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淡是真
|
『流年评析 』《陪您一起走过》评析征集帖2015-07-06 06:21:45这次流年评析文章的主体是闲云落雪的《陪您一起走过》,这篇文章我曾在帖子中介绍过,落雪姐姐多次修改这篇文章,非常用心。对于此篇文章,请大家留下中肯的评析,对落雪姐姐是一种帮助,对我们也是一种很有益的学习。 感谢大家支持!
全文如下: 陪您一起走过 作者:闲云落雪 忙碌的工作和纷繁的俗事真的可以让人忽略很多东西,比如一直照拂着你的温煦的阳光,比如不经意间掠过你发间的风,比如那若有若无的淡淡花香。就像此刻,当我从浩繁的帐表凭证中抬起酸胀的脖颈,一缕不期而至的阳光挤进窗帘的缝隙,撞疼了我的眼睛。我本能地闭起双目,它就顺势流泻进了我的怀里,温柔、和暖、轻巧,一如那天的阳光,我流泪了。 那天的阳光也是这样不期而至的。当时,我和父亲正走在医院雨后的林荫路上。术后的父亲非常孱弱,原本就不灵便的双腿看上去更加蹒跚。我一手扶着他,一手指给他看路边那棵高大的丁香树,满树的丁香花正在盛放,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芳香。阳光就是在这时候冲破云层突然从树叶的缝隙流泻下来的,斑驳着,满身满脸都是。 父亲眯起眼睛,向着阳光的方向望了望,满头银发在细碎的光线里颤动。他微笑着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太阳出来了。太阳一出来,立刻就觉得热乎乎的了。” 是啊,太阳出来了。那些浓重的乌云被迅速驱散,天空中一派澄碧。阳光照拂下的树木花草显现出无限生机,那一线自假山飞落的小溪似乎都欢腾了起来,哗哗地唱起了歌。我的心也唱起歌来,这些天的苦痛、压抑和郁闷随着父亲的那抹微笑而烟消云散了。 那是怎样的一段日子啊! 十天前的那个上午,当小弟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初步检查的结果是乳腺癌时,我的天空骤然变色,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可是作为家中长女的我,似乎能选择的只有坚强。短暂的错愕之后,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跟弟弟和舅舅商议该怎么应对即将到来的一切。舅舅是医生,他很冷静地建议我们去省肿瘤医院复查。 等待结果的日子是最难熬的。全家人就像等着宣判的犯人,无不忧心如焚。母亲更是迅速地憔悴和苍老下去。 医院给父亲做了全面的检查,终于在进行手术的前一刻通知我们:基本排除癌变可能,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确定。 是真的吗?居然不是! 虽然还存在不确定性,可是我们依然抑制不住心中狂喜,母亲哽咽着对着父亲的肩头连连捶打,仿佛要把那些天来心里的恐惧和委屈都要拍打出来。父亲任由她捶打,布满皱纹的脸上挂着一丝羞涩和歉意。 父亲的手术很顺利,活检结果也排除了癌的可能,可是还有一项最关键的乳头乳晕的检测结果没有出来,我们喜悦着,却依然不无担心。 那天下午,就在我们要出门散步的时候,主治大夫告诉我们说,那个结果也出来了,已经彻底排除,你们可以完全放心了。我明显感觉到了父亲的激动,但是他克制着,他怕这份喜悦来得太快,不真实。 是久违的阳光照进了父亲的心里,他就像相信阳光一样相信了那个结果,他发自内心的笑了。这抹微笑伴着阳光从父亲的眼里流出,流进了我的心上。我忍不住喉头哽咽。 “走吧,我们回去吧,快到读书时间了。”父亲轻轻拍拍我的胳膊,把出神的我唤了回来。我对着父亲莞尔一笑,默契地陪他走回病房。 读书是父亲住院期间才设定的“必修课”。父亲不善言谈,我亦如是。刚做完手术那两天,父亲看上去很疲倦,经常昏昏沉沉地睡着,相互没有多少可以交谈的时间,我只要用心把他的生活起居照顾好就可以了。后来他的精神逐渐恢复,天天没什么事好做,也不用输液,就变得无所事事起来。