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务管理 回复本帖
江山编辑部

江山编辑部 童生

  • 807

    主题

  • 1167

    帖子

  • 684

    积分

浅谈文言文的评点阅读

2015-11-01 20:12:18

本人简介:驴鸣,姓名杨俊。生于山西闻喜。高中语文高级教师。从小酷爱文学,高中时编发手写体《信风》杂志。学生时代及工作之初有《龟裂的楼梯》《永存的希望》等多篇诗文获奖,曾将自己所写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先后选编为《猛醒集》、《意外集》、《梦境歌》、《塞上的梦》和《中条绿梦》等作品集。进入新世纪前后开始研究阅读和写作,近年更是热衷于文章的鉴赏评点,均有一定的成果,发表相关文章二十多篇。20098月出版《高中文言文评点》一书。20148月在中华散文网、《诗潮》杂志社等举办的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中荣获二等奖。20156月底进入江山文学,至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十几万字。近期正着手选编自己诗歌散文小说合集《青春有痕 文学如梦》一书。

                 浅谈文言文的评点阅读

                                 情暖笔尖社团主编驴鸣(主讲)

     尊敬的江山领导、社团领导,老师们,文友们,大家晚上好!

     我今天的讲座题目虽名为《浅谈文言文的评点阅读》,其实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我对经典文言文个性化阅读的片段

或全文的展示。因而其题目改为《文言文个性评点阅读展示及简单说明》也许更好!但题名既已流播,不好更改了。祈望

大家看重内容。若今晚所讲或说展示对大家阅读文言文有帮助或启发,我会不胜欣慰!再说一点,就是所展示内容

中文言的段落篇章颇多,我发至平台的速度尽量慢点,给大家较多时间阅读,体会我的个性化评点。

有不到之处,敬请谅解!下面就开始今天的讲座。

    我们知道,从1918年5月鲁迅先生发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至今,白话文形式的文学走过了近百年。也就是说,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文学的绝大部分都固化在文言文里。写作是一种精神、思想和情感的输出性活动,而文学阅读无疑是精神食粮的输入了。没有很好的文学阅读输入,很难有精彩的写作输出的。鉴于此,我们只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向老祖宗的文言文学习,同时从外国文学中汲取营养,这就是毛泽东主席所说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今晚主要讲讲文言文的评点阅读这一块。我所选取的文言文段落、文章都是高中语文课本内的课文,其评点也都是我自己研读后的所感、所思、所悟。不奢称赞,不求认同,唯望示意。争取今晚所讲对大家阅读文言文有所助益和启发。我讲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开场白】

一、 文言文评点阅读的作用、好处。

二、列举经典文言文段落、篇章体味作者在内容主旨、结构谋篇、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匠心之处,以及其表达的情趣、理趣。

三、开展评点阅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结语】

说实话,文言文评点阅读操作起来我还可以写出点滴感受、感想、感悟,但要给别人讲一讲着实很难。我们情暖笔尖社团社长峥嵘岁月女士给我布置了这样一个讲题后,我犯难了好一阵子。开始我想按照内容主旨、结构谋篇和语言表达等方面来讲一讲,但一着手就行不通。因为这样每讲一个方面就需要把一个个段落、篇章显示出来,而显示出来却只讲了一个方面,太可惜了。考虑再三,我准备列举一些经典文言文段落、篇章综合来讲,争取讲清讲透,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以上可看作我这次讲座的【开场白】部分吧。

一、文言文评点阅读的作用、好处

1、对文本精心而细致地梳理、品评和引申,有利于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文本。

2、体察作者行文和表情达意的匠心之处。

3、培养阅读文章纯正的审美情趣和理趣。

4、引入对生活、生命、社会、国家和民族等方面深入甚而哲理性的思考。

从诵读角度来说,评点解读文本,方能读出其中“三味”——滋味、趣味和意味。(滋味:读得朗朗上口,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抑扬顿挫;趣味:读出其情趣、理趣;意味:读出其意外之味。)

