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霞晓文
|
【梧桐】梧桐作家最新作品刊登纸媒2015-02-11 22:13:15
1.【梧桐社讯】六位文友同题征文同刊《磬乡文学》 http://www.vsread.com/bbs/topic-48120-577320.html 【梧桐文苑】与“散文之乡”灵璧的联合征文活动“五彩奇石,大美灵璧”,伴随着2015年新年钟声的敲响,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此次征文活动,得到了广大文友的大力支持,他们积极投稿,用自己的精美的文字,书写出一幅幅富有深挚情感的篇章。
虽然,2015年新年的钟声已渐行渐远,新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淡漠了,但,“五彩奇石,大美灵璧”征文的温馨气息,却在“梧桐文苑”与“散文之乡--灵璧”之间一直延续着,并且显得愈加浓郁了。《磬乡文学》杂志特地给这次征文活动开办了“专栏网络回声”,有梧桐的多名作者的优秀文章被刊出。 首期入选《磬乡文学》的梧桐作者及优秀文章有:晚霞晓文的《嫂子》、宁夏何老三的《灵璧是个好地方》、老山芹的味的《梦游灵璧》、禁忌蝴蝶的《悼虞姬》、那位格格的《回家》、江南铁鹰的《灵璧研山传奇》。
【梧桐文苑】与“散文之乡”灵璧举行的这次联合征文活动,是梧桐初次与地方文学接轨的实践,是网络文学与纸质文学的完美结合和网络文学创新发展的深层探索。这次征文活动的圆满成功,对梧桐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巨大的指导作用,同时,对梧桐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也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实现了网络作者、网络文字走出网络,走进纸质文学的梦想。 我们相信“五彩奇石”也必为江山增添了奇异的光彩,愿这种富有探索精神的征文活动能够多举行,以期使梧桐得以更优秀更强的发展,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创造优雅的创作环境,也为江山文学添加更加优美的饰彩。
2、【梧桐社讯】热烈欢迎崔若烟入驻梧桐并祝《母亲的布鞋》登烟台日报 http://www.vsread.com/bbs/topic-48120-575441.html 热烈欢迎崔若烟入驻梧桐并祝贺散文《母亲的布鞋》刊登纸媒 个人简介: 江山ID:崔若烟,姓名:廖治疆,笔名:平凡的世界。 四川省富顺县人。1975年9月生,种过地,经过商,打过工。酷爱看书,写作。散文《母亲的布鞋》刊登烟台日报。
3.【梧桐社讯】梧桐春蕾作者尚诗云的《滑雪》刊登乌鲁木齐都市报 http://www.vsread.com/bbs/topic-48120-574942.html
个人简介 尚诗云:梧桐春蕾作者,姓名:尚若宇
邮箱976887025@qq.com
4.【梧桐喜讯】苏登芬《沿淮锣鼓》荣登2015第一期《中国散文家》 http://www.vsread.com/bbs/topic-48120-586746.html 2015年2月3日梧桐作者苏登芬《沿淮锣鼓》刊登2015第一期《中国散文家》
江山ID:苏登芬:梧桐文苑作者 姓名:苏登芬,又名苏登峰,笔名淮上亦人,自号穿破袄子的人。 1957年8月出生于淮南市淮河岸边的架河镇苏涂村老郢沿淮人家。1978年--1983年在架河文化站工作,1984年--1990年10月潘集区文化局工作,1990年至今在芦集、贺疃、潘集镇政府残联等部门工作。中共党员,1986年至1989年初本人和区文化馆的孙广瑜同志编写4万多字的《潘集区文化志》共五章二十五节。我经手编写四章十九节,孙广瑜编写第五章六节,本人编写分别1、沿淮花鼓灯及灯歌P36-43面,2、武霞轶事,传说类P55-67面,3、沿淮灯舞、大鼓、唢呐P68-73面,4、沿淮歌谣,民谣,歇后语P73-91面。 现为淮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淮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潘集区作家协会理事,安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作家协会会员,1978年以来创作散文、诗歌、小演唱等140多篇,约40万字,先后在省级、市级、淮南日报及《当代文学》、湖北“戏剧之家”等刊物发表。
5、【梧桐】大理凌峰的诗歌《大山的力量》(组诗)刊登兴义报
【梧桐】大理凌峰的诗歌《大山的力量》2015年2月10日刊登兴化日报
江山ID:大理凌峰,姓名:凌峰, 笔名海蓝,1971年生于云南姚安一个小乡村,现有200多篇(首)作品散见《星星》诗刊、《绿风》诗刊、《星河》诗刊、《中国文学》《西南青年文学》《昌平文艺》《敦煌诗刊》《新城市》《辽河》《中国陶瓷报》、《清远日报》《香稻诗报》《鳄城文学》《大理文化》《大理》《怒江文艺》《诗中国》、《燕赵诗刊》《大地诗刊》新西兰《先驱报》《台湾好报》等多种文学刊物,获过一些小奖,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诗库2007》《中国当代诗库2008》《中国当代新诗100家》《星星诗人档案2013》等多本文集,出版诗集《漂泊的爱》、《自由的天空》两部。现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6、【梧桐】著名媒体人李晓江《医纪》刊登《中国散文家》 http://www.vsread.com/bbs/topic-48120-588778.html
江山ID:李晓江,姓名:李晓江,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安徽省民协理事、宿州作家协会副主席、宿州市散文家协会副主席、主任记者、杂志主编。获宿州市“首届杰出作家”称号,宿州市“首届文艺奖”获得者。出版作品四部;获省级以上奖文学奖17项; 获省级国家级新闻奖36项;有电视作品在美国频道播出;有传记被地方志收录。 7、【梧桐社讯】梧桐作者许桂林《香泉谷之水》刊登新民晚报http://www.vsread.com/bbs/topic-48120-574265.html 在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又传佳讯,2015年1月2号;喜听许老师佳作《香泉谷之水》刊登新民晚报
