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官风
|
『流年编按』上官风2015编辑评论帖2015-03-09 12:33:44cfbdchbdfhg dhfjfgcjtgj |
|
|
![]() 上官风
|
2015-03-10 18:54:53
作者:素心如兰 编者按:开平堡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文章通过作者的一次旅游见闻,所思所感,记述了她笔下别样的景致:幽静的村庄,淳朴的乡民,鳞次栉比的碉楼。七层高的七子楼见证着当地百姓浴血抗日的辉煌;低矮的民居依旧保持着过去模样;欧陆风情碉堡诉说着中西文明在这里的完美结合;赤坎古镇的历史陈列馆和影视城分别代表着它的过去和今天;立园的精致犹如皇冠上的明珠,璀璨夺目……文章从各个方面介绍了堡楼独特迷人之处,使人久久沉醉其间。亦如作者文中所言,“它(开平堡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份传承。”作者不是走马观花似地浏览,是细致入微的参观,一草一木、一石一景,一段往事,一个传说,都在作者妙笔生花的文字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如在眼前。通过作者细腻优美的笔触,使人放佛置身其间,犹然滋生意欲前往的冲动。同时,亦如文章题目所言,“开平堡楼,遗世的经典”。作者之所以花费了大量的文笔介绍、描绘这个地方,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认识它、保护它。美文佳作,推荐共赏!
|
|
|
![]() 上官风
|
2015-03-12 19:19:23
|
|
|
![]() 上官风
|
2015-03-16 17:53:59
作者:施立松 |
|
|
![]() 上官风
|
2015-03-19 19:49:45
作者:梦天岚 编者按:水塘记忆,承载的更多的是童年记忆!无论是经常嬉戏的王立安塘,还是带来财富的乌龟塘,亦或者是充满诡秘色彩的沙塘,每一处地方都给“我”人生的记忆殿堂占据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像大多数孩子一样,“下河捉鱼”、“逮青蛙”、“捉蜻蜓”是许多人共同的儿时记忆,而王立安塘正提供了这样的场所;乌龟塘,在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心中,是不能养鱼的……但在德叔和“我们”两家精心的呵护下,最终鱼塘获得了丰收,羡煞了村里人。同时,勤劳善良的德叔和父亲经过商量,更是将自己辛苦一年收获的鱼挨家挨户送给相邻品尝;沙塘,以其恶劣的地形和曾经发生过命案的影响,被村里人称为不祥之地,危险之所。“我”因为一次特别的原因,不得不夜晚经过那里……虽然经过了一路的担惊受怕,却从中真真学到了成长的道理!这篇文章,选取了童年记忆中三个各具特色而又印象深刻的地方进行描写。一方面用细腻的文笔尽可能地对事物进行描绘,对乡村特有景致的宣扬介绍,字里行间,充斥着作者的骄傲和自豪;而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对那时生活的留恋和向往。 |
|
|
![]() 上官风
|
2015-03-23 09:52:49
作者:谢宗玉 |
|
|
![]() 上官风
|
2015-03-23 19:02:48
作者:李健 编者按:一篇内涵沉重的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我”,一个单亲母亲。离异后,独自带着年仅10岁的女儿外出租房的艰辛生活!租住的一层房屋不仅阴暗潮湿,采光不好,四处透风……而且女儿惊奇的在房间角落发现了一只体型硕大的黑蜘蛛。虽然“我”骗女儿是蜘蛛在欢迎我们,但心里清楚,残酷的现实,低廉的房价使我们别无选择(租住这样的房屋)!以后的日子,“我”因为忙于上班,女儿开始沉迷于上网,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网友,甚至产生听从网友的话,脱光衣服让对方查看自己是否是处女的荒唐举动;之后,因为经常头痛,女儿在网上得知一个治疗办法:将自己由一个女孩变成女人。寻求有着相似经历的徐黑“帮忙”……虽然事后证明,有惊无险,徐黑只是狠狠的拥抱了一下女儿。但“我”还是开始对着镜子,认真的审视自己:一个连自己形象(状态)都不管不顾,随意随便的人,又怎样为孩子做好榜样?这同样是一篇关于孩童教育成长的小说。小说里“父母的经常性争吵,甚至离异”、“朋友好坏的辨别”以及“幼童(尤其是女童)自尊自爱”,这些儿童成长阶段存在的重要问题在小说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值得借鉴,更值得深思和警醒!
