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兴庄
|
纵论江山轻拨墨2015-03-17 13:31:34
纵论江山轻拨墨
所谓武无第二,文无第一。学文永远没有排第一之说。每一个码字的人都渴望在这条路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文学究竟有没有标准可以衡量,这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是值得深思的。我们都在试图靠近这条标准线,甚至能超越这条标准线,这是我们学文的人毕生的追求。 对于现在的网络文学,充斥着太多的不良品,流水文,小白文。我们有过反思,有过痛恨,有过迷茫。而纸媒对于新起的网络文学看不上眼,于是网络文学就处于一个被流放的边缘,放任自生,几无标准可言。那我们这些单纯靠码字的不能谋生,岂不是处于生死的边缘???当我们在这条路上迈步的时候,有谁会带我们一把?如果我们的作品只是一味写,这当然能写出自己的感觉,但是别人不接受,一切努力就会白白浪费,所有心血只能付诸流水。这个时候能想到的,只能是反思,再反思,然后想办法去改进。通常会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将一篇文章写到极致,然后博得别人的认同。一条是将文章改长,然后将一千字的文章流水成一万甚至数万字,挣得那可观的生活费。 第一条路是将作品越改越好,这当然是一件好事。而另一方面,作者是否会知道作品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改?如何才能达到别人的要求。这是我们这些在网络上码字的人值得反思之处。而目前江山网只是一味迎合作者,给作者一个个糖衣,蓝色水果糖,红色棒棒糖,绝品的就给个皇冠。真正的错误则是一笔带过,而一味迎合作者,曲意奉迎,而不是挑刺,作者就会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以为自己的作品可以发表了,达到了发表的标准,可以挣钱了。真正的精品绝品则是束之高阁,孤芳自赏。特别是对于诗词这一块。我心痛矣,伤矣。殊不知这样一来作者将会这条路上越走越窄,最终走上了绝路。江山网既然想做大,做强,那就应该多花力气培养真正的读者,敢于挑刺的,敢于反思的,敢于直面作品的读者。比如编辑就是一个专业的读者。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些网络作者之中不乏千里马的料子,独缺伯乐编辑。现在的网络文学也许少的就是专业的读者,这是现在网络文学的通病。要改也易,多出钱出力足矣,放弃一味迎合之道,将入门的标准再提高,有过则改,无则加勉。 第二条路就是将文章写长,写成流水文。为了曲迎低级趣味的读者而写。这样作品就会走样,会失去自己的重心。甚至有时不经间意间会回头看看,都会有种不是作者自己作品的错觉,根本与当初的想法相背离。这不可否认能挣到大钱,而且会赢来许多的读者与粉丝。有些作品甚至越炒越红,“审丑”之法大行其道。我心痛矣,伤矣。这些作品只是一时的风光,有多少可以真正摆到专业的读者面前,有多少能成为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也许看官们会说,是作者把这些读者口味养刁了,越来越难迎合读者的口味。当作者陷入了为钱而写作的怪圈,对读者一味溜须拍马,就会形成一种套路,读者一看开头就会猜到结果。结果创作之路越走越窄,到最后甚至作者自己也写不下去。应该怎么办?放弃,还是坚持?同样两难。放弃,就不得不面对谋生问题;坚持,就要将以前的写作风格全部放弃,一切都要重头再来。这等于要经历一次痛苦的重生过程,要么生,要么死,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死去。有时真的很佩服每天码一万字的作者,他们的思路究竟在哪里?我自己也曾试过连续一个星期码每天一万字,但是出来的作品实在是惨不忍赌。这是用生命来写作。这是一把双刃剑,好坏自知。 归根到底,为何会写流水文,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如果看官都是作者,相信必定会对流水文有过了解。淡如水,清如风,洋洋洒洒的数十万字,只需一目而过,而且过目即忘,不须再看第二遍。看过第一遍如春风拂万物,精神顿爽。第二遍,感觉变淡,如凉风拂面,略有刺痛。到第三遍,毁三观,甚至不忍再观。变成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心中顿呼痛矣,恨矣,一本好书就这样给毁了。而真正的经典则是反过来,初看感觉不明所云,当时就有种视为鸡肋的感觉。二次看,则是有轻微的刺痛感,至少不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勉强一观。第三次看,则是更为深入,并为作者的深厚功底而佩服不已,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越看越上瘾。纵观三次以上,基本了解作者的思路,与作品的内容,这是一种深层次的理解。看官莫非认为观一遍而通达全文,到达神一般的存在?? 为何作者能厉害到每天可以码一万字,甚至更多,因为他们变得比古人更聪明了吗,是不是已经成为超越神一般的存在?这不外乎是科技的进步,键盘敲敲打打每小时至少可以写一千字,甚至更多;另一方面,会将情节拉长,夸张,将细节减化,甚至消失,只剩下一个文章的架子,如房屋只有四根柱子,和屋顶,其他则消失不见。如大树只有躯杆和枝条,而没有树叶和花朵。读者能看到的就只是一个空空的架子,这类作品通常会将架子拉大,变形,扭曲,以读者根本想不到的方式变化着,然后吸引着读者去阅读。