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纷飞的雪
|
【流年】帕蒂古丽、方如、寒郁作品获《黄河文学》双年奖2015-12-17 15:41:32帕蒂古丽、方如、寒郁作品获《黄河文学》双年奖
本社讯: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特邀作家帕蒂古丽的散文《词语带我回到喀什葛尔》、方如的小说《子夜广场》寒郁的小说《晚妆》在第二届甘肃宁夏市《黄河文学》双年奖中获奖。 其中,帕蒂古丽的散文《词语带我回到喀什葛尔》、方如的小说《子夜广场》摘得二等奖;寒郁的小说《晚妆》摘得三等奖。
【流年】词语带我回到喀什噶尔(散文) 作者:帕蒂古丽 http://www.vsread.com/article-387035.html 【编者按】“这是一篇极具深度的文字!”文章开篇便介绍了“喀什噶尔”在维语里的意思是:看不饱的城,然后自然延伸到了与汉语寓意的差异。“对于一个词的避讳与维护,反映一个民族的观念。”作者以喀什为例,反映了维吾尔族特有的文化传统。 喀什的维吾尔族会用身边熟悉的人或物,命名现代社会新近产生的新事物,以期获得心灵上的认同,以及对传统事物的坚守;回到喀什的外出打工者,对家乡的一切都充满亲切,亦如麻木提口中所说,“黄土可以治相思病”。喀什人有“嗒地”的习惯:明知对自己有害,却又割舍不掉。对于新建的房子,虽然远离了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袭扰,却仍会念念不忘过去的居所;易于改变的地域和周边环境,却难以改变精神层面的认同。麻木提特意为父母在城郊建设了新房,只为父母可以在家里使用火炉;“一张被踩在脚下的金钱,证明着维吾尔族人对自身价值的坚守!” 遍览全文,作者以一种别样的情愫,诠释了喀什人,维吾尔族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坚守。也许他们并不懂得刻意去用某个词去接纳外来新兴事物,但潜意识里他们的文化认同会指引着他们用最恰当的方式接纳和保留,反映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淳朴、睿智和乐观的品质。字里行间,也透出作者对于喀什噶尔这座城市的喜欢,城市古老文化的认同!【编辑:上官风】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12210014】
【流年】子夜广场(短篇小说) 作者:方如 http://www.vsread.com/article-390416.html 【编者按】在深夜阅读这篇小说,心里有种说不清的感觉,转头看看窗外点缀夜色的灯光,突然感觉有点恍惚了时空,是不是当时欣然也是在看着这样的夜色,在独自面对那些闪烁的灯光,来面对一次又一次与陌生人的亲切交谈呢。当“我”在欣然自杀身亡十多年后,以“欣然的自杀原因”为心理学论文研究课题,来从多角度切入欣然的生活,抽丝剥茧之间,已经化为一缕烟尘消失不见的欣然,再次鲜活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但这个欣然,不是在收音机旁听到的那个悦耳动听,精神饱满,坦诚清新,朝气蓬勃的声音,而是拥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些秘密一直隐藏在她大众倾听者的光环下,直到这么多年后,才被“我”挖掘出来,将这样的欣然,那样的欣然整理到一起,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欣然——辛然——辛莉莉。回忆欣然,欣然曾经的领导,“我”的妈妈吴音如是说,老同事许叔叔如是说,接替欣然播音的刘敏如是说,欣然的前男友方舟如是说,“我”的妈妈反思后如是说,心理医生如是说,当听到欣然的录音的“我”无法说,一封一句话一个署名的遗书,一篇勉强而作的报告,一次面对李强的后悔,一次平静的朗诵“安慰”后,决绝的离开。