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淡是真
|
【流年评析】夏云泥《春天的伏笔》评析征集2015-08-29 08:09:56流年此次评析的文章是流年评论员夏云泥的《春天的伏笔》,全文编按如下,请各位朋友跟帖留下您的评析,让我们在互相沟通中,共同学习,一起努力。谢谢大家! 春天的伏笔 原文链接:http://www.vsread.com/article-578291.html 【春光·守摊人】 春光明媚,医院路边。 一个水果摊。黄的橙子,绿的猕桃,红的苹果。还有零零散散一些我叫不上名的水果,见的稀罕,瞅着鲜美。挤满了一个个纸箱。 果摊,在医院的对过。这座小城的医院,大抵算得上本市较为热闹的。说它热闹,并非它不甘寂寞,而是因为来来往往的人,一串串的。 摆摊的老人在这儿有几年了。佝偻着一弯身躯,须发霜染,左手已齐根断去,胳膊就像一根木棍儿吊着,右手树皮般皲裂,落满了补丁一样的老茧。我曾经几次光顾过,未及走到摊前,老人总是先欠起身子,微笑堆起满脸的皱褶,说:大兄弟,你看挑点啥,随意拣。老人行动显得极其笨拙,用那只尚算健全的手撩起一只塑料袋伸长胳膊递过来。 看到老人残缺的那只胳膊,我自己装满过称,从一个盛着杂七八脑的针线盒里去找零钱。买他的水果,算不得交情,老人压根不认识买主,买主或许也根本记不住老人的模样。有时遇上贪心的,临走再拿上一个水果塞到嘴里,老人总是陪着笑说:尝尝好吃,下次再来。有时换来的却是买主鄙夷的眼神,连声谢也不说,转身离开。老人不曾有过辩白,依然笑着面对着医院门前这条车流不息,人流如织的马路,继续乐呵呵卖着他的水果,微笑着目送买主一次次离开。 有段时间我几次从水果摊前经过,看到摊位空空的。心里总觉得一件事没有落底,好像这个小城一道独特风景突然不见了。 医院依然如昨。新鲜的阳光,一天天洒下来;串流的人群,一天天路过奔去。可又有谁会在意那个空空的摊位?摊前马路牙子上零落的脚印,碎屑的垃圾,一次次被扫走。又重新被写满。 来了。一个瘦削的小女孩,站在水果摊前。林林总总的水果中间挤插着一朵白色的塑制菊花,人工的痕迹掩不住它的忧伤,凄清。小女孩看上去十五六岁的光景。穿着碎花的衣服,绑着一条松软的辫子,一双让人怜惜的大眼,却有一丝丝忧郁。就像夜晚清淡的雾色中一眨而过的星星,美丽,朦胧,感伤。 后来听说,老人走了。从这个世界走脱了。老人是这个女孩的爷爷。据说走得很急,甚至来不及跟自己心爱的孙女话别。人,总是那么脆弱。一个生命,就像一朵鲜花不经意间凋零了。 一次我忍不住问:你的爸妈呢?女孩把头垂在胸前,眼里一层水雾,含混着声音低低说着。原来,女孩的妈妈在一次车祸中丧生,爸爸远赴他乡打工,常年不归。只留下爷爷在家照顾她的起居。可怜的女孩。我甚至痛恨自己的残忍,怎么忍心将她的心拖出来割得伤痕累累呢! 女孩,一天天静静站在春光里,就像一朵等待雨露含苞待放的花儿,灿烂的阳光沾满了她的脸颊。一双过早饱蘸生活辛酸的手,将阳光剪碎,落在了她的身上。当顾客来了,她脸上的笑纠起两洼酒窝,如藏在远山后边的那一束晚霞。 有一天,女孩也不见了。水果摊换了新主人。说话一团和气的中年人。女孩的爸爸辞去外地工作回来了。原来女孩上学去了,去找这个年纪本应有的快乐。虽然听不到她的笑声,但我想,那酒窝里蘸着满满的希望。
