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逝
|
【流年编按】风逝浅吟2015年8月2015-08-22 16:13:231、【流年】村庄记(散文) 作者:阿龙 【编者按】立村槐,见证了多少村庄的沧桑变化与人伦更迭!栽树的驼背老人,“我”和富农孙子近乎游戏的游街,疯姑与铁匠之间的爱情,无不以立村槐为背景鲜活在作者笔下,作者一一记录着和村庄这棵立村槐有关的人与事,将这棵树的历史渊源以及带给作者的深刻记忆淋漓尽致地呈现与读者,文章文字生动,画面感极强,借立村槐反射着村庄的历史画卷。门楼,是一个家庭的“门面”,是家与外界的必经地。在古老的破旧的门楼那儿,作者研读其记载的生活况味;在门楼组成的变迁中,深刻感受着时代的足音。在生活艰辛的年代,门楼重视“门”的实用价值而忽略“楼”的美化价值;在经济富足的岁月,门楼或规模阔达或雕琢精致,无不展示着主人对脸面的重视。作者深情回忆着与门楼有关的温馨往事,让我们在这个通往外界的家的附属品身上,感受着村庄的意蕴。两种事物,记录了村庄变迁的足迹,更承载了作者对村庄不尽的深情,让笔者在阅读时不时引发着情感的共鸣。真情美文,动人心扉,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8-22 16:14:57
2、【流年】最简单的幸福(散文外二篇)作者:包利民 【编者按】【最简单的幸福】人人都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不辞辛苦,岂不知幸福却是如此简单,它无需刻意追求,它就近在咫尺。干旱季节,孩童用一桶清水制造出了下雨的幸福;邻家大叔在草甸挥汗如雨挥舞钐刀割草是幸福;在城市底层挣扎的一家人一起其乐融融吃饭是幸福;在硝烟纷飞的战场,能够活着也是幸福!【那时,那句话】讲述了一个善良的人幸福的源头就是来自他的本身,小故事细节感人,耐人寻味。【滴滴润心】一组小故事,甚小,却动人心扉,让人读之情不自禁心醉。那个为救他失去双脚的同事醒来的那句话,后妈在窗里盯着树上她担心的眼神,用父母照片激励自己的男孩,递给吵架男女钥匙的弱智儿童,无不显示着人性最美丽的光辉!文章以小见大,寓意深刻,带给人浸润心灵的清爽。这是人世间最美的花朵,倾情推荐大家欣赏,感受其醉心润肺的芬芳!【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8-22 16:15:55
3、【流年】美丽的赛里木湖(散文)作者:蓝星雨
【编者按】美丽的赛里木湖,位于中国新疆北天山山脉中,被称之为“高原蓝宝石”。追随作者的足迹,一起去欣赏这白云蓝天下美丽的湖水。作者移步换景,赛里木湖各种深浅不一的蓝色,在周围不断变化的光彩与景色的映衬下可谓美不胜收。作者以诗意的文笔为读者展示着此湖不同姿态的美,更有不一样的民族风情。随风飘动的新旧经幡,虔诚祈祷、声声念诵的人们,哈萨克族大大的毡房,又嫩又鲜的赛里木湖的清蒸的鱼儿,都那么诱人向往,醉人心扉。作者以优美诗意的文笔记录了这次美丽的赛里木湖之旅,那精彩的拟人,将美丽的湖泊赋予了人的情感,让人感受着祖国山河之巨大魅力,情不自禁在那美丽的山光湖色中沉溺,陶醉。美文,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8-22 16:16:43
4、【流年】乡村终结号之:乡村无畜(散文)作者:太行风
【编者按】文章以大伯卖驴为引子,引出了乡村农役牲畜的兴衰史。曾经,牛、马、驴、骡是庄稼人心里的金疙瘩,宝贝着呢,它们在生产队大集体时期,在联产承包初始时期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随着机械化的不断发展,拖拉机、三轮车、旋耕机、播种机、小钢磨……纷纷出世,畜力作业日渐被取代,这些曾经辉煌过的大牲畜便成了废物,光吃草却没有了使用价值。文章生动展示了对毛驴有着深厚情感的大伯卖驴时心中的无奈、不舍与伤感,在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文字中让人们再次领略了大牲畜曾经辉煌的历史和彼时在农民心中的地位,为走向衰落的大牲畜命运唱出了一首凄婉的哀歌。作者有着丰富而深厚的生活底蕴,那段大牲畜的辉煌史写得真实生动感人,为未经历那个时代者用文字展示出一幅幅立体鲜活的画面,动人心弦。真情美文,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8-26 11:41:59
5、【流年】凤仙花就是一把指甲草(散文)作者:贾志红
