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蘭
|
【山水随笔】读书札记2015-07-09 14:41:40
——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一
晚读林语堂,写到陶渊明。陶是林先生极为欣赏的一位古代文人。他在文中抨击了有些人关于陶渊明消极避世的理论。他认为陶逃避的只是政治,是乱世,而不是生活本身。他对人生极为热爱。他爱妻儿,爱花园,爱枝丫,爱枯松。他近情近理,为尘世所生,而又属于尘世,怎会逃避人生呢?“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就是最好的证明。 想到了当初在讲台上传递给学生的陶渊明,可不就是林先生批评的那种思想么?教师用书上就是那么清楚地传达的,一届届学生对于陶渊明的认同是不是只停留在老师灌输的那种思想呢?想到此,竟生出了点儿小罪恶。
二
书摘:如果我们没有“情”,我们便没有人生的出发点。情是生命的灵魂,星辰的光辉,音乐和诗歌的韵律,花草的欢欣,飞禽的羽毛,女人的艳,学问的生命。没有情灵魂是不可能的,正如音乐不能没有表情一样,这种东西给我们以内心的温暖和活力,使我们能快乐地去对待人生。 夜读林语堂,他说他有一种习惯,最愿购买隐僻无闻的便宜书。他认为从灰烬里捡到一颗小珍珠,比在珠宝店看见一粒大珍珠更为快乐。我一直是网购书,书目来自网络,看微博,新浪博客,也关注了许多关于读书的微信,别人读过荐过的书,收藏起来。每年在购书的花费上有一大笔银子呢,事实上总有几本书是受着我的冷落,它们不是我的菜。看来,还是得逛逛书店,有了第一手的阅读后,再去购书稳妥些。旧书摊也未尝不可呢。林先生的这种方法可以一试。我还想到了一句话,好书有时候是寂寞的,谁说的我忘了。 读林语堂,真是醉了,不想睡。
三
想到了《论语》十则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则,学生可以从中得到一种有益的学习方法:学与思结合。孔子或许是从弟子中学而不思的现象大为普遍而提出如是警告。学与思结合是最好的。但二者不能结合时,孔子似乎觉得思而不学比学而不思稍好一些。这是林先生的看法。想想是有道理,没有思考的学习是徒劳无功的。
四
林语堂认为,人生几乎是一首诗。他是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一生,它有韵律和节拍,它有生长和腐蚀的内在循环,从天真的童年到粗拙的青年到活动剧烈的成年,然后人到中年,宽容、玩世、温和,到老年的平如、稳定、闲逸和满足,最后生命之火花熄灭,便与世长辞。 这就是人生的韵律之美,张阖有节,舒缓有致。每个人大体上都是这样的过程。 人生没有什么好坏,只有“在那一季里什么东西是好的”。 林先生从生物学角度来谈人生,很是精准。对人生是一首诗,有着韵律和节奏的譬喻,新奇深刻而有哲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