他一会儿坐着一会儿躺着,一会儿看看小瓶子里的液体增加了没有,一会儿问几点了,一会儿说不知你弟弟的小店忙得过来吗、俩孩子听话吗,一会儿又说不知你娘去打柔力球了没……一副百无聊赖、度日如年的样子。怎样使父亲快乐成了我最纠结的事。 在父亲又一次索然无味地躺下休息之后,我随手拿起父亲的手机胡乱摆弄,却发现了一样可以让父亲充实的好东西——电子书。父亲教书育人一辈子,书和笔是他最大的爱好,我何不借这个机会,挑选几本父亲喜欢的小说,读给他听呢! 父亲显然很高兴,他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儿,还不时地发表看法。每逢这种时候,我就停下来跟他一起讨论,讨论够了,再继续往下读。如果我有事要办,他就拿过手机接着读。一部中篇小说就在我们“夹叙夹议”的阅读声里“看”完了。 今天应该是第二部了吧?管他呢,父亲快乐就好。对了,我们还可以继续研究父亲的宋词。这次来住院,父亲居然带来了他平时练书法时抄的宋词,他说可以在没事的时候背着玩儿。 我是在那天晚上找水果刀时偶然发现父亲的“小秘密”的。记得当时,父亲的脸上还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羞赧。我很好奇地拿起那些写有宋词的纸片翻了翻,发现竟然都是草书,我几乎完全不认识。 父亲看着窘迫的我笑了笑,伸手拿过纸片说:“草书太难认了,我学的时候可费功夫了!来,我教给你。” 父亲饶有兴味地一首首念给我听,并教给我这些草书的读法和写法。因为对有些典故不了解,父亲读的时候,有几个地方出现断词断句的错误。等他读完,我笑着一一给他纠正过来,并给他讲解那些典故的含义和诗词表达的意境。父亲听得极其认真,不断“哦、哦”着,还细心地用笔记录下来。当我讲到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父亲兴奋地说:“我一直弄不明白‘左牵黄,右擎苍’、‘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和‘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是什么意思,这下终于知道了,原来是这么回事啊。”然后,他拿过纸片又从头仔细看了一遍,一面对我解释道:“老了,记性不好了,我再复习复习。” 恍然回到了小时候,父亲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我写字,一遍遍给我讲成语故事,讲追击问题和鸡兔同笼……那么专心、那么耐心、那么严格,仿佛就在昨天,仿佛隔开了一个世纪。今天的情景何其相似,只是父亲那热切的目光,更像是一个渴求知识的学生! 回到病房,临床不在,屋子里静悄悄的。我和父亲相视一笑,开始了我们的文字之旅。 读着读着,父亲发出了轻微的鼾声,他睡着了。我轻轻关上手机,轻轻给父亲拉了拉被角。 有一瞬的恍惚,这是那个曾经不知疲惫、从不服输、从不懈怠的父亲吗?从什么时候起,他开始变得步伐迟滞、目光飘忽?变得如此苍老、衰弱? 细想起来,像这样近距离地端详父亲,静静地看他安详的睡姿,这还是第一次。他躺在那里,看上去那么安静和疲倦,可是曾经,他是我们一家人的依靠,是那么奔波操劳,不辞辛苦! 记得我小时候,经常流鼻血,有一次血流不止,终至昏迷不醒。父亲吓坏了,先请村里的大夫守着我,连夜跑去三十里外的医院请医生,天微明时终于赶回了家。母亲后来说,若不是父亲那晚连滚带爬地请来大医院的医生,真不知道我会怎么样。 后来我去了县城读书。那时候交通不便,从县城到我家五十多里的土路,路上有大约半尺厚的浮土,骑在上面就好像压在松软的海绵上,非常费力。父亲一个月接我一次,周六下午接,周日下午送。 每次父亲回到家,都会趴到床上,半天不起来,但跟我说话的语气一直是欣喜和欢快的,只是跟母亲说话时,声音中会带着一丝焦躁和不耐,吃饭时似乎也总坐不安稳。纳闷地问父亲,父亲总是岔开话题;问母亲,母亲就轻描淡写地说,你爸累了。我再也没有深问。很久以后才知道,父亲每次骑车载我回家,屁股上都会磨起血泡,有时候甚至都磨破了,所以他根本无法坐着!而我一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家的温暖和父亲的宠溺,从不曾去想那五十公里的土路父亲是如何努力地碾压过来的! 