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逝
|
『流年编按』风逝浅吟(2015年4月)2015-04-02 20:41:481、【流年】团圆(小说)
【编者按】明明是写的《团圆》,应该展现的是喜庆的时光,却读出了笔者满眼的泪水。小说写了一个耄耋老人尴尬凄苦的晚景,在诸多儿女家轮住,尽管她尽自己所能为儿女做事,但还是需要忍受他们给她的冷漠和疏离。开篇她从不谙世事的重孙女乐乐口里听到的“该死”二字,不敢也不愿探究来源,却让读者在三儿媳——也就是乐乐的奶奶对老人的态度里,不难猜出此词的源头。老人年轻时刚强要好,为儿子劳苦身心,呕心沥血,当年迈的她得知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依然如此,要求自己回老屋居住,只求能够有红纸剪窗花给自己深爱的重孙女乐乐玩。让孩子高兴,成了身染重疾的她活着的支撑。小说以精彩的心理、神态描写,不动声色的叙述写出了一个为儿女鞠躬尽瘁的老人晚年的苦痛,她创造出让外国人视为奇珍异宝的窗花,只为着让那个对她依恋、带给她快乐的花骨朵般的重孙女高兴,玩好。然这些希冀,却只是让儿子多了发财的渠道而已。与孙媳妇小荷和重孙女乐乐团圆的一刻,是老人最开心的一刻,却那么短暂。而团圆的背后,却是老人的儿子们仅仅三儿子来此送饭,心不在焉应付她对乐乐的关心,孙子与孙媳小荷离婚,她孜孜不倦、勤勉辛苦剪出给挚爱的乐乐玩的窗花被三儿子卖了大价钱。小说首尾照应,开篇童稚的乐乐说出的不懂含义的“该死”与结尾她带哭音的儿歌,令人心酸不已。小说笔触细腻,催人泪下,以生动的细节展示了一个老人对亲情的渴望,对爱的温暖的需求,撼人肺腑,发人深思。一篇关注老年人生存状态、呼唤更深层次孝道的力作,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4-02 20:42:52
2、【流年】长发诗人梦天岚(散文)
【编者按】从诗人梦天岚的长发着笔,让读者认识了作者眼里、心中的“梦天岚”。作者诠释着诗人笔名的三个字的蕴含,对诗人精美诗句的列举与入木三分的剖析,更深刻地反映出这个叫“梦天岚”的诗人的诗歌品质和文学创作态度,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诗人面对横流的物欲,如何坚持梦想,热爱大地,保持着清纯的诗意。作者追忆着与诗人共事的时光,并以诗人的《神秘园》长诗为抓手引领读者体味其诗歌品格,让读者立体、形象地去认识了诗人。愿这个拥有大地之梦、凡心之梦,不与谄媚往来,不和世俗苟且、为天下的苍生歌哭的长发诗人梦天岚写出更多更震撼人心的佳作!【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4-02 20:43:35
3、【流年】赶着马车去他乡(散文)
【编者按】当看到此文的题目,我耳边响起的是那首《铃儿响叮当》欢快的旋律,然而,打开作者的文章,才知道,作者一家老少坐着马车,不是悠闲地去旅游,而是去异地他乡谋生活。在作者精彩细腻的文字里,让我们看到了上个世纪在乡村难以维持生计的农民去异乡旅程的艰难。作者没有刻意写到那个时期生活的艰苦,但字里行间却让人感受着生活的不易和作者父母为家庭的付出。试想:如果可以吃饱穿暖还有谁会要去他乡流浪?作者生动真实地记录了一段历史,可以说,这是那个年代乡村生活的部分缩影。文中提到的《青松岭》,《打靶歌》,还有“东方红”牌拖拉机,令经历那个时代的人觉得那么令人亲切。更让人感动的是作者达观的生活态度,在艰难的岁月,以苦为乐;在人到中年之际,向往着和谐恬淡的生活。文章结尾“我”的设想,场景那么温馨祥和,宁静美好,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朴素纯美的人生理想,带给人不尽的向往。美文,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4-03 15:36:20
