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玉洁
|
【梧桐】归隐2015-07-29 11:25:07
陶潜能隐,有地方可隐,是多么的幸运呀。但真正隐的,恐怕不是七尺肉身,而是怀千年之忧的内心。虽然“世与我相违”,但还是“结庐在人境”,因为“心远地自偏”,只有把自己的心蜷缩在圣地里栖息,才是真的隐了。否则,就算是东篱下的菊花,不也曾愁秋风瘦黄面,只恨冬雪裉绿衣吗?万物之葱笼,只是徒增了“感吾生之行休”的感慨。 陶渊明真能隐了吗?虽然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可以给他生存的可能,但也绝不可以脱离了社会而不需要交换和交流,若不是“农人告余以春及”,怎会“有事于西畴”?那些令人烦心的捐税就免了吗?战争和贪官的祸害就真的从百姓头上消除了吗?就算他转头只去看南山,也还是能听到百姓的呻呤吧。隐,也只能是闭上眼睛而已。 既然连陶渊明的归隐都只能是一个梦,那么还有谁真正隐过呢?人活在世上,就无处归隐。然而陶渊明还是幸运的,如果是现在,所有山野都名花有主,还会回到哪里找心灵的栖所?现代工业文明把自给自足扔给了历史,离开了社会,人甚至是不能生存的,又怎能隐呢?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画境,就算是住进去了,也会被清贫和饥寒二位给轰出来。人,无处可藏,无处可隐。 就算回家了,陶渊明还是没有找到舒适,不然,就没有那个桃花源的梦了。那么,他的归隐,最终还是归到梦里,我们也就只能归到梦里了。看看文明对生态环境造的福祉,我们就觉得甚至不如陶渊明,他至少看到了桃花源的影子,我们却只能想象了。 |
|
|
东方玉洁
|
2015-07-29 19:39:06
西湖月牙:感谢您的阅读。
|
|
|
东方玉洁
|
2015-07-29 20:44:48
社长,是首发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