关于评点阅读的作用、好处,试举一例:

《水浒传》潘金莲引诱武松吃酒一节,施耐庵将潘金莲言行情状一路写来,潘金莲“叔叔”长“叔叔”短一路叫来,金圣叹“叔叔一”“叔叔二”“叔叔三十八,叔叔三十九”一路标注而来。小说接着写道:那妇人欲心似火,不看武松焦躁,便放了火箸,却筛一盏酒来,自呷了一口,剩了大半盏,看著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写淫妇便是活淫妇。○以上凡叫过三十九个“叔叔”,至此忽然换作一“你”字,妙心妙笔!】

二、列举经典文言文段落、篇章体味作者在内容主旨、结构谋篇、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匠心之处,以及其表达的情趣、理趣

1、选读《荀子·劝学》开头两段及评点: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开宗明义,论点鲜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学之不已如滴滴提纯,蓝中取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学之不已犹日日渐寒,水之为冰。)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学之不已像节节輮之,直木为轮。)故木受绳则直,(学之不已犹寸寸绳之,曲木斫直。)金就砺则利,(学之不已如点点砺之,钝金磨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日日学之不已而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学不已在渐变渐成。]

【评点语句解说】

像节节輮之,直木为轮:古人做车轮应是将直木蒸热蒸熟后一节一节地弯曲起来,形成圆形车轮;犹寸寸绳之,曲木斫直:不直之木用墨绳一寸一寸量直砍直或锯直;如点点砺之,钝金磨利:钝刀钝剑一点一点磨而锋利。

【整体解说】

我们很多人从小就朗读背诵《荀子·劝学》这样的段落,也清楚知道全文是论述“学不可以已” 这样一个中心论点的。但是否有人真正思考探究过第二段的几个比喻与论点的关系呢?即:几个比喻何以能证明“学不可以已”呢?我问过所教学生,甚至也问过一起工作的同事。很多师生能看出这些比喻中有“深化”“强化”的意向,如:蓝草中提取了靛青,水变成了冰。但看不出其“不已渐变”的意思。通过我如此的评点,直接将两个方面点了出来,尤其是点出了“不已渐变”的方面,这有利于读者解读这几个比喻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2、选读欧阳修《伶官传序》结尾段及评点: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方其盛也,天下豪杰难兴。人性如此。)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及其衰也,数十伶人趁危。人性如此。)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身死人手,为天下笑。”《阿房宫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与此皆八字写尽天下不仁贪奢亡国之君!)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昏君如此,明君如此;小人如此,君子如此。)岂独〈溺爱〉伶人〈才如此〉也哉?(古之君王不乏溺权而亡者,不乏溺利而亡者,不乏溺色而亡者,不乏溺佞而亡者,不乏溺饮而亡者!)

【整体解说】

此段评点语句一目了然,不再赘言。(后面文段的评点语句意思一目了然则不再提及)

此段重在对内容评析引申,不乏理趣。

后唐庄宗强盛时,天下豪杰受其打压,难以兴起;等到他衰落时,几十个原来他无比宠幸的戏曲乐人就将他围困而身死。这不是人性“毒”和“阴”方面淋漓尽致的表现吗?翻开泱泱中华几千年历史,这类的事举不胜举啊!

结尾评点列举出古之君王因溺爱宠幸五种人而身亡,其实现实中何止是五种人呢?我们知道,历史上还有因沉溺宠爱动物或其他事物而亡身的呀!不只是君王,我们平民百姓不也经常表现出沉溺外物而不能自拔吗?比如现代社会中的赌博、吸毒等,或钱财损尽,倾家荡产,或走向违法犯罪,身陷囹圄甚至伏法就戮啊!