【编者按】外婆对待凤仙花的态度,展示了老人一种生活的哲学和人生的智慧。对于一些为人所用的东西,闲适看待,不为所累。凤仙花就是如此。美化了人的生活,但又不让它牵扯人更多的精力,使之成为生活的负累。对于孩子,也是如此,给其起个土坷垃般粗贱的乳名,期盼他们生命力顽强,茁壮成长;给其响亮得很的学名,又饱含了对孩子殷殷的期盼,期待孩子们努力上进有出息,为家庭争光。可以说,文中的外婆,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老人,对待财物的得失,也看得十分淡然。正如她所言:安身立命,守住粗贱,才不会横生祸端。老人这些素朴的语言,耐人品味,无不展现着大智慧。文短意丰的佳作,教给人如何睿智地对待生活,如何理性地行事人生。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8-26 11:43:28
6、【流年】博山行记(散文)作者:阿龙 【编者按】一篇《博山行记》让笔者不仅领略了博山的风物文化,也感受到了作者深刻的思考。【鸡油黄】作者移步换景,引领读者一起步入博山琉璃园中的私人藏馆——孙云毅先生的“康乾鸡油黄琉璃艺术馆”,感受孙云毅的艺术创造之路上的艰辛与孤独,更欣赏了这种孤独的艺术之旅创设出的艺术品之精温润美。让人窥探到博山之博的深刻内涵。【孝妇河】孕育了这座城市的文化甚至各种文明,因它,文人墨客写就了不朽的诗篇,因它,一位妇人的孝行流芳百世;更因它,滋养了当地源远流长的孝文化。这条河,和颜文姜祠堂一起,承载着历史,滋养着文化,构建出一座城市孝文化的轮廓,但作者更希望它只是“一条简单、单纯又纯净的河,而不是别的,只需要扬起浪花前行”。作者撷取博山最有代表意思的事物去写,既让我们领略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更将作者理性与睿智的思考渗透其中,带给人深刻的思悟。力作,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8-27 09:56:50
7、【流年】六月伊犁,薰衣草花开的季节(散文诗三章)
【编者按】作者紧紧抓住薰衣草花开季节那一望无际的诗意紫色带来的深切感受,满怀深情写下一组“紫色”的乐章。紫色,熏染了六月的风,吹出了天山脚下伊犁河畔无边无际的紫色风情;紫色熏染了诗人的心,让那些蕴含了苍凉伤感的思乡情怀也不期入梦;紫色,更唤来荡着雪山圣洁和草原激情的美妙歌声,带给人心空一片安详与和平。作者文笔诗意,激情昂扬,紧紧围绕六月伊犁薰衣草盛开这一地域特征,让思绪翩跹着翅膀,尽情抒发梦幻般的紫色的花海带给他的诗情,也为读者描绘出浪漫紫色与周围蓝天白云一起写就的美景,那么令人神往。精彩佳作,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8-27 10:25:15
8、 【流年】黄昏的美(诗歌外二首)作者:李解
【黄昏的美】与其说诗人在描绘黄昏的美,毋宁说在对伊人倾诉不能与其一起欣赏美景的遗憾。所以,眼中景,全是心心念着那个人的身影。【半夏的梦】勾画的是梦里洁白的思念的浪花,将往昔的美好印入梦境,期待着等待的相思成为喜悦的团圆。【伫立】伫立赏景的是身形,而思绪早日奔赴了远方。最喜欢诗歌最后一句:上了年纪的紫荆/静静思量/一半在泥土一半在张望。含蓄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对兄弟合睦 、家业兴旺的期许。 |
|
|
![]() 风逝
|
2015-08-27 21:50:23
9、【流年】河东河西(散文)作者:王忠厚
【编者按】黄河,孕育了中华灿烂的文明,而黄河沿岸的富庶程度也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曾经,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河东因土地肥沃比河西人自豪,娶媳妇也是尽着挑拣,河西的姑娘纷纷嫁到河东;河西又分为沿滩和梁外,贫富也很悬殊,所以梁外姑娘看重“滩猴子”理财意识强,愿意嫁到沿滩,但河西都无法和河东比。然而,世事在变迁,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今,梁外开发矿产,河西人扬眉吐气,成长出许多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而河东长期灌溉土壤出现盐碱化,也开始涌向城市打工。河西人靠着开发矿业以及二三产业富裕起来。作者用细致的文笔将河西与河东人的生存状态做了精准的对比,表现了社会发展对不同地域人的生活的冲击,这是一个整体发展的趋势,非个体可以把握。但是,那些始终站在时代潮头的弄潮儿,是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去获取自己想望的幸福的。文章用生动的事实再次印证了那句“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俗语,展现了作者故乡人们的生活状态婚姻状况的历史变迁,带给人很直观的思维冲击。这是一篇文字厚重耐人寻味的地域变迁史,推荐赏阅!