江山ID:许桂林:梧桐文苑作者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理事;宿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工作于安徽宿州埇桥区宣传部,兼职【新民晚报】记者。 文章多见于国内各主要新闻、报刊、杂志。 早在1981年,作者和安徽著名作家高正文先生合作的描写白居易贬谪江州生活的电影文学剧本《琵琶行》在江苏省的大型文学期刊《钟山》上发表,并受到了当时任责任编辑的蒋寿山老先生的欣赏,著名画家戴敦邦先生为作品作了封面画与插图。 许桂林先生的作品,尤其是散文,以语言优美、细腻、多情,而倍受读者的欢迎,曾先后荣获许多大奖,文章也被多家网站转载,如【中国作家】、【天津作家】、【凤凰资讯网】、【文新传媒】(中央纪律监察网)、【新浪新闻】、【精华阅读】等。 8、【梧桐喜讯】梧桐作者许桂林《有姐温馨》刊登南京日报http://www.vsread.com/bbs/topic-48120-585677.html 2015年1月5号梧桐作者许桂林老师作品《有姐温馨》刊登南京日报 《有姐温馨》这篇文章,作者运用深挚的情感,描绘了作者与家姐的情谊,姐姐在作者眼中,不单纯一个大姐姐,还是一个充当父母角色的亲人,那是因家庭的特殊情况,父母都工作,没有时间照顾自己,只有自己的姐姐才是自己的社会生活中的依靠。所以才有了“家有慈姐,真的很好很幸福啊。”自豪感。
个人简介: 江山ID:许桂林:姓名:许桂林,梧桐文苑作者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理事;宿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工作于安徽宿州埇桥区宣传部。 9、【梧桐社讯】梧桐作者许桂林《又见紫薇花开》刊登南京日报http://www.vsread.com/bbs/topic-48120-584806.html 2015年1月27号;许桂林老师佳作《又见紫薇花开》刊登南京日报,这篇散文曾经投稿江山梧桐社团,在宿州2014年5月份散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桂冠。 个人简介:
江山ID:许桂林:姓名:许桂林,梧桐文苑作者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理事;宿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工作于安徽宿州埇桥区宣传部。 10、【梧桐喜讯】梧桐作者西湖月牙散文刊发《西安日报》http://www.vsread.com/bbs/topic-48120-567634.html
江山ID:西湖月牙,梧桐实力派作者、编辑(注:因近期教学比较忙,没有进行编辑),笔名韩月牙,浙江杭州人,浙江师大中文系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在《钱江晚报》、《杭州日报》、《朔风》月刊、《深圳晚报》、《嘉兴日报》、《南湖晚报》、《济宁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几十篇,有散文被选入浙江省语文高考模拟冲刺卷和中考模拟卷。 2014年12月23日《西安日报》刊发了西湖月牙的散文《消逝的雨巷》。 |
|
|
![]() 晚霞晓文
|
2015-02-11 23:05:29
祝贺各位作品刊登纸媒,梧桐有你们更精彩。
![]() ![]() |
|
|
![]() 晚霞晓文
|
2015-02-11 23:08:59
【梧桐文苑】与“散文之乡”灵璧的联合征文活动“五彩奇石,大美灵璧”,伴随着2015年新年钟声的敲响,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此次征文活动,得到了广大文友的大力支持,他们积极投稿,用自己的精美的文字,书写出一幅幅富有深挚情感的篇章。 虽然,2015年新年的钟声已渐行渐远,新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淡漠了,但,“五彩奇石,大美灵璧”征文的温馨气息,却在“梧桐文苑”与“散文之乡--灵璧”之间一直延续着,并且显得愈加浓郁了。《磬乡文学》杂志特地给这次征文活动开办了“专栏网络回声”,有梧桐的多名作者的优秀文章被刊出。 首期入选《磬乡文学》的梧桐作者及优秀文章有:晚霞晓文的《嫂子》、宁夏何老三的《灵璧是个好地方》、老山芹的味的《梦游灵璧》、禁忌蝴蝶的《悼虞姬》、那位格格的《回家》、江南铁鹰的《灵璧研山传奇》。 《磬乡文学》,是灵璧县作家协会、灵璧县文联共同主办的一个文学杂志,为季刊发行,作者多以地方文学爱好者和当地著名作家为主,主要反应的是地方文学特点,是富有草根文学情缘的优秀文学刊物,是草根文学爱好者最理想的文学之家。 【梧桐文苑】与“散文之乡”灵璧举行的这次联合征文活动,是梧桐初次与地方文学接轨的实践,是网络文学与纸质文学的完美结合和网络文学创新发展的深层探索。这次征文活动的圆满成功,对梧桐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巨大的指导作用,同时,对梧桐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也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实现了网络作者、网络文字走出网络,走进纸质文学的梦想。 我们相信“五彩奇石”也必为江山增添了奇异的光彩,愿这种富有探索精神的征文活动能够多举行,以期使梧桐得以更优秀更强的发展,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创造优雅的创作环境,也为江山文学添加更加优美的饰彩。 附:这期灵璧同题征文的奖品、奖杯,字画,证书,书全部发放,请各位获奖者注意查收!
