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水榭(本社团不接受非首发稿件,投稿请标注首发,不标注的稿件退稿) 回复本帖
纷飞的雪

纷飞的雪 榜眼

  • 996

    主题

  • 7019

    帖子

  • 36503

    积分

【流年】杨文丰、杨献平作品荣获第六届在场主义散文奖

2015-04-09 13:52:33

        本社讯:备受关注的第六届(2014)在场主义散文奖经过严格规范的申报(推荐)、初评、复审、终审程序,于日前尘埃落定。

       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特邀作家杨文丰先生的散文《任何墙都挡不住心的自由》、杨献平先生的散文《南太行乡村叙事》荣获在场主义散文奖单篇奖。

       第六届(2014)在场主义散文奖大奖空缺,客观呈现了过去一年华语散文波澜不惊的平稳常态及该奖宁缺毋滥的严谨精神。

       在场主义散文奖自设立以来,一直坚守自己的审美本位和价值尺度,以鲜明的在场写作主张,推动引领着中国当代散文的转型。使自“五四”白话散文以来,延续百年的以抒情叙事为主的小(小品文)、美(美文)散文,正转向大品、审智散文,由关注内心转向关注社会,由归稳逃避式的风花雪月,田园牧歌,转向介入现实,承担苦难。这种审美自觉,在在场主义散文奖评选中,一届比一届更加明显。

  据悉,第六届(2014)在场主义散文奖颁奖盛典,将择时在东坡故里,散文故乡四川眉山举行。

【作家简介】

江山文集: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51919.html

 杨文丰,广东梅州客家人。农业气象学专业学士。二级教授。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作协第二届签约作家。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省参事室)特聘研究员。西北大学中国散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倡行“形神和谐,启智启美”的散文美学观。引入自然生态、植物气象等审美视角,致力创作凸显自然美、科学美和哲理美的多卷本散文《自然笔记》。

  部分散文被编入高中《语文》、《大学语文》等大、中学教材。

曾获冰心散文奖、林语堂散文奖、老舍散文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散文选刊》“华文最佳散文奖”等。

 应用写作“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持人、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应用写作骨干教师高研班主持人。

【获奖作品导读】

杨文丰:任何墙都挡不住心的自由(散文)

http://www.vsread.com/article-535090.html

      【编者按】读完这篇散文,我想了很多,满脑子都是战争、是别离,是残酷的死亡,是无奈的叹息,是蛮横的士兵。墙,本该是为人类遮风挡雨的,是保护每个人的隐私的,是作为给人带来利益的东西出现、存在的。而有一天,墙却成了阻隔亲人与爱情的刽子手,成了政治舞台上的一把锐利的刀,在凌迟着被墙隔离了的人民,这样就失去了墙的作用与本意。是的,作者说得相当正确,墙永远挡不住心的自由,任何不合理的东西,终将被推翻,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这一点我永远坚信!

      这篇散文意义深厚深远,语言厚重有力,用词讲究,立意明确,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在此倾情推荐阅读。【编辑:红袖留香】


【作家简介】

江山文集: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31610.html

杨献平,河北沙河人,曾在《天涯》《人民文学》《山花》《中国作家》《诗刊》《啄木鸟》《解放军文艺》等发表作品。已出版个人著作有《匈奴帝国:刀锋上的苍狼》、《沙漠之书》《沿着丝绸之路旅行》《行走沙漠二十年》《河山寂寥》《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以及《<寂静的春天>导读》等。主持策划出版《散文中国》系列丛书20卷本。主编《笔尖下的西藏》等多种。

【获奖作品导读】

杨献平:南太行乡村轶事(散文)

