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水榭(本社团不接受非首发稿件,投稿请标注首发,不标注的稿件退稿) 回复本帖
纷飞的雪

纷飞的雪 榜眼

  • 996

    主题

  • 7019

    帖子

  • 36503

    积分

【流年】施立松散文获浙江原创乡土文学大赛二等奖

2015-09-01 10:54:45

本社讯:逝水流年文学社团专栏作家施立松的散文《在鲳鱼礁,抵达梦中的故园》在江浙江日报联合省作协发起浙山浙水浙人原创乡土文学大赛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人物名片】


    

    施立松东海边女子,百岛上生活。有工作,能糊口,本不必煮字以疗饥,实为心逸而奋笔,有百万字付梓,著书多册。喜焚香成字,爱阅书雅人,只因寻常文字也有俗世的温暖。可娱乐,善为伴,能拯救,唯文字耳。

  江山文集: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50032.html


【获奖名单】



一等奖
《锵锵石板声》 章柠檬

二等奖
《在鲳鱼礁,抵达梦中的故乡》 施立松
《故乡马站的风韵》 阎受鹏

三等奖
《我的家在磨心山脚下》 李慧慧
《老家是淳安》 大 喜
《秋风六都》(组章) 王青木

优秀奖
《老巷梵声》 房臣波
《始丰溪》 许 军
《乡村记忆》 项勇义
《我和菜园》 俞亚元
《魂牵梦绕菇民拳》 林 平



【在鲳鱼礁,抵达梦中的故乡】

作者:施立松

http://www.vsread.com/article-542571.html


       曾几何时,我的故园只能在梦中追寻了。
       因为科技园区建设,承载我人生最初泪与笑的村庄消失了,那不高却蕴藏着无数美味野果的山坡,夷为了平地,那不大却有无数鱼虾海螺的海滩,建上了高楼。钢筋和水泥硬化了滋长生命和欢乐的土地,也冻结了生机蓬勃的地气。
      开山辟地的炮声是驱逐令,裂开的墙体在村民的心底划上一道深深的伤痕,村民在扑簌而下的粉尘里,喝下最后一碗粥,收拾起家当,在崭新却逼仄的楼房,重建新的生活秩序。忙时下海闲时上山的生活格局变了,洗脚上岸的渔民茫然无措中离开了熟悉的行当,长满硬茧的手在全新的谋生方式里,像拈起绣花针一样别扭和艰难;习惯于在自家的田园里栽种一家餐中菜肴的村妇,捧着一把去年收藏的瓜果种子,黯然神伤,找不到一方土地可以安放春播秋收的喜悦,没有了耕耘的岁月,时令的轮转变得模糊而惆怅,令人心慌;那些把山坡和海滩当成游乐场的孩子们,只能退守到电视电脑前,把童年时光交给一块冰冷又单调的屏幕,隔着屏幕回味那些海边的嬉戏山间的欢笑;那些远在他乡的人,失去故园的荫蔽,像断线的风筝,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再光鲜辉煌也如锦衣夜行,漂泊感是刻在他们心上的暗伤。
      再没有春来时走向新草掩蔽的小径被花草的清香迷醉的惬意,再没有盛夏里海边游泳嬉闹的快乐,秋后瓜果飘散的芳香只成梦中的呓语,冬日暖阳下到哪里寻一处避风的墙角?
      在一个微雨后的夏日的黄昏,不经意间遇到了鹿西渔港边的鲳鱼礁村,故园的记忆再现了,重叠在斑斑驳驳的虎皮房的石隙间,在屋前屋后瓜果累累的瓜棚下,在家门口竹椅条凳上闭着眼睛听着鼓词的老人的闲适里,在一扇扇吱吱呀呀的木门后。
      这是一个依山傍海的小渔村,二三十座石头房,座座都久经风霜,岁月的风雨在它们的身上留下苍绿的苔衣,水泥顺着石头的缝隙,把墙面画成形状各异的图案,或黄或灰的石色仿若斑斓的虎皮,虎皮房的美称因此而起。
      正是晚炊时分,开在墙上的烟囱冒出缕缕炊烟,长年累月积下的黑黑的烟灰像给虎皮房画了个浓浓的烟薰妆。从一户人家的房前经过,听到一串呼呼噜,呼呼噜的声音,似曾相识,却想不起到底是什么,从敞开的大门探身进去,只见庞大的灶台后面,一个白发老妪正在拉风箱,灶膛里的火光映在她汗湿的满是皱折的脸上,仿佛一朵鲜亮的花在绽放。记忆中,我家也有这样的风箱,每到做饭时,我总抢着替母亲拉风箱,母亲常常会在柴灰里埋几粒蚕豆,土豆,或红薯,作为奖赏,豆香袅袅而起,而我早就垂涎欲滴。许多年过去,风箱声伴随着豆香,清晰地停栖在记忆深处,午夜梦回时,常常如蝶翅翩飞。在这一刻,那些远去的童年时光,那与母亲相依的岁月,悄然回归。
      村间的小路,像一棵长满枝桠的树,每一个枝头都开着一朵虎皮的花。砌上了水泥的路面,粗糙,却十分洁静。路旁各色小草小花恣意生长,狗尾巴草顶着长长的穗,在风中袅袅娜娜;车前草米粒大的紫花,羞怯怯地藏在绿叶之后;蒲公英的毛球球还含在花苞里,像一群一年级的新生,只等下课的铃声一响,就迫不及待地要冲出去;瓜子草从石壁上悬挂下来,像一串串翠色不太纯正,水头却极好的玉琏;艾草青翠,这时节正是她的好时候,像能干的主妇,前前后后都是她当着家。