|
|
|
![]() 风逝
|
2015-08-30 19:42:14
10、【流年】零陵渔鼓(散文)作者:凌鹰
【编者按】追溯零陵渔鼓的历史,一一探究着这一民间说唱艺术种子的来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历程,让读者在作者详尽的介绍中了解这一民间艺术起源,发展,作者也对其道具渔鼓制作工艺,零陵渔鼓的表现形式,唱腔的特色等等给予了精彩的解说。在作者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零陵渔鼓这一本土文化的传承者们不朽的背影,作者满怀深情一一历数着他们的名字,他们的艺术特色,用文字为他们树起了一座座丰碑。在作者看来,零陵渔鼓这一民间艺术瑰宝的延续,需要技艺精湛的传承者去发扬光大。我想,作者不惜笔墨深入细致加以挖掘这一民间艺术的内涵,其目的也在于此。传承民俗文化,让其青春永驻,为人们提供更精美的文化大餐,也是每个为文者应该努力去做的事。很有意义的力作,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8-30 19:43:35
11、【流年】在那神奇的村落(散文)作者:张诗群
【编者按】中分村,一个小小的山村,却如此神奇,曾经,它的村民从血洗的战场抬回四十多具新四军战士的遗体,为他们整装清洗,哀恸失声;而今,这里的徐姓村民自发筹建谭震林纪念馆,自发集资筹建新四军三支队纪念馆,并将烈士吴宽德和李志坤的墓重新修整,建烈士纪念碑和陵园,使这儿成为安徽省红色旅游线路之一。他们的祭祖习俗和仪式,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他们的祭祖活动,将海峡两岸的亲人联结在一起。是什么让这样一个以徐姓为主的村落人心向正向善,变得如此神奇?作者寻根求源,让我们了解了自中分始祖徐鉴开始,传统的儒家文化对徐姓家族的深远影响,使得中分徐姓莫忘先祖,励志发奋,在数百年繁衍史中一直传承着家族深厚的文化,中兴着徐氏家族。文章深刻解读了一个家族的厚重历史,让读者清楚看到了优秀的家族文化传承创造出的美丽传奇。很有意义的佳作,弘扬了中分村美好的村风民俗,也彰显了家族繁衍昌盛过程中尊崇文化的重要意义。力作,荐阅!【编辑:风逝】
|
|
|
![]() 风逝
|
2015-09-01 10:21:41
12、【流年】放生(绝句小说外两篇) 作者:五月小丫 【编者按】三篇绝句小说,扎根于现实生活,于细微处显精神,带给人满满的感动。【放生】写了一位教师的善良之举,将雨中误入路上的泥鳅放生。作者很善于衬托人物博爱的品格,用路人反衬,用孩子们的朗读来正衬,反射出主人公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美好品格。【诲人不倦】以深夜为背景,真实展现了大山老师在绝句小说道路上给予作者小丫的无私帮助。他不仅是良师,教给她方法,更是严师,督促其进步。【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用一首歌作结,彰显了在善良老师帮助之下,失学儿童楠楠的幸福生活。小说首尾呼应,讴歌了新时代老师的无私精神。三篇短文,从不同角度来展示老师的风貌,都情景交融,韵律和谐,以小见大,主题鲜明,立意积极,堪为佳作,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