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论――浅析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2009-06-01 13:04:23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很多,古今亦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手法:
一、诗歌的表达手法
1,诗歌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等手法。描述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乐衬哀,上下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抑扬、对写等。
2,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等。
3,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等
4,典故的运用: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
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容量有限,许多诗词,只是生活的切片,向读者输出有限的信息,作为读者定向思维的导线。优秀的诗人,总是善于截取生活中最精彩、最生动活泼的片断,借助于生动的形象来表情达意,这一点,在诗词鉴赏中是要特别注意到。了解了诗词的这一特点,将有助于很好地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容。
二、诗歌的结构方式
成功的诗歌,每一首都有其鲜明的结构形式,这些篇章结构形式主要有:
1,首句标目、2,首尾照应、3,开门见山、4,曲笔入题、5,层层深入、6,先景后情、7,卒章显志、8,以景结情、9,先总后分、10,总分得当、11,以小见大、12,过渡照应、13,伏笔铺垫等。……(这里不做举例说明)
??
三、诗歌的修辞手法
诗歌主要的修辞手法,就诗词的总体而言,因为诗歌的作品多为短小篇幅,在一篇中不可能包罗万象,一首诗歌中,有几项的成功修辞应用也就够了。这些主要的修辞手法有:
1,对偶、2,比喻、3,比拟、4,借代、5,夸张、6,排比、7,双关、8,反语、9.,反问、
10,设问、11,反复、12,对比、13,引用、14,呼告、15,顶针等。《修辞学》中的各种修辞方法,在诗词中都可以使用。这些修辞方法,在现代的诗歌作品中,都是常见到的,也是各位诗人经常应用的修辞方法,这些方法,在古代的诗歌中,也常有使用的例子。
四、古典常用的修辞方法
古人在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写景、状物、言情、述志,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从而形成了古诗词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这些常用的辩证的表现手法包括:点染、虚实、疏密、浓淡、离合、雅俗、曲直、隐显、巧拙等(因为在古诗歌里常见到,限于篇幅这里不作繁叙)。
这里我想特意提及一下“列锦”和“互文”的古典修辞方法,有些资料都不提了,但却被一些作品所使用:
1,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沙净•秋思》)
再如:“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等。
2,互文
互文即“互文见义”,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例如:
(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
这两句诗意思是说,碧草映阶,春光空自美好;黄鹂隔叶,啼声空自悦耳。“自”和“空”二字互文见义,写出了空寂、清冷的感受。抒发了诗人面对丞相祠堂凄清寥落的失望与感慨:虽然祠堂内春意盎然,然而事过境迁,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却没有象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来匡扶。
(2)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而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句中的“秦”、“汉”、“关”、“月”四个字是交错使用的。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
|
|
2009-06-21 18:31:2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