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猜
|
【晓荷】戏说古韵及其他2015-08-13 11:12:31对于古韵、诗词我一直一知半解,懵懵懂懂。说句心里话,对这些文学精粹的东西我一点兴趣都没有。可是,我看了不少“作家的作品”,其实和古韵不着边,根本就是几句平平淡淡的话语,有的连一个完整的意思都不能表达出来,可是他们也标上了古韵诗词(也许是我的误解),这就不能不让人感到费解了。 我没有权利去对古韵诗词说三道四,更没有能力去写,不会无病呻吟,也不能病态的说自己像猴子一样吃不上葡萄还说酸,发扬古韵文化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我觉得,既然是想表达一段往事,既然是想写一些新生事物,在似懂非懂,似是而非,搞不清楚具体要求的情况下,能否还是用现代的语言表达的直接点多好。 记得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一年四季穿着脏兮兮的长衫,说话之乎者也,一付文质彬彬的样子,他到底文学造诣有多深,无人知晓,文章里也没有深写,但是,他生活都是问题,经常吃茴香豆,喝点小酒,还说“读书人窃书不为偷”,结果被别人打折了腿,落得有个悲惨的结局。这样的文人,觉得把自己看的再清高又有什么意义呢。不知道孔乙己有没有写出成功的作品,就是看到他这付形象也不得不让人们对他刮目相看。
我经常佩服那些知名的作家的作品,写的都是小人物,小事情,结果浅显易懂,让人看得有滋有味,洋洋数万言,让人恨不得一口气看完还在爱不释手。而我们这些初学者,总是想一鸣惊人,写多,写达事情,大人物,结果成了四不像,虽然写了不少字,空空荡荡,言之无物,索然无味,只是文字堆砌。别人提出一些问题自己总感觉还是自己的有理,结果,写来写去,没有上刊的,得不到精品,没有别人称赞的。只是在网络里得到了几个狐朋狗友一句平平淡淡的评论,或者说鼓励就兴高采烈,这样的心态,注定的我们在文学的殿堂里仅仅是匆匆过客,永远是门外汉,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
|
|
![]() 你猜
|
2015-08-13 18:02:52
是的,必须继承和发展,可是,不能随心所欲地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