4、【流年】日子(散文)作者:安庆江飞 【编者按】如水的日子,天天如斯,一样平淡,一样艰辛。从清晨到中午,母亲去集市卖鱼,为着生计甚至摔伤了自己也忍受着继续奔波;父亲在讲坛耕耘,耳聋的他已经听不见孩子的嬉闹,却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一对夫妻,为着儿女在操劳,在拼搏,苦着,累着,都无怨无悔,甚至,忘记了稍稍庆祝一下二十五年前结婚日这个特别的日子。 【鱼,飘在空中】超出现实常态的别致的想象,实际有着现实的模板。因为,为着儿女能够在城市的海游刃有余,母亲曾经那么艰辛地劳碌着,在乡下起五更去进鱼卖鱼,也曾让自己也像一条鱼在城市的大江大海中艰难游渡,而后,又回到乡村的小河小溪继续坚守鱼市,“像是一条失去光泽的鱼”。作者以“鱼”为喻体,比方着“我”的思绪,“我”的母亲,还有“我”,倾诉了对为儿女含辛茹苦的母亲的挚爱与感激。【行走的灯盏】作者以素朴的文字白描着一盏灯,它陈旧、瘦弱的身姿,那么卑微,但却依然闪着神奇的光,这盏灯在作者笔下、在读者心里烙下深刻印记。作者又重墨描绘了一个撼人心扉的场景,一百来人的队伍捧着盛着半碗松油,一根简单的棉线的油灯,小心翼翼而又无比虔诚地上路,在为外婆关灯送行。作者借行走的灯盏将思绪引到了那些亲情往事,浓浓的真情浸润着心肺,让人情不自禁在文字营造的氛围里濡湿了心的柔软处。好厚重的文字,撩拨着阅读者的心弦,令人情不自禁为之共鸣。力作,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4-07 19:37:36
5、【流年】当时的星光(散文)作者:安徽晚乌 【编者按】对死亡的认识,在童年的星光里,以为是童话,美好的,带着神秘的色彩,这是奶奶的死亡给孩童的“我”的印记。美丽的童话在少年时却被撕碎,因着摔伤,听到母亲讲述她儿时的伙伴黑子被黑心的父亲沉入池塘的故事,躺着不动的“我”担心自己也会遭遇这样的命运,仿佛觉得周遭的草木深处会随时伸出一只手领走自己,心中恐惧不已,于是,奶奶被爷爷接走的童话篇章在那时星光里碎裂。成年后的“我”看到在儿子儿媳淫威下可怜地颤抖的外公,感受着他生的艰辛以及其对死后的牵念,心生不尽凄楚,曾经,外公是那么慈爱,呵护受伤的“我”,斥责黑子黑心肠的父亲。而今,星空依旧,亲情,却如此不堪,让“我”担心领走自己的“手”好像一直都在。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不同时期的“我”对亲情的体味,从美好的童话到严酷的现实,人生的况味,有亲情的温馨与牵挂的温暖,也充满着酸涩、苦痛与诸多的无奈,带给人深深的触动,读至最后,忍不住泪水涟涟。真实细腻的体味,含蓄精妙的譬喻,恰如其分的渲染,呼唤着“星光灿烂”的理想世界。耐人寻味的力作,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4-08 09:13:33
6、【流年】离乡背井的树(散文)作者:袁道一【编者按】作者讴歌着背井离乡迁移到城市的树。尽管无人关注到它们的落寞与孤独,尽管它们需要忍受城市恶劣的生存环境,但是,它们依然保持着高贵的乡村品质,默默为城市奉献着自己。它们忍受着背井离乡的凄苦,面对狂风暴雨的袭击无所畏惧。它们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城市的甚多。不管遭遇多少伤害,却始终不自怨自艾,一直心存梦想,乐观大度,盎然着勃勃生机。作者借树喻人,高度讴歌了如离乡背井的树一样的人,他们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自傲自大,不自艾自怜,更不自暴自弃”的乡土品质,他们传承着“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的儒学之道,扎根在城市贫瘠的土壤,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文章比喻精妙,意蕴深厚,带给人心灵深处的感动。祝福这些树,祝福那些具有树一般品质的人!美文,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4-10 18:29:03
7、【流年】盛宴(小说)作者:三叠弓
【编者按】小说以别致的视角去反映着许多社会问题,张三,是一个身份独特的人物,他不断地制造着歌功颂德的文章为政府脸上贴金,但是,当他面临忧虑时,却找不到解决的渠道,也难以为人理解。一块出现在空中的石头,搅乱了主人公张三的正常生活,他担心那块石头随时会掉下来,以至于连他和老婆亲热时也念念不忘石头的威胁。小说极尽夸张之能事,借张三日思夜虑的事由,侧面反映出城市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如城市雾霾现象,工厂污染问题,城市建设大量占地问题,房价高、底层百姓住房难问题,网络游戏诱惑年轻人彻夜入迷现象,百姓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上访难问题,更有政府官员搞面子工程,一切活动流于形式,宣传部门虚假报道言过其实现象,等等。