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务管理 回复本帖
林儿

林儿 探花

  • 220

    主题

  • 1300

    帖子

  • 15764

    积分

评班美茜的诗歌《光的书写》

2015-12-17 08:29:17


    王月,男,43岁,安师大中文系毕业,后修会计学,上海财大会计学硕士,现深圳某央企CPA。业余爱好文学及文学评论。

               评班美茜的诗歌《光的书写》

                     王月 (主评)

上周三琴声悠扬老师评论了小说,严谨细腻准确,非常精彩。我今天评论的风格与之不同,按漫谈的笔锋走。一来是本人的性格散漫,做不到严谨;二来,诗歌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更自由空灵,逻辑跳跃。

   现代诗歌没有严谨的规范,阅读时需要捕获其中的精髓。作者的起笔,便如点燃了一根香,缕缕轻烟不受约束的弥散,在我们的眼睛随之自由的扩散后,鼻息里是浓浓的馨香,还有音乐在流淌,那是作者的心弦被我们捕捉到了。

我竭力的捕捉这心香和心弦,有时会很困难,所以在我发言时,大家尽量不要打扰,发言完毕后大家再讨论,也别鼓掌和敬茶,我没时间上厕所。

好,评论开始。

其实我一直想找一首非经典的象征主义诗歌来评论,评论其风格和意义,因为我个人由衷的热爱,也可能因为没什么雄心壮志吧。象征主义从主观的、个体的心灵出发,脱离了最初浪漫主义的象征,不强求群体性意义,将现实或画面重新虚拟,化作情绪之花,自由生长,达到美和不自觉的共鸣。

本次评论的诗歌不完全属于象征主义,但作者的灵气让作品吻合了部分,比如个体视角,画面的自由叠加,还有独特的修辞。

题目就很美,《光的书写》,不要理解为关于光的书写,是光自身在书写。诗歌内容里“光”并不刻意出现,而是时隐时现,如一条光柱或柔波,照亮、激荡或抚平作者的心绪,充满了诗意。

第一首首先是段画面,平庸的丝瓜花是生活,雀子(鸟)是西方象征主义(无论是诗歌还是绘画)经常使用的,因为小巧灵动,勾勒画面的动感,更达到动静结合的作用。

下一句是我喜欢的修辞,长满苔藓的河流流向夏季。长满苔藓是拟人,河流流向夏季是悖论式的叠加,这是典型的诗歌语言,如果散文里用了河流流向季节,一定会被评论为:啊,借用了诗歌的语言。

这一组画面是作者的视角,却用了个假设将这组画面变成了道具:如果你能看到。你如何能看到作者所看到的?那你一定要到我的心里来。意义明确了,我在平静的生活里,盼着你来到我的心里。

这一组逻辑的完成像打开了一扇门,进到心里的不仅是“你”,还有读者,我们在作者的心里看到了什么?读者的情绪开始跟着作者走。看到了作者在宁静的生活里依然有一颗火热的心,她不要现在的色彩,哪怕爱人如十万大山那样蜿蜒,宏大,艰难,痛苦,我也要在你身边。

假设完成后第一段结束,第二段是作者倒叙似的呈现,“刀片”和“牙齿”是曾经的伤害,灾难前我如羽毛般离开了,带着伤害漂泊。“农夫的田野“有些突兀,但和下边对比能理解象征的意义,农夫是平庸,田野是生活。在平庸的生活里,我思念和你一起的日子,谈论诗歌,在星云下幸福的放歌,好文雅浪漫的日子,文青的爱情。

结尾是往事和情绪的总结,离开时的毁灭,又在思念里重生。湿土既是女人的潮湿,又是肥沃。我要你看到,我的思念和坚决。

作者没有刻意追求音乐性,音乐却在流淌。一定要要求现代诗押韵的话,第一段沉郁的节奏恰好符合,第二段的第一句也缀上。但之后,就像是副歌部分,情绪飘零后不愿被束缚,于是换韵直至摆脱。

诗眼是那句讨要:将光还与我吧。我失去的光明与温暖,请还给我。这是点题,也是点心。

今天只评论这一组诗的第一首,后几首都是同样的情绪,作者试图拔高,但是徒劳,心情并没有改变,于是重复和讨要。便是摆脱,也是女人的不甘和任性,比如:我如夜莺将你呼唤,用尽平生力气..再比如:人类是渺小的,思念也是。

下面说缺点,作者的灵气很难得,但应该缺乏系统的学习,风格的统一在选择词汇时没有做好。灵气在于行文的自然,并且做到了独特,比如开篇完成一个假设的逻辑,让人忽略文字而震撼情绪的释放。可惜“十万大山”和“农夫的田野”这样的词汇有些突兀,虽然吻合情绪,但在风格上,如江南丝竹里掺进了重金属音,“农夫的田野”更像是杂音,不准确。

明显的纰漏个人就发现了这两处,下边所说的可能有点强人所难,是我个人意志的强迫,但我确实不吐不快。

如果作者懂得象征主义的精髓,全文的走向当更高明。不要以讨要的方式点题,试想,象征主义的具象显现正是出场的时候啊。那一束光柱,温暖而捉摸不定,透明又满是尘埃,和飘零的羽毛叠合在一起,会组成什么样美丽的景象?

