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水榭(本社团不接受非首发稿件,投稿请标注首发,不标注的稿件退稿) 回复本帖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流年编按』风逝浅吟(2015年1月)

2015-01-03 13:46:53

1、【流年】厚土墙(短篇小说)作者:徐清风来【编者按】哑巴死了,全村人都去帮忙,哑巴的邻居慧慧默默拿来自家的篷布为其搭棚子,但是在大家凑钱为哑巴发殡时,交钱名单那里却没有受哑巴帮忙最多的慧慧。小说由此设下悬念,之后宕开一笔,写了做了寡妇的慧慧的艰难境遇以及哑巴对她的尽力帮助和真情的关爱,在她孤苦无依时,隔着土厚墙的哑巴的电视声和狗叫声赶走了她的恐惧和寂寞。然而,两人却没结成良缘,哑巴只是默默把自己的爱埋在心里,画在墙上,直至死去。小说最后揭开谜底,慧慧为哑巴买了寿衣,并在哑巴走后嫁到了偏远的地方。小说没有直接描写慧慧对哑巴的爱,但是,这个一直不肯嫁人的女人最终嫁人的举动暴露了她牵念着哑巴的内心,哑巴走了,她才肯放心远嫁,更有她的梦境也暗示着她内心世界最真实的想法。小说最后写到厚土墙倒了,可惜倒得太晚,若哑巴活着时倒了,二人是不是会喜结良缘?厚土墙,一道隔阂着二人的有形障碍,然,让二位有情人未成眷属的无形的墙是什么?题目暗示着什么?小说带给人很多思考。语言贴近生活,人物勾画鲜活,主题耐人寻味的小说,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2015-01-20 21:00:20

22、【流年】借尸还魂记(微型小说)作者:七尺顽童

【编者按】小说篇幅短小,却极尽讽刺之能事,揭露了骗子丧尽天良的嘴脸。本来“我”正为失去好友张波而痛苦,为自己在好友活着时因经济窘迫未能尽自己的心意在难过,没想到却被别人打着死者的名义来骗钱。小说以对话描写将骗子的无良、阴险、狡诈披露无遗。幸而,碰巧听到防止电话诈骗的广播让“我”识得骗局,若是没有听到这样的提醒呢?道德的滑坡,使得一些人妄想不劳而获,让物欲占据了心灵,他们昧着良心,不惜编造亲人灾难骗取钱财,让不少人上当受骗。小说以梦中与好友张波的诗词唱和开篇,揭示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穿插广播内容,为识破骗子的电话骗局埋下伏笔,结尾又以诗句照应开头,提醒世人警惕被骗,小说尽管短小却情节起伏,针砭现实,给人以有益的警示作用。佳作,荐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2015-01-23 14:04:35