|
|
|
![]() 晚霞晓文
|
2015-02-11 23:09:49
热烈欢迎崔若烟入驻梧桐并祝贺散文《母亲的布鞋》刊登纸媒 个人简介: 江山ID:崔若烟,姓名:廖治疆,笔名:平凡的世界。四川省富顺县人。1975年9月生,种过地,经过商,打过工。酷爱看书,写作。散文《母亲的布鞋》刊登烟台日报。
江山文集地址链接: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46175.html
![]() 母亲的布鞋 若烟
又是秋天到了,房子旁边的那片竹林伴着秋风摇曳着,那一片片竹叶徐徐地飘落,如蝴蝶般飞舞! |
|
|
![]() 晚霞晓文
|
2015-02-11 23:10:30
2015年1月8号梧桐春蕾小作者尚诗云的《滑雪》刊登乌鲁木齐都市报,这是梧桐的大喜事,是春蕾小作者的荣誉
尚诗云:梧桐春蕾作者 江山文学网: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47800.html
作者发表在梧桐的文章地址链接:http://www.vsread.com/article-500852.html
【梧桐春蕾】滑雪
星期天,我妈看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认为是滑雪的好天气,便收拾东西决定带我和邻居家的乐乐妹妹一起去乌鲁木齐南山滑雪场。 |
|
|
![]() 晚霞晓文
|
2015-02-11 23:11:13
2015年2月3日梧桐作者苏登芬《沿淮锣鼓》刊登2015第一期《中国散文家》
江山ID:苏登芬:梧桐文苑作者
1957年8月出生于淮南市淮河岸边的架河镇苏涂村老郢沿淮人家。1978年--1983年在架河文化站工作,1984年--1990年10月潘集区文化局工作,1990年至今在芦集、贺疃、潘集镇政府残联等部门工作。中共党员,1986年至1989年初本人和区文化馆的孙广瑜同志编写4万多字的《潘集区文化志》共五章二十五节。我经手编写四章十九节,孙广瑜编写第五章六节,本人编写分别1、沿淮花鼓灯及灯歌P36-43面,2、武霞轶事,传说类P55-67面,3、沿淮灯舞、大鼓、唢呐P68-73面,4、沿淮歌谣,民谣,歇后语P73-91面。
现为淮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淮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潘集区作家协会理事,安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作家协会会员,1978年以来创作散文、诗歌、小演唱等140多篇,约40万字,先后在省级、市级、淮南日报及《当代文学》、湖北“戏剧之家”等刊物发表。
江山文集: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45397.html 《沿淮锣鼓》
苏登芬,安徽淮南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淮南市作协会员。 年复一年,淮水汤汤。闲了的、静了的沿淮人家,迈进了隆冬的乡野。
早己是地净场光。往日忙碌劳作的人们,已是农具上架、锄头挂墙。微风轻吹,站在威武的淮河堤坝眺望,那一望无际、顶着白霜的麦苗还有一畦畦嫰绿的油菜,在有点清冷的阳光下,掀起一层高过一层的波浪,摇摆着、歌唱着。
沿淮十八岗中的苏家岗,与周边的王家岗、武家岗、胡家岗、黄家岗、许家岗相邻,是人口稠密的地方,也是历经无数代的传承,而今已蜚声远近的花鼓灯灯窝子。自古以来,民间广泛流传这样的民谣:“沿淮十八岗,岗岗都是锣鼓乡。”乡村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未归,留在家里的中老年庄稼汉子们,悠悠地猫在屋里,有的捋着胡须,抱着大烟袋;有的品着热茶,听着歌;有的聊着上头爱农、恵农、支农的好政策,于午秋两季接连丰收的喜悦劲中哼出了:“收了大河湾,红缨帽子飞漫天,楼房住的靓又宽。”那滋味润得合不拢嘴,有的三三两两在邻家刚乔迁的新楼房里,对新楼的装饰及在“家电下乡”政策中购置的大件,品头又品足,或你一言他一语讲着来年庄稼茬口的调整安排,到处洋溢着憧憬规划的喜悦。
眼下时近年关,农妇们洗洗刷刷不在话下,尘垢是不能带到明年的。婆婆婶娘一辈的人,从水盆里抽出手,一边忙着趁好天气晾晒大鱼、大肉、咸鸡、腊鸭,一边想象这些丰盛的年货,在端上年夜饭桌后,全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年轻些的媳妇妯娌,一面忙着家务,一面惦量、琢磨着一家老小再添置几套新衣裳,让新年过的更喜气。
仓令仓依令仓,咚咚仓……
