扬州城里的月亮,更以她的纯柔、静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扬州人。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那一轮扬州月,曾经清丽在谁的诗句里;又被谁一笔荡开,寄以绵绵之情;一句神来之笔“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则是将扬州城装点出无限风姿来。如今的扬州城,从历史的风云中走来,更有一种繁华落尽是安宁的脱俗之美,连头顶上的明月,仿若也被注入了无限的灵气,愈发显得高洁、精致了

。望月抒怀,明月最能传递内心的语言与情感。 明月高悬,月影徘徊,清如冰壶,华光四溢。就是这样的一个月夜,本文的作者踩着轻露漫步于瘦西湖边,享受着清风拂面的心旷神怡,细细品味扬州月的清旷超俗,深沉静穆。天上有月,湖中有月,心底有月,扬州月的凄婉与冷艳、孤傲与执着,他自然是读懂了。扬州城里的明月笼罩着他,在他的心头留下一丝神秘的波痕,他不再是孤独的异乡客,他踏进这座城,站上那二十四桥,无非是为了一轮月,一行诗,一曲箫,一缕久远的情愫。 杜牧、李白、刘禹锡、徐凝、郑板桥、黄慎、张若虚为后人预留了一道丰盛的精神盛宴,那些或深或浅的足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吟咏着扬州城的万种风情与无限繁华。这些情愫,这些静沉在历史长廊中的文化足迹,在他的这篇散文里一览无遗。扬州城的一景一物、扬州月的一悲一喜,在他的笔下分外妖娆。扬州明月,风流不尽,清曲幽幽,歌咏不穷。而作者对扬州城的满腔情意,皆在这篇《诗意扬州月》了。

 一文读罢,心自然被这扬州月抚照得更为宁静澄澈了,走进去,却不知要如何走出来。文章之妙处全在于作者营造的清隽空灵的意境里了,文中妙句迭出,意象纷呈,从古至今,由远及近,信手拈来,如诗如画。作者用独具质感的语言,绵密细腻的笔触,飞扬跳荡的文思,以寄托内心如海般浩淼的情怀。

一篇好的散文,不仅仅能细致地描写个人的所思所感所悟,更能从这些情感活动中捕捉到历史的气息与脉动。这篇散文便是如此的上乘之作,更是作者心境的映照,可谓文情并茂,蕴藉深广,而散文的结尾,那有意无意之间的点题,更是言已尽而意无穷。美文,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912019】

 

 

上官风

上官风 举人

  • 47

    主题

  • 1348

    帖子

  • 3578

    积分

2014-12-08 20:11:50

“诗意扬州月”

祝贺师傅

雪飞

雪飞 举人

  • 10

    主题

  • 430

    帖子

  • 3213

    积分

2014-12-08 20:44:06
祝贺二哥!学习,拜读!
晓文

晓文 举人

  • 42

    主题

  • 1374

    帖子

  • 5625

    积分

2014-12-08 21:52:46
祝贺二哥,欣赏,仰慕!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2014-12-09 10:09:40

诗意的二哥,诗意的扬州月!

诗意的流年,诗意的雪纷飞!

紫枫

紫枫 布衣

  • 55

    主题

  • 1093

    帖子

  • 329

    积分

2014-12-09 10:27:25
二哥 好诗意 哈哈
易水犹寒

易水犹寒 进士

  • 22

    主题

  • 804

    帖子

  • 7847

    积分

2014-12-09 12:29:07

恭喜恭喜!

慕容凌云

慕容凌云 秀才

  • 49

    主题

  • 848

    帖子

  • 2633

    积分

2014-12-09 18:43:12
问好老师,向老师学习。
天上雪

天上雪 举人

  • 70

    主题

  • 6004

    帖子

  • 4952

    积分

2014-12-19 18:11:35
首页快讯!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