大弟也很早就离开了家去外地上学,他上学的地方更远,离家有八十里。父亲也是每过一段时间就去看看他,给他送去他必需的生活用品,后来又轮到了小弟。我们辗转到哪里上学,哪里的公路上就会出现父亲奋力前行的身影。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些年。 后来我们姐弟三个相继走出了农村,相继成家立业,相继有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又开始奔波穿梭于南北两个城市之间,为了第三代劳心劳力。尤其是父亲,他除了一些必要的家务活外,还要负责接送孩子并督促孩子们的学习。父亲在孩子们的教育上近乎严厉的,但是孩子们并没因此而疏远他,他们总是有了成绩先跟爷爷汇报,有了好东西先跟爷爷分享。爷爷是他们心目中最敬畏的人。 风风雨雨几十年,我们早已习惯了他的呵护和疼爱,习惯了他的强大和威严,却不曾想或者说不愿想有一天他也会老,他也需要我们的照顾! “3床,换瓶子了。”年轻的护士轻盈地推门进来,笑盈盈地走到父亲床边,从布袋里掏出小瓶子看了看,“已经不多了呀,恢复得不错。看样子,大爷很快就可以出院了。” “我真得很快就能出院了?不会再反复吧?真好,真好!”父亲一下来了精神,仿佛不相信似的低声重复着,然后有些迫不及待地看着我说,“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妈!” 有滚烫的液体缓缓流过我的脸颊。这的确是激动人心的时刻,这一声“快要出院了”宣告着噩梦般日子的结束,我们的天空重新阳光普照,温煦如春,这种感觉真好! 如今,父亲出院已经半个月了,他的身体正在康复,精神也非常好。经过这场变故,我们全家都对生命、对生活、对家人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解读。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共同面对,苦难也会变成幸福。 周末小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中饭,父亲含着泪花说:“这次生病让我看到了我有一群多么孝顺和懂事的孩子们,工作再忙、距离再远,也都第一时间赶来照顾我,我真是有福啊,知足啦。”小弟早已两眼通红,他连声说,只要你们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我不懈地活跃着气氛,大声地对他们说着祝福和开心的话,却在心里默念道:从今往后的每一天,不管快乐还是痛苦,不管风雨还是阳光,让我们陪您一起走过。 【编者按】《陪您一起走过》是作者书写下的文字,或许父亲无缘聆听到,但不改她对父亲真挚的爱。文章的开始她描写了一缕不经意揽入怀中的阳光,由阳光和忙碌的生活对比,引出之前一段乌云遮日般的日子。为何会如此呢?原来一直支撑着家的父亲,突然病倒了。重病的打击被家人默默守住,他们放下生活中的所有,交替陪伴在父亲的身边。尤其作者,不善言辞的她,在文字中也略显拘谨,她不知道该如何描写父亲。她终于鼓足勇气,顺着那缕阳光,一点点地走近父亲。病倒的父亲给了她一个机会,可以照顾父亲,陪伴父亲,可以顺着父亲给予她的,去聆听父亲的爱。 在阳光的照拂中,父亲终于扛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一家人终于又在一起聚餐。此时此刻,他们依然是最初的一家人,不,他们是更加懂得感恩的一家人。他们会相伴走下去,因为,有爱。值此父亲节,编辑作者如此深情文字,为文中质朴的情感感动,并祝福。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 |
|
|
![]() 悦悦
|
2015-07-06 06:51:59
谢谢作者落雪!你的文章感动了我!我也曾有过与你相似的经历!祝福我们的父母,祝福天下的所有父母快乐幸福!吉祥安康!我好感动,我好激动!悦悦再次谢谢落雪和编辑老师!
