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水榭(本社团不接受非首发稿件,投稿请标注首发,不标注的稿件退稿) 回复本帖
一朵怜幽

一朵怜幽 进士

  • 45

    主题

  • 1018

    帖子

  • 10941

    积分

【流年一朵】端午拾忆

2015-06-19 14:53:37
 

               

早晨去菜市,见到有农人拉着板车售卖艾草和菖蒲,才意识到端午节降至。艾草那独特的香味沁入鼻息,缥缈了我的思绪,沿着时光的小径回望,经年里那些与端午与艾草有关的往事,如清泉活络而来。

儿时居住在农村,母亲的菜地边,有一块地,是艾草的地盘。浅夏季节,笔直青碧的艾草安静地站在那儿,有风来,掀起它的叶片,摇曳生姿,露出泛白的背面,是菜园里独特的美景。我一直很喜欢艾草那独特的香味。这源于小时候感冒咳嗽,或是皮肤瘙痒,母亲总会将干艾草熬一盆水,让我熏蒸擦洗身体。每每见效。

端午前,母亲会将那些艾草全部收割回来。艾草的生命是无尽的,那些根系与桩茬留在地里,第二年还会长出来,甚至繁衍得更多,无穷无尽,生生不息。割了艾草,我们再去小溪边,折一些菖蒲回来,端午节当日,家中的每一扇门,每一扇窗,都会悬上几根艾草与菖蒲。

我曾问过父亲,为何要将艾草和菖蒲放在门窗上。知识渊博的父亲告诉我,这是我们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端午节本来是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菖蒲其形似剑,所以又叫蒲剑,能避邪,艾草是药草,能驱病。

自从听了父亲的解释,每一年的端午节,在父亲悬好艾草菖蒲后,我都会再一次添加一些,我认为,艾草和蒲剑放得越多,我们家的人就能越平安越健康。

端午节当日,12点前后,父母交代我们呆在家中不要出门。母亲说端午的谐音叫“躲午”,也是为了驱邪避鬼。

那天,心灵手巧的母亲会裹一些粽子,形状各异,用来区分粽子的口味。三角的是红、绿豆的,四角的是咸肉的,胖墩墩的是蜜枣的。粽子裹好之后,每五个拴在一起,放入大锅里加水,用柴火煮。小时候嘴馋,觉得那个煮的过程是最漫长的,让人等得心里发毛。煮好后,母亲总会分一些给隔壁邻居,即使人家也裹了粽子。分享的美德,是母亲教会我的。

现如今,居于城市的我们不再栽种艾草,不再去采菖蒲,母亲也很少再裹粽子,买来的这些有端午元素的东西,很显然少了一份往日的纯真。

但无论身在何地,处于何时,在流香的艾草、甜蜜的粽子里,在飞渡的龙舟中,在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缅怀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的积淀与传承。

 

一朵怜幽

一朵怜幽 进士

  • 45

    主题

  • 1018

    帖子

  • 10941

    积分

2015-06-21 10:15:49

问候以上所有的朋友们,迟复见谅,愿大家事事顺意,一生安康!

一朵怜幽

一朵怜幽 进士

  • 45

    主题

  • 1018

    帖子

  • 10941

    积分

2015-06-22 19:00:28

回如画:11妹,我端午没吃粽子呢,你多吃一点,把我的那份也吃了。

 

回玫瑰姐:欢迎来凑热闹,招待不周,见谅哈。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