【春雪·途中人】 昨夜,春雪轻佻地洒落了一地。 早上,我沿着路边随心漫步地走着。 雪后的公交车不那么准点,车轮碾过粉儿似的雪驶过来。久等的男男女女涌向车门,司机喊着:一个一个上,别挤。双脚冻得猫咬一样的乘客却顾不得这些。一位老人被拥了个趔趄,后边的姑娘用手轻轻扶了他一下,老人喘着气,一只手拽着车门塞麻袋一样挤进车里。未及站稳,上车的人涨潮一样挤得人不由自主向里倒去。老人被挤得差点摔倒,赶紧扶住上边的把手,好歹站稳了。透过车窗,年轻的男男女女坐着悠然自得。老人左右看了看,似乎挪了挪,找稳立足点,使劲攥住把手,人拉得夸张似的变形。车缓缓启动了。 路边一对男女头挨头擎着相机,瞄着对过一片枝条挂满雪的树林私语着什么。雪压得树枝弯着腰,远远看去好像白色的发卡一根根别在树头上,略显单调却也精致玲珑。雪天是出租车司机载客的忙季,拉满人的车一次次从招手的路人面前驶过,车尾卷起一蓬蓬雪雾。 一个菜农的自行车滑倒在路上,绿绿的蔬菜散落了一地。菜农尴尬着爬起着急忙慌地逐个捡拾,一群孩子跑过去帮着扶起车子捡起蔬菜。远处一个妇女跑过去,急急忙忙划拉了一下子蔬菜,踮脚跑开。菜农在后面边追边喊:你这个大嫂是怎么回事,怎么捡了菜就跑……老农自顾喊着,那个妇女迅速转过对面的街角消失不见了。菜农嘴里嘟囔着,心疼的脸上落满了一层霜。当接过孩子们手中的蔬菜,微笑爬上了脸颊,拍打着上边的雪粉,连声说着谢谢,重又装好蔬菜离去。 走出不远,路边的一个偌大的生活市场,并没有因为雪影响了营生,尽管菜价随着雪的金贵不断窜长。摊前站着斤斤计较的居民,嘴里理论着价钱的高低。百姓的钱袋子大多付出了这琐碎的生活支出。可挑可选的菜品越来越多,低收入的家庭可购买的却都是那些平实的蔬菜。不买菜,老人孩子吃什么?匆匆看到三两老人在市场里俯首拾着地上的菜叶,拂去上面的雪攥在手里。市场调控就如这方铺天盖地的雪,消融却需一段时间。什么时候能看到老百姓买菜时那种悠闲从容的身影呢? 拐过一个街角,我走上了另一条路。这条路相对宽敞了不少,算是这一带的中心路段,平时路上行人不少。 穿着黄色棉衣的环卫工正在清扫着路边的积雪,扫过的一丝丝痕迹寂寞地随扫帚绽放开来。冷冽的天气看到这些心里觉得暖暖的。这几年,城市亮化工程多了,绿绿的树,清清的水,宽宽的路。点亮这座小城的不止这些工作者。进城的农民工建设的风格迥异的楼房,楼顶起伏参差,状若系在天空下的雕刻,高的挺耸,矮的秀实。透过城宇的一角看到的一缕麦田被雪糖裹起来,从雪被中伸出的点点绿色,变得安静滋润。 远处,一群人,正在春雪覆盖的路上走着。匆匆赶路的是时间紧俏的走班族,坚实的脚步踩着一点疲惫,厚实的身影藏着一股执着,天复一天,年复一年,奔波在途中;对面过来一个中年人,满脸的忧郁,嘴里吧嗒吧嗒抽着烟,或许正在为开春后的生计无着发愁,无暇欣赏途中的风景,脚下的路显得格外漫长;两个老人,说笑着,走过来。男的说,这小子昨晚睡到半夜尿了我一身,女的说,你孙子的尿不便宜你便宜谁,呵呵。温暖的话语洒满了整个途中。还是那群孩子,喊着来到这条路上,笑的声音被雪粉刷得清澈脆亮,传出老远。孩子们跑着渐渐走上了另一条路,那条路通往这座城市的希望之所。
【春风·救济人】 今年春刚打头,李家村。盼了两年的救济款,终于送到了老李头手里。 去年春天,工作组到他家里走访过。老李头是一个困难户,无儿无女。他住的房子,黄土打墙,麦秸铺顶,院子里长满杂七杂八的野草,一块几层砖垫起的青石板摆在院中央。四周显得空落落的,可以想象一个人过日子的凄清。 说明来意后,老李头领我们进屋,掀开简易门帘,人未进屋,一股霉味直钻鼻孔。老李头不好意思地说:屋里有点脏,有点乱,咱上院里坐吧。 老李头进屋找了半天,找出来两个小马扎。马扎上的细绳已分辨不出底色。马扎不够坐的,老李头显得有些不安。恰好院子的一角堆着一些砖块,我们便拎了几块垫在屁股底下,坐在青石板周围。 说起救济,老李头一脸的茫然。按照国家政策,老李头每年享受四千八百元救济,可是这两年,老李头并未领到一分钱。早几年领的钱,除去日常生活开支,所剩无几。平时在村里路边摆了一个修车点,给来往的人修修车子,打打气。这年头,骑自行车的少了,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村里很多乡亲,为了照顾老李头的生意,时不时找他修修车子,即便这样也杯水车薪。 这两年领不到钱,老李头找过村里。