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成立不到一个月,可以说评论是渔舟的一大特色,大家本着对作者负责,对投稿在渔舟的作品负责进行
着认真的评论。自建社开始,我们在群里讨论时就把渔舟的评论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不去一味地吹捧作者的作
品,而是一起找不足,使作者写作更加精良。来到渔舟,不光要快乐创作,还能使作者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说到评论的认真负责,首先要说一下我们的副社长柳约。他对待作者的每一篇作品都是认真阅读后,写下最
真挚的评论,让作者在评论中有所受益,大家在和谐中共同进步。
在平湖映秋月的随笔《伯虎轶事》的文章评论中写道:
2楼 文友:柳约 2015-09-08 15:07:01
有所思,有所叹,一篇上好的读书随笔,围绕主题,文章内容若能再丰富一些,想必会更加完美。
直接指出文章的不足,写出文章的亮点,虽然只有寥寥几句,但是已是精华的评论。
在回味的《世事如棋》的小说给予的评论更是肺腑之言,有了很好的建设性意见:
2楼 文友:柳约 2015-09-06 23:45:32
第一人称小说给人的代入感确实比较强,利于主观的心理描写,使读者在阅读伊始就能很顺利地进入小说,
此文看似平淡,然而一旦深入也别有一番风味,只不过阅读下来,通篇没有出彩的句子,这是颇为可惜的,
在气势上输了几分,稍稍影响了小说的完美。
柳约作为渔舟重要的管理者, 他对待文字一丝不苟,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就得到了渔舟人和投稿作者的一
致认可。他一直坚守着渔舟发稿审核的重任,自己还笔耕不缀,一直处于最佳的创作状态中。他的评论是渔舟
的典范。
评论对一个社团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作为评论部长的骄阳,更是尽职尽责,在他的带领下,渔舟评论
有了自己的特色,而且还要一直保持下去。
在马仲良老师的小小说《一枚戒指》的文章评论中,骄阳这样写道:
2楼 文友:秋日骄阳 2015-09-05 19:22:28
再读马老师的这篇小小说,与以前看过及编辑过的作品比较,这一篇感觉差了些火候,缺少了某种味道。
但我们依然可以在马老师的文字中感受到社会现实的种种状态,发人深省。老年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的需求应
该受到社会的重视,他们需要的不只是衣食无忧,更需要精神上的一种依偎和支持。不知道本次编辑马老师是
否满意,有理解不到之处,还请见谅和指教。
在桃园野菊的文章《我可以爱》的文章评论中,再次看到骄阳的细致与认真:
5楼 文友:秋日骄阳 2015-09-12 10:18:07
或许是我先见了一篇以朱安口气写就的文章,于是有了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鲁迅先生反封建的斗志在对待
母亲安排的婚姻上似乎并不够坚定,所以才有了朱安这个妻子。朱安是母亲的太太,所以她顶着有名无实的夫
妻名分给周老太太养老送终了。她有爱吗?!有这样一句描述。“她爱丈夫,忠诚于丈夫,一切寄托于丈夫身上,
但是她不懂得他的心,不懂得他的事业。他们甚至将一只箱子和箱盖分两处摆放,一处放洗好的衣服,一处放
要洗的脏衣服,为的是将接触减到最少。”朱安的悲剧似乎是封建社会造成的,但其中就一点儿人为都没有吗?!
其实,感情这种事情难以理论。一个伟大而神圣的爱情背后,却也是另一段爱的悲戚与荒凉。或许,这就是人
世常情!没有什么是纯粹的!“我可以爱”这句话朱安或许也在心里说过!
作为评论部长,骄阳是称职的,也是被大家认可的。他总会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精彩瞬间。
副社长凌江雪在审核作品时更是体现了渔舟特色。
在柳约的文章 《第九杯茶》的评论中写道:
2楼 文友:凌江雪 2015-09-10 12:50:50
从结构上看,这篇文章似乎是想层层递进深入的,到最后升华主题,不过从各部分的内容看,彼此间的关系
似乎是并列的,没怎么有递进的感觉,导致有些道理像是泛泛而谈,不太能够引领读者的思维。如果这些茶背
后蕴涵的不只是几个哲理,还有根据其特点对应的不同人生阶段或境界,这样会不会更好些呢?
赞赏与建议并存,把渔舟评论的特色彰显的淋漓尽致。
她在马老师的作品《回不到从前》的评论中写道:
3楼 文友:凌江雪 2015-08-28 22:10:47
读完这篇小说,由内容引发的感动、感慨自是不会少,然而我想说的是这篇小说的结构还不是那么完美。
根据作者的叙述节奏来看,故事发展整个都是细致缓慢的,而主人公的变化和后半生结局却显得那么仓促,
前面是娓娓道来,后来几乎是故事梗概,后面的笔力明显弱了下来。如果按照我读的感觉来看,这篇小说应
该是个四五万字左右的中篇,甚至可以写成十几万字的长篇。另外,第一部分尚世林结婚时那种贫苦却简单
的幸福以及淳朴的民风与后面尚世林儿子结婚时的豪奢场面以及尚世林在儿子婚礼上的格格不入形成鲜明对比,
对突出主题有很大帮助,但是第一部分关于敬酒场面的描写我认为笔墨稍稍有些多了,这样更加显得后小半部
分叙述简略了。关于小说,马老师才是老师,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希望老师不要见怪才好。
这样认真对待作者作品的评论,在渔舟的评论中随处可见,渔舟人就是这样用一颗真挚坦诚的心和大家用文字
去交流,为了建设一个有特色的渔舟而努力着。
渔舟,在江山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它还很稚嫩。但是,渔舟人会坚守自己的信念,跟随着江山的脚步,在
正文学的领域中,走出一条具有渔舟特色的社团之路。
渔舟,在这个秋天杨帆起航了。渔舟人在这个秋天开始收获着渔舟的希望! 可圈可点的渔舟评论更将继续保持
下去,让它成为渔舟的一大亮点,让更多的作者了解渔舟,走进渔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