再指出一点,可能大家已经看到,文言文评点还包括文本省略部分的添加之语。如我在文中的〈溺爱〉〈才如此〉。(后面文段出现这种情况不再赘述)

3、选读韩愈《师说》两段及评点: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就道不传也久矣!从师受业不传也久矣!从师解惑不传也久矣!)[知其然也。]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感叹点出论及方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从师而问和耻学于师,圣益圣愚益愚。]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择师教子和其身耻师,小学而大遗。]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不耻相师和聚笑从师,智反不能及。]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知其所以然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此三句可放在“官盛则近谀”之后,与以上作一层读。)[本段主要用对比手法分三层从生而有惑方面论述“从师解惑”。]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点到“从师就道”。明眼看大师手笔无漏。)术业有专攻,(点到“从师受业”。明眼看大师手笔无漏。)如是而已。

【评点语句解说】

从师就道不传也久矣!从师受业不传也久矣!从师解惑不传也久矣!这三句属于解读评点。开头作者不是开宗明义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吗?“师道之不传”肯定是这三个方面不传承了啊!点出即知。

【整体解说】

这两段内容较简单,重在对内容解读梳理,点出大师手笔。

注意我在评点三个层次内容时所用语句,追求其整齐且正反相对——整齐相对也是一种美啊!

前段重点论述“从师解惑”,后段点到“从师就道”“从师受业”。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唐宋八大家之首”,为一代宗师,写文章不会有疏漏的。你看他提到老师作用的三个方面,重点论述其一,点到其二。因而我不由感叹:明眼看大师手笔无漏。

4、选读杜牧《阿房宫赋》一段及评点: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不可不在意以句首一个“使”字铺陈;用物惟尽。)[铺陈渲染阿房宫建造之纷奢。]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不可不在意又以句首一个“使”字铺叙;逼民惟反。)(四句铺叙,简而有力;既显出秦灭之速之哀,又重在感叹阿房宫被烧的可惜。)

【整体解说】

此段在点出“使”字领起句铺排的效果。读者可能但见文中二“使”字,而没有意识到它其实应该出现九次以渲染啊!如:使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使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使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再如:使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使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九”在古代是个怎样的数字呢?代表多啊!“九”句铺排淋漓尽致地揭示出统治者不惜民力,用物惟尽;不得民心,逼民造反。

结尾四个短句铺排铺叙,简而有力;既显出秦灭之速之哀,又重在感叹阿房宫被烧的可惜。

5、选读杜牧《阿房宫赋》结尾段及评点: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天作孽,犹可生;人作孽,不可活。)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假设论证,灭六国者六国。)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假设论证,灭秦者秦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人性使然,发人深省。西方历史学家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如果说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借鉴的话,那就是它没有提供任何借鉴。试想我们泱泱中华几千年,残杀统帅自当统帅,推翻王自称王,打倒皇帝自做皇帝,可知矣。]

【简单解说】

此段点读、引申,品味理趣。

6、选读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两段及评点: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廉蔺一武一文为赵王左膀右臂,赵王庆幸,赵国有幸。)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武中有深谋,赵王庆幸,赵国有幸。)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相如文中有真武,赵王庆幸,赵国有幸。)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整体解说】

这两段重在解析、引申,品读趣味。

特别点出的是,为了让大家体味廉颇蔺相如都有文有武、赵王庆幸、赵国有幸的理趣,特将两段并为一段来读,这样更连贯,体验会更深切。——我们知道,古人的文章原本就不分段落、没有标点的啊!