23、 【流年】归(同题征文·短篇小说)作者:诫愚斋主人

【编者按】小说开篇就将我们带入一个荒谬与恐怖的场景,面对死亡,活着的人不是悲伤,而是想着如何藏起尸体好留着吃掉。饥饿已经让人丧失人性的本真。而开篇的“大姐”的幻想——“他”活着的话题,引出了更为不堪的往事。“他”——杨春曾经是这个偏僻村庄的“土皇帝”,因为力大聪明而被选为队长,他不仅仅掌握着生产队生产资料的生杀予夺的大权,也掌控着村民的命运,他想吃肉就可以暗示他人将生产队的牛淹死,他想要哪个女人可谓手到擒来,他看着不顺眼或者忤逆了他的,甚至会被他当狗肉煮了给村人吃。在这样一个愚昧、野蛮的生存状态下,杨春可谓如鱼得水,为所欲为,死了丈夫的小寡妇朱兰芳成了他的口中餐。当然朱兰芳也可以享受别人没有的优待。贫穷,愚昧,似两条巨大的绳索捆绑着龙血树村的村民,让一些人没有了廉耻,也没有了道德,所以村中乱伦淫荡现象比比皆是,所以有的人用肉体换取利益,当然也使得一些人觊觎杨春手中的权力。终于,杨春被驱逐出局,治保主任岩保夺了权。当然,这绝对不是正邪较量的结果,岩保,不过是土皇帝杨春的翻版而已。在这个野蛮与愚昧积重难返的地方,没有法制的约束,没有文明的阳光,有的只是权力淫威下野兽一般的性的丑陋和色利的交易,以至于杨春的女人临死前还在怀念权力的荫庇。杨春被迫离乡,临走前他还没有忘记和依附于他的女人一起展示野兽一般的性欲。小说将故事发生的背景放置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一个偏远的村庄,真实再现了那儿文明荒芜,法制荒芜,道德沦丧的现状,这些,都深刻地揭示了一个时代的状貌,是对那个天灾人祸共同制造出这样一幕幕不堪的时代的控诉。作者以生活化的语言生动描绘出那儿村民当时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状态,让人在阅读的沉重中不由思索:从野蛮愚昧到文明法制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精神文明的建设必须在物质文明的坚实基础上,而这一目标的抵达,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小说详略处理紧扣主题,详写杨春这个在愚昧中享受霸权的土皇帝的为所欲为,浓墨重笔披露龙血树村曾经不堪的历史,厚重的铺垫渲染进一步凸显着小说主题——强烈呼唤文明与道德的回归。而杨春走出那个地方——尽管是被迫,之后几十年的外界生活却略写了,他在文明世界几十年的熏染让他感悟出什么,作者未提片言只语,留下巨大的留白。但那个广东口音的他的儿子建学校一节就是他几十年反思的点睛之笔吧。文明的回归依赖于教育,被迫离乡的杨春的后人在五十年后回归故土建起阳春希望小学,让我们看到了文明与人性回归的曙光。小说文笔厚重,意蕴深刻,让我们看到了从野蛮愚昧皈依文明的艰难历程。正如文章最后所言:“五十年,并不是一转眼就能转掉的。”同样,文明的荒芜、权力下的不堪并不是我们噤声不言就不复存在。敢于直面现实正视历史的小说,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2015-01-23 14:05:45

24、【流年】归(同题征文·短篇小说)作者:红袖留香

【编者按】一场尸首被盗案的发生与破解,可谓惊心动魄、震撼人心,在故事中,正义与阴谋,权势与民意,执法与违法,愚昧与理性,私心的泛滥与良心的回归……进行了可谓针锋相对,水火难容的斗争。小说开篇就直接引入扑朔迷离的案情,让人匪夷所思,谁会盗取已经埋了数年的尸骨呢?报案时派出所所长与失尸案主的亲戚李铁娃的交锋也令人疑窦陡生,他们各自都有什么把柄落在对方手里?这和盗尸案有何关联?小说未立时解开盗尸案这一悬念,而是旁枝逸出,追叙了刘石与李铁娃二者间的恩恩怨怨。重重压力与层层矛盾,将派出所所长刘石陷于进退维谷的境地。记者宋雪的乔装介入,与赖八和盗尸者的侧面交锋使得案情更是危机四伏,步步惊心,扣人心弦。文中的人物刻画笔触细腻,直抵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处。赖八狡猾多端,满肚子的鬼主意;刘石对自己职位的担忧、对百姓的应付、对权势的畏惧、让记者暗访的如意算盘,不得不面对案情突变时的小聪明;冰雪聪明的宋雪的一身正气、揭开事实的执著精神,临危不惧的义正言辞……无不淋漓尽致展示着这桩案情涉及的人物的真实性情。小说环环紧扣,悬念迭起,险象环生,恰如其分的环境描写更有力地渲染着气氛,衬托出宋雪的无私无畏与大义凛然,不断将矛盾引入高潮。小说围绕着“归”的主题明、暗线交替进行,一方面是报案百姓亲人的尸骨历经波折被找回,灵魂得以安息回归,一方面是刘石等人良知逐渐地回归。两条线索的分叉汇合,构成了小说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小说取材贴近现实生活,深刻揭示了面对利益得失人性中所展示出来的最真实的一面,凸显了善良的人性终将击溃私心的欲望,正义和文明必将战胜愚昧和邪恶的历史必然,也侧面反映出部分党员干部不能严格律己,在愚昧冥婚事件中所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小说笔力厚重,寓意深刻,抨击一些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与敛财寡廉鲜耻的丑陋心态,揭露时弊,唤醒人们要时刻警惕的力作,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2015-01-23 20:15:42

