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石桥畔
|
【梧桐访谈】彩石访谈蔡进步2015-05-27 11:15:52
作者小传:江山ID,蔡进步,梧桐文苑作者。男,1974年3月出生,安徽萧县人。2015年1月9日,注册江山。2006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淮北矿工报、淮北日报、宿州电视报、皖北煤电报、安徽日报、中国煤炭报、华矿安全报、当代矿工、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科技报、北海日报、商丘日报、天池小小说、小小说大世界、微型小说选刊、幽默讽刺、精短小说等发表文学稿件一百多篇。现在安徽淮北矿业袁店一井煤矿综采二区工作,为安徽宿州市作协会员、洛阳小小说学会会员、中华精短文学学会会员、淮北矿区作协会员。其作品以滴水映日,以小见大著称。 江山文集: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49635.html 访问者:彩石桥畔(简称彩石) 受访者:蔡进步 (简称进步) 彩石:进步老师,你好!近日,文友们对你的作品颇感兴趣,读者甚众。于是,晚霞社长托付于我,嘱我对你的创作风格、手法、技巧等做一个专访。但我知道你是淮北一位知名度很高的青年作家,著作颇丰,且稿约不断,每天劳顿码字,时无闲暇。不知你能给我一个采访的机会吗? 进步:谢谢晚霞社长和彩石老师对我的厚爱和关注,谢谢江山文学网的文友们对我作品的喜爱!感谢江山文学网梧桐文苑给我提供这样一个跟文友们交流的平台,我非常乐意接受彩石老师的采访。 彩石:谢谢进步老师!你的名字很特别,看你的名字,觉得你是一个力争上游的人。念起你的名字来,无不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似乎很耐人寻味,包含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哲理,不知我这样望文生义地解读妥当吗? 进步:也可以这么理解。其实,我的名字很土。全国各地叫进步的人成千上万不敢说,但是千儿八百肯定有。就拿我居住的桃园矿工人村来说,叫进步的不下十人。他们之中,有的经营百货,有的是煤矿工人,还有的开饭店。我现在工作的袁店一井煤矿,叫进步的也有三四个。记得有一次到岳父家,中午吃饭时,妻子跟岳母边吃边聊天。岳母说:“进步一点都不孝顺,蛮不讲理!”我一愣。妻子看了我一眼说:“没说你,说俺庄进步的!”我这才知道妻子娘家村里也有一个叫进步的。 提到我的名字,得先说说我的家庭。我有三个哥哥,三个姐姐。在我还没出生时,大哥便去当兵了。我出生刚几天时,大哥来信说他在部队提干了。父母很高兴,便打算给我取名“提干”。后来,父亲说“提干”叫起来有点炫耀的意思,不如叫进步,意为大哥在部队进步了。 如今,每每想到父母当初为我取名的事,我都很激动。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更感谢父母给起取了这个名字,虽然土,却有一定的意义。父母希望我们成才,却不想张扬。哪怕有一点点进步,做父母的都高兴。自从我走上文学创作这条路时,我就给自己告诫自己:不奢望多高,每天进步一点就行,正可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彩石:真是见名若见人,一个名字的诠释竟然内涵如此丰富。在南方的人印象中,安徽是北方,对许多北方人而言它又是南方。同江苏一样,安徽地分南北,史称淮南淮北。也许是由于地域水土的缘故吧,看你的作品,字里行间,透出豪爽而大气,跌宕而起伏,新颖而独到,细腻而委婉的气息,这好像从中折射出了你的作品身兼南北的风格特点。不知我这样的直觉是否偏颇?请你就你的作品的风格给文友们做个介绍,好吗? 进步:谈到我作品的风格,请先允许我谈点题外话。我从1994年开始新闻写作,到现在已经整整二十一年了。这二十一年中,我给自己的新闻作品定了标准,不写则已,写就出彩,让别人一看作品的题目就知道是我写的。当时,我在淮北矿务局铁运处烈山养路区当一名养路工。写出了《换水泥枕》、《张学林为啥迟到》、《拨道》、《雨夜敲门声》等新闻稿件,陆续发表在淮北矿工报和淮北日报上。记得淮北矿工报编辑李祥林老师有一次到铁运处给基层通讯员讲课,他当众夸奖我,说我的小通讯写得好。他说他当编辑以来,还没发现淮北矿区第二个能写出这样稿子的人。1998年我回到萧县庄里乡老家,那两年,我给拂晓报和安徽日报投了不少稿子。比如《以茶代酒宴宾朋,书记嫁女树新风》、《损人利已咱不干,我是一名老党员》、《深山窝里的农民也打的》、《洪水冲出一段“党员路”》、《庄里乡:河边不闻棒椎声》等等。这些稿子在安徽日报和拂晓报发表后,一些人说拂晓报“希望的田野”栏目成了我的专栏,只要一看到“希望的田野”栏目,立即就想到我的名字。 2000年9月份,我走进了淮北桃园煤矿,又把目光盯住淮北矿工报的“谈心亭”栏目,时隔不久,这个栏目几乎成了我的专栏。2006年,我开始文学创作,当时主要写散文,我对叙事散文很有兴致,但不喜欢写花花草草之类的散文,也不喜欢读这类散文。我觉得这类散文写不出亲情(一家之言),不如叙事散文能写出真情实感。后来写小小说时,我依然遵循着这样的原则,从不写花花草草题材的小小说。写人间真善美之事,叙人与人之间的亲情,这也许就是我写作的风格吧。 彩石:谢谢!说的太好了,不写则已,一写出彩。真是不迈跬步,一迈就进步。这就是你,蔡进步的风格!难怪布封说,风格即人。我知道,你们安徽既出商人也出学者,既出工薪族,也出写作者。安徽学者豪气十足,敢质疑直言;安徽的作者才华横溢,人才辈出。因此人们感叹:安徽文人敢开先河,独领风骚。所以,近代文学革命由胡适,陈独秀这两个安徽人启其肇端。他们一统天下的人文沉淀是你文学创作的“源”,还是“流”呢?