7、选读司马迁《鸿门宴》一节及评点: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写作之道,贵在有变。你看司马之笔,写项王、项伯东向坐,写亚父南向坐,由合写二人到单写一人,一变;之后紧跟一判断,交代亚父其人,二变;写沛公北向坐,写张良则用一个“侍”字,契合身份而合乎情境,三变。俗笔一定四个“坐”字连矣。)

【简单解说】

一读可知,毋庸赘言。

8、选读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开头两段及评点: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特写镜头。从建立战功、朝中官位和对外影响渲染廉颇身份地位。)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小写镜头。交代蔺相如身份地位。)

【简单解说】

司马迁在文章开头写廉蔺二人就有意分别,正像影视人物出场一般,写廉颇用特写镜头,注意我在评点中用“渲染”二字;写蔺相如用小写镜头,仔细我在评点中用“交代”二字。

9、选读《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节及评点:

(邹忌)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妻一样问法。)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眼中形貌,偏爱溢于言表。)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问妾另样问法。)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妾眼中形貌,畏惧简而重复。)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问客又样问法。)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眼中形貌,恭维言不由衷。)[三样问法,三样笔法,语言婉变,心理尽现。]

【简单解说】

此节侧重评点写法。身份地位有异,言行表现不同。

10、选读归有光《项脊轩志》末三段及评点:

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此”,项脊轩也。行文之人常常有意,读文之人往往无心。)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此句疑有标点误。前应为“。”,后应为“,”。不然,先妣终生曾至此一次邪?应为多次中的一次,老妪多次对“我”提起啊。真不知哪位权威者曾如此标点,误用至今也。)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借老妪之口述先妣之事之语抒悲情——对母亲的追念。)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以祖母欣喜欣慰语及家事抒悲情——对祖母的思念。)

……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用妻子嫁来轩中事及转述其小妹语抒悲情,即以轻快之喜反衬心痛之悲——对亡妻的怀念。)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人死而物盛,无声胜有声,无情尽含情。——此情绵绵无绝期。)

[凡写三位女人,写母亲用一节,写祖母用一段分两节,写妻子用两段;重在用语言表情感,写母亲用老妪转述语,写祖母用其欣喜欣慰语,写妻子用其转诸小妹好奇语。笔法语事变幻多端,一如此哉!]

【整体解说】

上面三段凡写怀念三人:母亲、祖母和妻子。体味其写法多变和情感意蕴。同时三者都是先概述其抒悲情的写法,而后点出怀念的对象。力求整齐,凸显其美。

开头评点也提到作者有意而读者无心,以及后人标点之误的辨析。

结尾以物怀人,人死物在,物是人非,意蕴绵长,此情绵绵无绝期。

11、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文略)内容评点:

宇宙万物,变幻多端;人世百相,演绎无穷。天下为文各有技法。读介甫此篇,连连喟叹:游记之文亦可如此写哉!读后深思:文不在写什么,重在怎样写,其要旨在表情志也。

【简单说明】

王安石,字介甫。此篇虽名为《游褒禅山记》,而全篇极详尽地写了游山之后洞和路上仆碑,以阐发哲理。其余则极略写或不写。

欧阳修《伶官传序》(文略)题目评点:

本文题目《伶官传序》,而全篇写庄宗盛衰,赞叹感慨,推究事理。世之有《师说》、《马说》,此篇不可名谓《庄宗说》或《庄宗盛衰说》邪?

除第11条外,以上的评点段落,基本上是想按照解读内容主旨、评析写作技巧、品评情趣理趣的思路来安排,也不知是否达到了目的。

下面我再选韩愈《祭十二郎文》一部分和《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五人墓碑记》全篇的评点作以展示。

12、静读韩愈《祭十二郎文》选段及评点:

(说明:本文是韩愈为其早逝的侄儿十二郎而写的一篇祭文。)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先从自己身世凄苦起笔。)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嫂叔侄为兄送葬,归葬一。)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先自己叙出。)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后由嫂说出。)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再忆起何悲!)

