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璃瑟音
|
【雨墨】月满西山老师讲解诗词3(杂文)2015-11-23 12:54:16
大家晚上好!今天是从基本概念说起,是针对初学者的内容,诗词的基础知识。
第一课:格律诗的平仄、格律、调节 。(素材来源于网络,月满西山搜集整理 )
好多朋友喜欢现代诗和散文,对格律诗不是很喜欢的。原因是不愿意受格律的束缚,觉得格律规则繁琐,不好理解和记忆,心存畏惧感。其实,格律就像是理科的公式,掌握了,也就不觉得约束了。
学习格律诗词,首先大家做好两件准备工作。其一,是下载平水韵和词林正韵或中华新韵,这是必备的韵书。如果有现成的韵书是最好的,没有也不怕,自己下载打印装订好备用;其二,下载诗词格律词谱;其三,注册“吾爱诗词”经常去检测格律,熟能生巧。
写诗用:http://www.juzhai.com/yashe/shijing/jiandan/k-108.html[一佰零六部平水韵]
填词用:http://www.xywq.com/xiyuan/files/f-3/ciyun-2.htm [三十六部词林正韵]
吾爱诗词网址(有词谱):http://www.52shici.com/shi.php?type=ql_z_y
学诗分两大部分: 一.格律 二.创作 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没有格律,你写的就不是诗词.沒有创作,格律何用?近体诗格律又有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如音韵,平仄,对仗,粘对,孤平,救拗和其他一些要求与避讳。格律平仄是初学古典诗词联曲的第一关。如果我们选择了近体诗和词、曲、联的写作方式,那就必然要先过格律平仄这一关。
所谓平仄,指格律在诗词曲联中的具体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指平直,仄—指曲折。简言之,平仄就是声调。通过上下起伏的声调平衡,从而产生抑扬顿挫的声韵美。
今韵,也称新韵。其声调就是汉语拼音的四声。第一声:阴平,和第二声:阳平,统称为平声。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统称为仄声。例如:清情请庆,就是一二三四声。即:清(阴平)情(阳平)是平声,请(上声)庆(去声)是仄声。现在已经没有入声字,也就是第五声了,但还有轻声。因为大家是学旧体诗,所以要求大家使用〈平水韵〉为好。
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实际就是首句入韵与不入韵的区别,其余完全一样。
为什么要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什么叫声调呢?声调我们可以分为两部分:
1、古韵,也就是平水韵,古韵的声调分为四声,(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声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平声”,一类是“下平声”,我们一般统称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三类我们统称为【仄声】这是古韵的四声调。
2、今韵,也就是中华新韵,中华新韵的声调划分跟平水韵一致,也是分为四声调。分别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按照当下的汉语拼音而论,阴平则为一声,阳平则为二声,两者统称【平声】,上声则为三声,去声则为四声,两者统称【仄声】但这里我们要注意一点,在今韵中,还有一类声不在这四声之内,我们称为“轻声”。
关于这类字,我们大部分是归纳在平声里。读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也就是平仄。
这里再说明一下,不管是今音还是古音,都有一些字是“多音多义”或者“多音一义”,而 “多音多义”字的词性是取决与词构场合。比如以下几个字:思:古音有两读,做动词用的时候是平声,如:相思、思考、思念等,都是平音第一声。而做名词用的时候则是仄声,如:思绪、愁思、情思等,都是仄音第四声。观:古今音都两读,做动词用的时候是平声,如:观光、观看、观赏等,都是平音第一声。而做名词用的时候则是仄声,如:道观、秦观、庙观等,都是仄音第四声。和:古今音多音,名词、连词用的时候是平,如:和平。动词用的时候是仄,如:唱和。这几个特殊字需要记住了 !
以上举的三个例子都是“多音多义”字,还有一部分是“多音一义”。如【看、听、醒、望等】。“多音一义”的意思就是字有多种读音,但字义只有一种,不管在任何词构场合都是平仄通用,意义不变。这样的字,平仄只能看格律确定了,也要记住。还有一种稀有汉字,不管是今音还是古音,它的意思都一样,但读音不一样,而在古今韵部中又只有一种读音,比如【探、场】今音是仄声,古音却是平声,但这类字很少,几个而已,总结一下:
三,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⑵平起式(正格)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四、诗的平仄与调节
近体诗在调平仄方面,格律规定是很严格的。律诗、绝句在内的近体诗,是怎样调平仄的呢?
举杜甫的《客至》为例: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这是一首七律。
从以上这一平仄格式可以看到一句中各自的平仄关系: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平仄关系。相连两联的平仄关系。一句中各字的平仄,是交替变换,在交替变换时基本上以两“平”或两“仄”为一单位,这是因为诗的音调节奏是以双音为一单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