|
|
|
![]() 上官风
|
2015-03-25 16:34:17
作者:黄梵 编者按: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小说讲述的就是一位死囚犯鲁二毛临刑前真实生发的点滴。依照惯例,死囚犯在行刑前,都要“享受”一顿丰盛的餐食……但鲁二毛不是,他只是用指甲在墙上乱画,他还告诉看守自己的理想是要成为一名作家。 “你还知道脸红?说明还有救,死后还可以进天堂。”从一个小小的细节,看守便重新认识了鲁二毛,并说了一些安慰的话。之后,小说写到,被挂到墙上的鲁二毛(遗相)看到奶奶在眼前跌倒,想要开口喊;想要伸手扶;想要……却无能为力。很有意思的一篇小说。鲁二毛的经历说明一个简单而质朴的道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小说中鲁二毛有一句话,“都是不读书害的”。很值得玩味的一句话,很值得阅读的一篇小说! |
|
|
![]() 上官风
|
2015-03-28 13:28:02
作者:临风听雪 |
|
|
![]() 上官风
|
2015-04-01 18:56:06
作者:空悟 编者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自古婆媳之间的和谐相处,就是一个严肃而微妙的话题。本文就以拥有两个儿子的伯母住进养老院为线索,以“我”的视角展开老人与子女关于“心声”的特殊对话。因着伯母对“我”以及母亲的特殊恩情,“我”抽出时间到养老院看望伯母。 经过多方打听,(我)终于在一片乱坟岗的旁边找到了养老院——老年公寓,苍凉、孤寂……其间,有一句伯母的对小堂哥说的话很令人深思,“你不要给钱,你来了就好,你也不容易”从文章的叙述看来,伯母的两个儿子并不是真的不孝,除了他们各自的媳妇与老人之间的隔阂。更大程度上,他们也确实存在经济上的无奈:大堂哥没有工作,在家里带孩子;小堂哥常年在外打工,省吃俭用。不仅要负担孩子上学、妻子看病,还要偿还房贷……而“我”有心承担一部分伯母养老院的费用,又担心伤了两位堂哥,甚至伯母的面子。便览全文,这是一篇极具现实意义的小说!“家家有老人,人人会变老”,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不仅关乎着个人的生活,更关乎着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养老,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
|
|
![]() 上官风
|
2015-04-04 19:02:39
作者:施立松 编者按:一篇历史韵味浓郁的文章!【不老的时尚:旗袍】旗袍,顾名思义,旗人的服饰。是当时的满族统治者为了统治天下,强行推广的一种易服举措。其间,旗袍更多的是一种承载政治的工具;而在民国,真正意义上的旗袍的产生,除了是在原有样式基础上的改动和思想解放的证明,更多的是东方女性审美观念、思想观念潜移默化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在旗袍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众多女性的引领和创造!【一件衣服的创新:中山装】中山装,当然,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革命先贤——孙中山先生。随着他建立的中华民国的建立,急需一个标志物证明……中山装,应运而生。一定意义上说,中山装的推广和普及,也同样带有强烈的政治信息。但我更认同作者的观点,什么“衣身的四个口袋”、“前襟的五粒纽扣”、“袖口的三颗纽扣”分别代表了……更多的是些“无聊人”牵强附会的无端揣测罢了!便览全文,无论是风韵无限的旗袍,还是大气庄重的中山装都强烈的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深刻烙印,代表了中国人的勤劳智慧,是我们宝贵的物质财富。文章笔调清新优美,脉络自然流畅,属于一篇上乘的咏物佳作!