[从家庭衰微谈及叔侄关系:两世一身;少时十几年未曾一日相离。]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再从自己入京分离说起。)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叔归宣州视侄。)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叔往河阳遇侄。叔侄同为嫂送葬,归葬二。)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侄来汴州省叔。)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侄不果来汴州,不果来一;遗憾之情溢于言表。)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侄又不果来徐州,不果来二;遗憾之情溢于言表。)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宦海动荡难聚,惟图归乡家居。)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世事难料,生命无常!)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人之常情,生之恒事。)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假设至位,悲情裂肺。)

[从宦海动荡叙及离合无常;叔侄永诀,绝无相会的无尽酸痛。]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引去年书信,以“而”领起铺排三句作一气读,渲染身衰。)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又以书信形式从自己体弱身衰先死恐侄无尽悲痛说起。)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生死路上无老少,黄泉地下分强弱?)(一提“少者长者”,以示出乎意料和极度悲痛。两方面合而反问。)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乎?(三问作一气读,疑虑重重。二提“少者长者”,两方面分举反问。文句之形变,退之为能!)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三句作三句读,沉痛确信。)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天理难以推测,身寿不可明知,自古一然,至今尤悟!)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叙今年感觉,形象地摹写身之衰微。文句之形神变,退之为能!)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两次假设,似欲尽速结束分离和悲痛,而正传达出悲痛至极且无尽也。)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

江山编辑部

江山编辑部 童生

  • 807

    主题

  • 1167

    帖子

  • 684

    积分

2015-11-01 20:14:51

13、静读《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全篇及评点: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开篇如命悬,抓人眼、心、肝。)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围郑理由。)(秦围郑无理由,暗示其能被口舌说动而退师。)晋军函陵,(晋军气势。)秦军氾南。(秦军气势。)[此段作事件序幕。]

佚之狐言于郑伯(可想见郑举国之慌乱,而不着点滴笔墨,只为速引出烛之武也,极省。)曰:“国危矣,(三字简括客观形势。)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不可不知此前谈形势、举理由、渲气势、言郑伯、说国危,全为此一句也。提出主观应对之策。)公从之。(极省笔墨。)(郑伯费周折找来烛之武,费口舌阐明形势和意图,费耐心期许人家应承,一个表结果的“辞”字全省矣。)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为“辞”作铺垫。)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为“辞”找理由。)(老先生此回答好极!凡妙语意境有三:言内之意、言外之意、意外之意。先生言内之意是,如今我老了,干不成什么啦;言外之意是,如今我老了,胜任不了此事啦;意外之意则是,如今我老了,你怎么早不用我呢?)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郑伯何过之有?不过是让烛之武见秦君退围师的一个人情理由罢了。)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不过是让烛之武见秦君退围师的一个利害理由而已。)许之。(极省笔墨。)

夜缒而出,(极省笔墨。)见秦伯(极省笔墨。)曰:“秦、晋围郑,(叙客观事实。)郑既知亡矣。(言主观判断。)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句中“敢”应为“岂敢”之意,句末“。”应为“?”。言外之意即亡郑于你无益也。)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就事论事。亡郑事难。)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亡郑于你有害。)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舍郑对你有益。)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君已知晋负秦曾恩将仇报。)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君应虑晋阙秦后将肆其西封。)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点明根本利害,希望只是客套,考虑不必考虑。)秦伯说,与郑人盟。(说服结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说退秦师。)[为文之道,有重首尾,不可不知本文至此,从题目至结构至情境已相当完足矣。]

子犯请击之。(笔墨极省。)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不击理由一。)失其所与,不知;(不击理由二。)以乱易整,不武。(不击理由三。)吾其还也。”亦去之。(晋师自退。)[此段作事件尾声。]

 【简单说明】

此篇评点涉及了评点的多个方面,真真是无法一一列举。老师文友们参照上面示例细读梳理吧!

强调其中一点——“妙语意境”:“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老先生此回答好极!凡妙语意境有三:言内之意、言外之意、意外之意。先生言内之意是,如今我老了,干不成什么啦;言外之意是,如今我老了,胜任不了此事啦;意外之意则是,如今我老了,你怎么早不用我呢?)

