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璃瑟音
|
【雨墨】听月满西山老师讲解诗词(古韵)2015-11-14 22:28:37大家晚上好!今天点评群友作品,纯粹是个人观点,只是个人学习诗词的感悟,难免孤陋寡闻。目的是为了提高诗词爱好者的水平,提供点滴个人经验,对诗不对人,能否达到预期目的,我很忐忑。虽然是自知无才无德,但还是秉承对群友负责的态度,故不揣冒昧,斗胆献丑啦。 贵群都是文学爱好者,高手如云,科班出身的不胜枚举,我只是一个学习理科的人,业余时间喜欢诗词,多年未见成果,前来班门弄斧,还请大家多多担待。理论知识我很浅薄,讲课时间请不要跟我讨论,我害怕被贴在黑板上,再也回不了家,老婆可咋办呢?(小表情)言归正传,今晚不是讲课只是交流切磋。 恋月《自度曲 苦恋》,月满西山点评。
首先请大家欣赏原作:自度曲 苦恋 作者 恋月
抚断弦,弄指尖。琴音缭绕寄天边。相思一曲,三生痴恋。 恋月这首自度曲《苦恋》写出了恋人的相思之苦。体现在弹琴弦断,千呼万唤,百般思念;夜半仍然翘首企盼,泪满衣衫,醉酒凭栏上。也更加体现在“弄指尖”“归期算”——“算归期”的倒装”这两个细节刻画上。典型细节的刻画描写,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从而使人物呼之欲出,鲜明生动的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气氛烘托是凭借天边、孤影、兰舟、蚕丝(谐音思)东风、西风、夜雨等意象来达到的。达到了意象叠加,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体现出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句用景语作结,从而使自度曲更加耐咀嚼,耐品味。 此曲上片应该是抓取夜晚的意象来写的。而下片“天将晚”写的就是黄昏了。这在时间上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倒装叙述,而是有些错乱的感觉了。因为,过渡句“归期算,今应返。”是承上启下的。 承上是“灯花燃尽”的深夜了。启下是黎明才对,因为过了半夜是下一天了,“今应返”的“今”就应该是新的一天了。新一天的清晨该是兰舟去远——离岸而去的。故此“兰舟歇岸天将晚”就严重隔景了。鉴于此,此句应当修改为:“兰舟别后天涯远”。 愁容、恨离、泪洒等词过于笼统,缺乏形象感,消弱了自度曲的艺术魅力。可用意象代替这些僵化的词汇。比如:坚定爱情的誓言:海枯石烂。就是把抽象的意识赋进了鲜明的形象里,就比“我决定了一辈子不变心”这样的口号化的语言来的更加感人至深,印象也自然会更加深刻的。“灯花”这样的古词汇,尽量少用或干脆不用。因为是没有了生命的诗词词汇。 现代人写古典诗词曲,绝不是说你运用了古时的词汇,写出来的作品就是古典诗词曲了。这是一种误区。不论是哪朝哪代的大诗人,都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不具备时代气息,不反应现实生活的作品都是缺乏真实感的。这也消弱了你的作品的艺术魅力。可以改换词语。比如改为:“铃声消匿翘首盼”。苦恋的苦何以体现,杳无音信才苦,否则,交流不断,怎么算的上是《苦恋》呢?恋月是聪慧的,想必一点就透。
学习古人作品是必须的过程,也是绝对不能忽略的过程。既要能够学进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能够跳出来,回归到自我中来,成为独一无二的我自己。第四点,首句“抚断琴,弄指尖。”紧接“琴音缭绕寄天边”。琴断了,才弄指尖,这是无以弹拨时刻的窘迫、紧张的状态了。怎么还会琴音缭绕呢?也是不协调的。故“琴音缭绕寄天边”一句改动一下,诗诗意更加协调顺畅。不要强迫去解说:弦断后接好继续弹啊!这样写是散文或记叙文,就不是诗词曲了。我们可以试改一下,比如改为:“无声谁替赴天边。
自度曲 苦恋 试作如上改动,改动的目的只是为了说明我的观点,并不代表我的改动就是好的。因之与恋月商榷,只为了你的提高,不当之处还请海涵。遥握,问好! 梦回360度《红尘一曲绕心头(轱辘体)》点评人:月满西山
原作:
辘轳体律诗依据其中一句,回环往复,反复吟哦唱诵,具有跌宕起伏,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因此历史上颇得诗人的青睐。 辘轳体又分为大辘轳(五首)小辘轳(三首)和倒转辘轳体多种。大辘轳体,因为首句入韵,故可把首句分别放在1、2、4、6、 8句处,共组成五首。不论几首的辘轳体,都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写,比如此辘轳体就是围绕着“红尘一曲绕心头”来构思吟咏的。然而,不论如何转,都要不能把人转迷糊了,让人不知所云,摸不着头绪。 辘轳体其实很难写的。因为几首都要写出新意,不能重复,那就很难了。需要作者具有很深的功底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也就是说,除了诗词基本功外,还需要雄厚的积累,扎实的文字把握功力。 所谓“功夫在诗外”是也。先看其一:起句:红尘一曲绕心头,暮日垂弦柳赋秋。用“暮日垂弦柳赋秋”来造势。秋天、暮日、垂柳三个典型物像——景象,把红尘一曲放置在这个景象里,是不是会让人顿生感慨呢?这样的起句,交代了时间,引发了人的情思,所以说是好的。颈联:“枫叶哗哗迎灿菊,荻花脉脉别栖鸥。”选取实景,进一步拓宽首联的意境,同时,迎、别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在里面。符合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规定。情景交融才好。 颔联:“温馨风韵扬八面,浪漫情歌荡九州。”虚实结合,恰到好处。风、歌是实实在在的;而温馨、浪漫则是虚无的,是诗人的感觉和体验。尾联:“鸿雁还乡祥瑞过,烟霞万里把吾囚。”中二联的虚实结合的铺垫,最终都是为了表达出首句“红尘一曲绕心头”引领出的情感喷发。鸿雁远离,烟霞万里,离情别意自然令人伤感。一个囚字把人锁在了烟霞万里的暮秋之中。品来余韵无穷。一个妙结,意境自然显得深远,让读者不禁打开自己的记忆储备来,进而产生与作者之间的共鸣。起承转合结构合理,艺术手法上虚实结合。是大家学习临摹的好诗。 柳赋秋,拟人手法的运用巧妙。一是:柳本身就是离别的象征。二是,为颈联的迎、别埋下了伏笔。虽然有别意,却无伤感寂寞醉酒之态。呈现的是一幅风光无限的秋景美图。读者得到了美的熏陶和情感的洗礼。此首写秋之别意,悲而不废。 其二: 起句:“月亮走来吾也走,红尘一曲绕心头。”月自古是思乡的象征。千百年来,多少人在重复“共婵娟”的意象啊!月亮走,我也走。仿佛月亮思乡我也思乡一样。红尘的乡曲萦绕心头。 颈联:“曾因化蝶祝梁叹,总为断桥白许忧。”此联用典:“梁祝化蝶”、“断桥相会”增添了红尘的趣味,叹也好,忧也罢。都不只是诗人个人的情感,而是大众化的情感,大众的悲喜心理活动,所以更容易抓住读者的心理,共鸣于斯。颔联:“赶路雁鸿南旅去,思乡赤子北漂流。”人如鸿雁南北不断迁徙,只为了生存。人北漂不也为了更好的生存吗? 尾联:“怀人滋味甚堪苦,可否斩情问吴钩。 ”怀人滋味甚堪苦”,还是直白了一些。堪苦用形容词来强化程度,不是意象化的手法。比如:一川烟草,满城风絮,这才是具象化的手段;再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感觉此句缺乏形象感,不够灵活,问吴钩,含典在里面,尚好。此首写乡情,烘托渲染了诸多游子的经历,最终归结为对家乡的眷恋与思念。情真意切,思而不厌。但个别句子欠火候,还需锤炼。 其三:首句:“研诗酌律做清修,敢把孤廖当趣酬。”直接从诗人自己写起,研究诗词,斟酌韵律,清修度日该是大多数诗人的境况。孤独寂寥当做乐趣酬报自己,比较真实,也具有诗人独特的特点。然而“当趣酬”总有凑韵之嫌,不够顺畅。颈联:“浊酒三杯斟月下,红尘一曲绕心头。”此联写月下独酌,红尘风月绕心。是不是跟首联的描写隔了呢?研诗酌律清修,孤独寂寥当做乐趣的诗人,此刻也在月下自斟自饮,一曲相思绕心头了。跟首联以吟诗为乐趣形成了反差,这种反差不是情感的反差,而是意象产生了反差。 诗人渴望清修,却未必能够清修,想把孤独寂寥当做乐趣却未必是乐趣。何以见得呢?请看颔联:“瑶姬倩影此时梦,青鸟锦书何处收?”美人倩影成梦,爱情鸟锦书难托。诗人原来还是红尘中人,并不是超凡脱俗无情无义的人。 尾联:“未必有情成眷属,为何好事总难求?”此结句发出了疑问,而这疑问是无解的。这种带有议论性的结句,还是感觉弱了,不够出彩。
4、 浪上舟,写一少;千帆争渡口,写一多,故意象重复了。结句“平平淡淡余生度,不慕随波去逐流。”跟“红尘一曲绕心头”的主旋律脱离了。所以,辘轳体最怕跑腿,影响了整体的效果。 5、
胡涂乱抹觅清幽,匪夷所思自觉羞。
这首回到了主旋律。写的比较入味。胡涂乱抹说明本身情绪就乱了,何以觅清幽呢?故有“匪夷所思自觉羞”一说。颈联:潜意心怀是渴念,殉情纸上是行动。 此首整体感觉还是很好的。写辘轳体诗,如同井里汲水,不论那一圈(首)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汲水效果的。绳子是联系水桶和辘轳的线,线跑偏了水会洒掉一些,水桶自然不满了。严重时绳子断了,水桶会掉落,根本打不上来水的。 “红尘一曲绕心头”就是这首辘轳体的绳子,是主调,而其中的4就偏了,导致汲水效果差了一些,但最终毕竟打到了水,还是好的。 故此,推介这首辘轳体给群友,不妨大家都来一次练笔,比拼一下,看谁打的水最多,效果最好。个人浅见,难免短视,还请梦回360度老师海涵、雅正!今天的课讲完了。耽误大家宝贵时间,致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