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务管理 回复本帖
林儿

林儿 探花

  • 220

    主题

  • 1300

    帖子

  • 15764

    积分

短篇小说写作的几点体会

2015-11-08 20:12:10

    旷达人生,真名胡军,系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的一名普通的文学爱好者。自与江山文学网结识以来,先后担任荷塘月色社团小说副主编、主编一职。作品主要以都市情感生活类的小说为主,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包括一篇未完篇的长篇在内,总共已经完成十多完万字的小说创作。

                                                        短篇小说写作的几点体会

                                                                 荷塘月色社团小说主编旷达人生(主讲)

江山文学网的各位老师们,大家晚上好!实不相瞒,当得知自己获得一个与众位老师交流的机会时,我的心情既激动不已又惴惴不安。激动的是此次机会难得,不安的是我才疏学浅,担心交流的内容存在着异议,或是自己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惹得众位老师笑话。要知道,我们江山文学网的各位老师那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啊!和众位老师相比,我顶多算是一个涉世未深的毛头小伙。 说到短篇小说的写作,我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写作心得、诀窍。我也如此。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实际的写作过程,从见、悟、学这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写作短篇小说的体会:  

一.写作短篇小说之我见  

小说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既可以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也可以反映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这也正是我逐渐迷上写作小说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那么这三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  

首先,我来说说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试问:一篇精彩的小说留给读者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有人说是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吸引了自己;也有人说是小说的故事情节吸引了自己。事实上,人物形象的塑造才是整篇小说的重中之重。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但人物各有不同。在我的认识里,小说的人物形象具备个性鲜明,独一无二的特点。就像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篇小说的内容我已记得不大清楚了,但“窃书不能算偷书”所透露出来的孔乙己迂腐的个性,却令我至今难忘。每每回想起这个人物形象时,心中感慨万分。反观我的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就不具备“独一无二”的特点。《下一站,是幸福》中的“我”,《远去的爱恋》中的“我”,《婚变》中的孙浩……现在回看起来,我发觉这些人物形象大都是带有共性的。  

其次,我来说说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相比人物形象来讲,故事情节每次都要做“无名英雄”,也可以说故事情节是要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我认为一篇优秀小说的故事情节方面,至少具有以下3个方面的特点:  

a.贴合于时代背景  

其实,每一篇小说在创作之初都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作引导,那就是时代背景。我不主张作者去创作和自己不属于同一个时代的小说,除非是作者的积累达到一定的层次,要不然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b.给人以启迪、思考  

我认为写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人们阐述道理、弘扬精神的。一篇优秀的小说理应带给人们思考的空间。就拿我的一篇文薄理浅的小说《婚变》为例来说,由于丈母娘的横加干涉,孙浩和小羽好端端的婚姻亮起了红灯,几乎要发展到离婚的地步。最后,还是因为一场车祸,小两口用血的教训挽救了一段岌岌可危的爱情。现实社会中,像这样的家长还大有人在。“什么情况下才算是真爱?”答案很简单:在一方有难时,另一方对他不抛弃、不放弃。  

c.中心思想积极向上  

文学作品不光只是追求文学价值,还应承担一部分的社会责任。什么是文学作品的社会责任?我认为:宣扬惩恶扬善、爱国爱家、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等等具有正能量的作品,就是文学作品的社会责任的体现。  

再次,我来说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和故事情节的关系,假如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我觉得应该用“相映成趣”较为合适。环境描写在小说中同样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我认为最主要的有三点:  

a.烘托小说中人物的心情或感情  

小说既然是以刻画人物为主,那么人物的喜怒哀乐在小说中应该要有所体现,环境描写在一个侧面上起到了这个作用。  

例如:夜灯初上,江风徐徐吹来,我沐浴在夜色里,仿佛找到了阔别已久的一种由心而生的感觉。(我的小说《下一站,是幸福》)  