25、【流年】上帝的灰尘(散文)作者:指尖

《上帝的灰尘》,这是对生命对幸福对灵魂归依的思考,两个身份不一的人的笑容,让“我”思绪万千。一个是让“我”歆慕的家丁旺、劳力多的家庭的父亲,他在修补自家居所时展示着力量与骄傲,他那纯粹的笑,让“我”一直渴望能拥有这样的父亲;一个是在城市的一个智障人,他跪在一堆火前温暖自足,简单纯粹的笑,点燃“我”童年的记忆。幸福,是如此简单,正如小时候的“我”渴望那样一个父亲,可以扛出沉甸甸的石杵咚咚夯实窑洞屋顶;抑或如那个点燃蛇皮袋里所有的宝藏的智障男子,暖和着自己的冬天。活在人世,幸福的内涵、期许的愿望或许不同,因着人的身份的差异,但是,最终,人与人之间不再有区别——灵魂都将归属空无的疆域,而肉体终归不过是大地馒头。作者以感性的目光观察世界,以理性的思维思考人生,带给人深深的触动和感悟。佳作,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2015-01-27 18:31:12

26、【流年】村庄植物三题(散文)作者:谢宗玉

【编者按】村庄植物三题,是作者与故乡植物灵魂的对话,在对话中展示着作者与它们之间深挚的情意。七叶樟,牵扯着一种端阳的民俗,为了熬制那喝了后一年之内全家人就百病不侵的药汤,孩子们不辞辛苦到山野里苦苦寻找着,那么庄重严肃,心怀虔诚和敬畏,把端阳节烘托得隆重而神秘。柳树,是作者亲手种的,但是,它死了,在追寻其死因的过程中,呈现着尘世里的情感悲剧,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对那棵死去的柳树的不舍之情。豌豆,作者浓墨重笔描绘着它的伤心的模样与色彩,细茎的娇嫩与柔弱。就是它,历经大雪的重压,在春季反而显得从容而平静,到初夏爆出粒粒饱满、坚硬与橙黄。作者以温婉诗意的笔触书写着故乡三种植物,每一种植物都倾注了满满的真情。在拟人化的描述下,那些植物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仿佛有了人的性情与灵气。浓浓的乡愁,浸染着文中的每一个字符。故乡,滋养了作者的精神、情感与灵魂。作者借物抒情,表达了对故土瑶村情感上的牵念与精神上的依恋。情感真挚的美文,比喻运用精妙,语言灵动诗意,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2015-01-27 18:32:38

27、【流年】第三只手(散文)作者:三叠弓

【编者按】文章以第一人称行文,将回忆中与现实里有关小偷的故事交叉进行,真实再现,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少年时代,一些小偷被绑着遭众人殴打与羞辱的情形触目惊心,“我”因饥饿神情恍惚,夜里去搜寻同学饭票的情形至今也不知是做梦还是真实发生过,给领导办伙食的肉被父亲偷偷切下薄得可以照过人影的一片,明知拌了药的种子依然被饥饿的村民们偷食甚至付出性命的代价,养活不了儿女的寡妇偷粮食不惜忍辱与逮她的人睡一觉……明明知道小偷为人憎恨,被人瞧不起,一些小偷被抓后绑着受毒打甚至会被打死,为何屡禁不止还要偷?如果说记忆里的那些偷盗者是因着物质匮乏,难以糊口才偷盗的话,那么杨老师班里目前屡教不改的孩子咋回事?他父母外省打工,给他足够的生活费和零花钱,他爷爷也溺爱他,要东西就给,他为何屡偷不止?别的班里偷东西的孩子被查出来往往被毫不留情送到“我”这个校长这儿,最后踢到社会,杨老师班的这个孩子杨老师耐心教导,尊重他的人格,每次教育时他都痛苦流涕但仍然屡教不改。因为他不只是偷,他还赌,打游戏,泡网吧,抽烟,和混混交往……有着诸多不良嗜好,使得零花钱根本不够用,于是他反复发作他的偷瘾。鞭长莫及的父母无奈增加零花钱给他,但也止不住他继续偷。文中对小偷眼神的观察,找寻“三只手”的举动都细致入微,发人深思。文章中杨老师与校长探究着:为何好老师好校长却教育出来改不了偷毛病的孩子?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三只手,人人皆知是小偷的代名词,人人痛恨三只手,然而,是什么原因滋生出了“三只手”?小时候,“我”曾好奇地转着圈找小偷的三只手;做了校长,“我”和杨老师探究三只手产生的原因,“我”也转着圈子寻找他的“三只手”,产生“三只手”的根源到底何在?社会,家长,老师,都想方设法防止和严厉惩治这些小偷,但有谁真的走进他们的世界去探究一下他们内心的真正需求?我们的教育真的以人为本了吗?真的唤醒他们做人的尊严了吗?文章以校长的苦笑引发那个孩子的笑直至闭眼到有些不好意思作结,带给人深深的思索。文章以大量的有所缺失、有所渴求而导致偷盗的案例加以铺陈,来叩问现实,在生活温饱解决的今天,孩子们缺失了什么?题目的“三只手”可谓一语双关,既指代小偷这个群体,也暗喻导致他们偷盗的根源。一篇贴近生活现实,拷问社会拷问家庭拷问学校教育的文章,呼唤社会净化人文环境、呼唤家庭学校对被教育者的心灵加以关注,力作,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2015-01-27 18:33:41

