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舞飞扬 论坛 回复本帖
宁心

宁心 秀才

  • 13

    主题

  • 80

    帖子

  • 1101

    积分

【轻舞】龙池行

2015-09-29 10:54:39

 我终于坐着车行驶在这条不很宽的乡间水泥公路上,目的地是昌邑抗战时期的革命根据地——龙池镇。心里装满了凝重和肃穆,这是我接到市政协组织的《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书画采风活动》的通知时,兀自给自己添加的一种情愫,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直面和靠近那段沉重的历史。

   从县城到龙池只有半小时的路程,从现实走向历史却是长长的一段时空。我是虔诚的朝拜者,却不是心无旁骛的穿越者,当我的眼睛望向窗外时,便被外面的景色迷住了。

   太阳温和如玉的眼眸正在俯视着安静的大地。原野上,有长风在吹拂,有农人在劳作,那片覆盖了金黄麦茬的田地里,有刚刚探出头的玉米苗正在撒着欢地向上生长。道路两边的树木理直气壮地伸展着臂膀,茂密葳蕤的枝干把头上一小块天空涂鸦成浓郁的绿色,使这原本枯燥的乡间公路,有了天然的绿色长廊的万种风情。

       70年的时光已经漫过,枪林弹雨已经很遥远。这块曾经硝烟弥漫的土地,已经变得富饶多彩,成了使人向往的北方的小江南,在“红色根据地”之外又有了“江北百塘镇”的美誉。

   龙池镇内有120余处池塘,随处可见水的灵动。车窗外一晃而过的荷塘和芦苇,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鸿一瞥的触动。就是在这样如画的景色中,我们慢慢走近历史。当车子停在白塔村外陈干将军墓,历史沉重的大门被我们用纤细的双手“吱呀”一声推开了。

 陈干将军墓是一个坐北朝南的院落,门前是一条主干道,有整齐的院墙,镂空的院门。院内树木参天,七月如炙烤一样的炎热被绿色的树冠成功阻挡在外,保持了一院的清凉静谧。一行人放轻了脚步,收起了喧哗,或慢步瞻仰或驻足凝视,每一颗心灵都变得干净虔诚。院落中间有一条小路,靠近大门的路两旁安放着几块有记载的石碑。将军墓在院子的最深处,圆形的墓和高高的墓碑静默在翠影里。站在墓前,我合了双手,在心里轻轻问候和祈祷,请沉睡的英灵原谅我们冒昧的惊扰。

       拜别将军墓,我们去了陈氏家庙。陈氏家庙在陈干将军出生地东白塔村内,房屋是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房顶灰色的廊脊上排列着的一行惟妙惟肖的神兽,上翘成弧形的檐角,正堂前廊上有着精雕细刻的廊檐。家庙里供奉着陈干将军的遗像和陈干将军献身革命的历史记载。

       七月的庙里异常闷热,高温在收缴着每一个朝拜者身上的汗水。大家都静默伫立,仔细聆听讲解员用本乡本土的语言给我们讲述每一段故事。讲解员详细描述了1922年陈干将军被各界推举为中日谈判代表,又被北洋政府任命为“鲁案第一部委员”,在《鲁案》接收过程中,不畏列强欺压,维护国权的经过。“并非为日人谋办善后”,“对鲁案应争主权,不争浮利。争土地不争房子。争永远不争暂时。宁受其强权一时压迫,决不由我辈认可半个字。”陈干将军铿锵有力的话语穿透漫长的历史时光,讲解员用沉稳浑厚的声音说出来,落地有声,振聋发聩。

   我们到达烈士祠堂时已接近正午。建于1945年的烈士祠堂也是传统的民国建筑风格,灰瓦白墙,四合院的布局。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庄重威严的大门上方,挺立着两棵小树。西面是一棵梧桐树,相隔半米的东面是一棵槐树,两棵小树都是半米多高,枝叶看上去有点稀疏,身姿却是从容挺拔,就像站立在祠堂门楼上的两个哨兵。看到这两棵自然生长的树,我心里突然一颤,想起岳飞墓边的那幅名联,不禁随口吟道:“绿树有幸伴忠魂。”

  只见大门内有一堵类似屏风的灰墙,墙的后面是一个民国风格的亭子,亭子正中央矗立着“浩气参天”烈士纪念碑,纪念碑背面镌刻着391位抗日殉国的烈士。这个占地16亩的祠堂安息着527位烈士的英灵另外136位是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期间牺牲的烈士。

     “1938年瓦城起义,建立了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支队。后来,从寿光来的第八支队也会师瓦城,点燃了潍北抗日斗争的烈火……”祠堂解说员用悲壮的声音讲述着英雄们的战斗故事,我们屏住了声,任由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出现在脑海里。

 穷则思变,国难兴邦。看着自己的国土被掠夺,看着自己的同胞被宰割,原本是犁田种地的血性汉子,毅然拿起武器奔赴疆场,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用自己的铮铮铁骨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为100多年来多灾多难的祖国赢得了70年前的那场彻底改变了历史命运的胜利。

 我们走出烈士祠堂,历史重新被关在那两扇写满沧桑的大门之内。看着眼前树成荫花成行的老区新貌,我禁不住在心里默念:安息吧,我的英雄们。你们的精神已经图腾成民族的风骨,激励着国人不负今生,不畏未来!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