又如:一人一座城,她的世界竟然完全被他占据。走在回家的街道上,计程车闪烁的灯光,透露着夜的迷茫......(我的小说《浸血的爱》)  

诸如此类的描写,我认为在烘托人物心情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b.渲染氛围  

随着情节的发展,一篇小说会有高潮或是低潮的出现。如何能给读者一个形象直观、感同身受的体验,这就需要环境描写来帮忙了。  

例如:是夜,风云突变。一道闪电过后,从天际边传来了阵阵雷声,风也肆无忌惮地直往房间里灌。此时的客厅灯光暗淡,电视机的声音几乎为零,电视机的屏幕上正播着韩国的“肥皂剧”,其不断变化着的场景左右着客厅里的明暗。(我的小说《伤城》)  

又如:夜色已浓,月色正明。轻柔的晚风不时地穿过城市的大街小巷,轻抚着尘世间让人蠢蠢欲动的欲望。闪烁着霓虹的城市极尽喧哗,所见之处皆是人潮涌动、乐声震天的一派热闹景象,仿佛是在延续着白天的繁华。(我的小说《伤城》)  

诸如此类的描写,我认为在渲染氛围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c.交代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营造故事发生的真实性  

情节的发展,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环境,比如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包括天气情况。要给读者一个身临其境、真真切切的感觉,这就得环境描写起作用了。  

例如:两年后的腊月二十四,微风清冷。刚入黑,天空中就下起了雪花。(我的小说《伤城》)  

又如:春末夏初的江南之夜,雨打芭蕉的声响,显得分外沉闷,以至于淹没了时钟的滴答声。(我的小说《寻爱》)  

诸如此类的描写,我认为在营造真实性方面达到了我的预期。  

至于三者之间的关系,我认为:故事情节凸显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又起到了渲染故事情节的作用。在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我喜欢以突出故事情节为主,环境描写只作为点缀,经过故事情节的低潮或高潮的演变之后,人物形象自然而然地丰满了。当然,这只是我的写作习惯,虽不能涵盖整个作者群体,但对于刚开始写作小说的人群来说,我想,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写好小说,并不只是光凭一腔激情就能完成的,这涉及到一个系统的工程,与人生的际遇休戚相关。试想一下,假使你没有碰到过情节所展现的内容,你的作品就无法给人以真实的感觉。那么,即使你完成了此篇小说的写作,精彩程度肯定要大打折扣的。  

如何以最短的时间来达到或尽快达到此种境界呢?我想,首当其中的是三要:“练眼、练心、练脑。”  

a.练眼  

就是要把眼睛练成一双“感性”的眼睛,捕捉美好的瞬间。要善于从一些普通、平凡的人或事的身上,发现其不同于常人或事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掘其“闪光点”。  

b.练心  

就是要把心练成“沉淀”的心。让“感性”的眼睛看到的一些“闪光点”在心中沉淀、发酵,直至最后的放大、升华。  

c.练脑  

我总认为文艺作品源于感性,最终要回归理性。练脑,就是要把大脑练成“理性”的大脑,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问题。最终,经过“理性”的大脑思考过后的文艺作品,将以令人思考和感悟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眼前。  

让眼睛“感性”看待一切,让心“沉淀”一切,最后让大脑“理性”思考一切。从眼到心,从心到脑,这就是一个抽象的创作过程。  

实际上,社会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它能真实地告诉你——你的所想、你的所做,会给你带来最真实的结果。综上所述,小说的创作应该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要肯动脑、动眼、动心,就可以缩短与“成功”之间的距离。  

二.写作短篇小说之我悟  

我是2014年9月在江山文学网注册的,到现在已接近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已完成了11篇小说的创作,外加一篇尚未完稿的长篇小说。回顾我的小说创作之路,我觉得痛苦并快乐着。痛苦的是创作过程中的搜肠刮肚,快乐的是作品被人认可的一种感觉。当获得编辑的认可时,特别是获得精品推荐时,我意识到自己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唯一胜利者。  