每次村干部都说,街道上的钱还没下来,让他耐心等。过年过节,村干部要么送一袋子面,要么送一桶油。街道上来过一个人,送过一捆鱼,一箱鸡蛋,还反复嘱咐老李头:上级来检查的时候,要说每年至少给你两千元钱,要不鱼和鸡蛋也没有了。为了这点救济物品,老李头不止一次说着昧心的话,并反复跟我们讲:政府像个家庭一样,也有难处,钱发不下来,俺不怪。让俺那么说,肯定有他们的道理。老李头还说,街道每过一段日子便接他到养老院,上边来人要清点人数的。临走,养老院都送他些日用品。他很满足,每次这点东西就够他打一阵子秋风了。 老李头没有文化,言语中始终对政府救济心存感激和希望。听不到他的太多抱怨,看不到他的大悲大伤,那张被岁月碾过的脸除了风霜已看不出太多内容。他期待的眼神、含混的话语,让我们如坐针毡。 钱到哪儿去了?始终困扰着我们。临行前,我们叮嘱老李头在家里等消息,我们给他找寻救济款的下落。从老李头家里出来的时候,我的心就像那个院子,空落落的,长满了荒草。像这样的困难户到底还有多少? 我们走村串巷,走访的结果让人吃惊。像老李头这样两年没拿到救济款的困难户大有人在。失踪的救济款数目惊人,竟达二十多万之巨!这可是救济款,分分厘厘都不能含糊的! 顺藤摸瓜,救济款的去向终于有了结果。被街道民政办主任花掉了,一部分他在自己家庭的大型开支中用去了,一部分他给亲戚朋友发了“救济款”,顺水送了个人情。直至事发,这个主任的办公桌抽屉里还放着十五个存折,上边写着一些救济人员的名字。这些存折在办公桌的抽屉里睡了好几年,未见天日! 那段时间,我几乎是在忐忑中度过的,内心不安无法言表。那年的春风,格外生硬,打在人脸上生疼。 最终,街道民政办主任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救济款也被追了回来,通过街道办发到了困难户手里。有些东西却在那年的春风中失去,再也追不回来了。 今年春尾,工作组又到老李头家回访救济款“落实情況”。一进门,看到院落已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未等我们开口,老李头脸上如沐春风,笑着说:钱给我了,九千多哩,感谢政府…… 老李头的笑容,就像今年的春风一样,将覆在我心上的尘土一扫而光。春风,来的正是时候! 【编者按】《春天的伏笔》在此篇文中做到了落地有声。春光中的守摊人,用残缺的肢体,支撑着孙女的梦想,他的猝然离开,终于将疏离的亲情唤醒;春雪中的途中人,形形色色,作者的眼睛捕捉到很多片段,都来自于生活的最真处;春风中的救济人,迟到的温暖,终于让独居的老李头过上踏实日子。此伏笔,带着春天的味道,落入我们的生活深处,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 作者此文,取材别致,文字质朴,内涵深厚,读来如沐春风,带给人无限期许。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 |
|
|
![]() 夏云泥
|
2015-08-29 08:22:44
各位兄弟、姐妹,请你们敞开了进行拍砖。过年的话不要说,只说问题和建议。
目前,在我们论坛这是个欠缺的项目,需要大家进一步营造环境。“拍砖”在找准问题的同时,也是对作者劳动的一种尊重,我觉得每个人都要树立这个观点。所以,兄弟姐妹尽情拍砖,俺张罗着布袋准备接着昂。
你们辛苦啊了! |
|
|
![]() 闲云落雪
|
2015-08-29 11:12:18
云泥的这篇,我评论过,我觉得写得非常不错,尤其喜欢第二三部分。大的缺陷我发现不了,只说几个错别字吧。串流的人群——川流的人群,她脸上的笑纠起两洼酒窝——纠起似乎不够柔和,付出了这琐碎的生活支出——付出似乎不妥。心疼的脸上落满了一层霜——是不是应该是心疼得?
