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满南山
|
【晓荷】买房2015-08-31 17:47:28公公和婆婆终于搬到镇上的新居了! 说起这套房子,我们颇费了周折。这些年来,远离家乡的我们买过几套房子,每次都是140平米的大套,目的就是为了将老人接到身边来住,好让他们享享清福。可是,每次老人来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便浑身不自在,甚至憋出病来。于是,只好放他们回老家去,这样一来,逢年过节和寒暑假,我们不得不往家赶。而老家的房子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造的,三间瓦房,东墙边搭着半截拖子,作为厨房。公婆分居而卧,一人一间房,中间是客厅,我们三口回到家中,根本没有睡觉的地方。加上老屋建在先前的农田附近,道路狭窄,一到雨天,便泥泞不堪,汽车很难进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决定在老家的镇上买房,这样,老人没有离开乡土,我们也来回方便。 今年大年初三的一次亲戚聚会上,我们得知这套房子的信息,于是,迅速联系开发商,初四就确定下来,并交了定金拿了钥匙,初六开始动工装修,在我们春节结束返城时,电线、水管已经布好,地砖、墙砖、水泥、黄沙等已经预定,并将一些细节托付给家里的姐夫,请他留心照看。 此后的五一假期里,我们又回了趟老家,将木工、厨具等所需材料和工匠再次确定,开启下一阶段的装修工作。整个装修过程大多是电话遥控指挥和协商,幸亏姐夫给力,一些必须到位的事情全由他代办了。这次暑假回去,装修工程已经大功告成了,打扫卫生之后,进行了一些除毒除味的工作,新房就已经就绪了。 其实,74岁的公婆起初并不愿意买房。他们是怕我们花钱操心,我们回去住的时间很短,一年也就半个月左右。所以交易初期,我们并没有告知二老,直到房子买成功才说。老人们的心思我们都明白,理解我们在外打拼不容易,想帮我们省点。但我们怎能只顾自己舒服,忽略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呢? 像公婆这样想法的人有很多,我同学的父母就是这样。 同学经过多年打拼,现在已经是某保险公司的总经理,年薪二三十万,在小镇上买套房子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但住在乡下的父母就是不同意。上次台风来袭,他们的厨房受损严重,打电话叫女儿回家帮着修理。听说我们买了房子,我同学把父母骗到我家,带他们看了我家的新房,并带他们在周围转转,发现好多认识的人,有的是先前的邻居,有的是转弯抹角的亲戚。在我们全家的劝说下,二位老人终于同意女儿为他们买房,并查看了周围待价而沽的几套房子。现在,我的同学正在紧锣密鼓地物色合适的房源,很快就会买下一套。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手中的责任田已经逐步被大户承包,年轻力壮的农民都到城里去打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大多数家庭都已经在人口集中的城镇买了房子,村子里已经没有几个人了。老人们在家中遇到紧急事件,连帮忙的人都找不到。所以,子女们都希望能让老人住在城镇里,医疗、交通、生活等方便多了,这样,在外漂泊的心才能安定下来。当然,我们完全理解老人故土难离的情结,所以,也保留了原先的住房甚至菜地,允许他们有一个过渡的时间。相信,日子久了,也会习惯城镇的生活,从而安心住下。
|
|
|
![]() 菊满南山
|
2015-08-31 17:49:06
老年人就是离不开故土,所以,这是两全的办法了!
|
|
|
![]() 菊满南山
|
2015-08-31 20:24:55
我们街镇上也有商品房了,但老人们不习惯,我给老人买的是上下三层半的房子,平时主要在一二层活动,来了客人才需要到三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