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九号周六是我们星月诗话编辑会的日子,快乐社长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竹林子老师的《乡魂》荣获了江山的绝品,这是我们星月社团的第十三篇绝品,这是多么欢喜的事情,大家都沸腾起来。真是众望所归。
竹林子老师用真挚地情感,描写了一段对故乡的独特情结,情深意重,特别感人。老师的丰富的地方语言,熟练的写作手法,无一不让人叹服。推送绝品前,快乐社长曾组织大家进行阅读学习过,竹林子老师的写作功底,让大家感触颇深。真是一篇值得一读得好文章。
【编者按】每个人都都着深深的故乡情节,哪怕是再穷再偏。读完竹林子老师的这篇《乡魂》, 不觉为作者这份浓浓的思乡情所感动,从始至终都有浓浓的乡魂在。在这篇展示故乡风貌呈现自己思乡情的文章中,作者分三个部分按照由面到点的顺序写出了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乡风土人情。黄土岗令自己难忘,不只是因为自己在那里长大,更是因为黄河水泛滥时,全村人爬上黄土岗,逃过了那一劫,而自己的曾祖母却饿死在那黄土岗上。那是爷爷一辈子永远的痛。后来黄河得到了根治,却一直是悬河,这又让自己一直在心里担忧。另外一件让自己难忘的就是黄土岗上有百年柿子树,没想到若干年后的和平时期,却因为城里人想享受绿色公园,有人专门买了去倒卖给公园,让柿子树带给人风景的同时也让人感觉到了某些人的唯利是图。让人难忘的还有家乡的贾鲁河,自然灾害时期,村人就因为这贾鲁河不骨被饿死。曾经河水清澈,后来河水也脏臭不已,而今得到了治理,让久居城里的人们又想沿河而居。而作者更是对故乡情有独衷,誓要落叶归根。一篇情深意重的《乡魂》,是作者心声倾吐,是对故乡爱的诉说。推荐阅读。【编辑:快乐永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7240010】【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50808第448号】
【潇湘竹雨】:
故乡是人心中永远的画境,山水草木,风土人文是那片土地上的精魂,任时光匆匆,岁月沧海桑田,萦绕游子心头的,是对故乡的眷恋。读竹子老师的《乡魂》一文,领略到豫东平原上乡土气息,一幅幅文字画面,牵引着我们的视线,连绵起伏的土岗,怀抱着一个个村落。一辈辈农人与这里繁衍生息。那些岗坡上留下年少的脚印,一些乡村趣事,留在了岁月的记忆中。翻开历史画卷,故乡曾因,母亲河的泛滥,而生灵涂炭,祖辈的苦难,给人们留下很多痛苦地回忆。而今母亲河已经治理,可扔是有些隐患,会与未来的某个时刻爆发,这也不得不让人们犹生一丝忧患之感。
故乡的百年柿树下,是村人们集聚的地方,父老相相亲与这里谈笑风生,拉近情感,连外地人在这里也会很快融入到,这个质朴的村子里。时代变迁,当初的温暖的风景已成云烟,老柿树也随世代烽烟辗转飘蓬,去了喧嚣的城市,这样刻意创作出的自然,还会有天然的美感吗?而今的浮华,掩盖了昨日的朴素,快节奏的生活,让更多人喜欢立竿见影,喜欢绚烂多彩,人心浮躁,世味喧嚣。可怜那颗见证岁月沧桑的老柿树,要去适应城市喧闹。
故乡的贾鲁河,历史悠久,它与历史尘烟中流传下美好的故事,正如这方水土养育出的子民,有着顽强抗争的坚定信念,是战乱年间河水泛滥,是这里的人们有了练就了抵抗灾难的本领,以至于后来的天然灾害,河两岸的野菜成为了村民维持生命的吃食,没有再次出现生灵涂炭的悲惨。故乡河,清澈的河水,留下少年的欢乐,也留下一些惨痛。而今再回故乡,河水清唱着岁月的歌声,一缕缕乡魂,牵着游子的脚步,他年过后,落叶归根,安守故乡山水。
故乡魂,写满了,对故乡山水的眷恋,深厚的韵致,刻画了故乡的山水风物,乡土人文,文章底蕴厚重,文字换面充满了艺术感,如一幅豫东平原上画卷,悬挂于中华大地上。
【烟月吟秋】
当我去认真地读着这篇散文,忽然之间,仿佛走进一幅画卷当中,那些景象置身在我的视觉,听觉,嗅觉。每一个感官都洋溢在一场起起落落的变迁之中,就是这篇文章最让人揪心,难以平静,抑或处于内心在疼痛,挣扎,而是对自己故土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发自灵魂深处的眷恋,怀念之情。