嘿嘿,鸡蛋里面挑骨头,我是来完成任务的。
|
|
|
![]() 山地731828829
|
2015-08-29 11:12:46
评析前,先更正错误: 春风,来的(得)正是时候 串(川)流的人群 她脸上的笑纠(带)起两洼酒窝 付出(在)了这琐碎的生活支出 心疼的(得)脸上落满了一层霜
作品很有厚度,深度,语言流畅,是一篇值得品读的作品。 作品其实还有打磨的空间。 【春光·守摊人】写了祖孙三人,如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比如就写卖水果的老人,多些描写,少些叙述,就更能使得细节饱满。人物一多,就显得有流水账的嫌疑。再一个,就是语言要准,比如这一段,又是在开头,对整篇文章都会产生影响:“ 果摊,在医院的对过。这座小城的医院,大抵算得上本市较为热闹的。说它热闹,并非它不甘寂寞,而是因为来来往往的人,一串串的。”描述就不准确。“对过”多少人不懂。词语“一串串的。”也不好。如果没有这一段,这篇文章显得反而凝练。
【春雪·途中人】有的段落中心思想与主题与全文不吻合。比如“走出不远,路边的一个偌大的生活市场,并没有因为雪影响了营生,尽管菜价随着雪的金贵不断窜长。摊前站着斤斤计较的居民,嘴里理论着价钱的高低。百姓的钱袋子大多付出了这琐碎的生活支出。可挑可选的菜品越来越多,低收入的家庭可购买的却都是那些平实的蔬菜。不买菜,老人孩子吃什么?匆匆看到三两老人在市场里俯首拾着地上的菜叶,拂去上面的雪攥在手里。市场调控就如这方铺天盖地的雪,消融却需一段时间。什么时候能看到老百姓买菜时那种悠闲从容的身影呢?”好像给人的感觉是仿佛回到那些食不果腹的年代。有不符合当前现实的成分。这没有正能量,却是负能量!
【春风·救济人】有了批判性和揭露性,却不彻底,根源挖得不准。困难户领不着救济款,把责任归到一个街道民政办主任身上,让他成了替罪羊,批判不彻底和走偏了!这是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的失职,是没有把老百姓装在心里的官僚主义思想的反映,是一些地方政府严重不作为的具体体现,严重地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和形象。题材很好,却重叙述,没有感悟,或感悟不足。
以上就是我读了云泥兄的文章的看法,仅为我一家之言。我是一个直人,不会弯弯绕,说得过了,或重了,云泥兄海量,多包涵! |
|
|
![]() 清鸟
|
2015-08-29 11:28:09
哈,夏哥也被关注了。我一定绞尽脑汁,挖空心思说出一二点不满意。
|
|
|
![]() 五十玫瑰
|
2015-08-29 17:11:25