|
|
|
![]() 上官风
|
2015-04-11 18:41:14
作者:会立 编者按:一篇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巨著!文章以“十年内战期间,国民党反动派围剿中央红军,攻打红军临时政府所在地瑞金”为线索,讲述了苏区军民誓死守卫瑞金门户——尊三围,与敌人展开斗智斗勇的恢弘壮举。在以镇党书记陈耀古为首,包括赤卫队员赖六秀、孙光标在内的领导下,除了铲除当地劣绅土豪,分封田地,保卫自己的劳动果实,更加坚决的阻止国民党反动派围剿工农红军企图:敌人动用了包括飞机、大炮在内的重型武器攻打尊三围,却始终不能突破;敌人甚至幻想利用利益引诱苏区人民就范,却被苏区人民将计就计,继而戏耍……但最后城中终因弹尽粮绝,守城居民壮烈牺牲。这是一篇有血有肉,波澜壮阔的感人故事。小说感动处无处不在,“我不洗,省下这盐水给娃娃们蒸糊饭用,他们吃不上糖,盐总不能缺”、“天天肚子饿,扑老鼠煮着吃”、“三斋走了总不能让他躺在那里,你给我备用的棺材让他用”……条件虽然艰苦,但守城的军民始终团结一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诚如陈耀古所说,“大家团结一致,敌人攻我们的城,不能攻我们的心”。此刻,编者突然想起一篇文章,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
|
|
![]() 上官风
|
2015-04-14 18:53:31
作者:施立松 编者按: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如果民国历史上没有女性运动的点缀,一定会黯然失色!【放乳运动】初接触这个话题,真的难以想象,惊讶于不仅个人穿戴需要规范,更惊讶于普通的穿戴可以发展为一场运动。也许是因为民国处于刚刚告别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的特殊时期,女性裹脚、束胸的制度根深蒂固……所以女性解除束胸,恢复生理和心理的自由更具有时代意义。【独身主义】摆脱封建思想束缚的民国子民,摒弃了“男人三妻四妾”,实行“一夫一妻制”的民主举措。同时,被解放思想的广大女性有了更大的选择:可以自由选择配偶,也可以选择独身。有一句话叫“宁缺毋滥”,也许诚如作者文中所言,比孤单更伤人的是失望。【女同性恋】同性恋?即使放在当今社会,仍然是一个十分敏感和处于劣势的话题,更不必说女性同性恋。所以即使刚刚接受了“五四思想”熏染的民国女性在女权运动的浪潮中,想要进一步推动自己的胜利,也不得不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驻足不前!可以说一定意义上,民国时期,中国妇女的解放(包括生理和心理)运动更大的意义是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
|
|
![]() 上官风
|
2015-04-17 18:19:15
作者:郑骁锋 编者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自古就以她风光旖旎的柔情,吸引无数文人墨客趋之若鹜,挥毫泼墨!文章首先以一幕抗清英雄英勇就义开启,令人新颖。西湖,在很多人眼中,都是柔柔弱弱、窸窸窣窣,深情款款的柔弱形象,是江南烟雨缠绵悱恻的代表;但另一面,不仅是抗清义士张苍水、于谦、岳飞,甚至梁山好汉武松,(他们英雄的壮举)也都与西湖旖旎的山色融为一体,牵绊相连。“文有苏东坡、白居易,甚至白娘子;武有张苍水、于谦、岳飞”,西湖,以她宽广的胸襟和不凡的气质,将他们完美的融汇在一起,是偶然,更是必然。西湖是内敛的,也是张扬的,就像钱塘江的大潮、西湖湖底曾经的火山口……所谓“金玉其外,内秀其中”吧!