吃罢早饭,沿淮大堤庄台上的锣鼓蓦然敲碎两岸的寂静,很快变得十分脆亮撩人,这声音随着风一阵阵地飘向四乡八村。东西堤坝和河南二北的路口,人群黑压压地朝庄台涌来,仅这三敲两打,那空旷的庄台上便塞得满满当当。
“锣鼓响了,响了,响了!”与此同时,锣鼓震天价响,不知道有多少个乡、村,也不知有多少人,会喊出这样的话语。一个年轻漂亮的新媳妇走在妯娌队伍中说:“俺一听到锣鼓响,脚底板就痒痒。”原来她是中秋节后刚进门的新媳妇,据说在凤台花鼓灯艺校学习过,说得大家心里痒痒的。另一路婶娘中的王二婶,在家中正贴馍(俗称拍巴巴),突然锣鼓响起,两手一哆嗦,“猛地听到锣鼓响,巴巴贴到屁股上”,逗得婶娘们一路风声一路笑。
眼见庄台上人群已够密实,打锣的人卡着司锣,腰胯肩背,缠满红绿绸布条的弓架子上,那吊着一枚大红绒球的弓稍,便合着铜锣颠抖,一闪一闪地点起头来,恰似在给乡亲们拜早年。打挎鼓的司鼓,把拴着红穗的鼓槌,应着锣的节拍,左右轮翻,举过头顶。刚打过“长流水”,又正在打“十八翻”,再接着打“老五翻”、“小五翻”,“闹荆州”、“ 凤凰三点头”、“ 兔子扒窝”、“水牛喘气”“ 鸡啄米”、“ 七翻子”、“ 四翻子” 等十多种沿淮锣鼓曲牌。
仓仓令仓依令仓, 咚咚仓……
嗨——嗨、嗨,一个穿鹅黄镶红边、扎红色头巾、红腰带的鼓架子,一个鹞子翻身上了场,口哨声、呐喊声顿时响成一片。只见他连翻三个空心筋斗,立在了场子中央,手举的一把红色蓝边伞,也被摇得如一团滚动的火球。脚下方稳,来了个猴子看月,瞅准了已等候在锣鼓队旁边的兰花,一溜子上山步转拔泥步,转伞、亮伞、绕伞诚恳地发出邀请,一招一式,粗犷不失洒脱,飘逸中含有质朴。
说时迟,那时快,一个身穿葱绿黄边衣裤、黄围裙、绿头花,左手红手巾,右手执绿折扇的兰花,羞答答地踏着碎步,飘进场子,宛若新荷初露,尽显俊秀妩媚之态。俩人一唱一合,配合黙契,举手投足,一唱三叹,传情达意,颇具神韵。倾刻,众多的观者被他们那宏亮悠扬的歌声吸引住了,不少人情不自禁地附合着击节而唱,就像花鼓歌唱段表述的,“岔伞一打出彩云,锣鼓响动能拉魂,观灯的倒有千千万,玩灯的都是淮河两岸人”。场子上下一片喝彩,口哨声,掌声此起彼伏,锣鼓点子紧盯场上二人多变的舞步,随时更换着套路,推涌得全场热浪迭起。
时间过的真快,已时近中天,台上的锣鼓愈加热闹喧腾,笑声也尤为恣肆。众多蓝伞起落翩翩,场子里正在进行着一段群舞,花鼓灯大花场在激情演绎,这折腾的热浪喜气,将河面也撩得波光粼粼,太阳暖暖的照在水面,乍看上去似流星、更似流金。 《中国散文家》2015年第一期目录:
卷首
风骨千秋/丹青 003
浮生一记
诗人与皇帝的决斗/梁长峨 006 会唱歌的螺旋/马张留 012 浮生一记/杨 勇 014 与麦子有关/赵大磊 019 一场雪或其它/赵 凯 022 眷 恋/李永海 027
作家印象
梦回雷州云津/曹林光 032
醉美裕河
“神仙姐姐”的大理无量山/余继聪 042 放歌大藤峡/李超培 048 醉美裕河/杨瑞峰 050 秋上灵空山/王友明 052 看啦,这样的草原/刘维嘉 054 阆苑仙葩一“画”中/杨菊三 057 龙州丹霞地貌/秦 汉 059 三峡印象/济白水 061 阴雨天看日出/胡卓学 063
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胡海波 066 写给祖母/张金川 067 耄耋婚纱照/段 扬 070 母亲,我拿什么献给你/吴利强 074 父 亲/王建成 076 巧的那片白杨林/丁尚明 079 他 们/孙建宁 083 文字与足迹/仲 平 085 梦幻桃花湖/蒋红霞 087 乡下老屋/孔帆升 089
生命题解
乡情记忆/马科平 092 沿淮锣鼓/苏登芬 095 挖掘史籍里的创业文化/张宜安 097 从云端飘来霓裳/徐景列 098 春联的趣事与风波/闵长富 100 喝酒喝出的文化/罗迦玮 103 油田上的芦苇/陈 风 105 飘香的仙居咸酸粥/杨维平 107 生命题解/沈晓密 111 握一把月光 /高林瑜 113 错过了,才懂得珍惜/朱先贵 115 医 纪/李晓江 116 菜 殇/邹安音 118 我的文学,我的选择/曹 矞 121 听取竹林打叶声/王道刚 123 走在回家的山路上/赵智远 124 失去自由的日子/于 伟 125 聆听鸟鸣虫唱/张雅琴 127
|
|
|
![]() 晚霞晓文
|
2015-02-11 23:11:53
【梧桐】大理凌峰的诗歌《大山的力量》2015年2月10日刊登兴化日报
![]()
个人简介:
江山ID:大理凌峰,姓名:凌峰,笔名海蓝,1971年生于云南姚安一个小乡村,现有200多篇(首)作品散见《星星》诗刊、《绿风》诗刊、《星河》诗刊、《中国文学》《西南青年文学》《昌平文艺》《敦煌诗刊》《新城市》《辽河》《中国陶瓷报》、《清远日报》《香稻诗报》《鳄城文学》《大理文化》《大理》《怒江文艺》《诗中国》、《燕赵诗刊》《大地诗刊》新西兰《先驱报》《台湾好报》等多种文学刊物,获过一些小奖,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诗库2007》《中国当代诗库2008》《中国当代新诗100家》《星星诗人档案2013》等多本文集,出版诗集《漂泊的爱》、《自由的天空》两部。现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江山文集地址链接: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49824.html ◆大山的力量
记住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就记住了父母的恩情 孩童时候的顽皮 只是童年的一件往事 从父母把一家的担子 放到我的肩上 我就知道了重量
有一天父母真的老了 没有了身后坚实的依靠 阳光大地上的黎明 就成了我一生奔波的号角 无论在何时何地 我一样清晰的记得父母的嘱托 也记住了大山给予的期盼 永不停息奔跑的我 多么希望有一刻停息的时候 而我,却不能
◆依窗听雨
把你一抱 生出许多想念 就是把你托在掌心 也没有看见你盛开的笑脸 收起一些无奈和孤单 让心 沉睡再也不想醒来
读着你的故事,靠窗 仿佛看见你的身影和笑容 翻过一座大山 粘满泥土的山路 没有了家的方向 徘徊于城市与乡村之间 我无法选择 来自雨的温馨
◆乡村教师
怀揣着梦想 告别繁华的都市课堂 把自己装进大山 让希望在乡间的土地 生根发芽
也许这里的冬天盛开着梅花 也许大山深处隐没了太阳 但星星知道月亮知道 贫瘠的土地上 有你的温暖和呼吸 因为,你就是一粒种子 深深植入了孩子们的心田
愚昧和落后无法追赶时代的步伐 淳朴和坚强一样可以守望自己的家园 当你把根扎在乡间 孩子的未来可以成就你的梦想 把你托在掌心 聆听外面的世界 大山深处的乡亲 又多了新的期盼
朗朗的读书声 仿佛是自己的童年 那个滚着铁环的淘气小子 正搓着鼻涕朝着遥远的都市 追逐梦想 |
|
|
![]() 晚霞晓文
|
2015-02-11 23:12:41
![]() ![]() 《中国散文家》2015年第一期目录:
卷首
风骨千秋/丹青 003
浮生一记
诗人与皇帝的决斗/梁长峨 006 会唱歌的螺旋/马张留 012 浮生一记/杨 勇 014 与麦子有关/赵大磊 019 一场雪或其它/赵 凯 022 眷 恋/李永海 027
作家印象
梦回雷州云津/曹林光 032
醉美裕河
“神仙姐姐”的大理无量山/余继聪 042 放歌大藤峡/李超培 048 醉美裕河/杨瑞峰 050 秋上灵空山/王友明 052 看啦,这样的草原/刘维嘉 054 阆苑仙葩一“画”中/杨菊三 057 龙州丹霞地貌/秦 汉 059 三峡印象/济白水 061 阴雨天看日出/胡卓学 063
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胡海波 066 写给祖母/张金川 067 耄耋婚纱照/段 扬 070 母亲,我拿什么献给你/吴利强 074 父 亲/王建成 076 巧的那片白杨林/丁尚明 079 他 们/孙建宁 083 文字与足迹/仲 平 085 梦幻桃花湖/蒋红霞 087 乡下老屋/孔帆升 089
生命题解
乡情记忆/马科平 092 沿淮锣鼓/苏登芬 095 挖掘史籍里的创业文化/张宜安 097 从云端飘来霓裳/徐景列 098 春联的趣事与风波/闵长富 100 喝酒喝出的文化/罗迦玮 103 油田上的芦苇/陈 风 105 飘香的仙居咸酸粥/杨维平 107 生命题解/沈晓密 111 握一把月光 /高林瑜 113 错过了,才懂得珍惜/朱先贵 115 医 纪/李晓江 116 菜 殇/邹安音 118 我的文学,我的选择/曹 矞 121 听取竹林打叶声/王道刚 123 走在回家的山路上/赵智远 124 失去自由的日子/于 伟 125 聆听鸟鸣虫唱/张雅琴 127
![]() |
|
|
![]() 晚霞晓文
|
2015-02-11 23:13:25
在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又传佳讯,2015年1月2号;喜听许老师佳作《香泉谷之水》刊登新民晚报
个人简介: 江山ID:许桂林:梧桐文苑作者
文章多见于国内各主要新闻、报刊、杂志。 早在1981年,作者和安徽著名作家高正文先生合作的描写白居易贬谪江州生活的电影文学剧本《琵琶行》在江苏省的大型文学期刊《钟山》上发表,并受到了当时任责任编辑的蒋寿山老先生的欣赏,著名画家戴敦邦先生为作品作了封面画与插图。 许桂林先生的作品,尤其是散文,以语言优美、细腻、多情,而倍受读者的欢迎,曾先后荣获许多大奖,文章也被多家网站转载,如【中国作家】、【天津作家】、【凤凰资讯网】、【文新传媒】(中央纪律监察网)、【新浪新闻】、【精华阅读】等。