小说以张三担心天上石头坠落这一似乎荒诞的事件,真实反映了现实生活里林林总总关乎国计民生等诸多问题。文章笔力深厚,许多场景描写真实鲜活,细节逼真,让人如身临其境,如全市正开展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的场景描写,如市府前上访人群的各类状态描写,如张三写文章构思的曲折艰辛历程,深刻真实地反映着现实百态,而这些问题无一例外不会被妥善解决,就如结尾接待上访的人员面对那些上访的人反映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敷衍态度。小说以幽默讽刺的笔法鞭笞着现实的鄙陋,带给人不尽的思索。力作,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4-11 16:38:10
8、
【流年】山,或者河流(散文)作者:岳阳冯六一
【编者按】穿越70多年的风云变幻,作者沿着寻找打日本鬼子的硬汉子军人史恩华史营长的轨迹,为我们记录了湘北会战国军与日寇激战血与火的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面对硝烟翻滚,血肉横飞的战争,一句斩钉截铁的誓言——“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展示着军人的血性和悲壮,刻录着民族的苦难和荣光。作者翻阅沉寂浩瀚的史卷,走访那场战争的经历者,让那些细密的局部,肢解的零碎还原出湘北会战真实的场景,一幕幕,一桩桩,撼人心扉,催人泪下。那时的湘北大地到处都是枪弹撕裂灵肉的战场,到处都是新添的坟堆,那浴血的搏杀让后来人感受着生命的高贵、尊严与顽强,也看到了生命的凶残、卑贱和脆弱。中华儿女面对外族入侵,他们用鲜血与生命写就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史书。作者用心灵与历史对话,战争的腥风血雨与现实的和平安宁有机交融,鲜明对比,宏观的战争叙述与局部的个人经历相互结合,尽力借助这些粗略的断片,去探求历史的生动真实,为读者诠释着湘北会战血与火的真实场景。笔架山下,新墙河畔,无数的抗日英烈长眠于此,他们的血肉骨骼已经化作了山河的一部分,一部分的山河,他们的英灵也将与山或河流永存天地间。动人心弦的力作,让我们在民族苦难的岁月里感受着她的英雄儿女勇敢高贵的灵魂,永远铭记着他们,珍惜着美好的今天。倾情荐阅于江山文友,在作者震撼人心的文字里来一次心灵的洗礼!【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4-12 16:57:29
9、【流年】刀笔乡(散文作者:郑骁锋
【编者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设一方文化。位于浙江省绍兴县的安昌古镇因为走出不下万人的师爷,被称作“师爷故里”。一次安昌古镇之旅,让读者追随作者的思想深入了解了绍兴师爷这一行当兴起的文化背景和自然因素。作者深刻分析着治水的大禹与以百兽中最具聪慧的灵物狐狸为图腾的南方部族的少女结合带给后世的影响,也将这儿最具暗喻性质的物象加以剖析。酱园,会稽山,绍兴的古名山阴,镇上的商铺铺门都以多爿木板拼凑且安装都有严格的次序的习俗,具有极佳的私密性的乌篷船,无不带有某种历史的隐喻。还有师爷故居的布局以及师爷著书立说的宗旨,被师爷奉为圭臬的四句口诀,师爷这门手艺的价值,师爷行当的兴衰……作者由历史到现实,纵横捭阖,鞭辟入里,让我们在作者的深邃智慧的引领下一起走近刀笔之乡古镇安昌,深入细致地了解了这儿的风土人情。文章内容厚重,思想深刻,分析透彻,见解非凡,将历史人文与自然风俗巧妙融合,为读者淋漓极致地展示了独一无二的刀笔乡古镇安昌的地域文化,彰显着作者学识之丰富与思想之深刻。力作,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4-13 09:43:56