|
|
|
![]() 山地731828829
|
2015-07-06 08:32:31
落雪,你好! 这篇散文,题材很好,写父亲的,父爱如山,永远也写不完,我们只能撷取几朵浪花即可。落雪的文字,大都被我读过,包括空间的那些。总的来说,落雪的文字很真实,素朴,毫无做作,富有生活的味道,经得住捶打。优点很多,但不在这里说,这是意见征求帖子。
这篇文字我读过,现在搞这活动,再读了一遍,确实没有写好。 一是开头、结尾处理不好,二是没有把父亲对子女的那种爱表达好,因而感人不足。
现在我们来详细分析。 1、多余一段。 这篇文字,最大的问题出在第一段。 你的第一段,与你表达的主题有何关系?读者看了第一段,还会读下去吗? 开头要简明流畅。散文也好、小说也好,第一段最重要。要迅速切题。本来就是写短文,还弯弯绕地毫不沾边地多余地写了这么一段,这篇文字就报废了。
第一段“忙碌的工作和纷繁的俗事真的可以让人忽略很多东西,比如一直照拂着你的温煦的阳光,比如不经意间掠过你发间的风,比如那若有若无的淡淡花香。就像此刻,当我从浩繁的帐表凭证中抬起酸胀的脖颈,一缕不期而至的阳光挤进窗帘的缝隙,撞疼了我的眼睛。我本能地闭起双目,它就顺势流泻进了我的怀里,温柔、和暖、轻巧,一如那天的阳光,我流泪了。”应该毫不留情地删去!
如果从第二段直接开头,或者这样开头: “雨住了,我搀扶着父亲,慢慢地走在医院的林荫路上。术后的父亲非常孱弱,原本就不灵便的双腿看上去更加蹒跚。我一手扶着他,一手指给他看路边那棵高大的丁香树,满树的丁香花正在盛放,空气中弥漫着它浓郁的芳香。阳光就是在这时候冲破云层突然从树叶的缝隙流泻下来的,斑驳着,满身满脸都是。”
——多好啊!
2、 2、结尾:说教式,没有意味深长,读者读完就完了。 “周末小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中饭,父亲含着泪花说:“这次生病让我看到了我有一群多么孝顺和懂事的孩子们,工作再忙、距离再远,也都第一时间赶来照顾我,我真是有福啊,知足啦。”小弟早已两眼通红,他连声说,只要你们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我不懈地活跃着气氛,大声地对他们说着祝福和开心的话,却在心里默念道:从今往后的每一天,不管快乐还是痛苦,不管风雨还是阳光,让我们陪您一起走过。” ——这段要修改。 3、 3、写父亲的细节显得单薄 。中间细节要饱满。 把父亲坚持送儿女上学的艰辛,放大,细节再饱满,写出感人的画面,就好了。写亲情是很感人的,落雪没有写到位。仔细读来,感人点叙述不足。 落雪抽空读一读我写的《我救妈妈》那篇,我虽然也写不好,但写得感人了。《西部作家》杂志社总编、作家邓迪思读了这篇说到:“虽然平实,但见力量,叙述相当精炼。”“非常感人。” 当然,落雪,我最后的建议只适合你,对那些高手不适合。
落雪,为了进步,我吐露真言。你知道我的性格的,太直,爱说真话,容易得罪人。唯愿我的话没有让你不愉快。只要你有所启发,我就知足了。
|
|
|
![]() 平淡是真
|
2015-07-06 08:41:42
山哥提到第一段,我也说第一段,我特别喜欢这一段,所以,落雪姐姐问我是否删除的时候,我说不用。开始姐姐的描写从一顿饭入手,我感觉轻了些,当看到姐姐如此描写之后,我感觉,一篇文章,有了一个主线,阳光。而这缕阳光,始终贯穿在文章之中,所以,从阳光入手,以阳光为线索,这篇无疑是成功了的。 哪里有问题呢? 我感觉是衔接出现了问题,或者说,阳光为线索,却没有很好的诠释陪伴的主题。也或者说,题目不太服帖。 这个需要大家一起继续说出自己的看法,我看过的次数太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印象,或许模糊了问题所在。 对了,还说第一段,第一段,可以更加凝练一些。这个倒可以有。 |