红豆是精品的象征,也可以说是一种荣誉的象征,皇冠是绝品的象征,也是最高的荣誉。“红豆“”在向“皇冠”转变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让心灵沉淀的过程。尽管我暂时没有“皇冠”入账,但为了获得“皇冠”的心一刻也没有停止跳动过。只有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与失,才可能距离凤凰涅槃的时候更近一步。  

总结自己的小说创作过程,我是牢牢地抓住了“一大一小”的基本方法。“一大”说的是构思;“一小”说的是细节。  

首先,我来说说构思的问题。  

说到构思,应是先有创作的灵感,再进行构思。需要阐明一点的是:灵感在向构思转换的过程中,最好不要急着动笔。因为灵感的闪现只是一个点,而构思则是一个面。由点到面是一个逐步放大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利用联想从灵感中不断地发掘素材,以丰富构思。  

例如,我前不久写就的小说《英雄回家》,就成于此种方法。虽然没有获得精品,但我还是比较满意的。那天,我晨练时,在我家附近的一条紧邻池塘的马路上,我远远地就看见了一位老大娘(估计是陪着她的老伴来晨练的),坐在一个石凳上,戴着老花镜,神态安详地织着毛衣。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我竟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满脑子里只有《游子吟》的声音在回荡。回到家里,这种感觉如影随形。刚好,我母亲正看着一个警匪片,于是乎灵感来了。经过一番细细地斟酌,一个故事雏形便立刻跳跃于我的脑海中。“我何不将时间定在冬季,老大娘所织的毛衣变化成棉靴,再塑造一个警察作为老人的儿子,为了打击犯罪团伙,毅然做了卧底,直至牺牲……”这样,我就完成了此篇小说的构思。看似单独的一个场景经过联想,立马也变得鲜活起来。  

构思需要“新”、“奇”。这里所说的“新”指的就是新颖;“奇”指的就是奇特。如何做到构思的“新”、“奇”,我想这也离不开海量的阅读,外加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其次,我再来说说细节的问题。  

在我的眼中,细节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诸如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等,都属于细节的范畴。随着写作的深入,我才意识到情节的设计、冲突的设计、闪光点的提取,也应归纳到细节方面。  

大家都知道,细节决定作品的成败。在小说的创作中,我认为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情节设计  

大的框架构思完成以后,接下来就是构建情节了。众所周知,情节是小说的脉络、骨架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才能支撑小说的框架,人物形象才能丰满。一篇成功的小说,其情节一定是曲折感人的、发人深省的。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情节的设计呢?  

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在进行小说的创作时,一定要牢牢把握住所要创作小说的中心思想,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设计情节。我认为,情节的设计不能随便,要尽量设计得曲折跌宕,还要合乎情理、很接地气。  

就拿我的一篇《远去的爱恋》为例,说说我是怎么样来进行情节设计的。  

创作此篇小说时,我的想法很明确:第一,这是一篇情感小说;第二,故事情节要突出“远去”两字;第三,主题思想还包含了一层隐蔽的意思:要珍惜身边人。当我明确了这三个方面的意思后,我就开始了情节设计:  

(1)我和王亮是老乡,一同考进了同一所大学。(2)在大学里,王亮从一开始就对杨梅展开了爱情攻势。(3)我也喜欢杨梅,只是碍于我和王亮的关系,我选择了退出。(4)大学毕业后,杨梅和王亮走到了一起,而我则远赴沿海城市打工。(5)在我打工期间,小何逐渐走入的我的生活。(6)杨梅在王亮遇到困难的时候,急匆匆地离去,甚至连一句再见之类的话都没有说。(7)小何忍受不了我对杨梅的恋恋不忘,最终辞职了,离开了我的身边。  