江山文学网: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45367.html
古人对水的作用是十分有见解的。唐太宗李世民说:“水涌浮舟,亦能覆舟”;有医圣说:“阳光、空气和净水,是为生命源之三宝”;道家学说的创立者老子对水更是推崇备至,他说:“上善若水”,意思是人类最美好,最高尚的品德应该如水一样。 确实的,水是生命之泉源。水随遇而安;水遇寒而冰;水有形而又无形,溶万物而不净;水透明而又清澈,渗岩隙而执著:所有的水都有源有泉,而最给人类造福和带来温馨的我以为应该说是温泉之水了。 与南京接壤,与芜湖、马鞍山、滁州、铜陵相邻的和县境内,便有一个叫香泉谷的地方。它位于覆釜山麓,隐于小镇之中。这里的泉水四季常温,且有氤氲的香气,老百姓叫它“香淋泉”,又叫它“平疴泉”、“太子汤”。 我到香泉谷时,正是冬季。广袤的淮北平原已是一片萧条寒冷的景象,然而这里却是林木葱郁、泉水淙淙,一片春天的气息。亭台楼阁掩映在夕阳下熠熠生辉;奇花异草簇拥在微风中婆娑起舞,使人顿时进入了“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的意境。接待人员告诉我,这里四季常温,水源充足,三十多个风格和功能各异的露天温泉浴池,面积达2700平方米,单孔自溢水量每天120吨,总自溢水量达到每天1600吨。水温始终保持在45℃至47℃之间,不仅具有药用价值,也有较高的美容功效。 香泉池的造型很别致,有心形的,有菱形的,还有不规则的,方圆长短各有不同。上面标识着“六福汤”、“瓜果汤”、“咔啡汤”、“芦荟汤”、“酒泉”以及一些用名贵的中药材命名的汤。水温不一,由暖到热再到烫,“烫”的上方往往就会有一行温馨的字提醒你别烫着。我试了一下,并不很烫,比起我们有的洗澡堂水那可是差远了,但也由此可见香泉管理者的一片爱心了。 走进温泉池,只见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在水中嬉戏着、喧闹着,尽情地舒展着自己的全身。一个小女孩,也不过六七岁吧,在瓜果池里拍打着水,水珠溅在小脸上,晶莹晶莹的,年轻的妈妈哄着她说,泡十五分钟就行了,我们换个地方,小女孩撅着嘴,满腹不情愿。一个老同志,自称七十岁了,惬意地眯着眼,躺在酒泉汤里,嘴里念念有词,仔细一听,念叨的是:活血健身、养容护肤。一对新人泡在六福汤里窃窃私语,也许是新婚不久吧,男的不知从哪里搞来了一捧花瓣,一片一片地撒在女的头上、脸上、身上,女的娇笑着,用水泼男的,满池子响彻着青春的笑声。水气是香香的,水质是清清的,水感是柔柔的,天和地,人和自然,都陶醉其间了。一次温泉泡下来,皮肤是滑滑的,三万六千根汗毛,根根通畅,诚如宋代诗人上官涣酉所说:“香可涤尘垢,清能照眉须。招手二三子,下马相与俱。”在这里,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达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香泉谷,使人流连忘返,香泉水,令人倍感温馨。明代孟雷写诗说:“吾爱香淋水,人传太子汤,一时驻车马,千古重文章,雨过山仍碧,春来柳自黄。登临生百感,古塔尚萧梁。” 我在香泉谷逗留的时间虽然只有短暂的两天,但它迷人的风采却永远地驻在了我的心间,上善之水,莫如香泉。香泉谷之水,荡我心脾! |
|
|
![]() 晚霞晓文
|
2015-02-11 23:14:07
2015年1月27号;许桂林老师佳作《又见紫薇花开》刊登南京日报,这篇散文曾经投稿江山梧桐社团,在宿州2014年5月份散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桂冠。
个人简介: 江山ID:许桂林:姓名:许桂林,梧桐文苑作者
文章多见于国内各主要新闻、报刊、杂志。 早在1981年,作者和安徽著名作家高正文先生合作的描写白居易贬谪江州生活的电影文学剧本《琵琶行》在江苏省的大型文学期刊《钟山》上发表,并受到了当时任责任编辑的蒋寿山老先生的欣赏,著名画家戴敦邦先生为作品作了封面画与插图。 许桂林先生的作品,尤其是散文,以语言优美、细腻、多情,而倍受读者的欢迎,曾先后荣获许多大奖,文章也被多家网站转载,如【中国作家】、【天津作家】、【凤凰资讯网】、【文新传媒】(中央纪律监察网)、【新浪新闻】、【精华阅读】等。
江山文学网: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45367.html 【梧桐散文】又见紫薇花开 文章地址链接:http://www.vsread.com/article-466029.html