|
|
![]() 舒
|
2015-07-06 09:29:05
散文与我来说,非常辣手。在这篇散文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如果一定要说出这篇散文的不足之处,我只能说,这篇散文没有一个感动人的亮点,缺乏一种牵人心的东西。
写作方式千千万,每个人的写作方式都会有所不同。开头和结尾自然是重要,但是太刻意,总会适得其反。
选一种适合自己又不失平衡的写作方式,这需要时间。文字在一天天成长中,写得多了,生涩就会慢慢变得成熟。
祝闲云落雪:写作愉快。让我们一起,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完美文字。
|
|
|
![]() 舒
|
2015-07-06 09:30:36
上面错字了:不断完善文字。
|
|
|
![]() 空悟
|
2015-07-06 09:47:15
既然这是一个活动,就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认真的对待了
|
|
|
圣卿
|
2015-07-06 09:47:53
当小说看的……看完了细细品了一下才觉得是散文。。 我是散文渣……落雪姐姐的文字优美,诗意,在一种怅然中小心翼翼地珍惜着一份身边的亲情,时光易老,亲情永存。 细读之后,觉得,这是一个很真实的故事,文字唯美,却不做作。那一缕阳光贯穿全文,让文有了自己的灵魂和归依,这个道具用得很好。 不足之处,,就如上面的各位老师们提的那般:对于父亲为儿女付出的情节刻画太淡,结尾画蛇添足了。 作为散文,结尾即便是生活感悟,也不应该以对话形式感慨出来,既然开篇用了阳光,那么就用阳光结尾,洋溢着亲情的欢声笑语,一切尽在不言中就够了。 上面的建议是综合各位老师的提议。下面这个,是我个人提的一点看法,望落雪姐姐不要见怪。我才疏学浅,建议也是没什么深度,纯属个人看法。 我认为,此文之所以被读出了一种平凡的味道,没能深刻呈现父亲的“高大上”,原因应该是……对比没能立体。 文中:父亲“得病”了,家人开始忧心忡忡,这个时候,主角“我”宣兵夺主了,这里全部都是写的“我”和家人的各种担心和等待,在我认为,这里没有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就是——主人公“父亲”的态度。所以,一切担心和对疾病的恐惧,就没有形成一个鲜明的画面和揪心的疼痛,是以无法走入人心,无法牵动读者的心。 再者:后文写的父亲对子女的关爱和付出,事件薄弱,采用的列举形式,一一带过,篇幅虽然 不小,但事件琐碎,加起来还没有前文叙述等待医院结果的篇幅多。而显然,因为是误诊,三番两次提到等待结果,等完这个结果又等那个结果……这里如果是小说的话,是一个很好的悬念和一波三折,但此文是散文,(不是说散文不能一波三折),而是此文三番两次提到,却没有意料之外的转折,几次都是误诊,导致剧情平顺地一路下滑,是以没能起到“几次等结果”这个剧情的作用……也就是说,这等结果的剧情,啰嗦了。 个人看法,如果是我写的话,误诊一段就够了。家人从担心到放心,心头巨大石头落下时,感情的渐变描述,衔接到回忆,让人不由生出一种:亲情在旁,应时刻珍惜的感慨才是…… 个人看法,姐姐海涵! |
|
|
![]() 江楼望雨
|
2015-07-06 10:08:57
