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韵文学论坛 回复本帖
唯我一然

唯我一然 童生

  • 18

    主题

  • 254

    帖子

  • 581

    积分

【雅韵文学】母爱深深

2015-01-14 09:15:34

   最近换了一种电脑屏保,自己胡乱挑选,不知怎么就选中了电脑里的“图片收藏”内容,竟然惹出了一种无法名状的心绪。

     那天我写完一篇随笔,闲着没事就换了一种屏保,待我离开电脑后小侄子突然问我:“老姑,电脑里怎么有我和我奶的照片?”我没明白怎么回事,回屋一看,只见一张张照片在屏幕上飘移转换着,其中就有小侄子和母亲在我家时我用手机拍的生活照,祖孙俩在一起亲昵的样子很叫我开心。

    看着这误打误撞的屏保设置,我开心地对侄子说:“真巧!这样也好,我可以随时看到我妈了。”小侄子也觉得很开心,补充一句:“你以后就不会总想我奶了。”是吗?真的就不会想了吗?我迟疑着没做答,便去做家务了。

从小就常听到老人们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因为小不甚理解深意。成家立业后,因为忙于家庭、工作、孩子的缘故,今天坦白地说,真的不是很思念母亲。婚后因为离家两百里路,我在县城最南端,母亲在县城最北端,那时交通很不方便,特别有了孩子更是不方便了,每年只有寒暑假两次回家。所以每次都得住上十天半个月。住久了还会惦记自己的小家,那时竟然连一点自责心理都没有。现在想想,也许因为母亲还健康,或许家里弟兄姐妹多,所以不担心母亲什么,只是时时有种独在异乡的孤独感。

近几年,由于二嫂和小弟的相继离开我蓦然醒悟,亲人就这样离去了,叫人猝不及防。快得来不及珍惜,来不及对以往的过失说声对不起……这种锥心的痛只有经历后才明白,但一切晚矣!所以我开始珍惜我所有的亲人,包括我身边的朋友、同事、学生,也包括素未谋面、从未听过对方的方言、语音却心灵相通的网友。只要和我有缘相识的人我都十分珍惜——那种心情没和谁说也无需说。珍惜拥有的一切,珍惜,不容迟疑,珍惜,不能吝啬。

现在,我最在意的当然是母亲。她年事已高,我不能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些微遗憾了。即使其他弟兄姐妹谁有个风吹草动我都会惊魂。现在的我尽管早已打破每年回家两次的规律,但是从小弟走后我回家的次数多得我无法记住,那段时间几乎是周周回家。后来毕业班工作繁重没法及时回家,但是,只要休息我就会第一时间回去看母亲。一下车就三步两步地往家奔,恨不得马上看到母亲在屋里忙碌的身影——不知为什么,我一反常态地总想回到家就看见母亲在做家务,我甚至变态地解释为那样说明母亲还健康!我的心真的被惊怕了。
    现在母亲真的老了,最终定居在五弟家里,母亲以为这是她最好的归宿。母亲的逻辑就是最小的儿媳最有力量照顾她。母亲有很多的怪理论,但事实也证明母亲总是对的。现在信息化社会,人人都有手机了,家里不上网的基本把固话拆除了,和母亲联系就只能靠手机,母亲开始不会用,后来弟弟就教会她怎么用。母亲不习惯兜里揣手机,我就告诉她一定要揣着,免得我找不到她着急,她也很听话了,渐渐成为习惯。

 现在人到中年的我除了惦记母亲外,也开始唠叨着惦记起我的儿子,甚至惦记侄子、侄女人们——其实都是多余。儿子总告诉我别活得太累,不要总为他操劳,要我为自己好好活;侄子侄女们似乎很耐心地告诉我,老姑我们都大了,你照顾好自己吧。我一下觉得自己多像我的母亲,突然想到我当初不耐烦母亲的惦记时母亲的心情是什么感觉了。

我手机音乐里有一首刘和刚演唱的《儿行千里》,每当独自在办公室里时就会翻出来听,而且每次都会小声和唱着,每次都会心痛地体会着母亲的心情,禁不住泪眼婆娑。

     孟郊的《游子吟》相信大家都熟透,但对母亲的理解是否也如我一样在真的做了母亲后才深刻理解呢?母爱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明白的,有时我觉得我的母亲为我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我对自己孩子的付出。我常想:爱有多种,我们最应该深爱的是母亲;亲人有多位,我们最应该珍惜的是母亲。我对母爱的理解还很肤浅,我需要随着岁月的不断增进,逐渐加深理解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体会那体现在琐碎中的深深的母爱。

珍惜母亲吧,别遗恨,悔之晚矣!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