满城的紫薇花又开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粉色的,在柔和的熏风里吐出一缕一缕的芳香。傍晚,在人民大道散着步,风儿微微的,好象在向我倾吐;紫薇花颤颤的,仿佛在向我诉说。在这样的岁月里,我特别容易想起小秋,一个瘦瘦弱弱的六零后,一个把青春和生命都奉献给我们这座小城市的江南打工者,一个从八十年代起就怀揣着梦想前来创业的裁缝师傅。是啊,想起小秋,一切是那么遥远,一切又仿佛还在昨天。 |
|
|
![]() 晚霞晓文
|
2015-02-11 23:16:03
2015年1月5号梧桐作者许桂林老师作品《有姐温馨》刊登南京日报 《有姐温馨》这篇文章,作者运用深挚的情感,描绘了作者与家姐的情谊,姐姐在作者眼中,不单纯一个大姐姐,还是一个充当父母角色的亲人,那是因家庭的特殊情况,父母都工作,没有时间照顾自己,只有自己的姐姐才是自己的社会生活中的依靠。所以才有了“家有慈姐,真的很好很幸福啊。”自豪感。 ![]() 个人简介: 江山ID:许桂林:姓名:许桂林,梧桐文苑作者
文章多见于国内各主要新闻、报刊、杂志。 早在1981年,作者和安徽著名作家高正文先生合作的描写白居易贬谪江州生活的电影文学剧本《琵琶行》在江苏省的大型文学期刊《钟山》上发表,并受到了当时任责任编辑的蒋寿山老先生的欣赏,著名画家戴敦邦先生为作品作了封面画与插图。 许桂林先生的作品,尤其是散文,以语言优美、细腻、多情,而倍受读者的欢迎,曾先后荣获许多大奖,文章也被多家网站转载,如【中国作家】、【天津作家】、【凤凰资讯网】、【文新传媒】(中央纪律监察网)、【新浪新闻】、【精华阅读】等。
江山文学网: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45367.html 有姐温馨 许桂林 生活中有很多琐事碎语,我往往并不以为然;有时面对唠叨,甚至会感到很不耐烦。但过了一段很长的岁月,再回想起来,往往又会感到那些琐事碎语充满了温馨和幸福。 记得最亲切的是那次探亲回家见姐姐。火车到站,朋友开车来接我。问,去哪儿?我想了想,说去姐姐家吧。因感到事前没给姐姐打招呼,就顺路买了些熟菜。姐姐见了我,自然很高兴,又埋怨我:“来就来,还买什么菜?真是!” 姐姐大我四岁。严格说,我是姐姐从小拖着拉着长大的。那时候父母亲都上班,姐姐便成了我的保护人。她对我既慈又严,吃饭、穿衣、睡觉,什么生活琐事都是她一手操办。直到我插队落户离开家为止。多少年的岁月弹指一挥,不知不觉我们就人到中年。然而见到姐姐,却觉得她还是那样,六十多岁的人了,动作依然敏捷;着装依然俏丽;眼角唇边竟见不到鱼尾纹。但我却明显地觉得姐姐较之过去,似乎有些罗嗦了。 姐姐责怪我说:“你也不常打电话来,害得妈天天唠叨你。”我说:“没有时间。况且又是打长途。”姐姐就说:“长途能打几个钱?我看你心里就没有我们!”我忙着申辩。姐姐就问:“那你给林珍打电话就有空了?”林珍是我从小青梅竹马的朋友。姐姐一翻出来,我就只有不吭声。 姐姐说:“你就是粗心,朋友开车送你,你买什么熟菜?你这不是在外人面前小看我吗?”我忙着辩解:“我是怕家里没有菜。”姐姐说:“你这个人,就是不会替别人想。”看我又想辩白,姐姐瞪我一眼:“你还赖?” 晚饭后,我要去母亲家。姐姐问:“什么时候再来?”我说不一定,姐姐又不高兴了,说:“你心里就是没有我!”又问我:“天冷了,气管炎犯过没有?”接着便给我介绍什么药有特效,见我忙着走,便又问:“什么时候来吃饭?”我就不耐烦起来:“姐,有空我就来。吃饭不吃饭无所谓。”姐姐说:“怎么,你还烦我啊?”我连忙否认。姐姐嘟囔说:“也不想想当年我怎么疼你!算我瞎起劲!” 我忙着告别。姐姐就喊:“回来!”我问:“又是什么事?”姐姐说:“你这个人无情!说走就走,头也不会回一下吗?”她走上来,给我拉拉衣领,又给我捋捋头发,说:“出外这么多年了,还是这样,不会照顾自己。等会儿看老妈怎么说你!” 我眼睛一热,转过身去。心中升腾起说不出的感觉。唉,姐姐看我,还是当年的孩子。而我们各自的孩子却都已长大成家了。在姐姐的潜意识里,我不过是她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弟弟。 走下楼来,我回头看,四楼的窗口打开了,姐姐探出身来,喊:“慢慢走,当心马路上的汽车啊!” 这一幕已经过去多少年了,每每感到生活不如意,感到有很多委屈的时候,我就会想,有姐姐在就好了。家有慈姐,真的很好很幸福啊。 |
|
|
![]() 晚霞晓文
|
2015-02-11 23:16:54
作者简介: 江山ID:西湖月牙,梧桐实力派作者、编辑(注:因近期教学比较忙,没有进行编辑),笔名韩月牙,浙江杭州人,浙江师大中文系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在《钱江晚报》、《杭州日报》、《朔风》月刊、《深圳晚报》、《嘉兴日报》、《南湖晚报》、《济宁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几十篇,有散文被选入浙江省语文高考模拟冲刺卷和中考模拟卷。 2014年12月23日《西安日报》刊发了西湖月牙的散文《消逝的雨巷》。 江山文集地址链接: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41166.html