流年评析这次推出了《陪你一起走过》,我想,不排除观点的碰撞。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点碰撞不是坏事,碰撞中可以爆出火花的亮度。 山地老弟,江楼和您抬杠来了。 关于第一段阳光的抒写以及情的濡染,愚以为还是大有必要的。纵观全文,写的是作者对父亲浓浓的爱,曾经是全家人依靠而且给了子女无尽温暖和鼓舞的父亲,忽然被宣布体内有了那人人闻之变色,会使心在黑暗中沉到底的东西,那该是怎样一种惊秫和担忧,厚重的阴霾包围着全部的心神啊!吉凶莫卜的时刻,忽然又被告知已经排除了险情,这又是怎样一种惊喜和轻松!不正是乌云压顶的时候投射出的一缕阳光吗?而这阳光,平时一般情况下却是可以常常被不经意地忽略的。 阳光照上了心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基本格调。第一节,正是领起全文情绪的不动声色的关键起笔和强调。 散文不同于小说,该打底色的时候还是要给读者以引领的,这相当于古诗里的起兴。 不知说的对不对。 结尾说教,同意老弟的意见。无论散文还是小说,总结主题式的说教会使人倒胃口。中间,还可以加强感情的色彩,譬如得知最终确诊之前的思虑、回忆等等,渲染焦虑的目的是为了那一缕阳光给人的欢愉。
|
|
|
![]() 风逝
|
2015-07-06 10:16:58
读了全文,再反观第一段,尽管很美,语言诗意有韵味,用词精准,但对于主题的表达,确实属于画蛇添足。 文章的主题是反映亲情的——幼小时,父亲陪着孩子成长;父亲年迈体弱时,孩子反哺父亲。中心词是“陪”,重点感人的细节应在此浓墨渲染。 而开头引出的主题词是"忽略"。而后文并不是表现自己对父亲关爱的忽略或者自己忽略了父亲的身体状况啊,如果说,第一段是为了引出“阳光”中与父亲相伴着走的情景,而那天的阳光又没有特别让人感动之处,如果说是父亲被确诊不是癌症这个意义阳光的话,又和忽略何关系? 不管再美的东西,与其表达的中心无关的话,私以为,应舍得删掉。 对于第一段的看法,我同意山哥的观点。 既然主题是“陪您一起走”,重墨写儿女看到父亲身体衰弱的难过、心疼,回忆父亲给予的如山恩情,以及书写陪伴父亲给他带来的快乐,这样“陪”其一起走的动机缘由便充足了。 如果不去掉此部分,倒可以考虑修改一下文章的标题。 一孔之见,不妥见谅。 |
|
|
![]() 夏云泥
|
2015-07-06 10:50:30
落雪: 你这篇文章我反复看了两遍,应该说你写这篇文章,包括修改都比较用心,这应该是值得肯定的。 我想说说我的意见,一是,第一段我不同意山地的观点,阳光自始至终在文章中是一个隐线,第一段是一个引子,有必要保留。借物言情,是散文常用的手段。二是就像楼上朋友说的,有关诊断的言语过于渲染,有喧宾夺主之嫌,可以略减。三是父亲的感人事例着墨较少,缺乏感情张力和饱满度。四是结尾不宜太长,意味深长即可,留给读者思考。 仅是拙见,见谅。 |
|
|
![]() 素心如玉
|
2015-07-06 11:08:46
感觉,第一段应该有,只是有些繁琐。 如“忙碌的工作和纷繁的俗事真的可以让人忽略很多东西,比如一直照拂着你的温煦的阳光,比如不经意间掠过你发间的风,比如那若有若无的淡淡花香。就像此刻,”这句,有些刻意的味道,不如去掉,直接从“当我从浩繁的帐表凭证中抬起酸胀的脖颈,一缕不期而至的阳光挤进窗帘的缝隙,撞疼了我的眼睛。我本能地闭起双目,它就顺势流泻进了我的怀里,温柔、和暖、轻巧,一如那天的阳光,我流泪了”开始,自然地引出第二段的阳光。 落雪琢磨一下,这么处理可以不? 至于整篇文章的格调,读起来很舒服,很好。我觉得,既然题目是《陪您一起走过》,父爱便不是文章重点要刻画的,淡化一点不为过。 结尾,有点落俗了,改动一下较好,或者干脆去掉。 |
|
|
![]() 空悟
|
2015-07-06 11:11:23
可以看出,落雪花了很大的力气写这篇文章。写作应该是愉快的,不要太大的压力,不要那么弯弯绕,表达清楚明白了就很好。个见哈!这类真情文字不需要太多的抒情,所以我觉得你的开头有点像唱歌的人没有定好调,所以会有点艰难的唱完。还好!你没有跑调。
![]()
6月21日 22:35我写了很多,遗失了,奈何,还是就这样吧!
