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舟专题】同舟共济——记渔舟顾问马仲良
2015-08-23 09:51:45

马仲良,男,河南息县人,中共党员,小学教师,中级职称,从事小学教育三十年。业余时间写作诗歌,散文,小说等。出版长篇小说《红烛》,短篇小说选《背叛》。
初识马仲良,是在他的空间,读了他的文章,感觉到了他对文字的一份执着。
我们第一次谈论的话题是小说与故事。我就被他严谨的文学作风所折服。他热衷于文字,却能清醒地对待文字,言谈中多了几分恬淡和惬意。每次与他交谈,我都受益匪浅。
渔舟唱晚成立,这位老大哥第一时间给了我帮助与支持,一句”我们一起同舟共济,让渔舟快乐成长!“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让我有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看他的小说《火》时,我就觉得他是一个特别善于观察生活的人,而且对生活中的小细节也特别留意,这使得他的文章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向我扑来。《火》也是他发表在江山文学网的第一篇文章。
我们的副社长柳约为他的文章写下了这样一段编按:
麦黄时节,老顽固李天宝一意孤行,不听从上级政府严禁私烧麦秸的规定,在割完麦子以后,点火烧麦秸,不料却引火烧身,被人送进医院,自食苦果。放眼当下,相当多的农村就是因为环保意识薄弱,监管不力,导致河流污染,垃圾遍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愈发严重,亟待有关专家介入整顿,更需要从我们自身做起。在小说结构上,作者着眼于此,把笔墨放在割麦场上,将日常熟悉的事件作为故事的切入点,突出了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在相当程度上同情弱势群体,切实反映了当下农民真实的生存环境,语言朴素,立意深远,推荐阅读。
柳约也第一时间告诉我,文章很好,耐读!当我去给马老师的文章留评时,看到柳约写的第二个评论竟然是“在人物形象上如能刻画的细致一些,文章会更加饱满。”我心里有了几分忐忑,因为写文字的人都有几分骄傲,何况是像马老师这样已经出书有成就的作者呢。
我第一时间把发稿信息传给了他,在静静地等他的回应。
十分钟过去了,马老师回复:编辑真的不错,指出了我文章的不足,是一个精通小说的人,我要向他学习。
那一刻,我心里是满满地感动,更是对马老师对待文字的这份真诚打动了。于是,我邀请他来社团,和大家一起做文字交流。
他欣然应邀,出任了社团顾问。而且他给我们带来了他的两部出版文集,长篇小说《红烛》和 短篇小说文集《背板》。

《红烛》是马老师的一部力作, 它取材于农村地区小学校教师学习、工作、生活的真实经历。师范生李颖心地善良、品行高尚,在自己家乡的小学校投入了全部的爱和热情,对工作积极创新,对学生充满关爱,采取民主的教学方式,能够灵活地驾驭课堂,积极为“差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待爱情单纯传统。因为拒绝乡长侄子的求婚,遭到报复,被调到偏僻的学点。《红烛》揭露了当前许多社会弊端和权利任性给事业和工作带来的灾难。

短篇小说《背板》文集里则收纳了他近年来的一些优秀的小说作品,都是他对生活的观察与理解。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的文字才是好文字,马老师就是这样的好作者。用心书写着身边的人或事,用心书写着心中的美好和未来。
他对小说的浅析非常有理论性,他说:小说是最难掌握的一种文字体裁,注重人物的刻画,故事则是要把事情说清楚,如果在写故事的原型时,注意人物的对话、心理描写、环境的融入,这就是小说了。初学者,容易把小说和故事混为一谈,分不清自己写的是小说,还是散文了。
与马老师聊天,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前一段时间,我还在和社团的几个作者说:我怎么觉得自己写小说,写着写着就像散文呢?听了马老师的一席话,我觉得茅塞顿开。
走进社团,马老师马上便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在整理一些小说写作心得与大家分享。
当《火》的小说精品下来时,我去跟他道贺。他却说道:谢谢江山的认可!谢谢编辑的辛苦!我要与渔舟共经风雨,一同乘风破浪,快乐成长!
我想对马老师说上几句感谢的话,可是被他的激情感动得一时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那份感激之情。只是静静地说道:谢谢马老师,我们是刚刚成立的社团,但是我们会努力去做到最好!
文学是孤独的苦旅,文学创作更是对作者身心在岁月的长河里的一种蜕变的打磨。喜欢、学习、坚持,是对它最好的诠释与理解。就让我们共同祝福马老师,在江山文学网缔造他文学创作的再一次辉煌!
|
|
|
2015-08-25 11:41:47
谢谢施老师留墨祝福,欢迎您来渔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