28、【流年】归(同题征文·短篇小说)作者:吕增军

【编者按】为着猎取权力与地位,阴谋与激战不断制造着死亡与血腥,让人分不出善与恶,友与敌。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可谓时时惊险,步步惊心。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充斥着故事中所有的时空,即使不会武功的渔民父女,因偶然救下北侯炎凉,他们也不幸陷于其中而丧失性命。当然,在血腥的屠杀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好的人情味儿,如一直不解风情的火燎对夜电的思念,身带杀气的炎凉看到救他的渔民父女之死的悲愤,还有炎凉在海边晨出暮归的宁静美好的渔民生活……这些,将暴戾与凶残的杀戮中增加了一丝人性的美好。小说中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无不精彩生动,最后敌对的双方同归于尽,矛盾冲突达到高潮,一切归于宁静,依然余音袅袅,一句“对不起,西候火燎。”让人感受到炎凉对火燎的真挚的朋友情谊。小说故事真相扑朔迷离,可谓惊心动魄,险象迭生,悬念不断,引人入胜。佳作,荐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2015-01-28 08:58:16

29、【流年】跳棋(短篇小说)作者:杨遥

【编者按】一枚跳棋,貌似普通,却不曾想暗含诱惑与玄机。小小清洁工苏小墙应聘工作时的两项规则之一就是拾到东西交公。而发现的那枚跳棋却让他为了难。他渴望捡到重要或者值钱的东西交上去改变命运,觉得这样普通的东西不值得,又担心这是公司的考验,交与不交让他纠结,而带回家妻子却不以为然。当他发现越来越多的跳棋出现在他清洁的那段楼道地板时,也发现了一个规律,那些跳棋距离老板王雪娟的办公室越来越近。当苏小墙交上那些跳棋,女老板却把关于强奸犯的案卷给他看,里面有一些男女关系的细节描写。第二天老板带着他洗漱,武装,吃饭,最后用一套房子诱惑他做她包养的白脸。从一枚棋子开始,直到引诱苏小墙上钩,老板王雪娟可谓煞费苦心。小说最后交代了王雪娟说的少的那枚棋子的下落,它卡住了苏小墙儿子的喉咙!小说结尾暗示着苏小墙家庭即将解体的悲剧。全文以一枚跳棋为线索贯穿着小说始终,引导着情节运转,深刻披露了一些有钱有势的人的内心空虚、淫荡荒唐的生存状态以及将底层贫困者玩于掌股之间的卑劣丑态。小说通过一个卑微小人物的遭遇,深刻揭露着金钱至上导致一些人道德滑坡与真情沦丧的现实,有力地鞭笞着一些社会的阴暗面。力作,荐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2015-01-28 18:23:38

30、【流年】忆母亲(散文)作者:北京赵秀云

一曲《忆母亲》,字字泣血,句句带泪,写出了对母亲不尽的思念与愧疚之情。母亲一生可谓困苦的一生。婆婆的苛刻,丈夫的不体贴,更有繁重的劳动,儿女的众多,还有艰难的经济,让母亲一直在苦难线上挣扎,但这都阻止不了母亲对儿女的爱。母亲勤劳,慈爱,坚强,有骨气,而且爱憎分明,明辨是非,在父亲被批斗时奋不顾身护卫着他,不顾及自己的身单体弱。母亲生病时,“我”陪伴着母亲度过余震不断的惊慌与恐惧,却没能陪伴她走过生命最后的时光,这,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作者由清明时节悼念母亲入笔引出对母亲苦难一生的追忆,字里行间浸润着对母亲的深情,表达着“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椎骨之痛,结尾则以母亲对“我”爱的一个细节结束,更进一步突出对母亲至深至切的思念。文章记叙抒情有机结合,表达了女儿对长眠地下28年的母亲绵绵不尽的真情。情感真挚的佳作,催人泪下,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共2页 12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