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纷飞的雪
|
【流年】杨文丰散文刊于《北京文学》2015年第6期2015-06-03 21:40:19本社讯:逝水流年文学社团专栏作家杨文丰先生的散文《不可医治的乡愁》刊于《北京文学》2015年第6期。 此文已于2015年5月26日发表于本社团。 【作者简介】
杨文丰,逝水流年文学社团专栏作家。 广东梅州客家人。农业气象学专业学士。二级教授。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作协第二届签约作家。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省府参事室)特聘研究员。西北大学中国散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倡行“形神和谐,启智启美”的散文美学观。引入自然生态、植物气象等审美视角,致力创作凸显自然美、科学美和哲理美的多卷本散文《自然笔记》。 部分散文被编入高中《语文》、《大学语文》等大、中学教材。 曾获第四届冰心散文奖、首届林语堂散文奖、第七届老舍散文奖、第六届在场主义散文奖单篇奖、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首届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散文选刊》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等。 应用写作“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持人、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应用写作骨干教师高研班主持人。
作者:杨文丰 http://www.vsread.com/article-552615.html
【编者按】 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对故土的眷恋,这也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从古至今,关于乡愁的文章诗篇不胜枚举。无论人与物,都向往故土,所谓的落叶归根也是同一道理。漂泊在外的游子,哪个不思乡?可是,有些乡愁却无处可寄。 本文中,作者用了六个章节,来解读乡愁,以及乡愁中的思恋与无奈。这些包含着作者情思的文字,真诚深切地忆着故乡。当不能企及时,乡愁的种子就此种下,成为游子心中永远不能释然的情结。 故乡是根是泥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地。无论漂泊多远,家在何方,乡愁这根线就始终萦绕,而且随着年龄的递增,不断拉长着,牵引着你归乡的脚步。尤其近代出国的华人更是为乡愁增添了一丝新意,其中既有光耀中华之志的豪迈,也有背井离乡的感伤。 诚如作者文中所说,乡愁无论是生物学上的记忆也好,抑或是成长之后的思想和行为,乡愁更不应该只是一种愁思,而应该化作精神的原动力。这样,乡愁才可以聊以慰藉。文章感情真挚,作者对故乡深厚的情感展现的饱满而真切。佳作,推荐品读。【编辑:一朵回忆】
【作品节选】 乡愁的上游已是忧伤和失落日渐浓重的精神原乡。 ——手记
1 乡愁是美学,也是与故乡草木呼吸与共的情感学和心理学,却断断不能是经济学或商品学。 乡愁无疑是多维的。首维是什么?是乡音。孙犁先生认为“乡音,就是水土之音”。乡音是故乡水土在游子喉舌间的深度记忆。莫说鬓毛衰老大回乡音无改,漂泊在外,一声乡音入耳,乡愁就袭上你的心头。 乡土,永远是游子记忆中的“不动产”。那些小桥流水,那些稻田池塘、竹林菜园、番薯地豌豆畦,还有稻田间紫云英的喟叹,只要你的记忆在,乡愁就永远在。 乡愁是否有陈年酒的味道?我想,至少还会混有乡风、乡俗、农事和牛粪的味道。 孤独是乡愁的“接生婆”。 乡愁长受故乡月照耀。他乡明月再圆满,也不如故乡天上那团银。 乡愁——中华文化的一轮明月。 乡愁,让你在时间里浓浓地想“家”,是曾经沧海的人对故乡频频的精神顾盼。 “想你就像黑咖啡那么浓,没有喝它的人不会懂。”乡愁的关键词,其实是“思想”,心中无乡月的人真不会懂。 乡愁能不是离愁吗?