 14、静读张溥《五人墓碑记》全篇及评点: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为谁?蓼洲周公何由被逮?激于何义?怎地死焉?开篇极简括,勾读欲。俗笔定列五人姓名如大堤之上者,后即详述其事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一提贤士大夫,赞之。)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废魏阉祠谓国之大事,除其址葬五人谓吴之大行,立石其墓之门旌其所为谓人之大彰,是谓“盛”矣!)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草野之无闻者,其疾病而死,皆没没。)独五人之皦皦,(激于义而死之五人,独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夸张哭声,突显其冤。正与“吴之民方痛心”相合,更与后文“赠谥美显,荣于身后”遥遥相应。)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五人者至此名现,情境使然。)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葬于墓者五人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渲染其死得英雄。)有贤士大夫(二提贤士大夫,赞之。)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脰函之,卒与尸合。(葬于墓者五人脰尸全也。)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古之极刑之人可怜,凌迟者求速死,砍头、分尸者葬而求尸全,尸未得全者求尽可全,不得尽可全者,求衣冠也,因之后世有衣冠冢之说。)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讽尽天下官位愈高慑于淫威者愈烈。)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位卑学浅而明大义挺身出。)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吾郡一击,大阉一畏;圣人一出,道路一死。)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确可谓是。)

由是(即大阉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终至投缳道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生不如死。)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死比生荣。)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令生无荣。)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记碑明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三提贤士大夫,明之赞之。)

【简单说明】

此篇评点亦涉及多个方面,恕不列举。

强调的是,对此文开篇写法的评点,以及第一段末一个“盛”字的品味;中间五人头、尸全乎安葬的情味评点(自己感觉评点最妙之笔都以蓝色字体作以标记)。

 三、  开展评点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以上文言文段落和篇章的评点阅读示例,也许大家一定看出,文章尤其文学作品的阅读,一定要抓住三个语词:情境、审美、趣味。舍此,就谈不上好的文学阅读,精的文学阅读,妙的文学阅读。更谈不上文学作品的阅读评点。

常言道:下得硬功夫,学下真本事。文言文评点也是如此。要想真正理解、领悟、解读并品评出文言文的趣味来,就须下功夫阅读、吟诵甚至熟背一定数量的经典文言文。惟其如此,才可能将自己渗透进去,即将自己的思维、思考乃至思辨如水、血液一般地渗透到如带色之绵的文章中,渗透得越彻底,其着我之色才越浓厚,而后解读、品评得才会更精彩,更深刻,更个性。

最后谈谈阅读评点与阅读点评、读后感的区别。我觉得,阅读评点主要在审美趣味的品评、点悟上,用一个形象化的成语来描述它挺恰当——“狗尾续貂”。而阅读点评是抓住文中一点来评价其得失,即使评价多方面或整体也常是点到即止,一般不会太深刻;读后感则是在读完文章后有述有议地将自己的感受写成篇章。如果最简洁表述的话,阅读评点就是“狗尾续貂”的零星的甚至一闪即逝的阅读灵感,阅读评点则是理性抓点或面分析评价,而读后感却是缘“感”成文。

以上几点纯属个人看法。不妥、不确或错误之处望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总结语】

可以说,文学作品的评点无所不评,无所不点,评是评析、解读,点是点拨、领悟。大到篇章文段,小至用词标点,无不涉及。语词用得是否传神,语句表达得是否精妙,段落安排得是否机巧,篇章完成得是否圆润;对内容主旨的解读,对篇章结构、语言表达的匠心,对由此而形成的情趣、理趣的品味;都需要精心而仔细体会才有所得。当然,要做好文章评点也离不开自己的人生阅历、生活感悟、生命体验,以及阅读涉猎的广度,对问题思考的深度等

今晚我所要讲的《浅谈文言文阅读评点》课就到这里。希望这些内容能对大家阅读文言文有所助益,或说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那样我就欣慰之至!非常感谢大家耽误宝贵时间陪伴!

再次感谢!再会!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