       小时候,总是在这时节,随母亲上山采艾叶,顶端上的叶芯,煮熟揉出草汁,与米粉一起和好,做成一个个青餜,让出海打渔的父亲带去当午餐,而父亲总会从不多的午餐里省下一两个,带回来给我解馋。冷掉的青餜硬硬的,餜面圆润,艾草的青丝丝缕缕浸润着,像碧绿的翡翠。啃下一小块,慢慢咀嚼着,艾草的香混杂在米香里,有一丝微微的苦。母亲还会把艾草的叶子捋下来,搓成团,晒干,祖母风湿痛了,母亲就用这样的艾团,给她灸,那些天寒地冻的冬夜,满室艾香,祛除了祖母的痛,也驱走冬夜的寒。夏夜里,母亲还会燃一把艾草驱蚊,纳凉的人们在艾香中悠然摇着蒲扇,闲话家常。当夜色降临,鲳鱼礁村,会不会也弥漫着一片艾香的清香?我摘下一捧艾草芯,我要带回给年迈的母亲,她会是怎样的惊喜。
       在一座篱笆墙外小站,满架的蒲瓜,如吊环上的运动员,匀称的身子轻盈地悬空着,身上细细的茸毛透着青葱少年似的蓬勃和生气。架下是一丛丛顶着红红果实的向天椒,圆润饱满,如一粒粒莹亮剔透的玛瑙。凤仙花就开在篱落,红红白白的花,如一只只停在枝上的蝴蝶,仿佛展了翅就要高飞去。想来,这是哪位母亲的闲来之笔,种瓜栽豆之际,也不忘随手放一粒凤仙花的籽,不为收获,只为美丽。渔家夏季最闲,忙于生计的母亲,只有这个时候,才会有些许悠闲时光,凤仙花开得最好的时候,母亲总会去采摘了来,捣碎,敷在我的指甲上,我那未经世事的纤嫩的手,指尖便开满十朵鲜红的指甲花。眼前这一丛凤仙花,又将在哪个小女孩的指尖绽放?多年后,那个小女孩是否也会如我这般,惆怅却甜蜜,柔软却忧伤地怀想着一朵凤仙花?
       沿着小路往上走,只见一座老旧的石头房,三开间,二层楼,石墙黑瓦,朱红的大门上,砌出一块两米见方的匾额,和我的老屋十分相似,只是我家的匾额写的是建造年份1968,而这里却是四个仿宋大字山家小筑,这在渔村,极鲜见。单从这别具一格的四个字,便不难看出主人对这个家的热爱。是怎么样的主人,会给自己的家,起这样风雅的名字。可惜门扉紧闭,屋前的杂草,不多,却长到了门口,苍苔也爬到窗沿下,窗台上一棵艾草,亭亭而立,一付君临天下的傲然。一张竹匾靠在大门边的墙上,经了些风雨,显得乌黑发亮。屋后是高大的梧桐树,茂密的枝叶遮蔽了半个房子,瓦间长出了几棵杂草。想来主人已离开多时,但又不会太久,从屋前草的长势看,最多一个春夏。我相信,不久主人就会回来。倾注过爱和心血的家,怎舍得舍弃?
       在村口,遇到两个小姐弟,五六岁的样子,各拿着一只狗尾巴草,互挠痒痒,嬉笑着,追逐着,在照像机前,却有些羞赧扭捏,晶眸粉颊,透着纯净和天真。我问,爸爸妈妈呢?她脆生生地回答:爸爸在船上,妈妈在补网。这时才注意到,渔港那边传来一阵阵电焊的声音。虽是休渔期,渔民们也不得闲,渔船和渔具的修理,都须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完成,难怪刚才在村里,看不到壮年男女。到乘车离开时,才遇见三三两两回家的人,都是一身汗,一身油渍。记忆中,我也是每日在村口的小路上,迎我的一身汗水,一身疲倦的父兄们,不由得,眼底有些泪湿。
       去鹿西前,有新闻记者要一同前行,看到我们的行程后,他便放弃了,他说他们要反映新渔村建设。言外之意,不难明白。只是新渔村的标准,就是有高楼大厦?富裕而幸福的渔村,更该有这份淡然气质和沉静内涵吧?再怎么新再怎么建设,总要留一个安放心灵,安放记忆,安放灵魂的家园!
      何其幸,在这偏僻的渔村,于不经意间,抵达了梦中的故园。我终于可以安下心来。尽管世事纷繁,时代的风潮如飓风席卷,但还有这样一个小小村落,让那些失去故园的人栖居怀念之情。
      村在鹿西岛东面的小渔港边,岛是东海上的孤岛。从洞头本岛坐快艇,只需半个多小时。我曾多次到鹿西,却是第一次来到鲳鱼礁村。我相信,我还会来。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3

    帖子

  • 18361

    积分

2015-09-01 16:40:31
祝贺施立松老师!
悦悦

悦悦 布衣

  • 8

    主题

  • 342

    帖子

  • 387

    积分

2015-09-01 16:58:37
祝贺施立松老师散文获浙江原创乡土文学大赛二等奖!老师真棒!
施云南

施云南 状元

  • 11

    主题

  • 4074

    帖子

  • 52255

    积分

2015-09-03 07:51:25
祝贺获得好成绩。
一朵怜幽

一朵怜幽 进士

  • 45

    主题

  • 1018

    帖子

  • 10941

    积分

2015-09-03 08:39:00

祝贺施老师,向您学习!

山地731828829

山地731828829 探花

  • 337

    主题

  • 5604

    帖子

  • 17590

    积分

2015-09-03 21:52:51
向作家学习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