消逝的雨巷 □韩月牙 杭城的秋天,是丰富的季节:九月底的时候,坐在桂花树下喝茶,一阵微风吹落几朵花,俏皮的一朵恰巧落进了我的绿茶杯。再过些日子,菊花就盛开了,我想念植物园了。很快,银杏树叶一片金黄,朝晖的那一片,又该上报纸的头版了吧?瑟瑟的秋风还在北方度假,秋阳暖暖地骄傲,南方的秋光就这样尽情的明媚!纵然有这样那样的羁绊,纵然现实让人减了游走的兴致,日子总这样不急不缓地向前。 我惦记西溪的芦苇,念想这几日该是怎样的摇曳多姿!但,秋雨来了,从容而缠绵。今日一早,我改了主意,戴望舒笔下的雨巷在招引着我,于是,撑了伞去找寻诗人笔下那“悠长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 戴望舒以一首《雨巷》奠定了他在现代诗坛的地位。我们总是只看到戴望舒作为一个诗人的幸运,而忽略了他的不幸,这个在少儿时因为一场天花毁了容貌的男子,这个一生三次婚恋都不如意的男子,这个只在人间活了45年的人,一直生活在别人的讥笑和鄙夷里,还好有一首《雨巷》可以让他扬眉吐气。《雨巷》的主旨,专家喜欢定位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追求不得的惆怅,倘若认为抒写的是诗人纯美爱情的失落,又何尝不可呢?悲愤出诗人,小我的情感在一个大时代面前,总这样微不足道。 我一路都在想象雨巷的样子。在课堂讲了很多遍,脑海里根深蒂固的就是这样的画面:粉墙黛瓦,泥壁木窗,中式里弄,一色的青石板,幽静的小路,偶有一两匆匆的行人,油纸伞的伞骨滴下珠泪般的雨滴…… 下了车,走不多远就是清吟街,到皮市巷拐向南,再走不远就到了大塔儿巷。杭州有很多小巷,它们在城市的中心逼仄地生存,就像时尚的着洋装的女子,袖口不小心露出的一颗中式盘扣,不和谐却惹你遐想。其中的大塔儿巷真的太不起眼了,因为现代诗人戴望舒,大塔儿巷11号才成了文艺爱好者追寻的地方。1905年的一个秋日,戴望舒就出生在此。现实就是用来粉碎梦想的。我早已知道,戴宅已拆除,却没有料到是这般不堪。我没有遇到“结着愁怨的姑娘”,我看到巷子两边停满了汽车,巷子南侧是一片被砖墙围着的工地,北侧是上个世纪末的单元楼,一楼做了小店或私人公司的门面,一格格火柴盒子似的,杂乱不规整,像慵懒的女子趿拉着拖鞋走在街上。我喜欢人间烟火的味道,但不是这个模样。疑惑间,终于在防盗栅栏的顶端看到了蓝底白字的“大塔儿巷11”几个字,拉了镜头才拍下,手抖了一下,画面有点糊。整条路太平常了,完全颠覆我的想象,真的连巷子都不该算吧,才几十年的工夫啊,老房子都成了回忆了。雨还在下,时大时小,《雨巷》中写到的“寂寥”“惆怅”,我多少也有点。所幸,再往前走,左手边是小塔儿巷,两间老房子历经岁月沧桑颤颤巍巍站在那里,我忙拍照,留住这可怜的一点历史和诗意。 有时候,最痛苦的并不是得不到,而是得到了也不过如此,消逝是一些事物别无选择的命运。
我到大塔儿巷一走的日子,是11月5日,恰好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生日。这是我回来后查找资料意外知晓的。也许冥冥中有些什么吧。 |
|
|
![]() 江南铁鹰
|
2015-02-11 23:23:30
精彩无限,感慨无限,祝贺文友,祝贺梧桐。
|
|
|
![]() 那拉格格
|
2015-02-11 23:44:46
梧桐真棒!我为我们的梧桐骄傲!2015梧桐更辉煌!
|
|
|
![]() 珍爱生命
|
2015-02-12 06:58:40
家有梧桐树,引的凤来栖。梧桐是写作爱好者的集结地,是我学习写作的又一块乐土。祝贺这么多优秀作者的作品刊登纸媒,梧桐有你们更精彩!!!!
|
|
|
![]() 老百
|
2015-02-12 10:30:07
各路英才汇集在梧桐,网络文学与纸媒文学同时开花,梧桐一派生机勃勃,好开心!恭喜各位作者展示你们的才华,梧桐因你们而自豪!
|
|
|
灿若舒锦
|
2015-02-12 11:39:54
恭喜恭喜,祝贺各位哦
|
|
|
潮仙
|
2015-02-13 12:03:44
祝贺祝贺!
|
|
|
潮仙
|
2015-02-13 12:04:01
向老师们学习!
|
|
|
潮仙
|
2015-02-13 12:04:18
真是好样儿的!
|
|
|
潮仙
|
2015-02-13 12:04:39
祝老师们精彩不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