不管被挖掘出多少,谁也无法懂得欣然的心,她到底为什么而选择自杀,将是永远的谜。如她那句话:我不知道我是谁,这世界也不给我答案;成长就是不断的拾起和放下。心理医生说,每个灵魂都是独立的个案。所以,欣然的悲剧,不能被复制,也不能被解开。也许,很多懂她的是那些陌生的听众,而不是这些自诩跟她熟悉的同事、朋友,也许,她就是为完美而生,为完美而去。所有的猜测都是也许,正如小说的结尾:用顾城的《安慰》结束,给人无限的遐思。 这篇小说描写的欣然是《子夜广场》主持人,她不胜其负为这个节目付出了生命,成为时代的牺牲品。同时,也反应了现实和梦想的落差,真实和虚假的距离,善与恶,美与丑,都在黑夜的映衬下,显露无疑。这篇小说节奏拿捏很精准,并不急于说出结局,吊足了胃口,伏笔有力,落地有声,流转的情节让故事更加耐人寻味,精辟的剖析,丝丝入扣的分析,富含哲理的话语,难解的谜团,都让这篇小说富有别样的味道。内涵之厚重,引人深思。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1030007】
【流年】晚妆(短篇小说) 作者:寒郁 http://www.vsread.com/article-513395.html 【编者按】深度温暖,只这个题目就让人感觉到了无尽的暖意,看文章,果然心生温润,满心喜悦!庆林,一个腿有残疾的男人,快三十岁才娶了哑女子桃子做了媳妇。桃子除了不会讲话,听力不好,别的哪儿都不比别人差,庆林用自己满腔的情爱着疼着这个善良单纯的好女子。为了桃子能够过上好日子,庆林虽然腿有残疾,依然外出打工,用自己的方式为心爱的女人撑起一片天。是爱情总要开花,是爱情总要结果,爱的果实才能更加彰显爱的力量和深浓。结婚两年,桃子终于怀孕,她不顾男人的叮嘱,说麦收才回家,仍然三番五次捎话让庆林回来,是她迫不及待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己的男人。但终归,桃子还是忍住了,也许让幸福多在心底沉淀一下,也许让自己拥有一个小秘密,才会觉得更加有意思,才会觉得人生更加美好吧!桃子守着这个秘密,独自幸福着,又因为庆林的粗枝大叶小小地嗔怪着,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甜蜜着,满足着。而蒙在鼓里的庆林,不但对两年没有“任何消息”的桃子没有一句埋怨,反而绕开话题,怕因为没有孩子伤到她,这不由又给这个男人加了分!文章满篇皆是温情,把一对残疾夫妻之间美满的生活写得如诗如画,细腻入微,不由使读者羡慕着,为作者的文采叫好,也为文中男女主人公的美好婚姻喝彩点赞!一篇结构紧致,措辞丰满,描写入微的好文章,拜读,极力推荐欣赏!【编辑:红袖留香】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1210003】
第二届《黄河文学》双年奖获奖作品名单 【特等奖】 (北京)王巨才《浪打沙湾寂寞回》(散文) 【一等奖】 (北京)祝勇《在丰桥的密林中》(散文) (新疆)刘亮程/郭红《文学是人类古老的心灵沟通术》(访谈) 【二等奖】 (宁夏)石舒清《日记选钞》(长篇随笔) (湖北)陈应松《村庄是一蓬草》(散文) (云南)耿占春《沙上的卜辞——来自噪声的写作》(散文) (浙江)帕蒂古丽《词语带我回到喀什葛尔》(散文) (新疆)周涛《初雪冬日阳光》(散文) (山东)方如《子夜广场》(小说) 【三等奖】 (宁夏)李方《一个人的电影史》(长篇随笔) (湖北)艾丝丝《在梦开始和到达的地方》(小说) (甘肃)惠永臣《醒来的灵魂》(组诗) (宁夏)王佩飞《土地的魂魄》(小说) (广东)寒郁《晚妆》(小说) (宁夏)吟泠《慢板》(小说) (山东)王秀梅《蜂》(小说) (宁夏)白草《贾平凹小说中的秽污描写》(评论) (宁夏)林一木《尘光》(组诗) (宁夏)杨森君《在西域》(组诗)(并列) (四川)言子《我家就在岸上住》(小说)(并列)
【新人新作奖】 (云南)李达伟《暗室》(散文) (宁夏)孙海翔《树上的男孩》(小说) (宁夏)保剑君《鸽子》(小说) (宁夏)王秀玲《春雪》(小说) (北京)燕信羽《赶一群羊》(小说) |
|
|