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雅晓荷的家 回复本帖
夜雨寄白

夜雨寄白 秀才

  • 13

    主题

  • 379

    帖子

  • 1790

    积分

【晓荷】人物访谈——杨传球

2015-07-23 23:12:39

【晓荷】人物访谈——杨传球
采访时间:2015-7-23
采访对象:晓荷社团副总编杨传球
采访人:执行社长夜雨寄白
执笔:夜雨寄白
前言:
杨传球:【淡雅晓荷】社团副总编。2015524日入驻江山文学网,69日应何叶社长的邀请加入【淡雅晓荷】社团。发文数量总计38篇精品数量27篇。杨传球副总编微小说创作是他的强项,篇篇精彩,使其在社团有了很高的威望。提起他大家都赞不绝口,他也成了众人崇拜与仰慕的对象,学习的榜样。为了更多地了解杨副总,尤其是他在写作上成功的经验,以此提高【晓荷】社团的整体写作水平,笔者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对杨传球副总进行了一次采访。以下是采访记录:
夜雨寄白:杨传球副总编,你好!


杨副总:寄白老师,你好!


夜雨寄白:进晓荷社团已一个多月了,虽然不曾与你谋面,但读过你不少的作品,有一个初步地印象。然而,晓荷社团的成员都很想进一步地熟悉你,了解你,请你对大家作个比较详细地自我介绍好吗?


杨副总:好的!我生于安徽宿州,幼年就随军来到四川,后来父亲在西藏牺牲,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了,一直生活在四川。四川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中小学时代是在成都度过的,毕业后考入重庆四川美术学院读书,毕业后又被分配到了成都一家大型国防企业工作。虽说也是宣传工作,但专业并不对口,不能只画画了,领导常常逼着我下车间给厂报写稿子,就这样慢慢与写作打起了交道。现在想来,当初正是领导逼着我下车间写稿,成就了我后来的文学创作。在那段时间,我不仅练了笔,更接触了工人、深入了解工人生活,这都为我后老的创作打下了基础。本来我就爱好文学,但以前是只读书不写作,现在写得多了兴趣就来了,久而久之,就不再满足于给厂报写通讯报道,渐渐产生了文学创作的意识,开始给省市的大报写杂文、散文、评论等等,最初的成功刺激了我的欲望,我越写越有兴趣,并开始涉猎小说的创作。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是我在报刊发表作品最多的时期,在全国数十家报刊发表作品达数百篇,获全国、省级和市级奖励数十次。接着便加入了四川省杂文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中国微型小说学会。1997年获四川省总工会授予八五期间四川省五一文学艺术奖”。

夜雨寄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说明你有着丰富的写作经验,请问你最初对文学的爱好与创作的动机是源自何处?


杨副总:我从读初中时就喜欢读文学作品,但是真正写作却是在参加工作以后的事了。我的专业是美术,读的是美术学院,在读书时教我们文艺理论的老师就常说,一个画家应该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不然画技再高也只是个画匠。因此,读美院时我看了很多世界文学名著。大量阅读世界文学名著使我的欣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对后来的写作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其实文学与艺术都是相通的,爱好美术与爱好文学不仅不矛盾,反而可以相互启发,相得益彰。我写作是从写通讯报道开始,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开始写杂文、写美术评论等,大都发表在成都晚报、四川日报、现代人报、杂文报等报纸上,也获得了不少奖励。九十年代,开始了小说创作,第一篇小说发表在《四川工人日报》上,是为参加四川省职工五一文学大奖赛写的,没想到一炮打响,受到著名作家周克芹的称赞,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这以后我对小说的兴趣也渐渐浓厚起来,但写的最多的还是小小说,大都发表在百花园、小小说选刊、青年作家、四川文学、短篇小说以及报纸副刊上,曾获得过多次省、市和全国性的奖励,不少作品也被收入多种书籍。

夜雨寄白:你自入驻晓荷,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连续获得了十来个精品,后又成功签约并荣登上了江山之星,对此,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杨副总:江山文学网是个人才济济的网站,有很多优秀的写手和作家,我在这里取得的一点成绩实在微不足道,而且这也与江山文学网各位编辑老师、与晓荷社团何叶社长以及各位晓荷文友的帮助鼓励分不开的,在晓荷我感觉到了集体的温暖、团队的力量,我以后还得好好向各位朋友学习,多读文友的优秀作品,努力写出更多作品。


夜雨寄白:你对江山发文精与不精是什么样的看法,能给大家交流一下吗?