云泥,既然给姐了一个拍砖的机会,姐不会放过的。 《春天的伏笔》阅读过,也写过评论。今天又重新仔细地阅读了一遍,下面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有些错别字楼上已经提出,我不再累述。 《春光守摊人》 1.佝偻着一弯身躯(一弯)多余,因为佝偻就是弯曲。 2.摊前马路牙子上零落的脚印,碎屑的垃圾,一次次被扫走。又重新被写满。(又重新被洒满)“写”用的不妥。“写”的意思应该是人为的、艺术的或比较规整的。 《春雪.途中人》 1.双脚冻得猫咬一样的乘客却顾不得这些。(猫咬一般是疼痛,而脚被冻了之后,一般是麻木,僵硬。所以“猫咬”形容不贴切。) 2.远处一个妇女跑过去,急急忙忙划拉了一下子蔬菜,踮脚跑开。(划拉了一下子蔬菜,被不等于就拿走了,应该是划拉了一把,或者是捡了一把。“ 3.笑的声音被雪粉刷得清澈脆亮,(“被雪粉刷得”意思应该是涂抹,不应该来修饰声音。笑——动词,声音——名词,清澈脆亮——形容词。这个句子已经完整。用了多余的辞藻反而不自然。) 4. 那条路通往这座城市的希望之所(那条路本身就在这座城市里面。这段话是病句。“所”字的含义应该是表达有空间的地方。这句话应该是“那条路是这座城市的希望之路。” 此篇散文,由三个故事组成。我认为第一,第三主题明朗,故事完整,如果详尽的描写,会是两篇不错的散文。同意山地的观点,不论小说,还是散文都要注重描写,而不是叙述。 |
|
|
![]() 风逝
|
2015-08-29 19:18:01
家里没有砖头,俺是来向各位拍砖者学习如何拍滴。 此文笔者曾向社长纷飞的雪和副社平淡是真推荐精品复审的,一直没有得到被复审消息,原来,伏笔在此。 |
|
|
![]() 临风听雪
|
2015-08-29 22:08:37
云泥的这篇文,雪评论过,认为写的非常好,今天看到重点是让拍砖的,看着楼上几位的砖,尤其山地老师的总结,雪只有做个好学生,好好学习了!
|
|
|
![]() 夏云泥
|
2015-08-30 08:51:44
嘿嘿,你这骨头挑得好。不过,你应该再给我挑点更大的骨头昂。 待收集完毕后,一并仔细改过。
谢谢落雪。 |
|
|
![]() 夏云泥
|
2015-08-30 09:20:03
山地兄,有件事,咱俩先掰扯清楚昂。你是哥,我是弟,老百姓说得好啊,这刻不去啊。以后,我叫你老兄,你叫我老弟昂,此兄弟也。 老兄提的错字及词语不当,是我浮躁所致,没有字字句句仔细斟酌修改。这个毛病我得改掉。 你提的三点意见,说到我的心尖上了。老兄不愧是高手。老兄跟我一样,都是“直肠子”,我喜欢这种性格,直来直去多好,该着我们相逢做兄弟。语言不够精炼、感悟不够,深挖不够等等,这在我的文章中往往是通病,需要静心、沉淀、反思、提升。 对你提的意见,容我慢慢改过。
谢谢老兄,咱哥俩先走一个!
给老兄看茶! |
|
|
![]() 夏云泥
|
2015-08-30 09:25:54
鸟儿妹妹,你这个丫头,别光咋呼,来点真格的昂
不过,念你跟帖咋呼口干舌燥,给你一杯茶吧。另加一束花。 |
|
|
![]() 夏云泥
|
2015-08-30 09:34:48
姐,先前我的文章发出后,你给我提了一揽子意见,我很感动。昨天,你又专程跑上来跟帖再提宝贵意见,我啥也不说了,谁让你是我姐呢。 用语不当,词语不精练,词不达意等,待以后仔细改过。 除此之外,你和山地老兄的意见基本相当,我会认真改过。
再次谢谢姐! |
|
|
![]() 夏云泥
|
2015-08-30 09:40:08
风啊,你不会借块砖头拍俺蛮?!