10、【流年】与季节有关(散文) 作者:安庆江飞 【编者按】与季节有关,更是与人生有关。作者带着思想前行,阐述着这些由季节引发的思索。拜访早逝诗人海子的父母,留下春天的祝福与期许;由凄凉的秋季思考不幸的人能否顺利地穿过秋天的缝隙;由秋分的昼夜等长思虑内心的白昼与黑夜;面对冬日之树猜测其内在的温度和实质,如何淡定从容,坚守该坚守的,放弃该放弃的,做到风止与不止,都静心;在大雪的节气,思考关于人生的蛰伏,彻底的带给生者悲哀,暂时的,该怎样让自身的力量在季节的熔炉锻炼,捶击,淬火,摒弃悲观,积蓄内在的力量,等待着内力的鹊起,下一季节的复苏。作者将人生的况味与自然季节的更替巧妙交融,将一份份源于内心的禅思分享与读者,带给人悠长的思索。推荐赏阅,分享作者的妙思哲语!【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4-14 20:12:37
11、【流年】望(小说)作者:山地 【编者按】一篇《望》,淋漓尽致展现了步入人生黄昏时期的老人祈盼儿孙回家无果的凄凉。小说极具画面感,将夕阳下老人呆坐枯树桩静候儿孙归来的身影定格为一幅静态的画面,让人阅之不由自主心怀悲凉与酸涩。小说极善于用环境描写、细节勾勒来衬托渲染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夕阳,散工的人们,归巢的人群,无不反衬出老人孤独凄惶的身影与悲凉无奈的心境。老人炖鸡的忙碌欢快与等待儿孙未回的失落,将准备儿孙归来的土鸡喂猫、给小娃娃们吃的无奈,屡屡失望屡屡继续的等待,写尽了一个不想离开乡土又渴望天伦之乐的老人的凄楚境遇。老人的儿子,不可谓不孝,他不想让母亲受累,他为母亲提供金钱上的赡养,然而,老人并不快乐。小说结尾老人死在自己生日之际的等待,将悲剧渲染至高潮。当今天,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乡土,奔赴城市生根发芽,他们的父辈却舍不得离开那片侍弄多年的土地,不适应城市那鸽笼似的生活,如何让他们老有所养——从物质到精神上,这是一个摆在众多人面前的问题。小说以小见大,借助一个老人无助孤苦的“望”反映了众多乡村留守老人的祈望,带给人沉重的思索。深刻关注现实的力作,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4-14 20:14:04
12、【流年】秋风瘦(散文)作者:李新立 【编者按】秋风,瘦了“我”的心情,因着单位要倒闭;也瘦了乡村的土地,肥沃的土地被侵占,长满了荒草;瘦了记忆里的秋天,那些饱满的收获,霜染的叶子,只能在记忆里重复……在秋风里,在城市的边缘,在乡村的原野,在日渐被城市侵占的土地上行走,任思绪飞翔,秋季的景色穿越时空,寒凉了万物,包括作者的心情。大病初愈的父亲对那块弯地做坟地的牵念,对归宿的盘算,更是令人心酸!作者记录着行走的风景与记忆里的秋色,抒发着对土地、对故乡的浓浓情愫,字里行间,表达着对土地的深情。文章借物抒情,寄寓秋风下的景物以真挚的情感,将一份辽远、沧桑、厚重的秋日风情展示于文字中。文章的结尾将秋风瘦削的大地下过冬的庄稼积蓄的最美季节的生命力含蓄展现,带给人不尽的希望。文章意蕴丰厚,格调悲壮,情景交融,感情浓郁。推荐赏阅! |
|
|
![]() 风逝
|
2015-04-14 20:16:11
13、【流年】替会(微型小说)作者:心持若水
【编者按】小说借一个老实人老方的遭遇鞭笞了机关里的一些领导不作为、混日子的不良现象。老方他认真,尽职,却被单位领导们当做了替会的工具,小说记叙了老实人两次替会的尴尬遭遇,被会议主持人斥责,又被支使他替会的人责骂,老方真是被弄得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小说通过精彩的人物神态语言等描写揭露了官场的一些不良现象给小人物造成的悲哀。所幸,这些不良的作风正在被加以整顿。小说结尾写到老方动作神态以及兴奋地歌唱便侧面反映出这种整顿的大快人心。小说细节描写真实生动,以小人物的经历反映着人们对良好机关作风的呼唤,有力地凸显了当下加强纪律整顿促机关作风转变的主题。贴近生活的佳作,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4-15 21:13:14
14、【流年】遇见历溪古村(散文)作者:朱朝敏
【编者按】阅读此游记,不仅仅追随着作者优美的笔触一起欣赏了历溪古村的古老的景致,同时也在作者深刻的思想引领下,了解了古村一些景观与古老文化习俗留存下来的原因。随作者一起歆享古树的荫翳,品味祁门红茶醇厚的香味,感受盘亘钝结伸展的树根的隐喻,追寻最早的药书《素问》落字历溪古村的王氏宗祠的缘由,参悟千年古樟不改苍翠的禅意,考证目连戏产生的渊源与古村保存传统的习俗的原因……古村的山水树木乃至石块,古村的风土人情以及历史文化跃然纸面。作者语言诗意灵动,思悟精彩深邃,将历溪古村厚重的自然人文景观尽悉展现出来,让读者与作者一起有了一份美好的“遇见”。感谢作者蕴含丰富学识的美文,让笔者一起领略了古村厚重、安静、祥和的气质,力作,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4-17 11:33:05