如果将这类的作品拿来与古人的作品相比较,哪怕是拿一首只有二十字的唐诗与之相比,就会发觉这类网络作品就是个渣子。洋洋洒洒的数十万字,甚至数百万字的作品,竟然比不上一首只有二十个字的小诗。看官们是否有种想跳楼的冲动。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文学功底原因。古人的作品讲究起承转合,字字珠玑,惜字如金,每出必是精品。现在的网络作者大多在文学功底方面不扎实。作品基本没有可回味之处。 当然无可否认,现在还有很多的才华的网络作家,江山网也有许多有才华的作家。江山就是一个平台。如果这个平台面向的是普通的读者,那就应该实实在在,出一些适合普通读者的作品,培养一些普通的作家。如果是面向专业的读者,那就应该出一些高端的作品,培养一些职业的作家。如果只是单纯一个平台,很容易会被大浪淘沙,消失于茫茫网络之中。如果江山不单是一个平台,而且还是一个有进取心的平台,那就会主动花力气去把一些原来普通的有潜力的作者培养成一个职业的作家。而且有自己的专业的读者群、编辑群。这些专业的读者、编辑将来就会是江山的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他们以自己专业的眼光看作品,而不是以一个普通的读者的眼光审视作品,那江山幸矣,福矣。文学之路漫漫长,其修远兮,吾将与江山同仁上下而求索。这样一来,江山的出品就会的由量到质的转变,整体的素质会有很大的提高。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还是编辑,一起成长,共同为江山的繁荣而努力。 写作,一是迎合读者的品味,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这些读者不是专业的读者,作者就会在这条路上行差踏错,甚至万劫不复。网络媒体与纸媒的不同在于速度,包括阅读速度,思考速度,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分水岭。为何纸媒会看不上网络媒体,看官们自然会说是因为网络媒体抢了他们饭碗。这无可否认,大浪淘沙,劣币驱逐良币,这是个商品经济的时代,什么都要向速度看齐。文学也一样,处于一个讲究速度的年代。如果网络文学一味讲究速度就会失去质量,读者可以一目十行,但是能记住多少,又能从中得到什么,是否从中得益?莫非看官们认为这些读者是神一般的存在,好像电脑一样一扫而过,然后全部记下。当作者在网络上写作的时候,贯用一个套路就是博眼球,通常会用一些奇怪而不合理的情节去吸引读者,一些传统作家不敢用的,不敢写的,他们可以运用自如,而且运用得炉火纯青,出神入化。读者大呼过瘾,作者挣得大把钞票,赢得大批的粉丝。而放在传统作家眼里,这些作品就只能当废纸一样丢进垃圾桶。二是写一些与普通读者有较大认知差距的作品,这些作品通常比较有深度的,迎合了传统作家与纸媒。这些作品的入门的门槛通常较高。习惯写流水文的作者大多与这些作品无缘。而这正是他们这些想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的保障。他们的作品定位是哪里?是单纯为了钱而生,还是为了自己的写作梦想而生?面向的人群是哪一类。 我们通常会概叹,为何传统作家的作品一篇可以卖到两百甚至更多,而这些网络作家洋洋洒洒数十万字才刚好够人家一篇文章的钱。差在哪里?传统作家是人,他们这些网络作者就不是人吗?看官们肯定第一时间会说,他们就是专业做这行的,职业作家,有文凭,有职称,有关系,而网络作者什么也没有?这个先入为主的看法把我们所有的希望的想法都打沉了。传统作家前十年做了什么,相信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当我们还在为生命流逝而感叹之时,他们却正在奋笔疾书,埋头苦干。 也许作者最不能忍受的是把自己作品最差的一面摆出来,那就相当于洁白的脸上突然出现一块黑斑。而现在的网编对于一篇作品只观一眼,似乎早已了然于胸。看官们一定会惊呼,当代神人,网编横空出事,甚至超越传统纸媒编辑,观一眼,作品已了然于胸,大笔一挥,按语洋洋洒洒,赞赏之词流露于按语的字里行间,对于错处一笔带过。作者一看按语,心中暗喜,果然得遇伯乐,原来自己也有成为文学家的天份,当真是天才横溢,横空出世。编辑挣了钱,又赢得作者的欢心,一举多得。当一个真正的行家稍稍一观,当堂爆怒,这是什么狗屁东西,当即气得喷血而死。不过没关系,反正大家没见过面,气死也罢,与作者何干,与网编何干,不看便是。吾不忍一观江山沦落至此。但是很不幸,这种状况正在江山上演。我相信这种事在很多网站也屡见不鲜。昨晚与一作者相论,若是网编专业一点,也许不会如此,但是……哀世事之多艰,此举难难难…… 另外一点就是创意的问题。每一部作品想要成功,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专门迎合普通的读者,比如现在的网络流水文,简单直接爽快加暴力,极为合适消磨时间的普通读者;二是情节方面比较夸张,但是又不失实,游离于现实与幻想之间。三是接近于我们的现实的生活,就是将我们现实的生活照搬到了文章之中,在字里行间闻到一丝生活的气息,就是带有烟火味,让读者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写文章第一时候想到的必定是创意,如何才能达到不落俗套,而新意十足,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如果在江山网有这些一个创意联盟????是否会更好????须知这个时代是创意的时代,创新的时代,相信江山网也不会落后于人!!!!!!!!!!!!!! 我初入江山网,也算是初入文学江湖。对于很多的前辈怀有深深的仰慕之情,希望在此能得到诸位前辈的提携,在文学之路走得更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