不管一个人生在怎样残破不堪,贫困潦倒的地方,那怕是在沉重的呼吸里成长,而依然,生,养,这些都是难以逃脱的现实问题。我想每一个人都是热爱自己的故乡,因为故乡的根源养育了生命,养育了祖先千百年的劳动与生产,与命相连,情深似海。是割不断的黄河水,斩不断的春风吹又生的野草,扎根在我们的心灵里。
读此文,从作者的笔下,领略到了一个对故乡怀念极致的呼唤,这一声声在文字行间里,如清风徐徐飘过,如江水滔滔不绝。处于一个历史特定下的豫东地区,一个大多人都仰望的灵魂归宿,这个村庄经历了让人与命运多舛,坎坷不平,所有的伤痛能在那个年代经历着。曾经的一切给一个中国村庄,乃至世人,留下的是疼痛,逃亡。甚至是呐喊。生活了世代故土上,演绎着一代又一代的传奇故事。不仅对这篇厚重而富有内涵的文章打动,触碰。看完后,不但文章语言丰富,精美。而且从文章的整个构思上,恰当巧妙。呈现出了犹如一场实景显现在眼前,看来作者对于此文怀着一种极大的信心,满腔的热情。身怀一颗赤子之心,兼备博学的才识,写的气场而厚重。
此文正应时代的召唤之下,在十八大后,中央提出回归自然,重建家园,以人为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规划建设大前提下,写出的这篇文章,感召力与影响力极强。呼吸着大自然界的气息,努力把家乡建设好,保护家园,保护自然。让人人都从中醒悟,不要为了眼前利益,乱砍乱伐,肆无忌惮的去破坏生态环境,还一个美丽的家园。
本文主题鲜明,内容深刻,从上世纪的年代写起,直至今天的时代变化,所给人们带来的感悟与警醒。
【晨夕若梦】
故乡在我们心中总有说不完的话题。那些激情的岁月,那些童年的记忆,在我们的心中魂牵梦萦。每个人都有一段难忘的思乡情结,带着一抹浓浓的乡魂,在我们的心底蔓延,那些回忆在我们的心头回响。一,延绵黄土岗,黄土岗上的记忆让人难忘,山岗上牵着大狼狗捉獾的记忆逐渐的清晰。狡猾的獾在几只大狼狗轮番的攻击中,也没能爬出洞穴,直到捉獾的人点燃了干辣椒和农药六六粉,才把獾熏出洞来。当年黄河发生水患,全村的人爬上黄土岗才逃过一难,在这座黄土岗上栖身,可四周滔滔的黄水不退,仅有的一点粮食吃光了,我的爷爷眼看着自己的亲娘被饿死在黄土岗上却也束手无策,成了爷爷一辈子的痛。几回回梦醒梦散,那一缕缕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情愫缠绕于心头。那座老屋依然屹立在故乡里。可是我的爷爷早已经作古,曾祖母的坟墓也迁到了坡下,随着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村里人只顾眼前的利益,恣意卖土。生态得到了破坏,后来黄河虽然得到了整治,却成了悬河,倘若有那么一天,“黄河之水天上来”,我的故乡我的父老亲人一旦失去大自然的庇护,汹涌的黄河之水成了作者心底的担忧。二.百年老柿子树,老柿子树给乡亲带来的很多快乐,夏日里成了村人的避暑圣地,近些年城市里大搞环境建设,唯利是图的人们买走的柿子树,卖到了大都市里,成了人们观赏的绿化植被。三.悠悠贾鲁河,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悠悠贾鲁河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让百姓们度过了灾难,河水清澈的贾鲁河,成了村人赖以生存的依靠。后来贾鲁河受到了污染,河水又脏有臭,鱼也死光了,家家喝的水里都带着一丝苦涩,家里有钱的都去了城里买了高楼,离开了乡村。近几年贾鲁河得到了整治,河水又恢复了以前的清澈,让久居城里的人又想回到贾鲁河延岸定居。竹林子老师的乡魂大气蓬勃,语言生动细腻,情景交融,古今结合,把浓浓的乡魂展现在读者眼前。故乡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根,念念不忘的魂。纵观全文,文笔厚重,有点及面,有表及里,把这份情与爱,演绎的淋漓尽致。好文章,问候竹林子老师。
【淇水碧柳】
“一勾残月倒悬南天,西斜的月影下,朦朦胧胧隐现一座黄土岗,高岗上散落几堆大小不一的麦秸垛,一棵老态龙钟的柿树兀立岗顶,枯枝的梢头栖息两只睡鸦,树下席地而坐一老翁,手握旱烟袋,烟锅里依稀冒出缕缕青烟。”这是竹林子老师的绝品散文《乡魂》一开始描述的豫东山村的场景。
当然这场景,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就像我们的童年,随着岁月的流逝被时光渐渐湮没。