谢谢吹来的风! |
|
|
![]() 夏云泥
|
2015-08-30 09:43:24
听雪丫头,别光顾着看热闹,来点砖头,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 ![]() ![]() |
|
|
![]() 悦悦
|
2015-08-30 12:30:27
云泥先生的《春天的伏笔》我也评论过。总的感觉,该作品写的很好,作者善于从身边发生的琐碎小事中发现挖掘故事背后的启示、感悟和警示,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悲悯同情,对平民百姓生活的关注,对基层组织里贪腐人员的憎恶,具有一定的正能量。
这里,云泥先生开启对自己作品找“虫子”,彰显了其胸襟的宽阔磊落和追求作品的致臻致美,值得学习。对此,我也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再次品读,对有疑问的词句、语意进行反复斟酌推敲。对上面文友们发现的“虫子”不再追述,只说说我发现的疑问与云泥先生探讨,不对不妥之处请斧正。【春光.守摊人】中“左手已齐根断去,胳膊就像一根木棍儿吊着。”从整句文意理解,“根”应该是“腕”较准确。“根”还会产生歧义,让人理解是整个胳膊断了,那胳膊就不是棍子样了,而是空的。【春雪.途中人】1.“春雪轻佻地洒满了一地。”中的“春”应该是“冬”吧?不能为了应题而牵强。标题中的“春”改为“冬”也不会影响整篇上下文意。2.“早上,我沿着路边随心漫步地走着。”中的“漫步”可去掉。3.“双脚冻得猫咬一样的乘客却顾不得这些。”中的“猫咬一样”后加“生疼”二字。4.“后面的姑娘用手轻轻扶了她一下。”中的“轻轻”不恰当,去掉。因为老人被人群拥挤得站立不稳,轻轻地扶是扶不住的。另外,“用”改成“双”恰当。5.挤得人不由自主(地)向里倒(拥)去。6.“尽管菜价随着雪的金贵(降落)不断窜长。”因为菜价上长不是“雪的金贵”,而是下雪了,菜的成本增加而菜价提升。
【春风.救济人】基层组织人员贪腐原因查找不全面、责任追究太笼统。贪污、弄虚作假、挪用了几十万的巨额救济款,不能仅仅只是追究民政助理员的责任,按照规定,基层党政监察部门的领导也要被分别追责。而且,文中应该明确追究了什么责任,如党、政、廉、刑事责任惩罚等等。
对不起,坦言了。相信云泥先生有这样的治学态度,一定能在文学创作中突飞猛进,取得优异成绩!
|
|
|
![]() 悦悦
|
2015-08-30 12:48:45
还有【春风.救济人】中“我几乎是在忐忑中度过,内心的不安无法言表。”中的“忐忑”不恰当,改为“愤怒”为妥;“不安”改为“忧虑”。因为这里是“我”参与查证了民政助理员的贪腐行为以后的心情,应该是愤恨贪腐者,同情贫困者,担忧还有多少贪腐案件没有发现。要说那时的“忐忑不安”只会是做贼心虚的贪腐人员才会有的心理状态。
|
|
|
![]() 秀子
|
2015-08-30 14:58:05
三篇与“春”有关的文章,都充满了正能量,都与现在的生活实际很贴近,反应的都是生活在基层人们的言行、状况,充分说明作者是用心去观察、细心去了解、善心去揭发批判、爱心去弘扬,让那些底层人们看到了希望,也让党的富民政策得到落实。“春”,象征着温暖、预示着希望,“春”是美丽的,在本文中更有“喜庆”之意。
|
|
|
![]() 夏云泥
|
2015-08-30 17:48:02
悦悦,你提的意见,我仔细看了,很中肯,我记下了,会考虑修改的。你说的该是追究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吧。
谢谢悦悦! |
|
|
![]() 夏云泥
|
2015-08-30 17:51:10
秀儿,谢谢你的点评。欢迎以后多交流昂。
自己注意保重身体! |
|
|
![]() 平淡是真
|
2015-08-30 19:39:37
看到大家说这么多,我是真心高兴呀!我们的云泥大哥表现良好,哈哈! 我只想问一句,大哥对“句号”的用法,有什么高见呢!我感觉,很多句号可以变成逗号。
有一天,女孩也不见了。水果摊换了新主人。说话一团和气的中年人。女孩的爸爸辞去外地工作回来了。原来女孩上学去了,去找这个年纪本应有的快乐。虽然听不到她的笑声,但我想,那酒窝里蘸着满满的希望。 比如这个。 嘿嘿!大方向大家说的很多,我就鸡蛋里挑骨头。 |
|
|
![]() 五月小丫
|
2015-08-30 20:11:11
我们这里连续下雨,光缆受损,几天没上网,看到这个帖子好激动,此文我评论过,很好。山地老师说的话,是共性问题,是我们这些初学者注意的问题,我反复读过,再一次谢谢山地老师!谢谢云泥敢于自我展示的精神!谢谢真真帖子!我再一次感到流年这个家庭的温暖,互动,共同提高,我们携手一起向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