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诗话论坛 回复本帖
回味

回味 举人

  • 153

    主题

  • 687

    帖子

  • 5331

    积分

【荣耀星月】绝品赏析:湖北菡萏的绝品文章

2015-06-10 19:14:17


《宝黛爱情之路》是星月诗话的第十二篇绝品,也是十二篇绝品里唯一的一篇赏析随笔文章。作者湖北菡萏用独特的角度,阐述了宝黛的爱情之路。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其中人物众多,把荣国府的荣盛兴衰写得淋漓尽致。小说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奢靡和丑恶,通过一个大家族的兴衰,表现出作者对社会的黑暗统治的不满情节。小说塑造了两个具有爱情独立代表性的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纯洁的爱情与他们所处的坏境是如此的格格不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悲剧色彩。此篇随笔,作者用独特的触觉,把宝黛的爱情分析得全面而且具有深刻的说服力。文章从爱情谈起,又以爱情结束,把大观园里把以爱情当遮羞布的形形色色的人物都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从而说明像宝黛这样的纯洁的爱情,在当时的那种社会状态下,必然走向悲剧的事实,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

【编者按】宝黛做为红楼梦的男女主人公,从《石头记》一出直到如今,一直是倍受关注,而宝黛爱情自然更是人们喜闻乐道的话题。关于宝黛爱情和金玉之说,论述者甚多。大家普遍认为宝黛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而金玉之说则含有太多勉强的成分在。作者在这篇《宝黛情爱之路》(上)中首先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宝黛的爱情,无疑就是划破这茫茫黑夜里的一颗流星。随后,作者先简介分析了宝玉为何精神的化身,是人性美的使者,中国爱情字典里的开山鼻祖。然后宝黛爱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先分析宝玉为何只钟情于黛玉,因为只有黛玉才是宝玉的知己。相见更相识,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紧接着作者又分析金玉之说,写出宝钗的肯定落选,从制造金玉之说反向推论。接着作者又从看所谓的杂书来分析人物性格,从元春的端午节赐节礼风波写宝玉与黛玉、宝钗之关系远近,从宝玉砸玉事件来写宝玉的心之所向,这样,其实已经很明了。但是,这那个封建社会,能按照人们的心中所想进行吗?宝黛有真正的爱情自由吗?这要看宝黛情爱之路()的详细分析了。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紧紧抓住了宝黛爱情之路上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把复杂的关系简单化,相关的内容信手拈来,从中不仅可以看出组材能力,更能看到作者对观点的陈述之游刃有余。宝玉砸玉事件其实就是向众人宣告的自己的爱情态度,对于闹情绪黛玉哄下来了,宝钗那里却窝了一肚子火,终于在宝玉无意中说出其体丰怯热发作了出来。后来关于宝玉好长时间没有带玉的事件,黛玉关心玉上的穗子,宝钗关心的是玉,写其关注点的不同,从中与对宝玉关心程度的不同。这是一件事,还有一件事,就是人们对宝玉读书的劝说,这也是红楼梦中让人们借此说宝玉心灵底线的最多话题之一,因为从中能看到黛玉、宝钗的观点,也就更能说明哪个与宝玉更知心。接着作者分析道,贾政动雷霆之怒,宝玉挨打事件,促成了宝黛定情。后来,大观园里来了好多鲜艳妩媚的女子,作者认为写宝琴,是为了写沐浴在爱河中的黛玉的胸襟。也写出了宝钗不在贾母考虑范围之内。但当贾母去世后,王夫人主事,写好了促成了金玉之说,宝玉却根本不爱宝钗,写这有名无实的爱情,也是写王夫人根本不懂她的儿子宝玉。最后,作者强调:宝黛的爱情始终是干净的,没越雷池半步。这是写宝黛的爱情之路,也是写在那个时代曹侯笔下的爱情故事,写那个时代的纷繁复杂的关系,更是写其对人性的呼唤。作者驾驭题材的能力让我们佩服,对问题的分析更是有理有据,说话摘引文中情节,恰到好处。分析如此到位,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3030018【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50604397号】


烟月吟秋:

    前些时间里看到有出版社做了一次社会调查,《红楼梦》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第一名。因为红楼梦是一部古代四大巨著之一,里面的内容可以说海纳百川,摄入了极其繁杂的封建贵族的社会生活,人物关系相当复杂,从写作的语言来说,诗词歌赋样样俱全。所以说这样的一部巨著在曹雪芹的呕心沥血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贵族家庭与封建官僚社会的人性剖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纠葛展开犀利,痛斥的揭露,鞭挞。
    为了这部反映当时官宦社会的小说,可以说曹雪芹付出了千辛万苦的功劳。给我们后人留下了研究封建社会的宝贵财富。
    那么,在一百多年来,一个世纪都过去了,然而,《红楼梦》一直被许多学者,专家在研究,探讨,解读,在周汝昌老先生含辛茹苦,不断研究之下,最终成立了“中国红学研究会”,使得这部充满神秘莫测的世界巨著,或多或少有些一目了然,明朗清晰。
今天,有幸看到作者湖北菡萏的《宝黛爱情之路》,让我倍感亲切,温暖。放弃了之前对《红楼梦》里那些扑朔迷离,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有点平缓之气。让我静下心去一个字,一段话的细嚼,领悟,回味,分析,思考,解读。在菡萏的笔下,让我平生第一次惊讶,惊讶她对《红楼梦》的人物关系,相处之道,人物的性格特征,外貌,语言,和对现场的人物心理活动都分析的头头是道,透彻,清晰。围绕当时的社会背景,逐步进入原著的框架之上,将贵族阶级与封建社会的青年男女之间的卿卿我我,耳鬓厮磨,男欢女爱的爱情分析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可以看出作者有“熟读百遍,其于自见”的热衷之心,与对《红楼梦》的喜爱之情。
    纵观上述之论,这篇《宝黛爱情之路》,作者是下了一定功夫,反复研究,经过多次的分析。文笔细腻,论述清晰,文理分明,语言自然,对人物之间的关系处理上水到渠成。思路顺应成章,在人物关系的条理与线路上,不拖泥带水,干净利落,有条有絮。这样一篇一万六千多字的文章,洒洒扬扬,饱含激情,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将宝黛的爱情故事,生动逼真,毫无疑问的跃然纸上,给读者还原了“养在深闺”,之中过着荣华富贵,知书达理的男女之爱,和对富贵与贫穷之间的深层次挖掘,剖析。在封建社会的面具之下,人情,亲情,友情,爱情,性与爱,灵与肉,曲曲折折,离离奇奇。进行了一个透彻的阐述与诉诸。
    在那样一个社会,纯净而美好的爱情总是显得那么苍白,凄美,悲情,最终以悲剧告白。在作者的笔下,我们获得了一份宝黛爱情之路上的一大完美而温馨的故事与情节。读后收益丰硕,给人以无尽的启示与回味!此佳作又一次力证了一个《红楼梦》里的鲜为人知的传奇爱情故事。作者文中穿插引述,做到文情并茂,厚重有力,堪称一篇绝品,供人们更加详细真实的了解宝黛爱情的人生与社会价值观。


碧波荡漾:爱是彼此发自内心的相互欣赏
    菡萏老师在《宝黛情爱之路》(随笔)中说:“红楼无非就是一记棒喝,警告后人,那些只图别人家世,只想依附男人改变命运的女人,是永远得不到真爱的。即便一时蜜里调油,也会转瞬即逝。那些见一个爱一个,恨不得天下女人皆为我用的男人,也是和爱情无缘的!”对此,我深有感悟。
我以为,曹雪芹笔下的宝黛爱情故事之所以广为流传至今,而且历久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宝黛情爱是源于二人发自内心的相互欣赏和喜欢。真正的爱情,是源自于彼此发自内心的倾慕;是灵魂与灵魂碰撞产生的火花。当今社会,都说网络是虚拟的,这一点无可非议,但通过网络相互认识彼此成为知己的也大有人在,因为网络给人们搭建了一个相互沟通、彼此了解的桥梁。一次不经意的邂逅,就有可能让素昧平生的两个人彼此之间擦出爱的火花,那便是爱情的开始。
    爱需要信任、包容和理解。信任是理解和包容的基础,包容是信任和理解的目的,理解是信任和包容重要联系的纽带。三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爱需要信任。信任源于爱的碰撞,一种来自于灵魂深处的相互默契。爱和信任是分不开的,信任是爱的基础。爱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行动的真诚体现。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网络空间,人与人相处最关键的就是相互间的信任和理解,彼此用一颗真诚的心来交流、沟通,这样的爱才会经久不衰。
    爱需要包容。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崇高的感情,这种感情要让它永不枯萎,永不凋谢,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培植和沟通,也更需要体谅和包容。爱一个人,同时还要包容对方的家庭及亲人,以自己的真诚,善意和言行去影响对方,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让爱之花常开常新,散发出沁人的芬芳。
    爱需要理解。只有相互理解,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爱才能得到升华,也才能维持久远。
爱,其实就是彼此发自内心的相互欣赏。


雅润:

    读完这篇对《红楼梦》的赏析,感觉自己以前对《红楼梦》里的人物认识有些偏颇。我读这本名著应该是在小学四年级,当时爸爸是老师,收藏了很多书,我那时看到的红楼梦不是白话文的版本,而是竖版、繁体、黄色的纸印刷而成,虽然这样的文字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理解有着很大的难度,但是因为对书籍的热爱之情,并没有影响我读它的欲望,每天放学就躲在角落里看的津津有味,有些字不认识就问爸爸,有的干脆跳过,会继续往下读,所以整篇名著读下来,就像囫囵吞枣一样。只记得里面的贾宝玉风流倜傥,整天在女人堆里混来混去,可是那个有才有貌的林黛玉却不可救药的爱上了贾宝玉这个风流男子,最后抑郁而死。这次有幸读了这篇赏析,才明白自己当时的理解多么有误,也勾起了重读《红楼梦》的欲望。
    《红楼梦》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人物之多之最,诗词歌赋的运用都是别具一格、异彩纷呈。近代以来,红楼学一直是近代学者致力研究的对象,作者能用这么饱满的笔触,细致入微的分析《宝黛的情爱之路》,可以说是对红楼一学的品读认识应该具有很深的了解,作者从发生的几个事件入手,纠其细节,把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深情像剥圆葱一样,层层剥开,把一份纯洁美好的忠贞的爱情,呈给广大读者。流畅的语言,选材的准确,都对研究红学提供了更细致更全面的参考资料,具有很高的欣赏品读性,对再次品读红楼梦起到了一个引领和点睛的作用。是一篇精彩有力的好文章。

红尘有爱:

    记得第一次看《红楼梦》,还是在刚上初中的时候,当时看的是那种带繁体字的书,内容也是半懂不懂,只是囫囵吞枣地翻了翻,实在未曾读懂书里的意思,倒是看《宝黛初会》的连环画,留下的记忆更深刻一些。再后来看了《红楼梦》的电视剧,才算真正看完了红楼全篇。
    再次了解红楼,应该是看菡萏的红楼系列了。菡萏写了很多篇红楼,对红楼梦里的人物故事讲解的详细透彻,剖析的淋漓尽致。宝黛的爱情,是红楼梦的主旋律,从“木石情缘”到“金玉良缘”,从宝黛初会到香消魂断,他们纯洁的爱情,在那个被封建礼教重重包裹的社会里,注定只能是一场悲剧,“恩情山海债,唯有泪堪还。”
    对于红楼,我从未细细品味研读过,也没有切身的感受可写。可读菡萏的红楼系列,却觉得通俗易懂,既有书里人物故事的详细解说,又有作者自己独特的剖析讲解,可见作者对红楼一书是多么青睐,读的多么细致透彻。宝黛的爱情,无疑就是黑夜里的一颗流星,也是闪烁在我国爱情字典里不朽的篇章。能从菡萏的文章里再次一一品位红楼的故事,更是一种唯美的享受。


琉璃疏影:

    《红楼梦》虽然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却一直没有耐心仔细读完。总感觉里面的人物太复杂,层层关系,几百个人物轮流出场,弄得眼花缭乱。
    读了菡萏的《宝黛情爱之路》,才慢慢了解,原来这本书其实并不复杂。在意犹未尽中看到菡萏一层层精彩分析,将一个红楼传奇,分析的通俗易懂。
    宝黛的爱情,虽然是以悲剧结尾。却通过他们的爱情之路,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局势动荡的年代中,纤尘不染的爱情。无疑,这是曹侯最成功的点睛之处。作者菡萏的这篇红楼剖析,更是用干练凝神的笔触,把一本厚厚的书本,以另一种方式阐叙出主要人物的性格,言行举止,以及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情。
    一直很欣赏作者的文章,每一篇都流畅通透耐读。这一篇《宝黛情爱之路》更是通过细腻的剖析,用独到的思维,让我们跟随她进了一回红楼。整篇文章婉约流畅,充分展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红楼的情有独钟。本篇文章不仅展现先出红楼的精彩,更展现出作者的精彩。受之绝品,堪当无愧!

    通过大家的讨论,大家对作者的写作手法,层层递进的写作方式都很赞叹,细腻的文笔,对人物详尽的分析解读,通俗易懂。让我们随着她的文字再次走进大观园,再次与小说中的人物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汇。整篇文章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驾驭文字的能力,精彩再现了宝黛的纯洁的爱情悲剧。此次赏析讨论既是一次赏读作品的机会,也是一次享受作者唯美佳作的过程。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文章链接:http://www.vsread.com/article-524911.html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