黄土岗,抓獾采枳,童年的记忆如刀刻斧凿般印在记忆深处,贫瘠而艰难的生活在孩子的记忆中并没有多少苦难,孩子们自有孩子们的快乐。以前的村庄,大都有那么一两棵年代久远的古树,就像竹林子老师笔下描述的爷爷背靠的那棵光绪年间的大柿树,树下每到午饭时就形成简单却热闹的“饭市”,村民们端着饭碗,聚集到树下,一边吃饭一边畅聊,那里是最灵通的“消息传递站”。读着老师的文字,我好像回到了童年的家乡,来到了我们村里的那棵有着三四百年历史的大皂荚树下,那些逝去的乡亲,他们的影像也渐渐在脑海里清晰起来。
竹林子老师的作品朴实厚重,细腻的描述,形象地展现了几十年前豫东农村的风貌,虽然物是人非,但对故乡的回忆之情却如一坛陈年老酒,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醇厚。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在竹林子老师的笔下散发出迷人的馨香,汇集成这篇深情款款,让人魂牵梦萦的《乡魂》。
【毛毛小雨】
每一位游子心中都有一个故乡,都有着自己深深的故乡情结。竹林子老师的《乡魂》正是这样一篇深沉厚重的散文,文章分三个部分展示了故乡风貌,处处弥漫着作者对故乡的那份浓浓情义,令人感动至深。
第一部分黄土岗。从介绍恩师和自己梦里的故乡情景开始,引领着读者步步深入。从豫东大平原那延绵黄土岗上的自然农耕,到年少爬岗摘枣,看大人捉灌等轻松趣事的描写,再到民国27年蒋介石为阻挡日本人南下,而不顾老百姓死活,扒开黄河口,致使死伤无数的历史事件,无不引人入胜,牵动人心。黄土岗在那黄河水泛滥之际,成为屏障,救了家乡村人的性命,但是今天的人们为了眼前既得利益,开始挖岗卖土,致使将黄土岗渐渐夷为平地,望着如今的村落与贾鲁河所处的同一地平线,作者心中满是担忧。失去了黄土岗自然屏障的庇护,村人们再面对汹涌而来的水患时,还有避难之所吗?充满忧患意识。
第二部分,百年老柿树。 那颗百年老柿子树,在作者梦里无数次出现,也是梦境中爷爷背靠着的那颗树。它根植于清光绪年间,历经风雨几百年之久,见证了故乡的沧桑巨变。这颗老柿子树下是村人们避暑和聚会的场所,有作者和小伙伴们年少淘气的身影,也发生过许多具有浓郁乡土气息,让人魂牵梦绕的场景。 如今,老柿子树被城里人看上了,他们为了享受绿色公园的惬意,也不管老柿树是否乐意,是否水土不服故土难离,便硬将它搬迁进了城里,令作者感概不已。
第三部分,悠悠贾鲁河。贾鲁河是一条故乡的河,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村人们靠着这条河,和河摊上遍布的野生植物,渡过了灾荒。它曾经是天蓝水清波光粼粼的河,那满河的鱼虾,滋养和丰富着村人们的生活。后来河水遭到污染,变得臭气熏天,村人们开始离开家园,到外面购置房屋。如今的贾鲁河得到了治理,重新又变得美丽了起来,吸引着久居城里的人想要来这里过远离尘嚣的田园生活。而作者自己更是对这里情有独钟,期望着魂系故土,叶落归根。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这是一篇深邃博大的散文,处处弥漫着作者对故乡的真情厚义,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河流等原生态风貌的保护和忧患意识。浓郁的乡土气息,厚重的历史背景,别具匠心的结构布局,和细致生动的情节描写,共同构成了这篇散文的丰富内涵和框架。文章语言流畅生动,情感质朴浓郁,乡韵乡魂 ,实为佳作,欣赏学习!
通过大家的学习及讨论,大家对作者的写作手法,文章结构,浓郁的乡土气息,生动的文笔,以及文章里的故乡的风貌及人物的情感,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解读。竹林子的文章,博大细致,情景交融,文笔厚重,把深深的情感融于了文章里。整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文字功底和文化底蕴,还让人感受到竹林老师的贺驭文字的能力。这一次赏析,更是大家学习的一次机会,也是给大家提供了一次讨论及解读的机会,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文章链接: http://www.vsread.com/article-572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