|
|
|
蓝月悠悠
|
2015-07-06 15:03:10
认真地读了落雪这篇文,感觉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没加多少臆造,很自然地叙述情节。其中陪伴父亲读书是病房中的温馨一幕。父亲为儿女来回奔波而屁股上磨起泡,这是一个亮点,表现父爱的无私和伟大。
既然是征求意见,那就直言不讳。优点不多说了,只来砸砖。 1、关于第一段,首先同意山哥的看法,是有点多余,与后文关系不大。其次同意真真的一个看法,就是题目可以再考虑,可以往“阳光”上靠,因为阳光几乎贯穿于全文。但这无需非用与后文关系不大的第一段来引入不可,个人以为可以直接用第二段中的“那缕阳光”开门见山地写起,这样免去了前缀,能更快更好地切入主题。 2、文中有些微小处需要斟酌。虽然微小,但影响到行文流畅,也不可马虎。 (1)那时候交通不便,从县城到我家五十多里的土路,路上有大约半尺厚的浮土,骑在上面就好像压在松软的海绵上,非常费力。 这一句漏字了,后半句可改成“骑车在上面行走就好像压在松软的海绵上,非常费力。” (2)父亲也是每过一段时间就去看看他,给他送去他必须的生活用品,后来又轮到了小弟。 第三个“他”多余,应删去。“生活用品”后面写小弟,就应该是另一句了,“生活用品”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句号。全句应为:
父亲也是每过一段时间就去看看他,给他送去必须的生活用品。后来又轮到了小弟。 (3)“我真得很快就能出院了?不会再反复吧?真好,真好!”父亲一下子来了精神,仿佛不相信似的低声重复着,然后有些迫不及待地看着我说,“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妈!” “的、地、得”的用法需要订正,第一个应为“的”,第二个应为“地”。全句应如下: “我真的很快就能出院了?不会再反复吧?真好,真好!”父亲一下子来了精神,仿佛不相信似地低声重复着,然后有些迫不及待地看着我说,“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妈!” (4)最后一段中的一句: 父亲含着泪花说:“这次生病让我看到了我有一群多么孝顺和懂事的孩子们,工作再忙、距离再远,也都第一时间赶来照顾我,我真是有福啊,知足啦。” 既然是“一群”,那后面就不要用“们”了,“一群”就代表多数了,就不需要“们”这个代名词了。“工作再忙”与“距离再远”是两个短语,不是两个词语,之间应该用逗号,不用顿号。全句应为: 父亲含着泪花说:“这次生病让我看到了我有一群多么孝顺和懂事的孩子,工作再忙,距离再远,也都第一时间赶来照顾我,我真是有福啊,知足啦。”
好了,说得很多了。因为昨天刚刚读到一篇很好的精品,里面竟然有多处因疏忽留下的错别字,读时觉得别扭,心想,如果没有这些错别字,给读者的感觉会完美得多。所以,今天评落雪这篇文,就毫不客气地啰嗦了这么多。我想,落雪不会怪我的。 今天读了我自己以前写的一篇小说,也发现了一处错别字,直后悔自己当时的疏忽,发表之前已经改了好多处,竟然还有一处没改。已经发表了,不知好不好改? |
|
|
![]() 风逝
|
2015-07-06 15:21:14
蓝月,你的文中的错在哪?可以改,发表的文只要把错误告知主编以上的编辑,就可以。 你读得真细心。但有一处你改错了。——“仿佛不相信似的低声重复着,”这个“似的”不管在什么词前,都是“的”。 |
|
|
![]() 临风听雪
|
2015-07-06 15:57:11
读了落雪的这篇《陪你一起走过》,真的很感动,也能看出,落雪真的努力了。