杨副总:我觉得对一篇文学作品的评价应该说只有相对的、大概的标准,没有绝对标准。文学是艺术,不是自然科学,虽然反映的是客观世界,但由于创作主体是个人,就必然带有很多个人的兴趣、偏见,包括审美的偏见,这就像画一幅写生画一样,尽管我们几个人同时都对着一个风景画,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表现手法不同、审美趣味不同,最后画出来的作品肯定不会是一样的。而作为评审的老师,他们也一样受自己审美趣味的制约,对所审评的作品存在偏爱或偏见,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并不是说文学作品就没有客观艺术标准了,相对的、大致的标准还是有的,就像我们在街上看女孩子,大致的美丑一眼就能分辨,但如果要让我们一定在西施、杨贵妃、貂蝉、昭君间排出个一二三名次来,恐怕就要引来争论了。所以,我的看法是,评上了精品的,固然可以称得上美女,没有评上的,肯定也有被埋没的西施。对精品与一般作品,我们在欣赏时不能报有成见,而是应该用一样的眼光、一样的标准去读,忠于你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获得欣赏的愉悦。


夜雨寄白:你很擅长写小说,尤其是微型小说写得很捧,能谈谈你的创作体会,把你的创作经验向大家介绍介绍好吗?


杨副总: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由于它的短小精干非常受读者欢迎,曾经是各大报纸副刊的热门栏目。小小说也是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说所应有的人物、情节故事、细节等等都应具有,但篇幅又只能限制在2000字以内,甚至更短,所以小小说并不好写,很多大作家,中长篇小说写得很棒,却并不见得写得好小小说。小小说的构思不像中长篇小说那么宏大,一个有特点的人物、一个闪念、一个细节都可能构思成一篇小小说,比如我的《电梯》,就是一次电梯事故引起的灵感。《假女娃子夏永芳》则是因为一个真实的人物引起的创作欲望。小小说一定要有一个好的细节,没有细节就不是小说,而小小说对细节的要求比短篇小说更苛刻,它必须更典型、更生动。小小说的人物也要求个性更鲜明。文如看山不喜平,故事情节虽然不要求特别复杂完整,却也不能一览无余,还是要有曲折一些才好。当然,最难的还是小小说结尾,结尾或是让人意外、让人吃惊,让人反思。一个好的结尾,可以起到深化主题和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在结尾处多下功夫。《红楼梦》里有一句话:大有大的难处。我觉得,小也有小的难处。要想把小小说写好,真得拿出写长篇的力气来。


夜雨寄白:最后一个问题,也请你谈谈来到江山文学网及淡雅晓荷社团的感受及今后的设想好吗?

杨副总:如果把江山网比作个大学校,那么淡雅晓荷就是一个班级,我们同在一个班,就是同学朋友。令人高兴的是,在我们这个班级中,有很多有才华的朋友,他们的作品叫我大开眼界,我为能与他们同班感到骄傲。更令人高兴的是,他们对我非常关心,我每有作品发表,他们都会为我打气加油,让我感到非常温暖。有这么一个团结的集体,有这么一帮胸怀大志的哥们,在班长何叶的带领下,晓荷一定会绽放得更加美丽。


夜雨寄白:谢谢杨副总接受我的采访,你辛苦了!


杨副总:谢谢寄白老师!真正辛苦的是你,而不是我,还有社团的社长、顾问、副社、编辑们。


结束语:采访结束了,我从杨副总的身上学到了很多西,对他在文学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由哀的敬佩。他在谈到最初对文学的爱好及创作动机时,有一种理念我特别赞同,那就是:艺术都是相通的。学画画,搞音乐并不影响文学创作,反过来文学创作也不妨碍绘画与音乐,它们融会贯通,相得益彰。杨副总在谈话中也说到了微型小说创作的要点,我以为这对我们日后的写作有极大的帮助,在这里我代表晓荷社团的全体人员向杨副总说声:谢谢!

晓荷社团的社员们,杨传球副总已经把"球"传过来了,请大家选择最佳的位置,最好的射门机会,把球踢进门框,别让人说你是臭脚。让我们为晓荷美好的未来一起努力加油吧!
2015-7-23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