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墨梦乡 回复本帖
寒璃瑟音

寒璃瑟音 秀才

  • 35

    主题

  • 44

    帖子

  • 1155

    积分

【雨墨】纯真老师诗歌讲坛5(杂文)

2015-12-13 01:10:45
经过几次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诗歌的四个基本特点,目的就是要找到我们自己写诗歌时的切入点。今天继续从这四个特点入手,讲解叙事和抒情的关系。先来用四个特点,分析一首古诗。
《明月何皎皎》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如房,泪下沾裳衣。
这是一首古诗,有两个看法,一,认为是游子思念家乡二,是闺中少妇怀念远行的心上人。
我们主要从第一种分析。看第一句,明月何皎皎。意思是明月多么的皎洁啊!照在我的君床帏上,这里是叙述,然而第一句要注意,何是很强烈的感情。
大家想一下自己,有这种时候,突然看见什么,嚷嚷,多么…….啊!这就是带走感情的叙述。从修辞手法说,一切描写景物,的,都是起兴。这个讲过了,这里属于起兴,是因为作者看见了这样的景,引起了下边的思,有连带关系。所以,接着三四句就说这样的景,越发忧愁不能入睡,属于总领。接着就开始写如何愁,需要注意的是,接下来的愁,几乎是通过了人物情态的,心里细致刻画表现的。这是整首诗的亮点。它的精准语言,对人物的情态刻画,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揽衣起徘徊,短短的五个字,三个动作,要把这种情感,变成我们自己的。闭上眼,反复体会,让它在我们的身体里流动起来,这样,一首,两首……多了,就产生了感情的流露节奏,为我们的创作打好感情流露基础,不至于断档,这一点很重要。
若是欣赏诗词,不用这样,学写必须这样。然后总结出,通过看到了,想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现状,这是所谓的中心思想。
我们写诗,是一个相反的过程,那就是先要确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然后阻止叙述的事,之后考虑如何开头,用什么样的手法,接着是,精准的语言,格律。
现在发一下,讲义:《纯真谈诗词第五讲》
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的叙事性与抒情性的关系:它打破了《乐府》之前的叙事方式,是以情语在叙事,使得表面看起来占了七分的叙事,实际上成为了七分的情做了服务。使情占据了首位,然而要说的是,叙事性仍然是它两天生命线之一。这里的生活叙述主要是为了说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而不至于让要抒发的感情成为无根之水。这种情景交融的语言《古诗十九首》的特点,也是以后的格律诗的特点。所以,《古诗十九首》被称为后来的唐诗,宋词,等的“母亲”。
什么是用情语叙事呢?就是叙述事情不只是客观的描述,它加进去了作者主管感觉性的字,词,或者经过了作者思考后的叙述,区别于直接把看见的,镜面似的写出来。
关于叙事,一首诗要包括两个层面才好,当然也有个别只描写一个层面的,总体说,不如有两个层面的好。这两个层面就是1.诗中作者看到的,想到的,回忆的等的场面情景描写
2.作者本身在做什么,他的情态变化
这两点已经细致讲过了,不知道的,找群主要资料吧,这里不再讲了。那么回过头来我们再看诗歌,无论从他的祖宗《诗经》还是从他的母亲《古诗十九首》来看,生活的叙事性和抒情性这两点有机的结合,就是诗歌的生命线。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可以说是一个诗歌的主体!
我们再说说这里的抒情,这里的抒情,必须是在这样的叙述的事情的前提下,才会有的感情(包括他的特定历史背景,生活经历)。而且是共同情感,也就是说,在这样的事情上,十个人有多数是这样的反应,这样才容易产生共鸣。
反过来说,我们在学习,阅读一首诗歌时,首先第一步要做的事就是了解它的历史生活背景,这就是诗歌的真正意义所在。今天我们看古诗,除了欣赏它的高度艺术性,深邃的意境,更有价值的是我们能体会到当时的社会生活状态,以及作者的品质,所以,欣赏,学习一首诗歌,要对作者生平有了解,从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生活状态去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衡量,他是不是表达准确了。
对于绝句,律诗,我们常常提到一个词,意境,他是怎么产生的?就是通过这种情景交融的语言,来叙述一件事情,包括场景,来实现的。简单地说,就是一些可以表明,时间,地点,人物,人物活动的句子表现出来的,大家可以去看那些绝句,律。都是这样的。
这里再说说“用典”“化句”。他的实际意义就是增大了叙事的内容,使在有限的字数里内容更丰富,使要抒发的感情基础更加牢固,有根源。由于它有这样的作用,所以不主张一首诗里有太多的用典,原因很简单,一个典故一个场景,一个故事,多了场景会感觉有些乱,(当然也有用典很多的名作,我们不做讨论,只是说用典的作用,利弊),画面感会被破坏。
想象一下一首诗有多个典故的效果,那就是,穿越,穿越,一直穿越,,结果就是迷糊!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当然,多用典让人觉得这人很有学问,但是诗歌不是写历史。前边的,就是对刚说的一个总结,不难看懂。
这里说说,用典故,化句的作用。关于如何用典,化句,以后慢慢讲,它事实也是叙事的延续。目的,同样是为了抒发的情感有一个依托。有根源,不至于让读者莫名其妙。
关于诗句的逻辑性,结构1,上次讲过了。我们再来通过,明月何皎皎,分析一下,作为练习。明月何皎皎!主宾结构,照我罗床帏。无主句,谓宾结构。
忧愁不能寐,因为忧愁,所以不能入睡,因果关系。揽衣,起,徘徊。递进。客行,主谓句,虽,转折,云乐,主谓。客行和云乐,并列,通过虽,转折,并做比喻。不如早旋还,和前边形成转折,出户独彷徨,无主句。特点,愁思当告谁?反问句。引领,还,入屋,递进1,通过,还连接。泪下,满,裳衣,因果。
所以说,我们写的每一句诗句,都要能这样具有关系才行,不要前边说了,四个字,和后边的三个字,毫无关系。那就基本认为是病句,首先说,诗句,它得先是一句话。这一点,我只是告诉大家一个学习诗句的方向,以后靠大家自己有意识的去体会,好比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类似!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吧!下课。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