两个人都选择了离开,恰好应证了“远去”二字。我的内心在一番挣扎后,恍然醒悟,才记起小何对我的好,只怪我当初不懂得珍惜……  

这些都是我最初的情节设计,成文后,会有一些小小的改变。因为在完成每一个章节的内容时,会有不同的灵感闪现,所以每一个情节的内容会和原来制定的有一点微差。(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我所认同的情节设计,并不是一设定就不用更改了的。我认为情节的设计只是一个大而广的理念,只起到了一个画框框的作用,提醒我在什么小节该写些什么内容。这纯属个人的写作习惯。)  

情节设计的质量,关系到整个文章的质量。我还是就那篇《英雄回家》为例,举例说明。这篇小说之所以没得到精品推荐,我想还是在情节方面设计有纰漏。(包括我的小说《机会》。《机会》一文现在看起来更像是讲故事。)《英雄回家》一文中的内容看起来觉得轻飘飘的,有点虚幻。应该把情节设计得实沉一些的,主要突出当警察的儿子如何做卧底,如何巧妙地帮助破案,最终被犯罪团伙发现,光荣牺牲……  

用设计的情节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借以带动文章的精彩程度,这一点在我的拙作《卧底》中已有反映。  

《卧底》讲述了特种兵转业的晓光成了A市公安局治安大队的一名普通警察。身为记者身份的李霞在一次采访他的过程中,对他有了好感,同时也开始了交往。没想到李霞的父亲——市城建委主任李主任,突然间的死亡揭开了一个贩毒团伙的神秘面纱。为了破案,晓光成了一名卧底警察……  

我在设计情节时,一共设计了三层关系网:马仔——李飞——李刚。晓光先是做了李飞手下的一名马仔,在取得了李飞的信任以后,当上了夜总会的一名管理者。在一次黑道寻仇的过程中救下了李刚,并因此顺利地进入了犯罪集团的最高层。最终,晓光配合公安干警一举铲除了这个犯罪集团。  

每一次工作环境、地位的改变,都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而这些不同的情况间呈现一个渐进式的关系。  

我的短篇小说所流露出来的情感,大多是以悲情为主。  

《伤城》主要讲述了红杉的情感经历。第一任丈夫——张力与她邂逅于一家餐馆,相知于一家医院,最终相恋成家。哪知红杉的妈妈嫌张力赚钱少,埋怨声不断,迫于压力,张力外出打工,没想到竟遭不幸。张力生前的好友王卓在张力外出打工期间,对红杉关怀有加,以至于王卓的爱人产生了误会,后来离了婚。红杉深刻地认识到缺少父爱的儿子变得沉闷了许多,而自己通过这一年多来的接触,她对王卓产生了依恋。在冲破层层阻力后红杉决定要跟王卓在一起,谁知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粉碎了她的愿望……  

这个故事结构完整,之所以没达到我的预期,我想,还是情节设计上出了问题:(1)小说的情节显得平淡。(2)情节设计平均使用力量,没有突出重点。要修改的话,我会从情节上下手,弱化红杉和张力的感情经历在此文中所占的比例,增加王卓想爱不敢爱自我纠结的情节。  

2.冲突设计  

我认为冲突应当归属于矛盾,是为小说的高潮或低潮服务的。一篇优秀的小说中不能没有冲突的身影。正因为有了冲突的存在,人物形象便显得格外耀眼,小说的耐读度也随之有了显著提高。文学作品中,我认为相互冲突的原因不外乎2种: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冲突。  

首先,我说说我自己理解的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最常见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冲突。当然,性格的不同、地位的不同、爱好的不同……都可能引发冲突。就拿我的小说《寻爱》为例,给大家说明一下:  