|
|
|
![]() 上官风
|
2015-04-28 21:49:23
作者:施立松 |
|
|
![]() 上官风
|
2015-05-06 18:17:55
作者:梦天岚 编者按:这是一篇饱含热情和激情的颂扬美文!文章开篇便直抒胸臆,直切主题:诗人杨林及其新近著作《杨林诗选。有缝对接》。文章首先介绍了阅读杨林作品的整体感觉,需要用心沉下来去读,反复阅读,才能读出其中的深意。随着对《玉髓》《等一场雪》《似水流年》《划痕》等一系列作品的解读,作者深深的感受到了诗人身上所特有的——孤独,深入骨髓,紧接着是轻盈、是爱的品性。所谓诗传情,读一首诗,品一个人!作者通过对其中(《杨林诗选。有缝对接》)的品读、解析,全方位的剖析了诗人作品所传递出的真情实感。同时,作者无不肯定的赞扬了这篇诗作所流露出的积极一面,更加肯定地认为它(《杨林诗选。有缝对接》)对人类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便览全文,字里行间,充斥了作者对诗人杨林及其作品的赞赏和推崇。 |
|
|
![]() 上官风
|
2015-05-13 18:54:09
作者:叙事高手 |
|
|
![]() 上官风
|
2015-05-21 11:52:40
作者:杨献平 |
|
|
![]() 上官风
|
2015-05-21 18:37:36
作者:施立松 编者按:这真的是一片令人大开眼界的文章!晏阳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即使有人知晓,想来也绝没有像陶行知、张伯苓、蒋梦麟、林语堂等人为人所熟知,但他们甚至包括青年毛泽东在内的人都曾参与了他组织发起的“平民教育运动”。1943年5月24日,由美国180位教育家、科学家评选“现代对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包括爱因斯坦、杜威、迪斯尼……晏阳初赫然在列,他也是唯一一位上榜的东方人!晏阳初的教育事业源于“一战期间”大批华人被派到欧洲战场,因为没有文化,而广受洋人欺辱……同为国外留学生的晏阳初决定用自己的行动帮助同胞:晏阳初以国内刚刚兴起的白话文为教材,结合华工生活所常用的词汇,编撰成他们浅学易懂的《平民千字课》;而后鼓励已学会的人再教其他人。之后,不仅扩大教育深度,教他们了解国内国外消息、名人传略,更是把扩扩大了教育范围:乘着“五四”运动的东风,将“平民教育事业”由国外到国内甚至全世界……虽然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晏阳初被错误地扣上“美帝国主义的走狗”。但经过时间和历史的证明,他的光辉业绩仍然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熠熠生辉!这篇文章:新奇、精彩、厚重,为广大(包括编者在内)的读者展现了一段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同时,为近代中国人在世界上做出的光辉业绩自豪与骄傲。 |
|
|
![]() 上官风
|
2015-05-25 15:56:51
作者:尼苏 编者按:有句话说,“有人用真名说假话;有人用假名说真话”,只不过一个在现实里,另一个在网络中!这篇文章就是一篇关于网络情缘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的传奇故事。文章首先以主人公鲁强偶然间添加一位好友,并以游戏的态度(鲁强以一个女性化的网名“沉鱼落雁”)与对方“战痘俊男”聊天、交往,开启全文……也许是鲁强真的以为对方把他错当做了女性,所以交谈十分轻松、随意,甚至略带谐谑意味,所以(鲁强)始终没有认真对待,包括和对方通话、视频。文章之间穿插了一段鲁强与初恋女友梅的往事:在大学期间,鲁强认识了一位大理金花梅,并全身心投入了感情和精力,大学毕业后,鲁强留在了当地打工赚钱;梅考研到了北京,并且很快移情别恋,做了别人的小三,和鲁强断绝了联系……所以此后伤心至极的鲁强也就不再相信爱情。直到彼此(鲁强与战痘俊男)在北京见面,疑团逐渐解开:“战痘俊男”正是鲁强的初恋女友——梅……但这并不是巧合或者缘分,而是梅通过昔日的同学,悄悄得到了鲁强的联系方式,并主动添加了他的好友。遍览全文,小说流畅自然,语言干净简练。虽然人物不多,情节亦不复杂,但作者通过彼此间的对话和细节的描写,使文章丰富饱满,精彩出众。同时,这篇小说也极具时代特点,深深契合了当下社会流行的别样的交往方式! |
|
|
![]() 上官风
|
2015-06-04 11:30:47
作者:杨献平 编者按:“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这些都是大西北的标志。而兰州,无疑更是这所有标志中最璀璨的一笔!兰州是唯一黄河流经的省会城市,所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兰州既有黄河水的粗狂,更有它的厚重与博大。文章通过作者数次到访兰州,与朋友相聚河边,面对着滔滔黄河水,把酒言欢,品茗作诗,谈古论今……好不快活,洒脱,深刻诠释了这方土地神奇和美妙!文章间或穿插兰州早期的历史过程,使读者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这座城市,喜欢这里。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对这里的喜爱之情。遍览全文,这篇文章有异于其他“介绍性散文”,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或是中规中矩介绍,而是通过闲聊式的记述,在不知不觉间将信息传递给读者。读来,轻松、惬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