不做两个人的对话,而是两组具象的纠缠叠合,何况你二段的开始已经表明了伤害,这两组具象表现的基础是这种伤害,作者退出去,让羽毛在光线里舞蹈,光影无处不在又躲避,羽毛失落着又追逐,多美的双人舞啊。

我总是往象征主义方向去引,是我看出了本组诗歌的修辞,随着心的方向自然形成的修辞,和象征主义殊途同归。如物人转换,刀片、牙齿、雷雨、羽毛这些物象的自由叠合。

我喜欢班美茜的这一组诗歌,当然她只是个体,只做个体的表达,便是有些女人的别扭和矫情,贵在真实和灵气。我希望她把灵气发挥的更好些,那些修辞真的可以帮助进步的,以意取像,意像结合,画面感推进,本篇在几个画面里进进出出,可惜浅尝辄止,叙述部分造成了直白甚至是唠叨。

关于诗歌的意义,中国人总习惯性的以高大上为美,豪情壮志,指点江山,或是领悟了真谛等等。便是爱情,也总是喜欢总结和说教,谆谆教导我们要坚强,我们要忠贞,我们要自尊云云。

很多作者把自己放在高于常人的位置,或我比你们清醒的位置,却不知早已经失去了真实。象征主义强调个体心灵的感悟,哪怕是迷茫,是悲哀,是局部,但一定是从真实出发的。

我说的不是西方象征主义,中国有最早的象征主义,《诗经》里的“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狐绥绥,在彼淇梁……”这些或真切或迷茫或悲哀的表述早就让我们感受到了象征的魅力。

中国现代朦胧诗,被西方文学界评为:象形字的基础上完成了自身的跳跃,和西方现代诗歌走到同一条起跑线上。这是新象征主义,却曾被错误的批判为西方象征主义,而北岛明确指出:五千年的象形文字,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现在的百度词条依然语焉不详,不过结尾处的评价很有意思:朦胧诗的源头性意义有待进一步挖掘。

象征主义在中国,这是我们应该继承的精髓,不要虚假,不要浮躁,不要没有积累就疯狂的追求名利,这不是民族的气质。而斑美茜这样的作者,我这几天刚听说她工作繁忙到很少有上网的时间,却坚持默默的写作,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才是诗歌的基础,乃至民族气质的基础。

虽然美茜的诗歌有缺点,但路子是我欣赏的,我写不出那样好的诗歌来,她的这首诗歌在江山被评为精品,名至实归,向她致敬。

关于阅读和理解,象征主义的修辞的确艰深了些,但是是有章法的。学习并理解这些章法,对自身是极大的提高。不要顽固的守着自己的阅读习惯,并认为这样才是继承,须知,继承的过程中因为很多干扰,我们的无知恰是失去了继承,却还在坚守自己的无知。

我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时,陈凯歌,张艺谋等有一个探索电影时代,在国际上获奖却遭到国人的批判,说看不懂,不好好拍电乱显摆,更有甚者说故意揭穿国人的弊端去讨好外国人。现在看来这些电影只是改变了之前的程式化、脸谱化、说教化表达,用画面和色彩推进,内容上直视人性,仅此而已。

现在陈凯歌张艺谋只拍商业片了,祸兮福兮?如果连美茜的诗歌也看不懂,祸兮福兮?

我不是说要将诗歌写的晦涩难懂,但我们的阅读水平一定要提高。网络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连咀嚼都是仓促的,大部分文艺形式还处在急切中的呓语,积累没有被消化,就急切地表达?

要求群体性意义,不如回到个体的表达,而个体表达的向真,向善,向美,恰恰就是群体性意义。

向真向善是为人,而向美,是诗歌的精髓。如何表达的更美,更哲学,更音乐,这才是诗歌。

美茜写你的个体诗歌吧,我等着阅读,这样的作者多了,诗歌会越来越真实,越来越美,而我们读者,也越来越善良。

今晚的评论就到这里,感谢各位文友的支持和共同探讨,谢谢大家。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