《寻爱》讲述了男主人公欧阳大学毕业,参加选调生的考试,被分配到县纪委上班。一年后,转正到了团县委。县经管局的陈芳(县委陈副书记的侄女)对欧阳有了好感,可是欧阳却对陈芳盛气凌人的脾气忍无可忍,于是便选择下派。在一次防汛过程中,欧阳认识了乡卫生院的护士叶子,并在随后的交往中,他对叶子产生了依恋。由于陈芳的无理取闹,叶子从欧阳的眼前消失了。为了寻找自己的幸福,欧阳辞了公职,只身来到了广州。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家医院,欧阳碰见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叶子……  

单就冲突来讲,陈芳的性格蛮横无理,叶子的性格温柔贤惠,当她们碰上了积极向上的欧阳时,冲突便产生了。经过一番激烈的碰撞之后,陈芳永远地失去了欧阳,而叶子却得到了欧阳的爱和尊敬。这是典型的性格冲突所导致的情感纠葛。  

其次,我来说说我所理解的人与事之间的冲突。我的小说《机会》就是一个人与事之间冲突的例子。此文讲述的是乡组织干事李文勇在组委那里获悉,乡里马上要提拨年轻干部。面对职位提升的诱惑,李文勇的心中蠢蠢欲动。在组委的授意下,来到了孙书记的家……最终提拨的人员名单下来了,名单里没有李文勇的名字。正当李文勇呆若木鸡时,孙书记被纪委的工作人员给带走了……  

这一篇小说,我的初衷是把它写成一篇具有讽刺意味的小说,还是我的功力不到,结果事与愿违。冷静下来之后,我发现此小说问题多多。单就冲突的设计问题,我就没处理好。照理说,我应该把李文勇刻画成办事循规蹈矩,做人中规中矩的人。应该在他获知乡里准备提拨年轻人的时候,围绕着该不该送礼,如何送出去的问题来下功夫,着重描写李文勇此时的心理、行为的变化才是正道。这样,冲突顿显,还比较深刻。  

3.闪光点的提取  

我认为小说中的“闪光点”是小说中心思想的升华部分,也是整篇小说的灵魂。提升小说中人物的“闪光点”,对提升小说人物的形象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在我的小说《寻爱》中就有尝试。  

此篇小说中,女主人公叶子在向欧阳作自我介绍时,我就让她扮演了孤儿的角色(算是一个铺垫吧),因为害怕和男主人公欧阳继续交往下去,会耽误欧阳的政治前途,所以离开了乡卫生院,到广州打工。当已辞去公职的欧阳在广州的一家医院偶遇叶子时,得知她已经有了一个小孩。“难道叶子已经结婚了吗?”这个问题成了隐藏在欧阳心中的一个谜团。最后,欧阳终于知道了真实情况:这个小孩是个弃婴,被好心的叶子收养了。孤儿收养弃婴,霎时,叶子的人物形象高大了,更加丰满了。同时也起到了警示教育世人的作用。  

4.心理活动的描写  

心理活动的描写,在小说中同样是不可小觑的。正面或侧面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能反映出小说中的人物对眼前事务即时即刻的感知和态度,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起着间接的作用。心理活动的描写通常可以用细微的动作来反映,也可以通过言语来表达小说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描写一个人有心事,用一连串的动作来表述:她的话刚说完,他就缓缓地站起身来,眉头紧锁,一声不响地在房间里踱着步;假使用言语来表达:“他究竟是什么原因对我不理不睬?难道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心事吗?”要是这方面运用得好的话,就会给读者带来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5.写作小说时,还需要注意的几个小问题  

a.小说的语言  

小说的语言分为记叙语言和人物语言。我想,记叙语言是要围绕着事先设定好的情节展开的,最好力争做到精炼的地步;人物语言一定要符合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心理、以及语言的环境。在创作小说《卧底》一文的时候,我首先在电脑上收集了几部警匪片,从中了解了警察办案的大致环节,经过酝酿之后,使之为记叙语言服务。而人物语言则是根据不同的地位,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心理来一一设定的,以求最大限度的逼真。  