与乡愁亲近的词是苦思,是伤心,是与故乡发生了大于零的距离,所以我说——乡愁是距离的函数。 当年我在南京求学,本科四年,仅回过故乡两次,不是不想省亲。暑假金陵火炉烧,寒假古都朔风啸,同窗大都返乡了,我的乡愁却归来。回家难,虽然不及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家在秋水望不穿的粤东梅州,山重水迢,真远,家中也拮据。 以前,中国人的乡愁多是家园尺度的,如今的中国乡愁,已经颇多“出口”,多了地球村尺度,那境界和滋味,令人体验颇深。 2011年除夕晌午,我和妻子在瑞士苏黎世林边踏雪。乡愁混着白雪,阵阵发白。在雪地里边走我边提醒自己,这雪,已不是中国雪。瑞士和祖国时差六七小时,地球自西而东转,那承载悠久历史重负春草年年绿的东方古国,那960万平方公里的苍茫河山,已万家灯火,春晚始开演,爆竹在怒放,长城内外,黄河长江,全在过年啦!一念及此,那略带忧郁的乡愁,更是涨满胸襟。 应该说,中国式乡愁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乡愁。如此汪洋般的行为艺术和精神艺术——春运、春晚、春节,哪个国家还拥有? 何况,乡愁更是蕴含诸多类型。比如有“关切故乡型乡愁”,这是追询故乡事,相思故乡土的乡愁;又如有“精神家园型乡愁”,这是以事业作精神家园,以故乡作精神寄寓的乡愁;1962年,于右任先生栖居台湾,写下了著名诗篇《望大陆》,抒发的则是“身心系家国型乡愁”: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望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如此心系家国,奢望精神慰安、精神国殇式的乡愁,其境界的殊异、阔大,还能有哪种乡愁可与之比肩? 医学上说,但凡生物体出现不健康的现象,就谓之得病。依我的体认,任何乡愁,都是在精神上过度系念乃至沉溺乡事乡物乡情而罹患的病。乡愁病,该属特殊的精神疾患。 乡愁,是会传染的。 我们已进入病乡愁时代! 2 如果你问我:乡愁以什么为原点?我会答:以故乡,以你出生地或情感所系之地为原点。 作为原点的“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耿立),是布满童年脚印的地方,是人生起跑线上的许多曾经,是叶落的根,是“基础与稳定的象征”(罗兰·巴特)。尽管我无法苟同周知堂“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之说,但“随着一个人的渐行渐远,故乡的外延却会不断扩大,从一个小小的村镇,到一个县、一个省,直至一个国。当故乡的概念扩展至国的时候,就自然有了同义词——祖国”。 然而,家国难分,有国方有家。国安才能家安,否则,故乡就会似流云那般不安变幻,甚至沦为恶政的产物。 我之所以有如此的感悟,是根于对半生轨迹的回首,根于不知是幸耶还是不幸,因为我的乡愁竟会有多个原点。而且,作为中国人,乡关何处,还很关乎政治。 最早进入我童年感觉的故乡,是粤东梅州五华县水寨镇燕河(堂)村。在我做知青上山下乡之前,我基本上都生活在那里。母亲是燕河乡小的教师。乡小有一间房子,是我和祖母、母亲和弟妹的家。只有寒暑假,父亲才回到我们身边,他在梅县教书。 这乡小是客家围龙屋结构,楼上楼下两层。我家的窗外,紧邻一座小山,山上除长一棵树冠阔大的夜合树,还长一批阔叶梧桐树,春天一到,奶黄的桐花兴冲冲开满枝头,然后落满地。我睇过父亲爬梧桐采枯枝。夜合树边是个篮球场。细叶柳、夹竹桃、大桉树,环绕校舍而生。乡小大门前的足球场,绿草如茵。我经常和小伙伴躺在足球场上,卧看蓝蓝的天上飘动的白云。 当时是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我们的家园,还山明水净,草木有序,鱼鸟自由,生态尚好。 然而,在如此的家园快乐看云的时间并不长,“文革”就来了,父亲受迫害死于非命…… 阿婆(祖母)处理父亲的遗物,回了几天梅县丙村镇郑均大圆庄——我的出生地。这时,我才知晓阿婆与我并无血缘关系。我的父亲原是“摘帽右派”,是19岁那年才离开富农家庭,被阿婆收作养子……我跟阿婆也回过大圆庄,看过埋我胞衣的青山绿水,发出第一声哭喊的围龙屋,我就随新结识的伙伴,去抓青蛙、捉黄鳝、钓溪鱼了。清澈的溪水里,倒映着故乡的云,似乎悠闲飘荡,却让我隐约不安。 