15、【流年】槐树下的故乡(宽恕征文·散文)作者:平淡是真 【编者按】作者由分不清国槐与洋槐和儿子的对话自然入笔,引出对作者生命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两处地方,一处是地处鲁西北的村庄——奶奶生活的地方,也是父母心心念念的故乡,原来那儿长着的是国槐;一处是承载着作者无拘无束童年生活的邢台农场,那儿有长着甜甜的白色小花的洋槐,也隐匿着作者心里小小的秘密。两处所在,都在作者生命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都是作者心里挚爱着的故乡。著名宋词人李清照曾如此云:“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是啊,千百年来,故乡,是游子心中永远难以忘怀的圣地。而今,当故乡的游子在城市扎了根生了芽结了果,他们的后辈将以何处为故乡呢?作者借母子对话,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认识——和父母在一起的地方是故乡,有爱的地方就是故乡!作者怀着深深的爱表达着对故乡微妙真挚的情愫,祈求着故乡理解这份难以言述的情怀,表达了当今移民城市的第二代对故乡别样的情感。文章笔淡情浓,借物抒怀,触动心扉。佳作,编辑力荐赏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4-17 11:34:07
16、【流年】玩火(小说)作者:李健
【编者按】小说写了社会混混二疤子与公安局长三狗子之间的故事,他们是穿开裆裤时的玩伴,爱读书的三狗子与看到读书就头疼的二疤子一直关系紧密,因为二疤子可以为三狗子摆平难肠事。当三狗子的仕途受到阻拦,他狠心要二疤子做掉阻碍他升职的妻子粟萍,而最终面对粟萍的哭声,心软的二疤子让自己葬身了手雷的轰鸣中。小说借出场多的二疤子衬托出三狗子的阴险凶残,会功夫的二疤子心肠软,讲义气,他曾经揍了欺负三狗子的大学同学,当被抓时却自己担着,他听到按摩屋的小姐等着钱交学费,他放过她没做那等龌龊事;他劝三狗子回头未果,又不忍心炸死粟萍,却让自己葬身烈焰中。他尽管放荡不羁,却心底善良,不失做人的原则。而身为政府机关领导的三狗子却目无国法,更不忠贞爱情,他自私自利,为个人的欲望铤而走险,雇凶杀人。小说人物形象刻画真实鲜活,二疤子的骁勇义气,三狗子的卑劣阴险,无不刻画得栩栩如生。小说题目一语双关,既显示了二疤子拿命讲义气的“玩火”,更反映了三狗子雇凶杀人目无党纪国法的“玩火”,对二疤子这一人物塑造运用欲扬先抑的笔法,首尾对照,让读者感受着人性的多重性与复杂性,结尾含蓄表达了对二疤子人性归善的褒奖。精彩力作,流年荐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4-17 20:57:41
17、【流年】苦夏谣(散文)作者:李新立
【编者按】《苦夏谣》记录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作者在农村生活的片段,有仙家洼子的神秘传说,有挨饿偷食胡萝卜的紧张经历,有对于村庄人对付雷雨的炮台的好奇,还有炮手遭遇火烧的惨状。也有家里粮食紧张的“我”与母亲对乞讨者的慷慨,还有把薯片救济了娘家人被丈夫毒打欲寻死的小明妈。更有雨后玩万沟红胶泥得趣味,麦收时捡拾麦穗煮食的奇香,牛被雷击分食牛肉家家飘香的喜庆。童年的夏季,苦着,也快乐着。当成年后再回首,那些流转的岁月虽已经年,却依然清晰如新,徐徐在作者笔端清晰而形象地铺展开来,散逸着浓浓的乡情扑面而来。文章语言质朴生动,格调安详舒缓,行文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村庄里的已经走远的夏季,鲜活而生动地呈现在字里行间,勾勒出了一幅虽苦也不乏其乐融融的田园画卷,带给人深深的触动。佳作,编辑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
|
|
|
![]() 风逝
|