小说的语言很重要,它是小说最直观的表现。假使你的小说构思很好,情节也设计得很棒,就是小说的语言掉了链子,结果读者连阅读下去的耐心都没有了,那你岂不是事与愿违?  

b.小说的充实度  

小说的内容最忌空洞,言之无物,记流水账。如果小说的内容不够充实,会直接导致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单薄,进而影响到小说的质感。如何来提高小说的充实度呢?我认为在故事情节既定的基础上,根据情节的转换,借用心理活动的描写或是喃喃自语,或是激烈的言语冲突,抑或是街景、夜色的描写为主要的表现手法,来写实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总比词不达意,或无病呻吟的描写要深刻得多、形象得多。  

c.记叙方式  

我喜欢倒叙、插叙、顺序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小说的创作。我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增强了小说的层次感,又带动了读者阅读小说的探求心理。  

在我创作小说《卧底》时,第一小节就运用了倒叙的方法。讲述了在一个废弃的厂房内,警察抓捕以李刚为首的犯罪团伙的故事。气氛紧张刺激,场面栩栩如生。“这个犯罪团伙到底做了些什么,以至于触犯了我国的法律?”从成文的效果来看,已经达到了引领读者继续看下去的目的。  

三.写作短篇小说之我学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想在写作的道路上不断进步,我们就要始终保持谦虚好学的写作态度。博采众长在前,融会贯通在后,最终为我所用,形成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是我长期以来所追求的目标。  

写作短篇小说之我学,学些什么内容呢?我个人的观点是:  

1.学会选题  

写作小说,我觉得选题是关键。选题,并不只是单纯地选择一个题目,而是要根据所要创作小说的主题思想来作选择。选题要注意抓住时代脉搏,多贴近社会现实,要同与时俱进联系在一块,要同新时期文化发展的新要求联系在一起,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2.学会思考  

写作小说是一门大学问。从开始到结局无不透露出作者的匠心独运。一篇优秀的小说,其思维的紧密性与连贯性应当是没什么毛病可挑的。如果是“记流水账”式的、内容浅显的小说,其基本上就不具备观赏性的。回顾小说的创作过程,那都是一个由点到面最后到升华的过程。这些全都离不开“思考”的功劳。要想把小说写得呱叫,那都应该“常思”。大家不妨看一下有关《哲学》、《美学》之类的书籍,我相信对大家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会有所好处。  

3.学会借鉴  

借鉴不是照搬,借鉴只是一个过程,一个取长补短、融会贯通的过程。借鉴的对象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或整篇小说的叙述方式,等等。借鉴要建立在充分理解之上,再结合自身所要创作的内容加以灵活运用。  

4.学会总结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总结出成绩、出精品。但大多数的作者忽视了总结的作用。在现实写作中,我碰到过好多因自己的作品没被加精而愤愤不已的人。作品没被加精,作者应该多从自身查找原因。比方说,情节设计是不是过于平淡,语言是不是过于艰涩难懂,主题思想是不是模糊不清……所以,一篇小说发表之后,切莫万事大吉,要本着虚心求教的态度,认真细致地阅读同素材的绝品文章,广泛征求文友们的意见,找出差距,认真总结,不断完善。我始终相信,有了虚心的态度,才会有所进步。  

5.学会小窍门  

在实际写作小说的过程中,还要学会一些小窍门,比方说:养成用手机随时记录的习惯。  

因为灵感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要在灵感来的时候将你所想的、所思的,不管是一段话语、一句话、一个词组,都要用手机上安装的写作软件记录下来。如若符合所要创作的内容时,再从中选取最合适的加以应用。  

“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写作是一个相对比较繁琐、费脑细胞的事情。假使你写出来的作品没能达到自己的预想,请不要灰心,只要我们有所坚持,切实做到:手到、眼到、心到。我相信大家的写作水平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由于能力有限,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海涵!再次感谢荷塘月色社团和江山文学网的领导,给了我这个和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旷达人生在此谢过啦!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