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逝水流年
|
【流年评析】素心如玉《王小力的一天》评析2015-04-20 07:01:33素心如玉的《王小力的一天》,文如其名,主要内容就是描写了王小力的一天。他这一天发生了什么呢?我想,作为家长,都会很关心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理动态,那么您在这篇文章中,定会有您的收获。 王小力原本品学兼优,但他最近感觉很憋屈,感觉林老师对他区别待遇,犯了错,就会严加指责,而同样的错误,如果发生在学习成绩很差的同学身上,则林老师会视而不见。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他找差生取经,在几个差生的怂恿下,也想跟他们一样,起码可以做到让老师不在对他的错误耿耿于怀。 但这一天的事情接连发生下来,他确实向着差生行走,但他真的变成他所期盼的差生了吗?作者给了一个回答,而这个回答。则引起此篇评析活动争论的重点。 首先,平淡是真说: 白天忙了一天,一直想着这篇文章,现在仔仔细细读过之后,我感觉: 首先,姐姐的取材、立意很好,直面学生教育问题,从反方面入手,让大家了解到学生的想法,进而有针对地解决问题;对于老师来说,是挽救一个学生,对于家长来说,是挽救一个家庭;或者说更大范围; 其次,我个人感觉,其中有一些我很熟悉的句子:长句子。之前我并不认为这样有什么不好,我总感觉,长句子我可以说得很清楚,反而是我的优势。但在此文中,我却感觉,长句子阻碍的主题的表达,让人有拖沓之感。我个人感觉,如果换成短句子,或许会更加灵动一些,更加符合主人公的特征:年少轻狂,情绪流转快。 再次,我感觉,如果作为小小说来说,中间的过程略微曲折了一些,有一些枝桠多余,但如何修建,可能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同。 如玉姐姐的文章,干净利落,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再次班门弄斧,姐姐莫怪哈!我先抱抱! 山地也紧跟其后,他首先指出了文章中的几处错误,真是在抢流年啄木鸟风姐姐的饭碗呢: 1、除了不敢顶撞老师外,父母同学他能谁都没有好脸色。——这句是病句,不通。 2、王小力在操场上找到了衰仔,他正和皮娃拴柱等几个学习同样烂的同学提着撮子扫帚懒洋洋地在收拾卫生,看到王小力,衰仔的眼神恍如看到了外星人——这是有问题的一句话,前面主语是王小力,后面却是衰仔,这是不对的。要么中间断句,要么主语必须一致。 3、渐渐的老师们的脸色越来越冷,——渐渐地 接着,他诚恳地指出小说的存在的问题: 这篇小小说题材很好,讲述一个学生在班主任的帮助之下,经过自我挣扎,最终战胜了自己,走上了正轨。很多学生都有这样一个过程,可以说是,这本身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小小说撷取这样一朵浪花,关注教育,尤其是对差生的转换,题材很好,这是这篇作品的亮点。 然而,这篇小说,有三个问题,其中一个是硬伤: 第一,蓄势待发不够,铺垫不够,致使王小力转变过来的事实不能以理服人,缺乏说服力,给读者一种唐突的感觉,很多读者是老师,是家长,觉得令人难以置信。 第二,班主任既然这样关心王小力,却没有把他的这种令人失望的表现,与家长沟通,没有细问调查发生此事的原因,文中没有一句话的交代,让人不解。 第三,文中对林老师的刻画是失败的。作者把林老师作为好班主任来塑造,却忽略了一个问题,而让这个人物有了致命的败笔。文章中无疑让读者发现一个问题:林老师对自己的学生没有一视同仁,没有面向全体学生;科任教师课堂组织没有责任心。因为,他们放弃了衰仔这样的一批学生!不要忘记,他们也是学生,也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国家未来的人才。难道衰仔等同学就不是爹娘养的?衰仔等人在班上这样鬼混,讲话,刻桌子,老师不闻不问,一味漠视,实际上就是认可,就是怂恿,就是助长歪风,就是在犯错。而这样的一群老师,又怎们能使王小力转变呢? 多说了,也许言重了,如玉原谅,我有时说话就是直,会得罪人。 看到山哥如是说,风逝也紧跟其后: 如玉的小说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细腻,反映了一个成长中的孩子的烦恼,有上进心又不满教师的“不公”;想学坏,又缺乏那种坏的胆量,所以在矛盾纠结中又回归“好孩子”的轨道。王小力的形象真实鲜活。 山哥提到的文中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形象问题是值得考虑的。现实真实的情形尽管是这样,对于油盐不进的孩子,教师也很无奈,总不能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倾注于此而浪费其他学生的上课时间吧。所以对于一些根本无上进心反复教育不思悔改的也许就放弃了。但是,作为小说里塑造的人物,这样去描写就不太妥了。 如玉的小小说文笔凝练,收放自如,视角新颖,人物立体,值得俺拜师学习。 风姐姐的话语,中肯,诚挚,晓雯也说道: 这篇小说很贴近现实,现如今,太多班里都会出现几个被置之不理的学生。不是老师渎职,实在是这些学生太顽劣。 作为小小说来说,还是欠缺精雕细琢!妄言了! 我想如果如玉现在写这篇微小说,一定会很精致! 听到大家的发言,素心如玉非常感动,她首先感谢所有对她文章进行评析的众友,然后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更希望真真能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指出文中具体的错误。 回山哥风姐晓文,若老师对学生都一视同仁,王小力不会闹情绪,他不闹情绪,也就没有了后来的故事。小说要反映的是一个孩子从自己的情绪中走出来的过程,林老师只是一个契因,不是主要描写的人物。他是一个关心学生的好师,但不是一个完美的老师。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孩子的压力大,老师也很无奈,做不到那么完美。老实好学的孩子闹情绪这样的事,现在很普遍,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走出来的。但真的只能依靠他们自己,老师的作用微乎其微。 另,山哥,家长老师同学都纳闷儿这一句,就说明家长已经知道了,但无从知晓王小力思想的根源而已。 听到素心如玉这样说,大家都点头称是,都在思索,这样的一篇小说,到底应该如何修改呢! 评析继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