在我10岁那年,我又新增了故乡——继父的故乡——横陂池溪里。 从燕河乡小到池溪里,要走两个小时的路,爬山、蹚河、走稻田、过菜地。我与母亲、继父走过,自个儿也走过。有一段时间,我总不太乐意去记回池溪里的路。 在池溪里,我也开始看云了。这云,变得似已不太真实,飘在陌生的屋之上,河之上,竹之上,树之上。 池溪里是美丽的。我最近才知道,池溪里是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是五华县杨氏的开基地,杨氏的许多裔孙,正是从池溪里走向全县,走向广西、湖南、江西、重庆、四川和台湾等省市。即便是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池溪里的自然环境也远比今天的好,尽管当时政治的黑云密布。许是善良多于同情,池溪里的乡亲对我一家都很亲善……池溪里,善良地敞开着胸怀,为我一家! 本来,在异国他乡乡愁如此强烈的我,对故乡本该是永远一往情深的。我也知道,“故乡,无论贫穷或富有,都是自己能够骂一千遍却不许别人骂一句的地方。”但客观而论,我对故乡的感情,却远要复杂得多,甚至态度还有些暧昧,不但纠结乡关何处,甚至还曾经颇怕乡愁——童年、少年和青年初期,我总是躲闪人家问父母的姓名,也不太情愿说自己的故乡在哪里…… 原因还不明显吗?曾经相当长时间,我皆身背家庭出身的“黑锅”,政治上饱受歧视,甚至还够不上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差点连高中都读不上…… 好在故乡,我的蒲公英花絮般命运的故乡,仅被恶政的风,猛刮过几次…… 刘皂《旅次朔方》:“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故乡的变更,真能如此轻淡、平常和随意吗? 我自视是世界小提琴女神索菲娅·穆特的资深粉丝,每一次听她演奏萨拉萨蒂作曲的《流浪者之歌》,每一回承受那荡气回肠的旋律,情感深刻的潮水,都将我淹没…… 是的,今天我终于明白,维系我的苦橄榄般的几个故乡,对于我,意义是各不相同的;我对每一个故乡,都是感恩深深的,无论哪个故乡,对我,都恩重如山!正因为此,我永远也无法只将故乡中的哪一个,作为唯一的故乡。 我当然是回五华故乡的时间居多,但在自己博客的简介里,我只能标榜自己是“梅州人”——各个故乡,都归梅州所辖。 传说一个人百年之后,他的灵魂是要捡齐他一生遗落在各处的深深浅浅脚印,全部送归故乡的。将来,我的灵魂捡拾脚印的工作,该不会无所适从吧。 真该感谢时代,感谢今天,我终于不必再讳言故乡,大可以正大光明地言说故乡了…… ……
《北京文学》2015年第6期目录
【现实中国】 死不旋踵——世界节水女杰戴北春传奇(报告文学)/泽津 嘉孝/25
【作家人气榜】 无人送行(中篇小说)/张廷竹/46 张廷竹:时代激流的忠实记录者(作家素描)/祝金生/76
【好看小说】 一半人声,一半犬吠(中篇小说)/李国彬/4 回乡记(短篇小说)/刘玉栋/79 一个叫小说的人(短篇小说)/刘益善/88 校车事件(短篇小说)/葛佳/96 殷贤华小小说两篇/104
【新人自荐】 母亲的隐秘(中篇小说)/宁静/106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点评)/张颐雯/123
【文化观察】 “为什么再苦再累都要奔北上广?”问题讨论启事/本刊编辑部/124 南寻自由王国梦/肖箐/125 一路向北,漂去懈怠与安逸/查章维/127 学会坚强/李迎杰/129 北京不需要匆忙的心/王海滨/131
【天下中文】 你永远都找不到你心中的“那一个”(散文)/王立群/133 不可医治的乡愁(散文)/杨文丰/136 院子(散文)/杨鸥/144
【真情写作】 清平湾一日(散文)/张守仁/147 病房(散文)/刘厦/151 草甸子上的故事(散文)/胡传永/153 因子之名(组诗)/罗铖/155 母亲(组诗)/张晓坤/156 散落在尘埃中的秘笈(组诗)/王占斌/122 风吹落叶(组诗)/亚楠/146 自闭症(外一首)/夏周/45 夜读《老子》(外一首)/育邦/75 木棉诗章(诗)/曾蒙/103 初冬的扁豆(诗)/杨华之/150 【纸上交流】 我的阅读经历(之一)/梁衡/157 声明/叶广芩/15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