【流年】地主轶事(散文)

http://www.vsread.com/article-375709.html

       【编者按】读完这篇文章,不自觉地想到了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些老话儿。所谓轶事,多指别人不知道的事或奇闻异事,这篇地主轶事用讲故事的口吻,讲述了贫穷闭塞的鞍子沟一带几个地主的故事,这些人,好坏不一,有的贪婪吝啬,找茬儿坑穷人,克扣长工工钱,如杨明小;有的精明一些,也给穷人一些好处,也能急人之难,如曹白鹭。不管为人如何,其本质相同,都是使唤着长工丫环,享着清福,受着穷人的尊敬。可天有不测风去,尽管由于地理原因,鞍子沟乃至石盆村的人们几乎生活在蒙昧之中,但土改运动还是来了,地主不再是地主,不再趾高气扬;贫困户不再是贫困户,不再唯唯诺诺。紧接着来的文化大革命,更是把这一变化推到了极致。地主们,无论以前表现好的还是不好的,一概被游街、抽打,有恶行的甚至死于非命。

       文章以杨明小和曹白鹭这两个人物为代表,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地主由发家到破落的过程,及其贪鄙好财的心态。中间也穿插了诸如算命的算命刘,赶马的刘明起等与地主有过交集的人的经历,使文章更具生活化,更好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生活在闭塞中的百姓的精神风貌。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11090017

原始的疏散与聚拢(散文)

http://www.vsread.com/article-308300.html

     【编者按】这篇《原始的疏散与聚拢》勾勒出了一幅幅鲜活的而且兼具地方特色的民居迁徙与聚拢图景。在一片土地之上,居住着一个个以姓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村庄:杨姓的莲花谷,张姓的砾岩坪,白姓的奶头山,傅姓的羯羊圈,曹姓的杏花村,郭姓的垴顶山,李姓的李家庄。

    每一个村庄的变迁都有它各自的原因,而且它们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是千差万别——有住在山沟里的,有住山坳里的,也有住在半山腰上的。古语有云,一方水土育一方人,所以生长在那那片土地里的每一个村庄的人们都各有各的活法,也各有各的想法。在各个村庄中,从作者的文字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杨姓莲花谷的律令;张姓砾岩坪环境的幽静,以及狼、野猪等动物和人的生存博弈;与莲花谷村遥遥对望的郭姓垴顶山人们的半日时光(村庄挂在半山腰,而且下午太阳照不到背坡)和那里的人们看重风水习俗的习惯;还有莲花谷村后一道沟里的羯羊圈村民居房屋的彼此不靠拢,以及因集体迷信而被迫重新迁徙的历史……这些村庄的特色都很鲜明,而且一起构成了一幅长的民俗画。这种村庄的原始疏散与聚拢,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比如血缘关系、人性的群居性与排斥性、风水与迷信、居住的方便性等。

     这种疏散与聚拢,归根到底还是为了生存的问题,这也是原始的疏散和聚拢的主要特点,与现在的城市化有明显的区别。这篇文章,有一股原始的蛮力充斥在其中,也使人感受到了不同地方民风的独特魅力。好文章,推荐阅读。【编辑:雨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31406

                           

                                          第六届(2014)在场主义散文奖获奖名单

                                  (以得分多少为序;得分相同,以作者姓氏笔画为序。)

一、在场主义散文奖:空缺


二、在场主义散文奖提名奖(3部)

      一个戴灰帽子的人/邵燕祥/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7/28

      瞻对/阿来/四川文艺出版社/20141/33

     沈从文的后半生/张新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34

     

     三、在场主义散文奖单篇奖(11篇)

     鲁迅的不看章太炎与胡适的不看雷震/王彬彬/《钟山》/20143/46

     灯光转暗,你在何方?/舒婷《上海文学》/20146/51

     文渊阁:文人的骨头/祝勇/《十月》/20141/67

     梁庄:归来与离去/梁鸿/《作品》20146/68

    《老生》后记/贾平凹《美文》/20148/69

     运动队/林那北/《中国作家》/2014年第1/76

     行走高原/裘山山/《人民文学》/20148/78

     滇西笔记/孙小宁/《在场》/2014年秋期/80

     这样回到母亲河/彭学明/《人民文学》/2014年9期/80

     任何墙都挡不住心的自由/杨文丰/《天涯》/20142/85

     南太行乡村叙事/杨献平/《中国作家》/20144/85


      在场主义散文奖评审委员会:

      主席:周闻道

      专家组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帆、孙绍振、刘亮程、陈思和、陈剑晖、周伦佑、范培松、康震


      201549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