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随笔】好故事需要情感驱动力
2015-05-03 14:53:10
刚看了上海大学的一堂关于写作方面的公开课,其中所讲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我的共鸣和思考,故想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其所讲的主题是:“什么是好故事”。更多的是对叙事性小说的一种思考,并不适用于其他差异性较大的文学体裁,虽有其局限性,但同样也有其借鉴性。
其中有句话我是非常认同的,并且我自己也是常说的:写作就是在讲故事。因此便有一种思考,什么是好故事?判别故事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我从前是这样认为的,好故事必须具有可读性,是听众或者读者普遍接受,可持续读下去的,更好一些的故事是能够引起他人思考的,但这是从故事效果方面的思考。故事不讲出来,它的效果总是预期的,判别缺乏准确性。因此,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一个好的故事,其内在的特性是怎样的?由此我们才可以在创作之时根据其内在的特性,创作出一个好的故事来。
公开课中的讲师认为:好的故事必须有情感的驱动力。对此,我说一些自己的看法。我同样认为,好的故事并不是一些事实片断的堆砌,它必须有情感的投入,这些事实片断背后必须有情感联系,它必须包括强烈的情感冲突,而这一情感冲突的产生、发展、爆发、解决则是联系事实片断的线索,也可以说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驱动力。所以说,一个好的故事要从主人公的情感难题起步,这种情感考验、情感冲突往往就是一个故事的内核,其背后所代表的就是灵魂活动。有了这样主导的驱动力,文章中的人物便不是摇摆的。他们如何说,如何做,什么神态、表情便是既定的了,是为情感冲突所服务的。
课中由此引申出,社会中存在着事理逻辑与情感逻辑两种逻辑之分,而一个写作者应将情感逻辑放置于优先地位,从情感方面来考虑创作。但是,讲师并未对两种逻辑方式的处理有所讲解。我倒是有些个人的看法,我认为一部优秀的作品,它的大概情节发展,是必须要符合事实逻辑的,不然便是荒谬的,难以为别人所接受的,而其中也必须嵌入作者的情感思考,它同样也要满足作品人物的情感需要,这样才是一部有灵魂的,而不是单纯的从事实逻辑出发的行尸走肉、冰冷的作品;才是一部形体健康的,而不是单纯的从情感逻辑出发的悖于事理的作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