这篇是落雪要求拍砖的,看过了,不拍几砖貌似有点不妥,大的砖前面几位高人已经拍了,我拾点小砖也拍拍哦 落雪以阳光点题,来写出父亲的伟大,我觉得很好,只是在表达上,细节不够严谨,如“骑在上面就好像压在松软的海棉上……” 这一句少了主语就是病语,还有几处,上楼的蓝月悠悠已经说了;再有就是段落转换时,景与情的衔接不是太好。还有啊,散文属短篇,要言简单核为好,落雪的这篇文中,题材真实, 立意清晰,就是细节描写过多,细节描写多了,出情点有点少,读起来有点生涩感,如果结尾再加点情感的描述, 就是一篇不借的佳作了! 落雪,说了这么多,别见外哦,个见,如有说的不对的地方,也接收吧哦,谁让咱是一家人呢,你落的时候我在听,
你痛我也痛啊! |
|
|
![]() 临风听雪
|
2015-07-06 15:59:47
这上面发出来怎么这样了啊
![]() |
|
|
蓝月悠悠
|
2015-07-06 16:39:29
风逝说得有道理。“仿佛不相信似的”,里面本就应该用“的”。我是以后面的“低声重复”是动作,所以想成是“地”。现在纠正,13楼其中这一砖砸得不正确。谢谢风逝! 风逝,我的《桃溪声声》,最后一页,倒数第七自然段,里面有一句“亲人的喊声再也唤不回倒地毙命的几十个桃花源人,献血开始流淌。”这儿的“献血”应该为“鲜血”。
再次感谢风逝! |
|
|
![]() 五十玫瑰
|
2015-07-06 17:05:52
我对散文不是很懂,一直都在学习中。落雪的这篇散文语句很优美,我还是挺喜欢的。 只因,今天是找错,所以,浅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我认为叙事散文,应该以说事为主。开篇与结尾都不能太拖拉。所以,同意山地的建议第一自然段可以删除,最后自然段也没必要。要着重描写、渲染父亲对孩子们的爱。下面说说我对文中几处写作的看法。 第一,“他一会儿坐着一会儿躺着,一会儿看看小瓶子里的液体增加了没有……” 据我所知,输液瓶是输完一瓶,再挂一瓶。小瓶子里液体只能减少,不能增加。 第二,““3床,换瓶子了。”年轻的护士轻盈地推门进来,笑盈盈地走到父亲床边,从布袋里掏出小瓶子看了看,“已经不多了呀,恢复得不错。看样子,大爷很快就可以出院了。”医院里输液是输完一瓶,护士再拿来一瓶,因为有的药需要配置,具有时间性。否则,药物会减效或失效。所以,不可能全部拿到病房里。再一个,护士也不可能把瓶子装进布袋里。应该是护士翻看输液卡,告诉病人液体的多少。 第三,父亲在孩子们的教育上(是)近乎严厉的。少是。 我对着父亲莞尔一笑,默契地陪他走回病房 。认为(默契)用这儿不太贴切。应该是:我对着父亲莞尔一笑,陪着他走回病房。 第四,那天下午,就在我们要出门散步的时候,主治大夫告诉我们说,那个结果也出来了,已经彻底排除,你们可以完全放心了。我明显感觉到了父亲的激动,但是他克制着,他怕这份喜悦来得太快,不真实。
是久违的阳光照进了父亲的心里,他就像相信阳光一样相信了那个结果,他发自内心的笑了。这抹微笑伴着阳光从父亲的眼里流出,流进了我的心上。我忍不住喉头哽咽。
“走吧,我们回去吧,快到读书时间了。”父亲轻轻拍拍我的胳膊,把出神的我唤了回来。我对着父亲莞尔一笑,默契地陪他走回病房。
第二段,父亲激动,我也激动。 第三段,父亲要回去读书。 文中写到,父亲是无所事事时读书的,父女俩兴奋无比,试想,能静下心来读书吗?前面写要出门,就是还没出门,后面写我们回去吧!这是自相矛盾。
|
|
|
![]() 五十玫瑰
|
2015-07-06 17:35:42
补充: 第四,第一段,我和父亲要出门散步。(写好的第一段,怎么没有了?) |
|
|
![]() 风逝
|
2015-07-06 18:06:03
回复蓝月:已改。 不客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