文友们很想与你分享一下这方面感受,好吧? 进步:胡适和陈独秀两位大师是我们安徽文学界的骄傲,就像莫言老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一样。莫言老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无疑给中国文学界打了一剂强心针,肯定会鼓舞和激励无数中国作家的创作热情。我相信,在中国作家队伍中,不少作家正潜心创作,蓄势待发,准备冲击诺贝尔文学奖。 作为安徽人,在文学创作方面,我不敢奢望有胡适和陈独秀两位大师的成就,但我知道,不想当元帅的士兵绝不是好士兵,我一直以他们为榜样。他们是我文学创作的精神之“源”,我们安徽后来者作品汗牛充栋的作品,应该是先贤们的“流”吧。因为是他们为我的创作注入了无穷的力量。 彩石:呵呵!简直有点学术谈论的味道了。前几日,有文友评价你的作品,说你的作品“短小精悍”;有文友比喻说犹如“小家碧玉”。你怎么评价自己作品,你创作时又是怎样设计其结构的呢? 进步:感谢文友们对我作品的评价。说到“短小精悍”,我觉得这可能是受我新闻写作的影响吧。前面谈到我从1994年就开始写新闻稿件。那时写新闻稿,我讲求“短小精悍”,不喜欢写长篇大论。长篇大论的稿子基本上都是会议新闻,要么是总结性稿子,材料是现成的,只要稍作修改就行了,我不喜欢这类稿子。二十年来,我写新闻稿一直坚持“短小精悍”的原则,以至于后来写文学稿时,自然而然地就写得“短小精悍”了。设计结构时,我不会随随便便定一个题目,也不会随随便便给文中的人取一个名字,取名就得让读者能记住。说心里话,我经常担心自己的文章在江山文学网贴出来后,会有读者反感,真这样,就是一篇失败的稿子。 文友们称我的作品为“小家”,我很欣慰。但称“碧玉”,实在让我汗颜。进步谢谢文友们的抬爱! 彩石:谢谢!说的太谦逊了。如果要打个比方的话,我更想用“滴水映日”来形容。滴水虽小,却能以小见大,反映太阳的光辉。犹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其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人觉得太阳和月亮都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一样。这是三国时你们安徽籍的枭雄曹操对古代安徽人文昌盛,宏伟气势的描写。这样的气魄,这样的境界,仅仅用“小家碧玉”来形你作品精巧的结构,实在是有点儿“小觑”,或者“矮化”了你匠心独运的用心了啊! 进步:每个人在构思自己的作品前,都会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只有这样,写出的作品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我写小小说时,动笔前总会有一段时间的“酝酿”,不“酝酿”成熟,我绝不去落笔。 文友们形容我的作品是“小家碧玉”,我认为不是“小觑”或者“矮化”。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老师说,小小说总是“小中见大”,虽然篇幅不长,却总有一个很深刻的思想。同时作者要巧思,要有巧妙的结构,作者要思考如何把小小说写得绝妙,写得好看。当然,写好小小不仅仅指以上两点。 我在创作小小说时,一直注意这两点。我觉得按自己目前的水平,如果能做到以上两点,写出的小小说还能说得过去。 彩石:谢谢你的直率!这些精辟见解,对文友来说,真是难得的宝贵经验。最后,我还想请教一下,你是怎样科学地支配时间,或者充分地利用零散时间写作的,请你介绍一下这方面经验,以供文友们学习。好吗? 进步:我是一名煤矿工人,在百米井下采煤一线干了整整五年。尽管现在我脱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但我的心还在百米井下。我知道自己的这张办公桌来之不易,如果不是写作,我现在肯定还在五百米深的井下跟工友们一起出力流汗,所以我倍加珍惜现在的岗位。我在单位负责文字材料工作,琐碎的事儿太多,白天根本没时间写作,除了双休日每天都要下井看看(三个小时,工友们每个班都是八小时甚至更多)。无论是在五百深的井下,还是在食堂吃饭,路上行走,只要跟别人交往,我都会认真听他们谈话的内容,一旦能找到写作的素材,我会立即写在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等晚上回到宿舍按照素材写作。好在宿舍里只有我一个人,其他三位工友住在十里外的工人村,他们只在下雨天回宿舍住,这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 这段时间,我正在创作一部22万字的长篇小说《一声枪响》,3月15日开始动笔,截止到5月25日,已经完成了19万字,6月底打算写好,估计字数得超过25万字。三个月完成25万字,赶得有点紧,因为忙着赶这个长篇,所以这段时间小小说写的少了,等这个长篇写好后,我还得回归到“小小说”上。 一句话,只要你想写,只要喜欢写,时间总会有的。 彩石:是啊!生活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常做有心人,身边处处有精彩;只要真做时间的主人,时间就是你驯服的羔羊。时间老人是世界上最无私,最公道的上帝,他对芸芸众生都是一视同仁。但有一点值得强调,那就是他对时间的吝啬者最慷慨。 再次谢谢你进步老师!这次的交流,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请教。感谢你给我采访的机会,真是不虚此访!
最后,再祝进步老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