2015-04-17 20:58:55
18、【流年】姐夫(散文)作者:三叠弓
【编者按】“姐夫”的这个角色在“我”不同时期的视角中有着不同的形象。十年前,他在“我”眼里是一个伟岸的村小老师的形象,他性格淳朴,甘于清贫,爱生胜过爱自己的子女,他为学生垫学费,不辞辛苦劝回辍学的学生,用辛劳勤勉的作风开启着学生智慧之门。而今再看姐夫,已经形象完全改观,时代变迁,他却没有与时俱进,工作上依然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他尽管保持以往的勤奋备课批改的习惯,但教学成绩却不尽人意,成了被校长点名批评的角色。对于家庭,也不称职,繁重的农活都压在姐姐一人身上,使曾经英姿飒爽的姐姐落下一身病;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也很是失败,女儿连高中也考不上。文章不再和过去那样塑造高大全的人物,而是真实写出了姐夫目前的状态。读完全文,心里不免有些沉重,姐夫这个曾经用纯朴勤奋赢得村民赞誉的人,可谓之为好人,而今因之观念陈旧,知识缺发更新,已经成了时代的落伍者。文章结尾的问号,发人深思。不管是谁,如果墨守成规,只会被时代淘汰。姐夫的人生就是最好的教材。耐人寻味的文章,不仅仅是文中的人物经历,更有文学的创作该取的态度。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4-20 14:40:35
19、【流年】刀口(散文)作者:安庆江飞 【编者按】让人痛苦的伤口,有有形的,有无形的;有肉体的,也有精神的。作者由自己深夜惊梦手指隐隐疼痛入笔,记录了自己胃疼时难以忍受的疼痛的感觉,这份让作者甚至想到死的病疼在母亲坚持中医治疗、起早贪晚为“我”熬药后消失。然而,为着生计,母亲在异乡忍痛从事繁重的劳动,父亲独自在千里之外的乡下守候。一家四口人分作四处,这份亲人分离的痛比肉体刀口更甚!思念,空虚,病痛折磨下的无助,寂寞,是让“我”更难以忍受的痛。作者罗列着自己经历的痛,除了上述类型,还有自我解剖带给自己的精神痛苦。作者用隐喻以及对比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不同刀口下的疼痛,暗示人们当珍惜不疼的岁月时光,耐人寻味的佳作,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4-20 14:42:23
20、【流年】凡人小事(散文):乔瑛儿 【编者按】大千世界,由众多的凡人小事组成。作者独具慧眼,将这些事这些人娓娓道来。雨中的一家老少的快乐,老北京大学生妻子的聪慧,收卫生费的工作人员的涵养,修鞋师傅在城市扎根的强大生命力,还有对孩子教育的反思,对低调为人高调做事的河南夫妻的敬重,作者记录着充满烟火味的人与事,让读者在这些身边的凡人与小事中感恩生活,领悟道理,学习做人……颇有教益的文章,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4-20 14:45:01
21、【流年】生发与沉潜的力量(赏析)作者:杨献平 【编者按】作者的潜心研读闫文盛散文,从散文内容到灵魂的高度去一一解读,让读者多方位了解了闫文盛的《失踪者的旅行》、《你到哪里去》等散文著作。《失踪者的旅行》,作者认为,其是闫文盛个人成长的内在经验和诗性表现,其“像置于温热午后阳光中的灵魂晾晒,其中有尘土的腥味,也有生命的体温,有现实的参悟,更有精神的提升。”《你到哪里去》这部散文长卷是基于现实的个人密踪与灵魂镜像,作家闫文盛的敏感和敏锐,造就了他的散文品质——基于现实的自我省察,源自生活的精神探寻。而其系列散文《主观书》则展示的是怀疑的缘起和确认的艰难,拥有“一种内在的结实与丰满”,“盛满自我思考与生命动感”。作者详尽分析着每一部散文著作的诸多篇章的写作内容与所展示的作者灵魂的高度,高度褒奖了作者的个人坚持,不仅体现出了独立的操守,也具备了坚定的文学认知与实践,是“基于现实的典型表达,源自内心的独立书写;关怀众生的悲悯之心,精神明亮的艺术表达”,释放着世界在一个人身上的种种“声响”。作者提纲挈领,分析深透,见解精辟,从读文到读人,不仅让读者感受着作家闫文盛作品的内涵,也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作家真实的写作态度与丰盈的内心世界。具有思想高度的精彩力作,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